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许通

双月刊

1008-8563

fjsyxb@sina.com

0591-87858694

350003

福州市湖东路118号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的统一,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侨为"桥"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影响力研究

    杨卫敏
    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客观上制约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内涵和本质的理解.华侨在对外宣传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方面有着独特的渠道和优势.要加强总体谋划、多管齐下,日日做功、久久为功,系统推进政党制度对外传播与侨务工作深化发展的有机融合.要构建总体战略和分区策略,引导华人华侨以民间共识影响为主要基点,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主要发声渠道,以涉华翻译为重要切入口,鼓励爱国侨领现身说法,凝聚在外侨界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共识,积极助力公共外交.要健全以侨为"桥"提升新型政党制度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共建共享机制;要从引资引智为主转向共建共享与政治参与、民间外交、文化传播并重;要以侨为"桥"汇聚对新型政党制度的更多理解者、共鸣者、传播者.

    新型政党制度国际影响力话语权以侨为"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研究

    陈荣佳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运用于指导实践时,必须同各国具体历史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不排斥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而是加以批判继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时,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建党时起,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可能与途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个长期的过程,今后必将持续推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

    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思考——以福建省为例

    林龙金董静怡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开创的重要精神财富和重大实践成果.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福建省为例,当前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仍面临一些新问题亟待破解.建议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营造放心创造、放手创业的良好环境,激发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动能,凝聚广大民营企业家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晋江经验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闽商精神

    边疆民族地区民主党派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与路径优化——以云南省为例

    罗添仁张雪鹏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民主党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凭借自身诸多优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边疆民族地区往往担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重的压力.在新型政党制度背景下,民主党派必须具有更强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需要更精准、更深入、更广泛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本研究基于云南省近年来民主党派参与乡村振兴的系列实践进行分析,以产业、人才和生态为切入点,提出边疆民族地区各民主党派需充分发挥界别优势,形成合力,着力从融入乡村产业振兴、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和协助加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三个维度来优化民主党派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与党委和政府同频共振、精准发力,共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民主党派边疆民族地区

    政协协商与社会组织协商有效衔接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肖建东常思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组织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渠道之一,人民政协是专门协商机构,积极推进政协协商与社会组织协商的有效衔接,很有必要.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对社会组织协商重视不够和政协协商中社会组织代表比例偏低、参与度不够强、协商成果难以转化等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积极探索政协协商与社会组织协商有效衔接的对策在于: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设政协"社会组织界",调动社会组织中政协委员的积极性,完善政协协商与社会组织协商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促进两种协商成果转化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两种协商有效衔接的新模式,优化两种协商有效衔接的政治文化环境.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对于共同促进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广泛凝心聚力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政协协商社会组织协商有效衔接

    "互联网+"视域下推进高校统战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胡家保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变革.高校要充分把握"互联网+"理论概念意蕴,找到"互联网+"模式与高校统战工作内在逻辑的契合性,全面审视"互联网+"境遇下高校统战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积极从"互联网+"思维构筑大统战工作格局、搭建互联网平台把握话语权、协同延展统战工作对象领域、培育统战工作人才队伍、深化统战理论研究和制度设计等维度,探索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推进路径.

    高校"互联网+"统战工作

    论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与统一战线的内生逻辑

    臧玲李翔王开智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合"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漫长演化早已浸润和沉淀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层面,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法度."和合"文化彰显的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特质是"和衷共济",目的是"和合共生",这与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时代主题天然契合,与统战工作的逻辑起点和目的具有内在一致性.正确理解"和合"文化,首先应掌握"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即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问题,深入挖掘"大一统"构建民族共同体所体现的"一",与"民为邦本"照顾共同利益体现的"多",并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这对当前统战思维的提升和发展具有深厚启示和强大推动力.

    统一战线"和合"文化和而不同民为邦本

    "变"中守"常":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发展和安全关系研究

    蔡秋蓉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历来是国家治理的重要职能和重要内容.在国家治理演进过程中,蕴含于国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践内核的发展和安全关系,以安全内涵的衍变为表征,历经安全(生命安全)服务于发展(1949-1978)、安全(社会安全)依从于发展(1978-2003)、安全(公共安全)平行于发展(2003-2012)、安全(国家安全)融合于发展(2012-至今)的嬗变历程.在更新迭代的发展和安全关系中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表现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首要价值,依靠人民群众始终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根本力量,守护民生国计始终是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底线要求.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安全国家治理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