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许通

双月刊

1008-8563

fjsyxb@sina.com

0591-87858694

350003

福州市湖东路118号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的统一,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向度——基于"共同繁荣的世界"理念的探析

    罗艳金新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全球贫困问题显著、国家间发展失衡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结合本国对外交往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向度上提出了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的理念.其内涵可概括为:以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为发展目标,以合作共赢为发展理念,以更好地推进经济全球化为发展手段.这一理念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层面上,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减贫理论提供了中国智慧,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和天下观;在实践层面上,有利于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权益,缩小全球发展差距,为全球减贫提供新动力.践行"共同繁荣的世界"理念,或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实践探索:凝聚全球共识,加强国际合作;关注人类生存,重视民生发展;构建"一带一路",坚持包容普惠;完善援助结构,拓展对象领域;创新经济动能,推进机制改革.

    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繁荣的世界"减贫合作

    新时代"赶考":意蕴、挑战、机遇、成功密码研究

    白晋博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简称"两个创造").当前我国已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有新的挑战.在新的"赶考"征程中,我们应当恪守人民情怀、增进人民福祉,把握历史大势、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掌握历史主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时代"两个创造""赶考"

    人民政协制度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建构研究

    刘伟夏银平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政协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建构,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承担着协调政治关系、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重要角色.充分明晰人民政协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整体布局中的职责与作用,系统研究人民政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效用展现、改革方向,探索将人民政协制度更好的嵌入国家治理架构的途径渠道,利用柔性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的理性民主,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潜能,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制度优势、制度效用、制度潜能,更好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人民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柔性治理理性民主角色建构

    系统观念视域下基层统战工作优化路径研究

    黄群姚竞菲苗迪谢斌...
    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成为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的新课题.本文基于系统观念视域并经深入调查研究,梳理了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的新趋势、统战工作对象的新特点,分析了基层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系统观念视域的基层统战工作优化路径,为基层统战转变工作理念、拓展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载体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新时代基层统战工作系统观念路径优化

    新时代凝聚共识导向下参政党履职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黄继生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是参政党的三项基本职能,是参政党担负使命、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主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凝聚共识,也是参政党的应有担当和使命.凝聚共识是参政党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其贯穿于履职全过程各方面.本文着眼于新时代凝聚共识视域下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阐释了凝聚共识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剖析了当前参政党履职能力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以凝聚共识为导向进而全面提升参政党履职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凝聚共识参政党履职能力新发展阶段

    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与孔子人性论的相融性研究

    吕彦瑶李聪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人的本质论和孔子人性论是具正题、反题和合题于一体的辩证"完满"的科学理论体系.两个理论体系分别以"现实的人"和"仁"为出发点,通过"革命的实践"和"道德实践",各自成就了"全面发展的人"和"圣人"这一理想人格,从而走进了价值理想相近的终点"共产主义"和"大同世界",由此形成了完整的闭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与孔子的人性论基本元素、体系结构和价值取向的趋同性,决定了两个理论体系可融合的基本特性,两者的可融性成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的内在依据.

    人的本质优秀传统文化人性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周艳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合是重要的创新发展模式,融合发展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其著作中从不同的角度多次作出重要阐述并以此创新指导世界民族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把融合发展思想指导运用到媒体领域,为新时代媒体发展提供了遵循方向.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化学变化"式的融,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的创新,在融合发展思想指导下,结合运用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象、数"理论法则有助于更好地促进新时代媒体的融合发展.

    融合发展融媒体"理、象、数"法则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美好生活意涵试析

    林丽蓉崔建西
    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判断,"美好生活"成为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语词.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探析美好生活,对于把握"美好生活"这一命题提出的现实背景、理解和认知其深刻内涵等,无疑十分重要和必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识美好生活的时代价值、探索美好生活的追寻路径,对于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意蕴深远,对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意义重大.

    新时代主要矛盾美好生活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