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许通

双月刊

1008-8563

fjsyxb@sina.com

0591-87858694

350003

福州市湖东路118号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的统一,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视域下政府治理效能优化路径探析

    余娴丽俞慈珍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治理代表着国家权力的运行,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政府治理现代化.现代化政府治理中人民性、制度化、法治化、高效化等价值旨趣,处处体现着对效能的要求,这与"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高度契合.政府治理效能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综合判断,涉及治理过程、方法、能力、效果、群众满意度等综合指标.新发展阶段,提升政府治理效能仍然需要具备"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理念,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严格制度执行;牢牢把握"关键少数",将作风转化为效能.

    政府治理现代化效能马上就办

    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探析

    程芳
    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中华文化底色等方面存在着高度耦合.同时,协商民主从目标、制度及运行层面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国家治理现代化则从可引领性的价值目标、可衡量性的评判标准及可持续性的支持系统等方面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驱动.二者的内在耦合性因顺应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时代发展要求而获得持久的动态平衡,并在实践中以彰显中国之制的独特优势而不断得到强化.随着治理现代化和民主制度化水平的提升,二者的互动融合性也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一步增强.

    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现代化优势转化互动融合

    增进网络意见领袖政治认同的创新路径研究

    杨绘荣范雅钧张静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意见领袖在现代新媒体信息时代具有不容小觑的网络舆论影响力,增进网络意见领袖政治认同对于广泛凝聚社会思想政治共识,进而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情况来看,网络意见领袖政治认同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现实困境突出表现在文化、制度、政策几个方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求同存异"方法化解多元价值文化冲突;畅通网络意见领袖参政议政渠道,加强培养体制内的网络意见领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政策执行过程等都有助于破解现实困境,进而增进网络意见领袖的政治认同,从而更好地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广泛凝心聚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政治认同网络意见领袖统战工作

    新时代基层商会参与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

    蒋建忠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经济性、民间性和统战性为主要特征的基层商会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贡献统战智慧和力量的重要对接点和切入口.从对南京市高淳区基层商会的组织架构、职能发挥、特色经验和存在问题的调研与访谈入手,剖析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商会参与乡村振兴的优势以及当前基层商会参与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在既定条件下提升基层商会参与乡村振兴效能的路径和方法.

    基层商会乡村振兴动力机制突破路径

    "闽东之光"与乡村振兴——畲族传统文化资源创新活化的成就、问题与建议

    许陈颖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畲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国畲族的重要聚居地,闽东的畲族人口占据全国畲族人口总数四分之一,占据福建省畲族人口总数的一半.具有浓郁风情的畲族文化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闽东地区可以引以为荣的特色和优势",是促进闽东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在动能.建议通过文创植入,激活和培育畲族文化资源的市场化价值,进一步促进闽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借鉴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探索将畲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产业融合发展相结合,推动畲族生态文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畲族文化创新活化乡村振兴

    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创新推进路径研究

    周松峰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任务在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为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为乡村的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推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乡村文化建设既有相对的后发优势,又有现实客观存在的比较弱势,在践行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使命任务过程中,应因势而为,因情而动,积极推进.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立足乡村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乡村精神风貌,推进团结向善向上的时代文明新风,保持奋发有为的内在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建设时代使命任务现实推进路径

    马克思产权理论视阈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探析——基于南平"森林生态银行"的考察

    刘艳鸿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产品的自然资源价值作为生产要素经过交换以货币的形式形成自然资本价值,其核心是产权的实现.可在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依托产权权能的分离与组合、商品化与市场化特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路径模式,建立权属清晰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机制,建立绿色金融服务机制,以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的双赢目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森林生态银行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据与路径研究

    宋周尧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取向和基本标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据在于:自然万物具有独自存在的价值;自然万物具有生存的权利;人对自然界的必然依存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路径为:发展生态文化;倡扬生态实践,建构生态社会.

    和谐共生人与自然理据路径

    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