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许通

双月刊

1008-8563

fjsyxb@sina.com

0591-87858694

350003

福州市湖东路118号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的统一,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底色、基因、成果:民族文化叙事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三维研究

    濮瑞恬曹文宏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的诞生与演进离不开人类对文化的创造与创新,其进步状态是文明呈现出的主要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渐进演化的结果,之所以"新"就在于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新形态.从民族文化溯源的视角来看,它对中华文明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使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底色和特征.总的来说,人类文明新形态吸纳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品质、凝结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精华,由此呈现出了"新"的文明底色、文明基因、文明成果.

    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论析

    卢菲菲周前程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性的内涵,指出其是植根于人民、依靠人民、属于人民、造福人民并为人民所认同和接受的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本质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品格、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属性及其所吸收的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性精华所决定的.这些特性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指导中国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景的行动指南,也是指导人类实现美好生活目标的理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要遵循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坚持人民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开展工作、实践效果由人民来评判等原则.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属性人民性实践原则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探析

    刘建亚赵淑帆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国家民族工作凝练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青年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中华民族团结进步.高校作为培育优秀人才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场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沿阵地.探究新时代高校铸牢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价值,研究高校在进行民族共同体教育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民族进步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青年学生实践路径

    创新网络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研究——以D市为例

    许剑刘洁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下要增进网络人士的政治认同,主要在于对现有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优化和创新.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D市网络人士政治认同现状,系统分析政治认同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提出建立联动协作机制、优化思政工作方式、优化思政工作制度、健全利益表达机制等增进网络人士政治认同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

    网络人士政治认同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加强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建言献策工作研究

    王晓霞陈志路雨欣李泽华...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开展社会治理建言献策工作对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和质性访问等研究方法,研究了高校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在加强社会治理背景下开展建言献策工作的意义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而提出加强工作的举措建议.

    建言献策社会治理高校统战工作

    构建"1235"工作模式创新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以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为例

    吴棉国王惠忠翁斌钟奶光...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组织的基本细胞,是民主党派联系广大成员的桥梁纽带,是实现民主党派政治任务的关键基础和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石.以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为例,紧扣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新""三好"要求,牢固树立"用情怀做有温度的组织、用最好的资源和最强的力量抓基层组织建设"的理念,在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构建"1235"工作模式,即:坚持好"一个方向"、处理好"两种关系"、建设好"三支队伍"、构建好"五个体系",扎实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同时,针对当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从强化政治功能发挥等六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模式

    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合儒家"仁爱"思想的三重逻辑

    刘红梅姚金慧
    6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合儒家"仁爱"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论、 实践与价值逻辑.从理论来看,"仁爱"对于体用关系的思考,不仅可以"一体之仁"的整体性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提供思维借鉴,更可以"仁者爱人"的发用透析重塑人类社会交往新秩序的理论逻辑.从实践来看,"仁爱"中蕴藏的"忠恕之道、义利兼顾、和而不同及万物一体"的思想资源,可为重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实践逻辑.从价值来看,"仁爱"立足"以仁为本"的基底,通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度探索,可推动全球治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向着终极关怀的价值逻辑发展,对人类未来命运和世界发展前景有着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

    儒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

    试论宋慈法治理念的内涵、价值及其启示

    孙雪琳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慈法治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瑰宝,要汲取其法律精华,就必须深刻把握其历史脉络和文化基因.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从历史和法律等角度出发分析宋慈法治理念的生成条件,回溯其法治理念的源流及其司法实践经历,阐述宋慈法治理念的形成及重要内涵,探讨宋慈法治理念中人本观、证据观和权责观蕴含的时代价值及其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启示.

    宋慈法治理念《洗冤集录》内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