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许通

双月刊

1008-8563

fjsyxb@sina.com

0591-87858694

350003

福州市湖东路118号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中华文化,坚持政治性、理论性、学术性的统一,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现逻辑

    朱冬亮吴春金
    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精神特质、理想追求、价值立场上的相通性、契合性、统一性是结合的理论可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促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结合的现实必然;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涵育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根基是结合的路径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对拓展现代化发展道路、破解世界发展难题、锻造永葆生机活力的政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演变及路径取向研究

    姜智红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共同富裕,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是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美好憧憬和期盼,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矢志不渝的为民初心.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结合中国国情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断推进共同富裕实现认识突破和路径创新.当前,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结合不断变化的世情、国情和民情,尤其需要与时俱进深刻理解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现代化理论创新

    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与凝聚共识

    何建春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凝聚共识蕴含于人民政协70多年的履职过程和人民民主的全过程之中.凝聚共识范围广泛,意涵丰富,是对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总体呼应和集中表达.新时代的人民政协,有着丰富的凝聚共识意涵,它是凝聚共识的组织形式、发展优势、实践载体、重要平台、主体依托和制度保障.从凝聚共识与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相契合的角度进行深入地理论揭示,有利于在理论层面上丰富凝聚共识功能价值的现实彰显,在实践层面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

    凝聚共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专门协商机构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任晓楠谢撼澜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各民主党派、人民群众以及美苏势力等多方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集政治逻辑、主体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于一体,表现为坚持党的坚强领导、争取各阶级联盟者、坚持又联合又斗争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四个方面.分析和研究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

    论中国梦和世界梦融通的思想基础与推动力量

    卢建华叶麒麟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是新时代凝聚侨心侨力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党领导统战工作实践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梦是指世界各国人民各自所拥有的对于国家美好未来的共同梦想,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其开放包容的立场、协商合作的特性和面向未来的视野使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互融互通,因此是融通中国梦和世界梦的思想基础.海外侨胞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住在国发展梦想的宝贵资源,他们集爱国情怀和国际情怀于一身,因此是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梦世界梦人类命运共同体海外侨胞

    中国共产党领导百年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探析

    于中鑫李银兵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领导文化建设中,很好地实现了党、文化与人民的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了人民主体性的本质.同时,党把人民主体性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动力,在"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人民立场、人民主体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民主体性动力体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以提升党的文化领导力去加强对文化建设的价值引领,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去释放人民主体力量,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诉求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则是接续和践行文化建设人民主体性动力的更好选择.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人民主体性

    网络化传播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困境及其破解思路

    闫曼卿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网络的发展已经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推向了全新场域.这一过程中,传播方式网络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消解、传播空间虚拟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竞争力的解构、传播主体复杂化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的弥散已成为其主要面临的现实困境.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指示,要坚持权威性和精准性思维、立体化与系统化思维、开放性与边界性思维相统一的破解思路,在困境突破中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的有效向度.

    主流意识形态网络化传播困境破解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林丽萍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时期的争论,主流思想可总括为以下四种:一同决定论、依次决定论、一元决定论和一体决定论.考辨"两种生产"理论的原初意义与衍生意义,可以澄明学界对"两种生产"理论的误解,从而廓清"两种生产"理论所潜藏的内在逻辑,这为发展和完善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打开了新的理论视域.

    恩格斯两种生产《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