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许通

双月刊

1008-8563

fjsyxb@sina.com

0591-87858694

350003

福州市湖东路118号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的统一,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汪丽王大军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确认识当前两者相结合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准确把握两者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厘清两者相结合的理论逻辑,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围绕新时代特点和新实践要求,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在聚同化异、互化共美中实现两者的融通共进.

    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研究

    王振华郭为桂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倡导的优良传统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本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承于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基于习近平同志丰富的领导工作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主张,调查研究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要掌握并遵循科学的调研方法、要坚守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要注重长效机制的推进路径.上述主张,在立场观点上表现出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在思想方法上表现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在认知形式上表现出文本性与现实感的有机统一,为全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方向遵循.

    调查研究生成逻辑基本主张理论特质

    "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研究

    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课题组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深入研究,总结提出"嘉庚精神"的科学内涵、思想渊源和核心要义.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深入剖析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嘉庚精神"的重要意义,立足弘扬"嘉庚精神"时代价值的厦门实践成功经验,研究提出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路径.

    "嘉庚精神"时代价值统一战线路径

    侨务工作机构改革的历史变迁与内在逻辑研究

    卢鹏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侨务工作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和长期性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为适应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侨务工作机构改革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历史变迁,体现了不同阶段政府职能优化和工作重心调整.深入研究阐释侨务工作机构改革及其内在逻辑,有助于增进对侨务工作的系统性认识,更好地发挥侨务工作机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侨务工作海外统一战线机构改革

    乡贤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新型乡村人才的形塑

    王雄刚赵子雯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乡村的能人群体,乡贤以其自身所拥有的优良文化品行,在"内生权威"和"外生权威"之间搭建起链接纽带,形成了"乡贤治村"的传统.时至今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乡村文化和乡村人才振兴是其中重要一维.然而回到乡村建设的现实场域,乡贤文化的断层及乡村人才的缺失对主体内生动力的发挥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传承好乡贤文化,使之与乡村振兴的时代特征契合起来,进而形塑出符合地方发展需求的新型乡村人才,能为乡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支持.

    乡贤文化乡村振兴新型乡村人才

    中国传统家训的政教功能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丁雪刘传广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家训是中国家庭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家训开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是关系个人成长与家庭和谐的家事,更是关乎社会安定和国家繁荣发展的国事.在"家国同构"的中国传统社会中,传统家训的特殊主客体、内容及形式体现了其具有维护政治统治和助推社会教化的功能,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家庭家族的兴盛、社会的安定以及国家的治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中国传统家训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道德教育以及党员干部家风、作风的涵养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思考.

    家训政教功能中国传统文化家国同构

    论吴亮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王晓真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吴亮平是我国最早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之一,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他的角色看,堪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红色翻译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大教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践行者".在吴亮平身上,我们既看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也看到了他不断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刻苦努力.他的出色工作,让更多人有机会认识和学习马克思主义,走上了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道路.

    吴亮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贡献

    结构洞视角下红十字会参与第三次分配的逻辑机理分析

    白天成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三次分配是新时代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制度安排,其质量受分配双方关系制约,当主客体之间存在结构洞时第三次分配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均会受到影响.红十字会的角色定位与第三次分配之间具有高度契合性,在党和政府授权前提下,红十字会能够通过法定职责履行填补社会多元主体间的结构洞,优化社会资源供需关系.居于公益型结构洞中心位置的红十字会通过物质、志愿和精神三维度作用于第三次分配,引导物质资源更加有效地流向困难群体,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志愿服务,通过人道主义精神传播提升第三次分配效能.但红十字会运行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外部困境,需要红十字会强化内控,通过愿景激励、优化结构、信息公开等方式提升运行质量、应对公信力危机.除此之外,政府和社会也应给予红十字会工作积极支持,为第三次分配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基础.

    第三次分配红十字会结构洞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