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康复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康复学报
福建中医药大学
康复学报

福建中医药大学

陈立典

双月刊

2096-0328

xb@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华佗路1号

康复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继承与发扬并举,重视学术争鸣,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保持中医特色,刊载研究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各科的诊疗经验,突出重点学校骨伤研究、针灸与推拿等栏目,充分体现高等中医院校学报的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神经调控的慢性疼痛治疗方法介绍

    吴文
    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慢性疼痛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依赖药物治疗面临依赖性和毒副作用的困境.基于神经调控的非药物干预治疗为改善此情况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首先阐明慢性疼痛的现状及药物治疗的局限,指出拓展神经调控治疗的必要性.然后详细讨论神经调控治疗机制、主要方法及临床应用情况.同时,文章介绍了治疗效果评估的关键指标,并分析目前治疗方法的优劣势.最后,文章归纳相关治疗手段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旨在系统梳理基于神经调控的慢性疼痛治疗策略,为改善慢性疼痛患者预后质量提供借鉴.

    慢性疼痛老龄化神经调控疗效评价

    音乐治疗联合康复训练降低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疗效观察

    陈晓亚于楠楠丁佳佳郭珊珊...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音乐治疗联合康复训练降低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上海嘉华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慢性多病共存老年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泌尿系统感染1例、中途患者出院居家照顾1例、无法完成评定1例,治疗组由于肺部感染死亡1例,最后纳入对照组33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低强度有氧训练30 min/次,1次/d,5 d/周,再加动静态平衡功能训练2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训练1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音乐治疗30 min/次,1次/d,5 d/周,持续治疗1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估平衡功能、10米步行测试(10MWT)评估步行速度,采集胫骨前肌的平均肌电值(AEMG)和积分肌电值(iEMG)评估肌肉功能,并记录不良事件.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双侧胫骨前肌肌电值(AEMG和iEMG)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双侧胫骨前肌肌电值(AEMG和iEMG)明显更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BBS得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BS得分未见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10MWT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10MWT明显更高(P<0.05).2组均无不良事件,安全性高.结论 音乐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多病共存老年患者下肢肌肉功能、步行速度,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平衡功能水平,防跌倒整体效果优于单独康复训练.

    多病共存老年患者音乐治疗康复训练跌倒风险

    基于计算机云平台筛查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尹晓娜沈龙彬王楠张晶宇...
    15-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计算机云平台智能化主动筛查,研究深圳市龙华区4~5岁的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实现对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早期筛查.方法 运用计算机"璟云平台"对深圳市龙华区6个街道共239家幼儿园在2019年秋季入学的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共收集59 564名学龄前儿童问卷数据,年龄4~5岁,获得有效问卷59 114份.试验创新性在于将经过本领域专家论证有效可行的问卷收集量表放置于计算机云平台上,实现智能化收集数据并通过智能分析,方便早期筛查与智能判断.用专家论证编制的问卷收集被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评估被调查学龄前儿童的多动行为,并对采集的数据分析儿童多动行为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深圳市龙华区6个街道共239家幼儿园4~5岁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检出率为4.86%.儿童性别、父母婚姻状况、在深圳居住时间、所处街道环境及转校情况与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均存在关联(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圳居住时间是保护因素(95%CI 0.798~0.975),并且在深圳居住时间越长,女孩受保护比男孩更明显.儿童父母亲的婚姻状况为丧偶(95%CI 3.154~19.646)、未婚(95%CI 1.027~5.268),儿童所在幼儿园位于龙华街道(95%CI 1.138~2.508)、大浪街道(95%CI 1.384~2.971)以及观澜街道(95%CI 1.470~3.509)均是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计算机云平台的主动筛查,能够简便有效筛查出有多动行为的学龄前儿童,以及可分析得到影响学龄前儿童多动行为的相关保护或危险因素,在较大范围区域的早期筛查中建议推广使用.

    多动行为学龄前儿童早期筛查主动健康云平台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卢伟董朋霞谢天培范颖洁...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1日—6月30日在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基础训练,对照组予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治疗组给予体外膈肌起搏器联合四点跪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评估治疗前后患者健侧及患侧平静呼气末膈肌厚度(CEEDT)、最大吸气末膈肌厚度(MEIDT)、平静呼吸膈肌移动度(QBDM)、深呼吸膈肌移动度(DBDM)、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和Borg评分.结果 2组一般资料及治疗前各项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8周后健侧CEEDT提高(P<0.05),治疗4、8周后患侧CEEDT均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CEEDT均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CEEDT均提高(P<0.05).治疗4、8周后2组健侧和患侧的MEIDT、QBDM和DBDM,以及患者FEV1、FVC、PEF、6MWD均优于治疗前,Borg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4、8周后健侧和患侧的MEIDT、QB-DM、DBDM,以及患者的FEV1、FVC和P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 8周后FEV1/FVC、6MWD均提高,Borg评分降低(P<0.05).结论 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四点跪位训练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肺功能.

    缺血性脑卒中肺功能体外膈肌起搏四点跪位呼吸功能

    互动式头针结合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王子豪胡川张海泉王欣...
    28-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枢-外周-中枢闭环理论,探讨互动式头针结合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第三医院康复治疗中心招募的4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训练,每次25 min,1次/d,5 d/周,共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新增头针留针,与上肢外骨骼机器人相结合进行互动式头针治疗.头针穴选取顶颞前斜线、顶旁2线的定位标准,留针25 min,间隔5 min施行捻转手法1次,1~2 min/次,1次/d,5 d/周,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在ICF身体功能与结构领域使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UE)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在ICF活动领域使用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评估患者上肢执行功能性任务的能力;在ICF参与领域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独立性.结果 ① 身体功能与结构领域: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4周后FMA-UE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MA-UE评分提升更显著(P<0.05).② 活动领域: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4周后WMFT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WMFT评分明显提高(P<0.05).③ 参与领域:2组治疗4周后MB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提升更显著(P<0.05).结论 互动式头针结合上肢外骨骼机器人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执行功能性任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互动式头针上肢外骨骼机器人闭环理论上肢功能

    基于PERK/eIF2α/ATF4/CHOP通路探讨健骨颗粒对UMR-106细胞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

    陈赛楠周芬黄云梅林燕萍...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UMR-106成骨样细胞内质网应激ERS凋亡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UMR-106 成骨样细胞,采用 0、0.01、0.02、0.03、0.04、0.05 µmol/L不同浓度的GSK2606414(PERK抑制剂)对细胞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筛选GSK2606414最佳干预浓度.将生长状态较好的UMR-106细胞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模型组(H2O2组)、健骨颗粒组(H2O2+JG组)和阳性对照组(H2O2+GSK2606414组)4组.NC组和H2O2组采用10%生理盐水血清干预12 h,H2O2+JG组采用10%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干预12 h,H2O2+GSK2606414组采用0.03 µmol/L的GSK2606414和10%生理盐水血清干预12 h,除NC组外,其余各组在不更换新培养基的情况下,再分别加入10 µmol/L H2O2干预12 h.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NC组和H2O2 组GRP78和Caspase-12荧光表达情况,DCFH-DA检测活性氧(ROS)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实时动态变化判断ROS/ERS模型是否成立.再采用An-nexin V-FITC/PI检测4组细胞晚期凋亡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组ERS相关标志指标GRP78、PERK、eIf2α、ATF4和CHOP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0 µmol/L组比较,0.03 µmol/L的GSK2606414是干预UMR-106细胞12 h后对细胞活力没有影响的最大浓度,故使用该浓度作为后续H2O2+GSK2606414组的实验干预条件.与NC组相比,H2O2组ROS含量显著增高(P<0.01),GRP78和Caspase-12的蛋白荧光表达量明显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流动速度加快并持续增高,表明H2O2诱导UMR-106细胞ROS/ERS模型的成功建立.与NC组相比,H2O2 组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GRP78、PERK、eIf2α、ATF4、CHOP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1).与H2O2组相比,H2O2+JG组和H2O2+GSK2606414 组ROS含量显著降低(P<0.01),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GRP78、PERK、eIf2α、ATF4、CHOP mRNA转录水平(P<0.05)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 健骨颗粒可通过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过度应激,降低成骨细胞凋亡率,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内质网应激健骨颗粒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成骨细胞凋亡

    基于SDF-1/CXCR4轴探讨补肾壮筋汤促进小鼠BMSCs归巢和保护关节软骨的机制研究

    黄艳峰马德尊付长龙叶锦霞...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肾壮筋汤调控SDF-1/CXCR4轴促进小鼠BMSCs归巢和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机制,为膝骨关节炎(KOA)的康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① 动物实验中,选用8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肾壮筋汤组,每组10只,干预12周.采用micro-CT、HE染色观察各组软骨形态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骨组织SDF-1荧光强度;q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归巢相关调控因子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② 细胞实验中,选用4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提取原代BMSCs,流式细胞术对所提取的细胞进行鉴定后,筛选最佳慢病毒MOI值;随机将细胞分为空白组、空载组、补肾壮筋汤组、sh-SDF-1组、sh-SDF-1+补肾壮筋汤组5组,采用划痕实验观察各组BMSCs迁移情况;阿利新蓝、Collagen Ⅱ免疫细胞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成软骨分化能力;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各组SDF-1、CXCR4的荧光强度;qPCR检测各组归巢相关调控因子mRNA转录水平.结果 ① 动物实验中,关节组织形态学结果(micro-CT、HE染色)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髁间可见一圆形缺损,骨皮质失连,软骨细胞缺失;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壮筋汤组股骨髁间环形缺损好转,软骨细胞排列稍紊乱.关节组织免疫荧光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DF-1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壮筋汤组SDF-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归巢关键调控因子(SDF-1、CXCR4、MIP-1α、MCP-1、MIP-1β、RANTES、VEGF、G-CSF、NCAM-1、MMP-2)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壮筋汤组归巢关键调控因子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② 细胞实验中,BMSCs经细胞流式术鉴定:CD44、CD105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当病毒MOI值为100时,SDF-1基因感染率最高.BMSCs迁移和成软骨分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sh-SDF-1组细胞向划痕区域迁移的细胞数量、酸性黏多糖及Collagen 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补肾壮筋汤组和sh-SDF-1+补肾壮筋汤组迁移的细胞数量、阿利新蓝染色及Collagen Ⅱ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细胞免疫荧光显示:与空白组比较,sh-SDF-1组细胞SDF-1、CXCR4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补肾壮筋汤组和sh-SDF-1+补肾壮筋汤组细胞SDF-1、CXCR4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q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sh-SDF-1组归巢关键调控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降低(P<0.05),补肾壮筋汤组归巢关键调控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升高(P<0.05).结论 补肾壮筋汤可通过上调SDF-1/CXCR4轴促进小鼠BMSCs归巢保护关节软骨.

    软骨损伤补肾壮筋汤BMSCsSDF-1/CXCR4归巢

    认知障碍诊治仪智能选择训练策略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黄秋丽欧建林严嘉健陈卓铭...
    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障碍诊治仪(早老干预系统)智能选择训练策略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总院康复科和东圃院区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100例,按照是否接受认知障碍诊治仪智能选择训练策略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及肢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认知障碍诊治仪(早老干预系统)完成智能模式的功能评估和干预,干预的内容是认知障碍诊治仪根据智能评估结果智能选择的训练策略,训练内容包括定向训练、记忆训练、注意训练、算术训练、交流训练和综合训练等.治疗频率为1次/d,每次20 min,每周5次,治疗周期为1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肢体康复治疗,无针对性的认知训练干预.治疗组训练前及训练1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早老干预系统智能模式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对照组入院时及1个月后采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前2组MMSE的评估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总分及各亚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间的认知功能评分具有可比性.治疗1个月后组内比较,治疗组MMSE总分及各亚项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MMSE总分及亚项中的定向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注意力及计算力、回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MMSE总分及各亚项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认知障碍诊治系统智能评估总分及各亚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 认知障碍诊治仪(早老干预系统)智能选择训练策略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各维度认知功能,在临床中可广泛推广使用,减轻治疗师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脑卒中认知障碍计算机智能选择认知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

    孟聪鲍勇张伟明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淋巴引流手法对膝关节肿胀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上海市瑞金康复医院康复科收治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2组均行ACL重建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冰敷治疗,观察组术后采取淋巴引流手法治疗.2组均连续干预4周,观察2组不同时点(术后当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 4周)膝关节肿胀度及膝关节皮肤温度;观察2组干预前后的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LKSS)]、致痛物质[P物质、5-羟色胺(5-HT)]及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后1、2、4周膝关节肿胀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显示,术后1、2、4周时,(β)=-2.800、-1.760、-0.890,P均<0.001,表明术后1、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均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β)=-1.070、-0.880、-0.600,P值分别为0.003、0.003、0.048,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对照组降低,即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2、4周时膝关节皮肤温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偏回归系数显示,术后1、2、4周时,(β)=-0.090、-0.130、-0.520,P均<0.05,表明术后1、2、4周时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皮肤温度较术后当天降低;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时,(β)=-0.193、-0.330、-0.187,P均<0.001,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分别较对照组降低0.193、0.330、0.187℃,即观察组*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2周、观察组*术后4周均较术后当天降低;干预后,2组ROM、LKSS高于干预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P物质、5-HT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TNF-ɑ、IL-6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淋巴引流手法相较冰敷能更有效改善ACL重建术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度,降低膝关节皮肤温度,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淋巴引流手法冰敷治疗膝关节肿胀度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平衡针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的影响

    杨华中崔金龙范鹤馨熊中慧...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结合平衡针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S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TMS组(心理治疗+rTMS)、平衡针组(心理治疗+平衡针疗法)和联合组(心理治疗+rTMS+平衡针疗法)3组,每组20例,疗程均为4周.在疗程结束后评价总体临床疗效的同时,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指标进行观察,以及血清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进行检测.结果 rTMS组总有效率为75%(15/20),平衡针组为73.68%(14/19),联合组为100%(20/20);联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平衡针组和rTMS组(P<0.05);平衡针组总有效率与rT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平衡针组、rTMS组比较,联合组PSQI评分明显更低(P<0.05);平衡针组PSQI评分与rT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平衡针组、rTMS组比较,联合组HAMA评分明显更低(P<0.05);平衡针组与rTMS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衡针组与rTMS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平衡针组、rTMS组比较,联合组HAMD评分明显更低(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GABA评分明显上升(P<0.05);与平衡针组、rTMS组比较,联合组GABA评分明显更高(P<0.05);平衡针组GABA评分与rT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5-HT明显上升(P<0.05);与平衡针组、rTMS组比较,联合组5-HT明显更高(P<0.05);平衡针组与rTMS组5-H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和平衡针疗法均可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睡眠质量与心理;联合组疗效更优于平衡针组和rTMS组,有利于协同增效,值得推广应用.

    脑卒中重复经颅磁刺激平衡针疗法睡眠质量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