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渔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渔业研究
福建省水产学会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渔业研究

福建省水产学会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吴成业

双月刊

1006-5601

fjsc@fjscs.ac.cn

0592-6014562 5678551

361013

福建省厦门市东渡海山路7号

渔业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Fisheri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福建省水产学会、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产科学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软鳍新光唇鱼MC4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关联性分析

    唐智慧殷艳慧潘晓赋吴安丽...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软鳍新光唇鱼(Neolissochilus benasi)是重要的水产种质资源,但在培育过程中存在个体间生长速度差异较大的问题.[目的]筛选与软鳍新光唇鱼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推动其生长性状的改良.[方法]本研究对与摄食、能量代谢、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开展研究,通过PCR-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和分型,并将SNP位点与其生长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挖掘软鳍新光唇鱼生长性状关联的SNP标记.[结果]MC4R基因 2 个拷贝共存在 15 个SNP位点,其中第 1 个拷贝有 1 个SNP位点,第 2 个拷贝有 14 个SNP位点.15 个SNP位点中仅G227A为错义突变,氨基酸类型由缬氨酸(V)变为异亮氨酸(I),其余位点均为同义突变;群体遗传分析结果显示,除第 1 个拷贝SNP位点G669C 遗传参数值较低外,MC4R基因第 2 个拷贝的SNP位点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 0.860±0.027 和 0.503±0.001,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3~0.375,属于中度多态性,表明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中上水平;关联性分析显示,MC4R基因 2 个拷贝 15 个SNP位点中,13 个位点对软鳍新光唇鱼的生长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位点G227A、A322G、C364T、G403A、T451C、G457A、G472A、T484C、G520A、T583C、G736A、C775G与体长、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且均以纯合子为优势基因型,分别为AA、GG、TT、AA、CC、AA、AA、CC、AA、CC、AA、GG型;位点C664T仅检测到CC和CT两种基因型,并以杂合子CT型为优势基因型,与体质量显著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筛选了15 个与软鳍新光唇鱼生长性状相关联的候选SNP位点,为今后其生长相关机制和分子标记的进一步解析,以及生长性状的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软鳍新光唇鱼黑素皮质素受体-4SNP性状关联

    基于线粒体DNA D-loop标记的华南地区4种鲤亚科鱼类遗传多样性分析

    姚东林张涛朱静璇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华南地区鲤亚科鱼类的遗传多样性,为开展淡水鱼类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集位于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华南鲤(Cyprinus car-piorubrofuscus Lacepede)、尖鳍鲤(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三角鲤(Cyprinus multita-eniata Pellegrin et Chevey)和须鲫(Carassioides cantonensis Heincke)4 种鲤亚科鱼类的 6 个种群共156 个样本,采用线粒体D-loop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华南鲤的海南、珠江和榕江3 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其线粒体控制区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814、0.895 和0.879;须鲫、尖鳍鲤和三角鲤的单倍型多样性较低,分别为0.748、0.794和0.536.华南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其中海南种群略低于珠江种群和榕江种群,可能与历史上的冰期活动和琼州海峡的阻隔有关.须鲫、尖鳍鲤和三角鲤三者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这可能与 3 个物种本身的分布范围较小、生存能力较差有关.[意义]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华南地区鲤亚科鱼类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开展淡水鱼类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华南鲤尖鳍鲤三角鲤须鲫D-loop遗传多样性

    人工繁育绿鳍马面鲀幼鱼的生长、性腺分化及性激素含量的变化

    张学利徐文刚曾军王九龙...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人工繁育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幼鱼生长、性腺分化过程及调节机制.[方法]自孵化后 10 d开始,每 5 d取样 1 次,每次 30 尾,测定绿鳍马面鲀幼鱼(以下简称"幼鱼")体质量、全长、体长、肛前长、头长、体高、吻长和眼径生长指标;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幼鱼性腺发育进行观察.同时,将样本进行匀浆,测定幼鱼体内雌激素(雌二醇)和雄激素(睾酮)浓度的变化.[结果]幼鱼体质量、全长和体长在10 日龄~20 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25 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肛前长在 10 日龄~15 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 20 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头长、体高、吻长和眼径在 10 日龄~20 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 30 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此外,在 25 日龄和 35 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未分化的性腺成对出现于肠道附近,与肠系膜相连;在 35 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未分化性腺的血管;在部分 60 日龄幼鱼中,观察到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在性别转变为雌性的过程中,当性腺未分化时,幼鱼的雌二醇浓度较低;在 60 日龄性腺分化完成后,幼鱼的雌二醇浓度显著增加(P<0.05).在性别转变为雄性的过程中,当性腺未分化时,幼鱼的睾酮浓度较低;在性腺分化完成后,幼鱼的睾酮浓度较以前增加.[结论]幼鱼的生长转折点可能出现在 20~30 日龄,性分化年龄可能出现在 35 日龄~60 日龄之间;雌激素、雄激素可能是诱导幼鱼的性别分别转变为雌性、雄性的关键因素.本文阐明了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和性分化的过程,以及在性腺分化过程中的雌、雄激素浓度的变化规律,为其性别调控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绿鳍马面鲀性分化雌二醇睾酮卵原细胞精原细胞

    福建平潭海域不同年龄仿刺参骨片种类和形态学研究

    范逸龙杨求华李慧耀王银华...
    2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海参真皮的表层包含有被称为骨片的内骨骼,是海参纲最重要的特征.利用不同类型的海参骨片及其相对比例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海参予以快速鉴定.[方法]本文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对福建平潭 1、2、3 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各组织(棘刺、体壁、触手、管足、纵肌、呼吸树、肠道)进行采集与处理,得到不同年龄仿刺参不同组织骨片类型,并分别比较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制备的仿刺参骨片的显微图像,利用SPSS软件统计不同仿刺参骨片类型的相对比例.[结果]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7 种仿刺参骨片类型,包括 5 种主要类型(桌形体、扣形体、杆状体、长孔状体、花纹状体)和 2 种特殊类型(复合盘状骨片和C形体),且不同组织内的仿刺参骨片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比NaClO法、蛋白酶K法制得的仿刺参骨片图像时,发现 2 种方法均可得到仿刺参骨片,其中经NaClO法析出的仿刺参骨片能被较清楚地观察到骨片种类与大致的数量,且不附带其他组织,标本干净,但骨片因过脆、易损坏而结构不完整;蛋白酶K法得到的仿刺参骨片同样能与其他组织分离,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显微镜下其结构更加完整,能被更好地计数与统计.通过统计仿刺参不同年龄段各组织内骨片类型的相对比例,发现不同年龄不同组织仿刺参骨片类型相对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 龄仿刺参的体壁、棘刺、管足和触手均含有扣形体、桌形体、长孔状体,其中扣形体在体壁中的相对比例最高,达到 83.28%±9.33%;桌形体的相对比例在管足中最高,达到 35.02%±10.84%;长孔状体在触手中的相对比例较高,达到 7.23%±2.50%.1 龄仿刺参体壁和管足中桌形体的相对比例分别为 20.28%±7.29%和 35.02%±10.84%,显著高于2 龄仿刺参(3.80%±1.35%、17.21%±1.87%)和 3 龄仿刺参(3.40%±1.43%、11.23%±1.01%)(P<0.05).[结论]不同年龄仿刺参的不同组织骨片的结构类型不一,相对比例不同,且能通过多种方法获得,具有稳定性,是鉴别海参种属的重要指标.[意义]本研究为仿刺参生物学鉴定提供基础资料,为其年龄鉴别提供借鉴.

    平潭海域仿刺参骨片NaClO法蛋白酶K法形态学鉴定

    投喂频率对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生长及水体水质的影响

    周刚周诚陈碟容卢思宇...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水体水质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开展了 2 次/天和 3 次/天两种投喂频率实验.[结果]3 次/天组的终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高于 2 次/天组.投喂频率对水体中氨氮(TAN)、亚硝酸盐(NO2-N)、悬浮物量(SS)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的浓度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 2 次/天组高于 3 次/天组.两组养殖水体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其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优势菌属均为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红细菌属(Rhodobacter);对大口黑鲈养殖过程中常见致病菌丰度进行统计,发现 3 次/天组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平均丰度(0.08%)显著低于 2 次/天组(0.14%)(P<0.05).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结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氨氮(TAN)、总氮(TN)和总磷(TP)对水体细菌群落结构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大口黑鲈陆基圆桶养殖模式中,3 次/天投喂频率较 2 次/天投喂频率具有生长快、养殖水体关键水质指标水平低以及致病菌丰度低的优势.本研究结果可为陆基圆桶养殖大口黑鲈的科学投喂提供实际支持.

    大口黑鲈投喂频率陆基圆桶养殖水质微生物多样性

    福建省11座水库碳磷比特征研究

    周园园苏玉萍郑璐薇Ayub Gohar...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水中碳(C)、氮(N)、磷(P)是影响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元素,也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溶解性无机碳/总磷比(DIC/TP)的研究为缓解湖泊和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提供一个新的修复解决思路.[目的]了解 2023 年夏、秋季福建省不同地区的 11 座水库(棉花滩水库、池潭水库、山美水库、东圳水库、东张水库、山仔水库、东溪水库、石兜水库、官昌水库、塘坂水库和坂头水库)的营养状态、浮游植物群落和碳磷比特征.[方法]在 2023 年夏、秋季,以福建省不同地区的 11 座水库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水质、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现场采样监测.[结果]11 座水库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在35.9~54.4 之间,其中除官昌水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外,其余 10 座水库均处于中营养水平.11 座水库共检出浮游植物 5 门 36 属,其中绿藻门最多,有 15 属;蓝藻门为 11 属;硅藻门为 7 属;甲藻门为 2 属;隐藻门为 1 属.11 座水库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 1.13×106~5.77×108 个·L-1;蓝藻门在 8 座水库(棉花滩水库、池潭水库、东圳水库、东张水库、山仔水库、东溪水库、官昌水库、塘坂水库)中为优势门类.11 座水库水体 DIC/TP值为17.4~402.6,最低的是宁德市官昌水库,最高的是三明市池潭水库.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DIC/TP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浮游植物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碳磷比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对探究通过简单、低成本的方式来缓解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DIC/TP指标的创新,表明生物利用二氧化碳(CO2)和P的限制差异可通过调节水体中DIC浓度、TP浓度和DIC/TP值,改变浮游-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从而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因此,基于水生生态系统碳磷限制效应,CO2 对富营养化的缓解作用和DIC/TP指标的应用,是保护水质安全与促成水体碳增汇的双赢,也是在未来服务与管理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

    碳磷比营养状态藻华富营养化水库

    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试验

    李慧耀梁一帆杨求华李昭杰...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其育苗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控尤为重要.预防和控制其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是使用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需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以避免对幼参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目的]研究 4 种常用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为仿刺参育苗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规格一致的仿刺参幼参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试验法开展 4 种常用水产消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各消毒剂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50)及安全浓度,以评估其毒性效应.[结果]当采用二氧化氯处理 24、48、72 和 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 2.97、2.06、1.56 和 0.96 mg/L,安全浓度为0.43 mg/L;当采用过硫酸氢钾处理24、48、72 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 9.66、6.53、5.50 和 5.07 mg/L,安全浓度为 1.32 mg/L;当采用二溴海因处理 24、48、72 和 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 12.80、7.84、7.01 和 6.02 mg/L,安全浓度为 1.44 mg/L;当采用聚维酮碘处理 24、48、72 和 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 11.95、9.30、8.51 和 8.13 mg/L,安全浓度为 2.17 mg/L.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表现出最强的急性毒性,其LC50 值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表明其对仿刺参幼参的毒性作用迅速且强烈.相比之下,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及聚维酮碘的毒性依次减弱.[结论]4 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苗的毒性依次为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结合不同消毒剂的抑菌能力,可优先选用过硫酸氢钾作为消毒剂.

    仿刺参消毒剂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织纹螺中河豚毒素的方法优化

    沈晓娜陈小红罗方方陈慧斌...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近年来,因食用织纹螺引发的河豚毒素(TTX)中毒事件频发,然而现行国家标准(GB 5009.206-2016)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仅适用于河鲀中TTX含量的检测,因此亟需建立一种适用于检测织纹螺中TTX含量的高效、准确的方法.[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建立一种高效且能准确测定织纹螺中TTX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前处理方法(提取溶液、提取方式、冷冻时间)下TTX回收率的大小,以及不同色谱条件(流动相、进样量)对色谱峰的影响,获得最佳实验条件.此外,采用优化后的方法和现行国家标准方法对采自福建省莆田市和宁德市的织纹螺样品进行测定,以比较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最佳前处理条件:样品首先采用 0.1%乙酸溶液 60℃超声提取 20 min,随后使用 80%(体积分数)0.1%乙酸甲醇溶液稀释并在-18℃下冷冻 30 min后离心,取上清液过膜后,上机测定;UPLC-MS/MS条件:以含 5 mmol·L-1 乙酸铵的 0.1%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经Amide-80 色谱柱梯度洗脱后,采用电喷雾正离子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以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TTX在织纹螺中的基质效应为 68.9%,在 1~100 ng·mL-1 基质标准曲线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R2>0.99.本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 10、25 μg·kg-1,能同时满足中国和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对水产品中TTX安全限量值(分别为2 200、44 μg·kg-1)的要求.此外,在 3 个TTX加标浓度(50、500、4 000 μg·kg-1)下,平均回收率为 74.8%~10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 15%(n=6).分别采用优化后的实验方法和现行国家标准方法对 9 份织纹螺样品进行检测,2 种方法检测的TTX含量范围分别为<0.025 0~22.8、0.012 0~23.5 mg·kg-1,相对偏差为 1.51%~14.6%,表明本检测方法准确可靠.[结论]本研究优化建立了一种适用于测定织纹螺中TTX含量的UPLC-MS/MS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和低成本等特点,为实现织纹螺中TTX含量的快速批量检测奠定良好基础.

    织纹螺河豚毒素方法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基质效应

    杭州湾北部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

    薛瑞萍韩庆喜王琳
    7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进一步了解杭州湾北部海域的渔业资源种类组成、资源密度、优势种和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方法]根据 2023 年 8 月(夏季)、2023 年 11 月(秋季)、2024 年 1 月(冬季)和 2024 年 5 月(春季)的拖网调查数据,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尺度分析(nMDS)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共调查渔业资源种类 35 种,季节排序为秋季(24 种)>夏季(21 种)>春季(20 种)>冬季(13 种);除冬季外,其他3 个季节种类组成均以鱼类、虾类、蟹类为主;4 个季节鱼类种类数均占绝对优势.2)杭州湾北部水域渔业资源密度呈季节性变动,尾数资源密度排序为夏季(627 591.20 尾/km2)>春季(280 652.33 尾/km2)>秋季(277 154.35 尾/km2)>冬季(58 831.26 尾/km2),重量资源密度排序为夏季(1 039.01 kg/km2)>春季(493.74 kg/km2)>秋季(211.32 kg/km2)>冬季(129.78 kg/km2).3)生态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仅安氏白虾(Palaemon annandalei)为 4 个季节共有优势种,主要渔业种类季节更替明显.夏季有 4 种优势种[安氏白虾、凤鲚(Coilia mys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和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渔获量占比为 69.26%;秋季有 2 种优势种[安氏白虾和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渔获量占比为 61.65%;冬季有 3 种优势种[安氏白虾、刀鲚(Coilia nasus)和葛氏长臂虾],渔获量占比为 67.74%;春季有 4 种优势种[安氏白虾、凤鲚、葛氏长臂虾和鮸(Miichthys miiuy)],渔获量占比为 81.85%.4)从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析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的群落多样性相差不大,4 个季节群落多样性存在明显变动.Margalef丰富度指数表明该调查水域受到中度干扰.5)聚类分析、nMDS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01)均支持群落结构存在季节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支持空间上的差异(P>0.05).[结论]杭州湾北部海域渔业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季节性变动.[意义]本研究补充了杭州湾北部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研究基础资料,可为其渔业资源评估和养护提供参考.

    杭州湾北部渔业资源资源密度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

    福建省富屯溪鱼类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钟国龙
    8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福建省富屯溪的鱼类组成和多样性,通过分析 2023 年富屯溪鱼类群落的调查结果,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了解富屯溪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常见种和生态类型等群落结构的多样性特征.[方法]2023 年 2 月—12 月,逐月对富屯溪进行鱼类资源采样调查.采用定置三层刺网和定置折叠倒须笼作为捕捞工具,对渔获物样品进行物种鉴定和鱼类组成分析.采用相对多度、相对重要性指数值(IRI)、丰富度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和均匀度指数(Pielou)评估鱼类群落的多样性.[结果]本次调查共记录到 56 种鱼类,隶属 5 目 13 科.对比 1984 年的调查结果,鱼类种类组成已发生显著变化,但鲤科鱼类仍占据主导地位,未发现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等 3 种国家二级水生保护野生动物.通过Pinkas的IRI指数分析,确定了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等 3 种鱼类为优势种,半刺光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等 9 种鱼类为常见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S2 站位的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2.95),而 S4 站位最低(1.39);S2 站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4.89),S1 站位最低(2.12).[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富屯溪鱼类群落结构已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鱼类总种类数减少,鲤科鱼类持续占优,部分保护鱼类缺失,以及外来物种对本地群落的影响增大,突显了生态系统保护的紧迫性.

    富屯溪鱼类群落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