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羊FN1基因InDel位点鉴定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分析

    吴贤锋刘远王迎港张富...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转录组候选基因纤维连接蛋白1(Fibronectin 1,FN1)对于骨分化、骨形成和骨细胞迁移起关键作用.对FN1基因预测突变位点进行DNA池检测,并与山羊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以期为山羊的遗传育种和性状改良提供分子标记.[方法] 利用DNA池检测和PCR-RFLP技术,分析福清山羊、努比亚黑山羊和简阳大耳羊中FN1基因的7个预测突变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与其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通过DNA池检测和PCR-RFLP发现,7个预测位点中只有Del66652位点存在多态性,且在3个山羊群体中都只存在II和ID基因型,都不处于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多态性信息含量小于0.25.关联分析发现,努比亚黑山羊ID基因型个体的管围显著优于II基因型(P<0.05),ID基因型的胸围指数极显著优于II基因型(P<0.01).简阳大耳羊ID基因型个体的胸围指数和管围指数显著优于II基因型(P<0.05).[结论] Del66652位点与努比亚山羊和简阳大耳羊的生长性状显著相关,且ID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Del66652位点可作为影响山羊生长性状的分子标记位点,为提高山羊生长性状的品种改良提供研究基础.

    山羊FN1基因插入缺失(InDel)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三引物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梦鸽黄瑜傅秋玲程龙飞...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并鉴别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的PCR方法.[方法] 根据已发布的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基因组分子特征设计3条引物,应用3条引物建立了一种在一个反应管中可检测并鉴别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的三引物PCR方法.[结果] 该方法可特异性扩增鸭圆环病毒和鹅圆环病毒,并根据扩增片段大小鉴别病毒种类,检测最低限分别为110 、80 pg·μL−1.应用该方法对临床疑似病例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用2种病毒对应的单病毒PCR检测方法一致.[结论] 建立的三引物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丰富了水禽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病例的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的技术手段.

    鸭圆环病毒鹅圆环病毒三引物PCR检测方法

    基于SRAP和SCoT标记分析不同甜樱桃品种遗传多样性

    李沛华王进梁东吕秀兰...
    1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40个甜樱桃( Prunus avium L.)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SRAP和SCoT标记在甜樱桃上的应用.[方法] 利用SRAP和SCoT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筛选出6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SRAP引物和7条SCoT引物,在40个甜樱桃品种中分别扩增出多态性条带67和69条,多态性百分率分别为90.54%和93.24%.SRAP标记和SCoT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表明,40个甜樱桃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在0.67~0.95和0.72~0.93,说明甜樱桃的遗传背景相对较窄.SRAP标记在相似系数0.79左右可以将40份甜樱桃分为6组,SCoT标记在相似系数在0.77左右可以将40份甜樱桃分为6组.两种分子标记中,来自不同地区的甜樱桃品种没有明显聚类,说明各个地区甜樱桃品种基因交流频繁,另外大部分黄色系甜樱桃品种聚为一类.[结论] 2种分子标记均可应用于分析甜樱桃遗传多样性且能够区分不同果皮颜色甜樱桃,可以作为后期种质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的技术手段.

    甜樱桃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遗传多样性

    荔枝杂交F1代群体部分枝叶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蔡汝鹏张蕾李芳姜成东...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的分离规律和遗传变异特征,为荔枝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 对三月红(♀)×紫娘喜(♂)杂交的258株F1代的复叶主轴长、叶柄长、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形指数、鲜重、干重、比叶重、枝皮率等10个枝叶性状指标进行鉴定,分析各性状变幅、分布频率、变异系数及广义遗传力等.[结果] 10个表型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为12.37%.叶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5.67%,其次是复叶主轴长(13.93%),最小为叶长(9.23%).各指标测量值均呈正态分布.复叶主轴长、叶长、叶宽、鲜重、干重、叶面积、比叶重等F1代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而叶柄长、叶形指数、枝皮率F1代平均值均低于亲中值,说明基因重组可形成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导致超亲个体的出现.广义遗传力最高为叶柄长(0.87),其次是叶形指数(0.75),各指标广义遗传力平均值为0.45;叶宽性状在F1代超高亲率最高,为99.22%;超低亲率最高为叶柄长,占比86.82%.[结论] 荔枝枝叶性状在杂交群体中显示出较为广泛的变异,部分性状易受环境影响.

    荔枝三月红紫娘喜枝叶性状遗传变异

    20个丝瓜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陈朝文朱海生凌永胜郑雅超...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丝瓜品种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研究其品种间的差异性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丝瓜品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 利用扫描电镜对20个丝瓜栽培品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对所考察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 参试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相似,均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裂至接近两极,未相接,均属于N3P4C5型花粉;品种间的花粉极轴长107.03~112.74 μm、赤道轴长57.17~61.04 μm、花粉大小6164.15~6814.02 μm2、花粉外壁均为网状纹饰,网孔密度为0.129~0.220 n·μm−2,均存在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花粉分类的主要性状指标有极轴长、赤道长、花粉大小、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对考察的8个花粉性状的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3的水平上,将20个品种聚类为三大类群.[结论] 花粉粒极轴长、赤道轴长、形状、大小和网孔密度等性状差异可用作丝瓜品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鉴定的孢粉学依据.

    丝瓜花粉形态电镜扫描分类系统

    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对氮、磷配施的响应规律

    王雪汪梦婷杨振欣罗茜...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1年生平茬后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最佳的氮磷配施用量.[方法] 以1年生云南松苗木为研究对象,采用2因素3水平3×3回归设计,研究云南松苗木平茬后土壤氮、磷配施对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影响.[结果] 云南松苗木平茬后的萌蘖数量符合Logistic增长过程并不受氮、磷肥配施的影响;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可影响苗木第二次萌蘖的时间和高峰,且苗木萌蘖数量配施效果较单施好;云南松苗木萌蘖数量对氮、磷配施的响应规律符合二元二次回归方程,在施氮肥0.29 g·株−1、磷肥1.02 g·株−1时,苗木的萌蘖数量达到最大;施用氮、磷肥可促进云南松苗木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生长,潜在萌条单施且单施磷肥效果比配施效果好,有效萌条在0.4 、0.8 g·株−1的氮磷配合施用时效果更佳.[结论] 氮磷配施比单施更利于萌蘖数量的增加,高磷处理有利于潜在萌条的生长,中等浓度的氮磷配合施用更有利于有效萌条的生长.

    云南松平茬氮、磷配施萌蘖能力

    高知芽孢杆菌Cytobacillus kochii H产蛋白酶条件优化及抑菌效应

    王学文于存潘洪祥
    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筛选到具有抑菌效果且产蛋白酶的菌株H进行分类地位的确定,同时对其产蛋白酶的条件进行优化,以期为其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生理生化、电子显微镜扫描及16sRNA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菌株H的分类地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菌株H产蛋白酶条件进行优化,并检测其优化前后对病原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 菌株H鉴定为高知芽孢杆菌(Cytobacillus kochii);菌株H产蛋白酶的优化条件为:pH8.0、葡萄糖20.0 g·L−1、蛋白胨8.0 g·L−1、MgSO41.0 g·L−1、CaSO4·2H2O 0.1 g·L−1,在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接种2.5 mL108 CFU·mL−1的种子液,培养24 h后蛋白酶活力达到402.2 U·mL−1,较初始培养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提高13.92倍;优化后菌株H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菌率分别为67.32%和44.87%,较优化前抑菌率提升值分别为9.15%和12.82%.[结论] 明确菌株H为高知芽孢杆菌(C.kochii),优化了高知芽孢杆菌产蛋白酶条件及抑菌效果.

    高知芽孢杆菌蛋白酶产酶条件优化病原菌抑菌率

    啟良重楼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

    孙慧茹李宇方昕悦赵苓云...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药用植物啟良重楼中分离鉴定内生真菌,研究其对常见病原细菌的抑菌活性,并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为利用传统药用植物内生菌开发新型抗生素药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平板分离法分离纯化啟良重楼内生真菌,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ITS序列并测序,鉴定内生真菌的种类;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次级代谢产物对12种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GC-MS技术分析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结果] 从啟良重楼中分离了2株内生真菌,分别鉴定为Setophoma caverna CLZ1和Psilocybe sp.CLZ2;S.caverna CLZ1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 ATCC 13883)、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 ATCC 4698)、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ATCC 10792)、多耐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43300,MRSA)等5种供试菌有中度敏感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3.13 mg·mL−1;Psilocybe sp.CLZ2对MRSA有中度敏感抑制作用,其MIC值为3.13 mg·mL−1.运用GC-MS从S.caverna CLZ1提取物中鉴定出36个化合物,包括吡啶(0.91%)、烟酰胺(0.6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42%)、油酸甲酯(2.28%)和硬脂酸甲酯(0.83%)等5个抑菌活性化合物;从Psilocybe sp. CLZ2提取物中鉴定出44个化合物,包括吡啶(0.106%)和苯乙醇(0.073%)等2个抑菌活性化合物.[结论] 从啟良重楼根茎中分离出内生真菌S.caverna CLZ1和Psilocybe sp.CLZ2,发现S.caverna CLZ1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广抑菌谱,并从中鉴定出5个可能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啟良重楼内生真菌抑菌活性GC-MS

    不同病毒侵染种根对太子参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丁郑伯琴张余曾令锋...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明不同病毒对太子参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柘参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分子鉴定方法筛选出只携带一种常见病毒、携带两种常见病毒和不带病毒的太子参个体,经扩繁后,在田间使用随机区组的方法种植,探讨不同种类病毒对太子参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 与未带病毒的植株相比,同时感染芜菁花叶病毒和蚕豆萎蔫病毒的植株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地上部株高分别降低了24%、33%和26%,单位面积的块根产量、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分别降低了77.5%、76.2%和87.3%;而仅感染蚕豆萎蔫病毒的植株与未带病毒的植株相比,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部株高、块根产量、浸出物含量和多糖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芜菁花叶病毒显著抑制太子参的生长,降低了太子参产量和品质,而蚕豆萎蔫病毒的影响不显著,在太子参脱病毒培养和脱毒苗的生产应用中应优先去除芜菁花叶病毒.

    太子参病毒光合作用产量品质

    米根霉菌纤维素酶活性及其对农田废弃物的降解效果

    王伟英柯叶鑫李鸿浩肖顺...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米根霉菌的纤维素降解酶活性及其对农田废弃物降解效果进行探究和测定,以期促进农业废弃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方法] 把从霉烂的玉米棒芯中分离纯化到的米根霉菌C1,通过液态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se)和微晶纤维素酶(Avicelase)的活性;将菌液接入到菜叶中,测定该菌株的降解力和酶活变化,分析其降解效果.[结果] 在发酵液中,米根霉菌的CMCase酶活>Avicelase酶活>FPase酶活,其中CMCase活性达到35.33 U·mL−1,具有较强的活性.在固体发酵中,米根霉菌对农田废弃菜叶有很强的降解效果,在第6天时生成大量腐烂液,降解率为47%,而未接菌对照基本无降解,二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本试验所用的米根霉C1菌株属于纤维降解菌,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对农田废弃菜叶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可明显缩短降解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农田废弃物的降解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思路.

    米根霉农业废弃物纤维素酶酶活力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