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树木树人知行并进——俞新妥教授学术思想和育人理念述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45-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俞新妥教授长期从事林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是我国林木种源试验的重要开拓者.本文概述了他基于树木树人、知行并进的育人理念以及在开展林木种源试验、杉木栽培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思想与理论贡献,学习和传承他的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提供参考.

    俞新妥树木树人种源试验杉木

    天宝岩4种湿地植被泥炭对Pb2+的吸附特征

    李宁潘辉李颖刘进山...
    449-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湿地植被泥炭对Pb2+的吸附特征,在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通过野外调查,探讨了泥炭投入量、吸附时间、pH值、Pb2+浓度等因素对4种湿地植被(水竹、垂穗石松、灯芯草、泥炭藓)泥炭吸附Pb2+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4种湿地植被泥炭对Pb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被泥炭随着泥炭投入量的增加对Pb2+吸附量均呈减少趋势,而对Pb2+的吸附率均不断升高;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4种湿地植被泥炭对Pb2+的吸附量均在吸附时间为30 min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呈缓慢减少的趋势;4种湿地植被泥炭吸附量均随Pb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其吸附率变化趋势不一致;泥炭藓和灯芯草植被泥炭在pH值为6时,Pb2+吸附量最大,分别为4.59和4.51 mg•g-1,水竹和垂穗石松植被泥炭在pH值为8时,Pb2+吸附量最大,分别为4.72和4.97 mg•L-1;4种湿地植被泥炭吸附特征用Langmuir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其中对垂穗石松植被泥炭拟合效果最好.

    泥炭吸附特征Pb2+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土壤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黄智军刘青青颜耀马祥庆...
    456-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郁闭度对马尾松林土壤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试验设置不同郁闭度(0.2、0.4、0.6、0.8)的试验小区,定期测定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C、N、P、K含量,分析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C、N、P、K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10 cm土层C和N含量显著高于20~40 cm土层;随郁闭度增大,同一土层C和N含量逐渐升高,在郁闭度为0.8时含量最高;0~10 cm和10~20 cm土层P和K含量先降低后上升,但不同郁闭度间差异不显著;土壤C:N、N:P、C:P、N:K、C:K、P:K整体呈现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随郁闭度增大,同一土层C:N和P:K降低,而C:P、C:K、N:P、N:K升高;土壤C:N与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P、N:P、N:K均与C和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P与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K与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K与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的蓄积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郁闭度为0.2时蓄积量最大,蓄积量与P含量呈正相关,与C、N、K含量均不相关;郁闭度对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侵蚀初步治理区马尾松林土壤C、N、P、K含量均有影响,其中对C和N的影响显著(P<0.05),郁闭度为0.8时,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高,治理效果较好,但与福建山地土壤养分平均水平相比,土壤仍较为贫瘠.因此,在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要加强马尾松林的郁闭度管理,以促进马尾松林的生态恢复.

    马尾松人工林郁闭度生态化学计量土壤养分

    陕北特色经济林深层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

    高瑞王祎珂艾宁刘长海...
    464-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示范基地广泛种植的的枣树经济林和苹果树经济林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草地作为对照,对比分析研究区不同经济林和立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不同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0~20 cm、20~100 cm、100~200 cm和200~34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枣树经济林>苹果树经济林>草地.(2)各经济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储量表聚效应明显,且垂直分布特征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且深层有机碳含量逐渐稳定,除枣树经济林有机碳含量在60~160 cm土层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植被类型相同时,除草地的原状坡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水平阶样地外,其余两种植被的原状坡与水平阶样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显著.(4)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深层(100~34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约占总剖面(0~340 cm)有机碳储量的6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各理化因子关联度均处于中等关联以上,其中,饱和含水量、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关系较为密切,均为较强关联.

    枣树苹果树经济林深层土壤有机碳土壤理化性质灰色关联度

    湘西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耦合关系

    刘子玥王祎宸骆丕昭何功秀...
    471-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湘西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究不同程度石漠化(轻度、中度和重度)地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湘西石漠化地区植物物种组成相对简单,仅有59科90属101种;在同等石漠化程度环境下,Margalef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在海拔1000 m以上地区达到峰值,且不同海拔地区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石漠化程度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存在较强的耦合关系,其中田间持水量、pH值和脲酶活性3个土壤因子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湘西石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因子间的耦合度在0.75~0.89之间,以良好协调为主,植物与土壤的发展较协调同步.因此,土壤改良是湘西石漠化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关键.

    喀斯特石漠化植物多样性土壤因子灰色关联耦合协调

    典型石漠化区不同植被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

    佘榕刘子琦李渊蔡路路...
    47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石漠化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特征,选取花椒地、山豆根地、金银花地、撂荒地进行土壤水分原位监测,分析土壤水分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4种降雨事件中的响应过程,探究植被类型的降雨响应补给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层稳定程度对植被土壤储水量有影响,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越大,土壤层相对活跃,则土壤储水量相对较少;各植被土壤水分对降雨响应具有滞后性,表现为山豆根地>花椒地>撂荒地>金银花地.金银花地对降雨响应快,敏感性高.在不同降雨事件中,暴雨事件中各植被土壤水分响应最快;降雨量越大,土壤剖面有效补给量越多.各植被有效补给量表现为撂荒地(13.93 mm)>金银花地(13.90 mm)>山豆根地(12.28 mm)>花椒地(10.50 mm);当降雨量达到一定范围后,有效补给效率会下降,各植被有效补给效率表现为中雨>小雨>大雨>暴雨,撂荒地、花椒地、山豆根地大雨事件有效补给效率同小雨事件相比分别减少3.92%、0.24%、0.43%,金银花地减少12.11%;在雨季金银花地土壤保水性能高,对降雨响应较为敏感,有效补给量和补给速率较高,土壤储水量丰富.

    石漠化植被类型土壤水分降雨

    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水分空间变异与合理取样量

    刘帆刘泽彬马水莲郭建斌...
    487-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描述森林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并确定合理取样量,对理解林地生态和水文过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调查分析了在土壤湿润、干旱两种情况下的华北落叶松林土层(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并用蒙特•卡罗抽样法确定了土壤含水量的合理取样量.结果表明,土壤湿润时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均小于土壤干旱时,且均属中等变异.不同土壤湿度下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结构有所差异,土壤湿润时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块金值均高于土壤干旱时;土壤干旱时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其他土层及土壤湿润时各土层土壤则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土壤变湿润后,土壤含水量的变程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增加明显,但在20~30 cm土层变化较小.在90%置信区间下,若将评估误差控制在10%以内,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所需的最少取样数量在土壤干旱时分别为7、5和7个,在土壤湿润时分别为4、4和7个,即土壤干旱时所需的最少取样量大于土壤湿润时.考虑到研究区内存在频繁而明显的季节性干旱,在制定合理、高效的土壤含水量取样方案时,应考虑林地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异质性,并采取土壤干旱时的取样量.

    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含水量空间异质性合理取样量

    滇中3种阔叶燃烧性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

    李国辉王昆伦蒋婷潘应云...
    495-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滇中地区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植物叶片理化性质以及燃烧性的关系,以银荆、蓝桉、滇青冈3种滇中地区常见常绿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统计随着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植物叶片粗脂肪含量升高、灰分含量降低、热值增大的样品批次所占比例,并计算植物叶片的燃烧性综合指数,分析叶片燃烧性综合指数与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关系,研究土壤有效磷含量对植物燃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银荆和滇青冈叶片的粗脂肪含量升高、灰分含量降低、热值增大的批次比例均在50%以上.蓝桉叶片除粗脂肪含量升高的批次比例超过50%外,灰分含量降低与热值增大的批次比例均未达到50%.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3种植物叶片的粗脂肪含量升高,但其对灰分含量和热值的影响在不同树种之间有所差别.土壤有效磷含量升高能够提升植物叶片的燃烧性,对滇青冈的提升效果最显著.

    可燃物理化性质土壤有效磷含量燃烧性阔叶树种滇中地区

    马尾松人工林密度控制对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谷振军刘倩曾纪孟符潮...
    504-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的影响,以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小叶岽林场25年生4种不同抚育间伐林分密度(600、750、950、1150株•hm-2)控制措施后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下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优势物种重要值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间伐后第2年(2019年)和第3年(2020年),样地中物种组成共计49科93属122种;当林分密度为600~1150株•hm-2时,林分密度越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Simpson优势度指数普遍越高,并且随着年限的延长,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增大;2019—2020年间,木本层和草本层优势种变化不大,木本层均由冬青、大叶白纸扇、鼠刺、杉木以及檵木组成,草本层均由淡竹叶、细圆藤、铁芒萁、菝葜、铁角蕨和中华鳞毛蕨组成;当林分密度为600株•hm-2时,土壤容重最低,土壤持水量最高,这表明低林分密度对马尾松林下土壤的物理结构具有改善作用.因此,600株•hm-2是研究区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的适宜林分密度,该林分密度有利于马尾松林的生长、群落稳定及可持续经营发展.

    林分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土壤物理性质

    北京九龙山林下真菌对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马淑敏法蕾王海霞裴顺祥...
    510-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华北石质山区林下真菌对凋落叶分解的影响,在北京九龙山林下凋落物层收集真菌,分离纯化得到供试菌种,并选用了杯伞(Clitocybe)、光柄菇(Pluteus)和环炳菇(Lepiota)3个菌种(分别用F1、F2、F3来表示).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不同菌种对栓皮栎阔叶、油松针叶凋落叶及栓皮栎与油松1:1的混合凋落叶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菌剂处理下,不同类型凋落叶失重率不同.经过21个月的分解,栓皮栎在F1处理下失重率最大,为49.8%,油松凋落叶在F2处理下失重率最大,为37.2%,栓皮栎与油松的混合凋落叶在F3处理下失重率最大,为45.6%.通过指数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栓皮栎在F1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9.92 a;油松凋落叶在F2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15.13 a;栓皮栎与油松混合叶在F3处理下分解最快,95%分解时间为10.59 a.不同菌剂处理对凋落叶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添加真菌处理后,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N、P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CK;C元素含量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油松在F2、栓皮栎在F1处理下的K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其他各处理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九龙山林下真菌对凋落叶分解有促进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凋落叶,筛选出分解最快的真菌种类,对减少森林火灾有一定意义.

    林下真菌凋落叶分解养分释放九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