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茶花鸡产蛋性能及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分析

    刘永自先念杜彦丽李子健...
    1387-1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茶花鸡产蛋规律,为提高茶花鸡的产蛋性能提供参考.[方法]测定茶花鸡的产蛋性能指标(开产日龄、开产日龄体重、30周龄和43周龄产蛋数和蛋重),并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采用不同的非线性模型对茶花鸡20~45周龄的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进行曲线拟合分析,并与观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茶花鸡的开产日龄、30周龄和43周龄蛋重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开产日龄体重、30周龄及43周龄产蛋数的变异系数则高于10%.产蛋性能指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0对性状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茶花鸡开产体重与开产日龄呈显著负相关,开产日龄与30周龄及43周龄产蛋数显著负相关,30周龄蛋重与30、43周龄产蛋数显著负相关.开产体重与30周龄及43周龄蛋重显著正相关,开产日龄与30周龄蛋重显著正相关,30周龄蛋重与43周龄蛋重显著正相关,30周龄产蛋数与43周龄产蛋数显著正相关.产蛋率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拟合度最好的是杨宁模型(R2=0.990);累计产蛋量曲线拟合结果表明,3种模型拟合度都在0.991以上,其中Von Bertalanffy的拟合度最高(R2=0.999).[结论]茶花鸡开产体重、30周龄和43周龄产蛋数有改良空间,开产日龄、30周龄和43周龄蛋重整齐度较好.由于蛋重跟产蛋数呈负相关,育种过程中应兼顾蛋重与产蛋数,且开产日龄等指标是茶花鸡产蛋性能选育过程中重要的衡量指标.杨宁和Von Bertalanffy模型分别适用于茶花鸡产蛋率和累计产蛋数拟合,可对茶花鸡的产蛋规律进行评估和预测.

    茶花鸡产蛋性能产蛋率累计产蛋数曲线拟合

    大蒜素及纳豆菌对福建白兔生产性能、抗氧化活性、肠道形态及菌群的影响

    陈冬金王锦祥孙世坤陈敏卿...
    1395-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蒜素、纳豆菌及其复合物对福建白兔生产性能、抗氧化活性、肠道形态和菌群的影响,筛选合适的添加剂替代饲料抗生素.[方法]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0日龄福建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公母各半),试验期50 d.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A组,CK),试验在基础饲粮上分别添加200 mg·kg−1大蒜素、0.5%纳豆菌、200 mg·kg−1大蒜素+0.5%纳豆菌,设置大蒜素处理组(B组)、纳豆菌处理组(C组)和大蒜素+纳豆菌处理组(D组).试验期间测定生产性能,试验结束测定屠宰性能、血清抗氧化酶、肠道形态和盲肠菌群结构.[结果](1)试验组的腹泻率和死亡率都低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大蒜素+纳豆菌处理(D组)极显著高于基础饲粮处理组(A组)和大蒜素处理组(B组)(P<0.01),显著高于纳豆菌处理组(C组)(P<0.05);D组料重比最低,半净膛重极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全净膛率和半净膛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2)血清中GSH-Px含量,对照组均显著低于试验组,且A组和B组差异显著(P<0.05),A组和C、D组差异极显著(P<0.01).(3)回肠隐窝深度B组显著高于C组(P<0.05);空肠隐窝深度,对照组低于试验组,且与B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D组差异显著(P<0.05).(4)菌群结构分析,科水平和属水平盲肠unclassified_o__Clostridiales菌科、菌属在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且A组显著高于D组;属水平Ruminococcaceae_UCG-010在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显著高于C组.[结论]大蒜素和纳豆菌联合使用可提高福建白兔平均日增重、半净膛重,降低料重比,增加空肠隐窝深度,减少有害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降低腹泻和死亡,促进生长发育.

    福建白兔大蒜素纳豆菌生产性能肠道形态盲肠菌群

    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建查潘志贤李义林李坤...
    1406-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究甜玉米获得高产高效的最佳种植株距与灌水量.[方法]试验设置3个种植株距(20、30、40 cm)和3个灌水量(215、265、365 m3·hm−2)处理,对不同株距和灌水量处理的甜玉米个体生物量及其分配、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株距对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有显著影响,灌水量对甜玉米个体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影响,株距与灌水量对甜玉米生物量分配比例有显著交互作用.(1)随着株距增大,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明显增加,株距为40 cm时个体生物量最大;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个体茎生物量和茎比例显著增加;365 m3·hm−2+40 cm组合处理的个体生物量最高,且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2)随着株距、灌水量增加,叶、茎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先减小后增大,果穗与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先增大后减小,果穗–地上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最大的株距为30 cm、灌水量为265 m3·hm−2、组合为265 m3·hm−2+30 cm.(3)甜玉米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随着株距增大呈现降低趋势,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变化均不显著,以265 m3·hm−2+20 cm组合处理的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结论]365 m3·hm−2+4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个体生物量最大,265 m3·hm−2+3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果穗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大,265 m3·hm−2+20 cm组合处理的甜玉米群体经济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

    株距灌水量个体生物量异速生长群体经济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马齿苋根茎叶中4种重要次生代谢产物

    张少平李洲练冬梅姚运法...
    1414-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马齿苋重要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其在不同部位相对含量及联系.[方法]以马齿苋根茎叶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马齿苋中生物碱、类黄酮、香豆素与木脂素以及萜类所含的种类及化合物分别有3类43种、7类34种、2类16种和3类5种,热图分析表明,这4类次生代谢产物在马齿苋茎和叶中的相对含量较根部更为接近;生物碱在根部和叶部总体含量较高;类黄酮在茎部总体含量较高;萜类以及香豆素与木脂素在根茎叶部含量依次递增.[结论]马齿苋不同部位所含生物碱、类黄酮、香豆素与木脂素以及萜类种类相同,但相同成分在不同部位含量差异较大.

    马齿苋代谢组学代谢产物化合物成分分析

    中药渣复合基质对设施西瓜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陈亮栾倩倩蔺毅李彦荣...
    1422-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减少中药渣废弃物资源浪费,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探讨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方法]以充分发酵腐熟的中药渣为主要原料,按照不同体积比复配牛粪、菇渣等,研究不同中药渣复合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设施西瓜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中药渣复配量的增加,基质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大小孔隙比、pH及EC值(电导率)增大,容重和持水孔隙下降;随生育期推进,各配方处理下的西瓜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开花坐果期达到峰值,胞间CO2浓度Ci逐渐升高,在成熟期达到峰值;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4:3配方的植株地上部干重、地上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和主根长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了33.15%、34.29%、35.36%、30.26%和37.33%;在开花坐果期,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4:3配方的叶片SPAD值、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较对照显著增加了12.24%、8.47%、93.94%和9.85%,Ci较对照显著减少了8.65%,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3:4配方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对照显著增加了70.25%;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4:3配方的果实产量达最大值,较对照显著增产21.23%,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3:4配方、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1:1配方产量较对照显著减产12.49%、36.47%,其他配方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V(中药渣):V(牛粪):V(菇渣)=4:3:3配方、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4:3配方的果实可溶性固性物含量较对照显著增加了9.32%、12.08%,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3:4配方、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1:1配方较对照显著降低了8.63%、12.66%,其他各配方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中药渣复合基质进行设施西瓜栽培是可行的,适宜设施西瓜基质栽培中药渣的复配量为30%,V(中药渣):V(牛粪):V(菇渣)=3:4:3为设施西瓜栽培的最佳复合基质配方.

    西瓜中药渣无土栽培理化性状光合特性

    基于EST-SNP的福建云霄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泽涵于文涛方德音蔡捷英...
    1431-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云霄县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为云霄茶树种质资源收集和提高优异种质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对云霄县61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结果]云霄茶树种质资源SNP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415,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309,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260,固定指数平均值为−0.072,次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值为0.197,筛选出66个可以有效准确地鉴别云霄茶树种质遗传关系的高质量SNP位点.云霄县6个茶树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150~0.926.构建了61份茶树种质的DNA指纹图谱.通过主坐标分析和聚类分析,发现存在组群内分布相对集中,组群间又相互交流的现象,且小帽山群体的茶树种质资源最为丰富.[结论]云霄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云霄6个组群的茶树种质资源各自相对独立,同时种群间存在基因交流现象.利用SNP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鉴定云霄茶树种质资源,为云霄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奠定基础.

    云霄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NP

    文心兰杂交后代的EST-SSR和SRAP分子标记鉴定

    林榕燕罗远华樊荣辉叶秀仙...
    1439-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EST-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文心兰杂交后代株系进行鉴定,以期为文心兰杂种后代的真实性鉴定提供方法.[方法]以文心兰黄金午后、百万金币及其46个杂交后代株系为试验材料,从21对文心兰EST-SSR引物和176对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具有父本特征带且带型清晰稳定的有效引物,利用筛选出的有效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结果进行文心兰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聚类分析及遗传相似系数分析.[结果]共筛选出6对EST-SSR引物和10对SRAP引物组合用于文心兰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供试的46个杂交后代株系均鉴定为真杂种;6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到34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7.18%,10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81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81.82%;从聚类结果可以看出,供试的杂交后代株系与母本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发现,杂交后代与母本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大于父本,说明供试的杂交后代在遗传上更偏向母本,与聚类结果相吻合.[结论]EST-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均可有效应用于文心兰杂交后代真实性鉴定研究.

    文心兰EST-SSRSRAP杂交后代鉴定

    基于光谱特征参数的琯溪蜜柚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

    栗方亮孔庆波张青
    1447-1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光谱特征参数建立蜜柚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为实现快速、无损、精确的叶绿素含量估算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提取原始光谱及一阶微分光谱特征波段和光谱特征变量,分析蜜柚叶片高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之间的相关关系,构建单变量估算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并确定蜜柚叶绿素含量的最佳估算模型.[结果]在350~1050 nm的波段,不同SPAD值的蜜柚叶片反射光谱存在明显差异,光谱反射率均随叶片叶绿素含量升高而降低.原始光谱和一阶微分光谱与叶绿素含量在可见光范围内有多波段相关性显著.原始光谱曲线敏感波长为576 nm和701 nm,一阶微分曲线的敏感波长为691 nm和748 nm.在利用光谱特征参数建立的回归模型中,根据拟合验证精度筛选出多个拟合模型,其中多元回归模型YSPAD=54.67−15.75 NDVI′691,748−10.60 GRVI550,770+6565.6 R′691−6784.58 DVI′691,748,其拟合决定系数R2为0.894,验证决定系数R2为0.8356,RMSE为7.07,可确定为蜜柚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最佳预测模型;而一阶微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691,748和差值植被指数DVI′691,748为单变量的回归模型的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4和0.798,验证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97和0.7918,RMSE分别为13.21和12.56.[结论]综合建模精度和模型验证精度,基于高光谱指数NDVI′691,748、GRVI550,770、R′691和DVI′691,748的多元回归模型可确定为蜜柚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最佳估算模型.

    高光谱蜜柚叶绿素光谱指数

    福建省铁皮石斛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姚锦爱黄鹏兰成忠侯翔宇...
    1457-1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福建省铁皮石斛茎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福建省诏安县、松溪县等地的3个种植基地采集典型病株并分离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ITS、EF1-α、ACT、RPB2和LSU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鉴定其病原菌种类,并对该病原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值、光照条件、碳源、氮源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经鉴定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30℃,pH为7,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淀粉和蛋白胨.[结论]分离鉴定了福建省铁皮石斛茎腐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明确了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铁皮石斛茎腐病鉴定尖孢镰刀菌生物学特性

    薏苡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毒力评估

    侯翔宇黄世勇姚锦爱谢世勇...
    1464-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薏苡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评估3类防治药剂对薏苡叶斑病病原菌的防控潜力.[方法]测量薏苡叶斑病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光照条件及碳氮源等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测定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等防治药剂的毒力及评估它们二元复配剂的联合作用效果.[结果]薏苡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pH为8,最适碳氮源分别为淀粉和蛋白胨,光照对生长的影响不显著;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等3种杀菌剂对薏苡叶斑病病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毒力指数分别为多菌灵对照的234.83、97.84、84.97倍,它们二元复配剂只有氯氟醚菌唑与吡唑醚菌酯复配有增效作用,配比5:5时共毒系数达221.85.[结论]温度、pH、碳氮源能显著影响薏苡叶斑病病原菌生长,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等防治药剂对薏苡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控潜力,但它们之间的混用应加以评估.

    薏苡叶斑病生物学特性防治药剂毒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