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集成多源遥感与极限梯度提升的竹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杨可乐谭艳郭孝玉余坤勇...
    43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森林生物量遥感精准估测是评估森林碳汇潜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机载激光雷达(LiDAR)与机载多光谱数据在竹林地上生物量(AGB)估测中的差异,探索不同光学与激光点云数据协同估测森林AGB的潜力.以福建特色竹种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同步采集无人机载多光谱影像和LiDAR数据,提取并优选单一LiDAR的优选特征集、单一多光谱影像数据优选特征集、联合机载LiDAR和多光谱影像的优选特征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和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拟合竹林AGB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LiDAR数据的高度特征和密度特征是竹林AGB估测的重要特征,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特征集对竹林AGB估测的效果优于单一的遥感数据;( 2)竹林AGB估测中,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非参数模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集成XGBoost与多源特征集的黄甜竹AGB估测模型最优,R2 达0.64,Erms为9.90 t·hm-2 . 竹林具有特殊冠层结构,应用LiDAR数据源能够有效获取林分垂直结构信息,联合多源异构数据能提高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

    竹林地上生物量多源遥感激光雷达多光谱机器学习

    石斛顶叶组物种的碳同化途径类型

    林雅君吴宇苇韦春怡兰思仁...
    44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斛顶叶组(Dendrobium section Densiflora)物种具有重要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为更科学高效地对其进行育种和栽培管理,以该组所有国产的8个原生物种:长苏石斛(D.brymerianum)、鼓槌石斛(D.chrysotoxum)、密花石斛(D.densiflorum)、苏瓣石斛(D.harveyanum)、具槽石斛(D.sulcatum)、球花石斛(D.thyrsiflorum)、小黄花石斛(D.jenkinsii)和聚石斛(D.lindleyi)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全天CO2净吸收值和早晚可滴定酸值测定,探究其光合碳同化途径类型.结果表明:聚石斛和小黄花石斛的δ13C值大于-20‰,为景天酸代谢(CAM)途径植物;其余6种均小于-20‰,为C3植物.干旱胁迫后,小黄花石斛的整个夜间净CO2吸收速率为正值,聚石斛2/3以上的夜间净CO2吸收速率为正值,聚石斛和小黄花石斛的暗期CO2净吸收量显著高于昼期,同时早晚可滴定酸差值(△H+)显著高于C3植物,进一步支持聚石斛和小黄花石斛为CAM植物;C3植物昼期CO2净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暗期,其中长苏石斛的△H+小于0,为C3植物中的专性C3物种,而其余5个物种的△H+均大于4 mmol·kg-1,为C3植物中的兼性CAM物种.

    石斛属顶叶组碳同化途径干旱胁迫景天酸代谢

    《森林与环境学报》征稿简则

    4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