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福建农业学报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刘波

月刊

1008-0384

fjnyxb@163.com

0591-87869455

350003

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247号省农科院大楼

福建农业学报/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福建省及周边地区农业科学领域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相关科研成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福建省优秀科技期刊,被14家国内外重要文摘刊物、数据库固定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芸芥对4种不同钠盐胁迫耐受性的比较

    范惠玲白生文姚正良王娟...
    213-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测定芸芥品系在单盐处理下萌发指标的变化,分析芸芥的耐盐极限值和临界值,明确芸芥对4种单盐胁迫耐受性的差异.[方法]以15芸芥4、11芸芥32-1和16芸芥9等3个品系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30~300 mmol·L?1 NaCl、15~60 mmol·L?1 NaHCO3、30~150 mmol·L?1 Na2SO4和5~30 mmol·L?1 Na2CO3共4种单盐溶液对芸芥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发芽率、发芽指数和胚根长等6个指标,计算耐盐临界值和极限值,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芸芥在萌发期对不同钠盐胁迫的耐受程度.[结果]结果表明:(1)4种单盐胁迫下,胚根长的耐盐临界值和耐盐极限值均最小,可作为鉴定芸芥萌发期耐盐性的主要指标;(2)碱性盐Na+≥30 mmol·L?1和中性盐Na+≥180 mmol·L?1时,芸芥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3)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15芸芥4耐盐性最强,11芸芥32-1居中,16芸芥9最弱;在Na2CO3胁迫下,15芸芥4耐盐性最强,16芸芥9居中,11芸芥32-1最弱;在NaHCO3胁迫下,16芸芥9耐盐性最强,15芸芥4居中,11芸芥32-1最弱;(4)15芸芥4对NaCl、Na2SO4和Na2CO3胁迫的耐性临界值和极限值均最高,其耐性临界值分别为158、88和16.3 mmol·L?1,耐性极限值分别为264、130、23 mmol·L?1;15芸芥4耐中性盐适应性较广;16芸芥9对NaHCO3胁迫的耐性临界值和极限值均最高,分别为42、64 mmol·L?1,该品系耐NaHCO3的适应性较广.[结论]Na2SO4对芸芥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强于NaCl,Na2CO3对芸芥种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强于NaHCO3;芸芥耐NaCl和Na2SO4胁迫次序一致,均表现为15芸芥4>11芸芥32-1>16芸芥9,耐NaHCO3胁迫依次为16芸芥9>15芸芥4>11芸芥32-1,耐Na2CO3胁迫依次为15芸芥4>16芸芥9>11芸芥32-1.

    芸芥种子萌发盐胁迫耐盐临界值耐盐极限值

    百合叶烧病发病过程叶片细胞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葛金涛王江英汤雪燕孙明伟...
    224-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百合叶烧病发病过程中百合叶片细胞结构的变化,探究百合叶烧病发病的分子调控机理.[方法]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东方百合Tarrango正常叶片、轻度叶烧叶片和重度叶烧叶片超微结构.并通过比较东方百合Tarrango正常叶片、叶烧叶片、正常叶片喷钙和叶烧叶片喷钙4种处理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序列对比和分类分析.[结果]百合叶片近轴面表皮细胞大小随叶烧程度的加深而减小,而液泡失水是导致表皮细胞体积缩小的原因.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49537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513.25 bp.124405条unigenes获得注释,占unigenes总数的35.59%.共发现7185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5860个特异差异表达基因和1325个共同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代谢途径""丙酮酸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光合作用生物的碳固定作用"的基因在4组试验处理都有富集.百合叶烧病发病过程中显著下调基因有FOLK、PLD1_2、ATPeF1B和KCS、CALM、ENO和pel等;而在叶烧叶片喷钙后,表达量上调的基因有CALM、CPK、EIN2、AUX1、PLD1_2和SORD等.[结论]缺钙是导致百合叶烧病的重要因素,由缺钙引起的液泡失水和细胞皱缩等病害表征可能受脱落酸、乙烯和生长素等激素调控.

    百合叶烧病电镜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

    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胡骞予蔡永占韩小女符宗伟...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健康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该病害的早期预防或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烟株与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健康和患病烟株根际土壤样品中细菌OTU数分别为4763个和4653个.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OTU总数较健康烟株菌根际土壤减少2.31%,特有OTU数减少3%.与健康烟株根际土样相比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水平明显下降.患病烟株根际土壤的Shannon、ACE和Chao1指数分别较健康植株降低了3.05%、21.29%、15.23%.同时,感染黑胫病烟株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细菌菌群落的优势物种显著不同,感染黑胫病烟株根际土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粘球菌门(Myxococcota)相对丰度减少59.13%、20.38%;厚壁菌门(Firmicutes)、Methylomirabilota相对丰度分别增加了34.17%、117.19%.属水平上,在健康烟株根际土壤样本中为优势菌属的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4.99%)在感染黑胫病烟株土壤样本中未检测到.[结论]烟草植株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改变及物种多样性降低是烟草黑胫病发生的重要特征.

    烟草黑胫病细菌群落结构根际土壤多样性

    不同调控措施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累积与转运的影响

    陈昂陈武瑛熊浩罗香文...
    240-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调控措施对稻田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镉的累积与转运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几种污染源控制措施(沉降截源、清洁水灌溉、稻草还田/离田)及施用石灰对污染区醴陵及益阳农田系统中重金属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与稻草还田对照处理相比,除施用石灰外,其他处理对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影响并不显著.施用石灰能明显降低污染土壤中镉的有效态含量和水稻中镉的累积量.与对照相比,石灰处理下土壤中镉的弱酸提取态含量最低,而秸秆离田处理下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镉含量最高,且可还原态镉向弱酸提取态镉进行了转化.分析水稻各部位的镉富集与转运系数表明,施用石灰、沉降截源及清洁水灌溉等调控措施可降低水稻地上部位镉的富集系数,减少水稻对重金属的累积量,且施用石灰处理与截断大气源处理最高可分别降低水稻籽粒中镉含量40%与8%.[结论]在污染区农田施用石灰、控制大气源、净化农田灌溉水,同时将污染秸秆移除农田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水稻镉的积累量,有助于实现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和水稻的安全生产.

    土壤水稻控源措施石灰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火龙果林退化对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指标的影响

    王治福喻阳华熊康宁杨珊...
    247-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火龙果林土壤酶活性和生态酶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无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4种不同退化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方法,研究0~30 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βGC),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4种土壤酶活性及生态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异规律.[结果](1)土壤βGC和ACP总体上随退化加剧呈先升高后降低;NAG仅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存在显著差异,而LAP表现为SD、MD显著大于ND;LAP+NAG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2)土壤酶C:N随退化加剧而降低,酶C:P和酶N:P均随退化加剧而一定程度增加,表明退化火龙果林资源利用策略发生一定改变.生态酶化学计量的矢量L随退化加剧而变大,在MD为最大值;矢量A随着退化加剧而降低,在SD为最小值,且矢量A均小于45°,表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火龙果林土壤微生物生长受N素限制.(3)RDA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能够解释土壤酶及生态酶化学计量83.4%的变异,其中土壤AP和TN对土壤酶和生态酶化学计量影响最大,分别能够解释系统47.5%和24.3%的变异.[结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火龙果林土壤微生物受N限制,且随退化加剧N限制有所增加.火龙果林退化对土壤酶活性和生态酶化学计量的影响是通过调控土壤N、P养分来实现的.

    土壤酶退化生态酶化学计量火龙果喀斯特石漠化

    20个紫云英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生长性状分析与评价

    叶红云刘彩玲何春梅黄水珍...
    258-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生长性状表现好的紫云英品种,为福建地区紫云英优良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条件下,观测20个紫云英品种不同生育期的生长性状指标,采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个紫云英品种的株高、茎粗、绿叶数、根长和根冠比在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P<0.05),变幅分别为11.35~106.11 cm、1.78~5.23 cm、10.38~41.40、7.20~17.73 cm、0.03~0.75.隶属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桂紫7号>南桥种>湘乡种>闽紫7号>信阳种>光泽种>萍宁72号>湘紫1号>84(8)7-1-1>余江大叶>常德种>宁波大桥>浙紫5号>闽紫6号>升钟紫云英>金沙种>大悟种>湘紫7号>桂早紫1号>闽紫1号.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桂紫7号生长性状表现最优,南桥种、萍宁72号、湘乡种、常德种、光泽种、湘紫1号、闽紫6号、宁波大桥、闽紫7号、大悟种、升钟紫云英和84(8)7-1-1生长性状表现较好,余江大叶、浙紫5号、信阳种、金沙种、湘紫7号、桂早紫1号和闽紫1号生长性状表现较差,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一致.[结论]桂紫7号为福建地区生长性状表现最好的紫云英品种.

    紫云英品种生育期生长性状福建

    植物内生菌生物学功能及microRNA对植物-内生菌互作的影响

    薛莲英杨智宇李天芳李丽丽...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内生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此外,应用植物内生菌还可修复环境污染,保护濒危物种.在内生菌-植物互作过程中,一些共生相关基因及microRNA发挥了重要作用.microRNA是重要的转录后调节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抵御逆境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针对植物内生菌的功能和植物microRNA对植物-内生菌互作的影响进行综述,建议除了关注内生菌对植物的影响,也要加强植物对内生菌影响的研究;加强非模式植物、微生物互作及多种内生菌与植物互作中microRNA的变化及功能研究;此外,也要加强新植物内生菌资源及植物内生菌新功能的挖掘.

    植物内生菌生物功能microRNA抗逆环境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