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省农学会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省农学会

王景辉

月刊

0253-2301

fjnykj@163.net

0591-8788443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福建农业科技/Journal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是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学会主办,多家农业行政部门、农口协会、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企业联合协办。主要报道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新信息等。适合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推广人员、院校师生、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农村种养大户、农民技术员、知识农民等阅读。辟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食用菌、畜牧兽医、水产渔业、加工与贮藏保鲜、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机械等10多个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生产实效性强,专业针对性强,广告宣传经济性强。是科技兴农的好参谋,生产致富的好帮手。2012年变更为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品种镁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傅松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经济、高效、适用的镁肥,实现水稻稳产增收与绿色可持续目标,2021 年在上杭县才溪镇开展不同品种镁肥对水稻产量和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试验,通过设置常规施肥(对照)、七水硫酸镁、农用氢氧化镁、钙镁复合素等 4 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水稻产量、土壤pH和交换性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品种镁肥,水稻产量增加 252~645 kg·hm-2、增幅3。0%~7。8%,土壤pH提高 0。18~0。29,交换性镁增加 0。09~0。11 coml·kg-1。综合分析,在上杭县水稻田施用农用氢氧化镁效果最佳,水稻产量最高,达到 8 965。5 kg·hm-2、增幅 7。8%,增收1 888。8 元·hm-2;稻田土壤pH提高 0。24,土壤交换性镁增加 0。1 coml·kg-1,可在当地进一步示范推广应用。

    不同品种镁肥水稻产量土壤酸化治理

    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生长发育及质量品质的影响

    施迎迎吕美琴林文磊李明松...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大豆生长发育及质量品质的影响,以两个福建省春大豆品种泉豆5 号(D1)、泉豆 12 号(D2)和玉米品种金百甜 15(Y)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单作(为对照)两种种植模式下分析比较大豆的生长动态、农艺性状、品质产量和经济产值。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间作模式大豆植株较单作模式总体上表现出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茎占比增大,叶面积指数和各干物质含量降低的规律;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种植模式下泉豆 5 号和泉豆 12 号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根干重和叶干重均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小的趋势,在鼓粒期达到峰值;茎干重、荚果干重和各干物质总量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茎占比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值。间作模式大豆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均高于单作模式,但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均低于单作模式;间作模式显著降低玉米产量和大豆产量,但显著提高了总产量和经济产值。与玉米单作相比,YD1、YD2 间作模式中玉米产量分别减产了 2。43%、4。19%,玉米大豆总产量分别提高了11。23%、8。14%,经济产值分别增收5206。51元·hm-2(24。28%)、4272。69元·hm-2(19。93%);与大豆单作相比,YD1、YD2 间作模式中大豆产量分别减产了 38。26%、41。57%,玉米大豆总产量分别提高了 402。98%、412。46%,经济产值分别增收 17370。07 元·hm-2(187。26%)、16860。81元·hm-2(190。49%)。两个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 1,说明间作具有明显优势。综上,泉豆 5 号植株较矮、底荚高度低,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大,茎占比小,间作种植的总产量、经济产值和土地当量比(LER)大,更适合作为泉州地区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

    玉米大豆间作生长动态产量农艺性状品质经济产值

    适宜福清市种植的优质食用甘薯新品种筛选

    薛扳佟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福清市种植的优质甘薯品种,于 2023 年引进 10 个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广薯 87 作为对照,开展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泉薯 19 丰产性好,产量位居第 1 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多,薯块大小均匀,薯身光滑,食味品质优;莆薯 12 丰产性好,产量位居第 2 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块较大,商品薯率、干物率和淀粉率高;龙薯 601 丰产性好,产量位居第 3 位,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较多,薯块大小中等,商品薯率较高,食味品质较优;以上 3 个品种综合表现突出,可进一步在福清市扩大示范;福宁紫 5 号丰产性较好,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大小均匀,食味品质良好;普薯 32 和榕紫薯 1 号虽较对照减产,但薯块大小均匀,薯身光滑,商品薯率、干物率和淀粉率较高,食用品质较优;以上 3 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建议继续开展田间试验。

    甘薯优质食用型品种比较主要性状产量

    《福建农业科技》诚征稿件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