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森林与环境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森林与环境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

洪伟

季刊

2096-0018

fjlb@chinajournal.net.cn

0591-83771857

350002

福州市金山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

森林与环境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福建农林大学主办的与林有关的综合性学术类期刊,刊载全科林学的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专题讨论等文章,196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长期以来被确定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大量引用。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01年公布的“2000年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与“2000年影响因子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300名排行表”,《福建林学院学报》的总被引频次为385次,排名第75位;影响因子为0.474 7,排名第52位,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均进入中国科技期刊100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性状变异分析及选择

    吕欢欢伍岳峰李煜梁恬...
    519-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的40个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对果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果实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36%~49.71%,平均变异系数为27.60%,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鲜果含油率的变异系数最大,40个无性系间变异丰富,选择潜力较大.由方差分析可知,果形指数、果皮厚、单果(鲜)干籽率、种仁含水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干籽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各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利于开展联合选择.以含油率为育种目标,对果实性状进行标准化,并对合计值进行排序,无性系LY11、LY1、LY38、LY3、LY8排名前五.研究结果为高产优质普通油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

    普通油茶无性系果实性状变异选择

    叶面施肥浓度对油茶叶片叶绿素与生产力的影响

    胡玉玲龙雪燕杨红杨小菊...
    527-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油茶叶面施肥的最佳时期、日施肥时间和养分配比,对投产期油茶开展多因素、多水平叶面施肥正交试验,通过测定和分析油茶叶片氮含量、产量和茶果数量等指标,以获得最佳的油茶叶面施肥方法.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施肥对叶绿素含量和茶籽出仁率影响较大,氮素对叶片氮含量和当年茶果数量、当年茶果产量及两年平均产量影响都较大,氨基酸浓度对第2年茶果产量、单果重、果皮厚度、出籽率和含油率影响较大;处理17油茶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处理6油茶叶片氮含量最高;处理23当年茶果产量最高,处理12第2年茶果产量和平均产量最高;处理23出籽率最高,处理24茶籽含水率和出仁率较佳,处理1仁含油率最高.因此,可在5—8月进行油茶叶面施肥,每隔30 d,上午叶面喷施稀释10倍的氨基酸、6 g•L-1尿素(CH4N2O的质量分数为46.7%)、136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75 g•L-1氯化钾(KCl)、6.2 g•L-1硼酸(H3BO3)、493 g•L-1硫酸镁(MgSO4)和2.78 g•L-1七水硫酸亚铁(FeSO4•7H2O)和0.25 g•L-1四水合钼酸铵[(NH4)6 Mo7 O24•4H2 O]混合水溶肥.

    叶面施肥施肥时间养分配比叶片养分产量

    草珊瑚不同光质条件下RT-qPCR内参基因筛选与验证

    谢德金任可陈凌艳何天友...
    536-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光质对草珊瑚目的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筛选出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根据草珊瑚转录组数据,选择激动蛋白(Actin)、β-微管蛋白(TUB)、SAND家族蛋白(SAND)、泛素蛋白(UBQ)、网格蛋白适配器复合物(CAC)等10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以不同光质条件下草珊瑚幼苗的根、茎和叶组织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并结合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The comparative delta-Ct和RefFinder等软件分析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从而筛选出最佳内参基因,并通过对草珊瑚叶片碳代谢中7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分析,验证内参基因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内参基因CAC在不同光质条件下草珊瑚幼苗的根、茎和叶组织中表达最稳定.在不同光质条件下,草珊瑚叶片碳代谢中7个关键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转录组的相对一致.本研究筛选的最佳内参基因CAC可为后续准确分析草珊瑚功能基因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表达模式提供参考.

    草珊瑚内参基因实时荧光PCR技术网格蛋白适配器复合物碳代谢

    锥栗β-淀粉酶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

    江淑珍连辉熊远芳罗开金...
    545-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β-淀粉酶(BAM)家族是催化植物淀粉转化为麦芽糖的重要酶,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耐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为了解锥栗ChBAM基因家族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ChBAM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进化分析,并研究了ChBAM在不同组织、果实发育和种子萌发期间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鉴定出9个ChBAM基因,均具有典型的Glyco_hydro_14结构域,分为4个组(Ⅰ~Ⅳ组),与其他物种比较,ChBAM家族成员和枳CtBAM在进化关系上更为接近.葡糖基水解酶结构域、基因结构和基序分析表明ChBAM家族基因高度保守.3个ChBAM蛋白与α-淀粉酶(AMY)、4-α-葡聚糖转移酶(DPE)和淀粉异构酶(ISA)等蛋白互作.ChBAM基因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其参与了多种非生物胁迫.锥栗ChBAM家族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差异性,ChBAM1/9在花、叶柄、壳斗部位表达较高.在果实发育和种子萌发阶段,ChBAM1/6/9表达较高,表明ChBAM1/6/9可能在锥栗果实淀粉代谢过程发挥作用.

    锥栗β-淀粉酶基因家族淀粉代谢

    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韩森汇丁奕陈全助邹华南...
    554-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的病原菌,对福建省华安县采集获得的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出23株菌株,将分离到的菌株依据菌落生长特征、菌丝生长状态和孢子特征等进行比较和分类,23株菌株归为6种菌株:HA-1、HA-3、HA-5、HA-7、HA-16和HA-18.经致病性分析,HA-1能够使鄂西红豆产生枝干枯萎病症状,发病症状与野外发病症状相同.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及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构建系统进化发育树,初步鉴定为砖红镰刀菌,后又结合RPB1基因和RPB2基因串联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结果,最终将HA-1菌株鉴定为束梗镰刀菌(Fusarium stilboides Wollenw.),此病菌侵染鄂西红豆树尚属首次发现.

    鄂西红豆枝干枯萎病病原鉴定束梗镰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