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风景名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

邵双平

月刊

1003-5516

fjms1984@sina.com

0571-85052472

310041

中国杭州体育场路218号

风景名胜/Journal National Park of China
查看更多>>内容涵及国内外风景名胜,展示人在自然、文化的环境中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激发广大读者对自然与文化的探索欲望,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文物管理中文物保护的创新性路径

    张洪飞
    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博物馆的运行过程中,文物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工作,文物也是博物馆价值的主要体现形式,如何才能强化博物馆文化管理保护力度,是博物馆领导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高速普及,给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博物馆方面需要加强文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利用管理模式的优化创新,达到提升文物管理保护力度的最终目的,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互联网技术文物管理传统文化创新路径

    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节事旅游市场营销研究——以九嶷山舜文化旅游节为例

    郑毅彭素炎
    7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众旅游时代,节事旅游因体验性和互动性较高的特点吸引了大量游客.舜文化博大精深,九嶷山作为永州旅游发展的龙头,加强新媒体营销对其旅游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九嶷山节事旅游营销现状,并针对目标市场情况,在分析客源地分布、游客类型及媒介接触习惯的基础上,提出舜文化旅游节节事活动设计思路,从新媒体平台选择、组合式网推方案构建和专业化团队组建培养等3个方面提出大学生市场营销策略.

    节事旅游新媒体营销舜文化

    新型城镇关系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以梧州市泗洲岛下俚文化开发为例

    龙皓妍张璐瑶李艳梅李玲玉...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关系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其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创新,使得两个产业在融合中相互促进和相互发展.本文以梧州市泗洲岛下俚文化开发为例,探究了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与管理,对文化旅游资源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城镇关系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泗洲岛下俚文化

    浅谈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芦珊姚红媛
    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满族,曾经作为清朝的统治阶级,作为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对我国的文化、建筑等方面影响深远.本研究主要以辽宁地区代表性较强的满族民俗、皇宫以及色彩装饰等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的资料、文献和图片作为参考素材,对满族建筑进行简单的分析,从中总结出满族建筑的特点,和其背后蕴含着的历史和文化,为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试论我国古代传统井盐工具的"刚"与"柔"

    莫秋月
    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刚柔本是一个哲学概念.《周易》认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1]即阴阳、刚柔、仁义都要平衡的情况下,天地人才能达到稳定和谐的效果.之所以要把刚柔与井盐工具联系起来,是因为历来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我国传统井盐钻凿汲工具不是铁质就是石质,且都与庞大、笨重、坚硬等词密切相关.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井盐文物是世界上最为完整的井盐工具群,通过对其馆藏井盐文物的分析,试图揭示传统井盐工具中不为人关注的"柔"的一面.

    井盐文物井盐工具刚柔

    浅析司母戊方鼎和青玉竹节杯中的隐喻设计

    张乐
    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设计手法,从古到今,它在产品表现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被我们运用到各种领域.隐喻手法可以将设计师地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功能形式等,通过对一定符号元素的提炼与转化,表现在产品的外形、颜色、材质、形态中,从而使得产品与人类之前的认知习惯相吻合,与社会、历史、文化相关联.

    隐喻设计认知层次青玉竹节杯司母戊方鼎

    山东音乐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初探

    马惠娟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依托跨区域的自然山水和完整的地域文化单元,培育一批跨区域旅游功能区,构建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增长极.深入挖掘和利用音乐类"非遗"资源特色优势,加强音乐类"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对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保护、传承、创新、发展音乐类"非遗"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音乐类"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浅谈中式景观营造手法——框景

    李辉
    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的园林营造一直让世界叹为观止,以苏州、杭州等江南一带的园林为首的园林景观,更是受到人们的瞩目,其中的造景手法更是被大部分学者和建筑师所探究和学习.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式景观营造手法之一的"框景",来解析中式园林的造景规律.先通过浅谈中式园林的营造手法主要有哪些,再引出其中之一的"框景"又是一种怎样的造景形式,最后分析"框景"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做深度的剖析和读解.

    中式景观造景手法框景

    浅析济南地域特色在园桥中的表达——以趵突泉公园为例

    周千翔
    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风景园林事业蒸蒸日上,各种园桥也是层出不穷.园桥作为景观极为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交通、艺术、文化等功能.本文以趵突泉公园园桥作为研究对象,发掘趵突泉公园园桥中所蕴含的济南地域特色,探寻园桥中有关济南地域特色的表达.

    园桥趵突泉公园地域特色

    新时代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邹磊
    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沙是革命起航的地方,也是共产党的家乡.在长沙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是我国红色热土圣地.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具有丰富的革命文化故事和遗迹,这些资源不仅是对我国革命历史的见证,同时也是发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我们不仅需要保护好这些革命文物资源,同时还需要将其建设成为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挖掘其中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红色旅游线路,促进革命文化的传承,同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主要对长沙革命文物资源的旅游项目开发和利用进行具体分析.

    新时代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