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康复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康复学报
福建中医药大学
康复学报

福建中医药大学

陈立典

双月刊

2096-0328

xb@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华佗路1号

康复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继承与发扬并举,重视学术争鸣,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保持中医特色,刊载研究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临床各科的诊疗经验,突出重点学校骨伤研究、针灸与推拿等栏目,充分体现高等中医院校学报的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障碍

    沈滢殷稚飞孟殿怀苏敏...
    195-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是指患者在站立时出现的平衡问题,难以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维持稳定,包括站立不稳、摇摆、容易摔倒等,严重影响患者步行及日常生活活动.物理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是提高脑卒中患者立位平衡功能的有效康复方法.为规范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的评定与治疗,提高其物理治疗和传统中医治疗的康复诊疗规范,专家组整理德尔菲法汇总后的趋同性意见形成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临床实践指南草案,采用共识会议法,编制本指南.本指南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平衡、支撑面、质心、重心、稳定极限、本体感觉、前庭功能、视觉、前庭眼反射、立位平衡功能、立位平衡障碍、核心稳定、平衡策略)、康复评估(临床表现、临床评估、特殊评估、视觉功能评估、协调功能评估)、康复治疗(前庭功能训练、感觉功能训练、视觉功能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协调功能训练、共济失调训练、心理治疗、运动治疗、双重任务训练、虚拟现实技术、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康复机器人、水疗、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传统康复治疗、医疗体操)和效果评价进行规范制定.本指南可为脑卒中立位平衡障碍康复治疗提供规范化诊治流程,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证据参考,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及可操作性.

    脑卒中平衡障碍立位平衡指南康复传统康复治疗

    发病前头发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与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王甜甜贾园园齐德仪邓慧华...
    21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发病前头发中的皮质醇(F)、可的松(E)和脱氢表雄酮(DHEA)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相关激素水平的表达,及其与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5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及南京市栖霞区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62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HAMA-14)调查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情况,并分别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卒中后焦虑组和卒中后非焦虑组4组;纳入40例年龄、性别、BMI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发病前头发中的F、E、DHEA水平,分析这3种激素与HAMD-24及HAMA-14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卒中后抑郁组发病前头发中F水平高于卒中后非抑郁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卒中后抑郁组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卒中后焦虑组发病前头发中F、E水平高于卒中后非焦虑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脑卒中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在DHEA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发病前头发中F、E水平与HAMD-24及HAMA-14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前头发中F的截点值为24.35 pg/mg,AUC为0.725(0.594,0.856),敏感度为73.70%,特异度为73.50%;E的截点值为49.65 pg/mg,AUC为0.734(0.595,0.874),敏感度为73.70%,特异度为78.30%;诊断卒中后焦虑的发病前头发中F的截点值为36.60 pg/mg,AUC为0.803(0.702,0.904),敏感度为68.80%,特异度为82.60%;E的截点值为57.50 pg/mg,AUC为0.815(0.689,0.940),敏感度为81.30%,特异度为81.40%.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或者焦虑症患者发病前头发中F和E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HAMD-24及HAMA-14评分呈明显正相关,二者可以作为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潜在预测指标.

    脑卒中后焦虑脑卒中后抑郁皮质醇可的松脱氢表雄酮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徐沛韬魏伟赵雨晴孔维橙...
    217-224,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电极位置P300潜伏期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P300作为认知功能客观化评定指标提供实验支持.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3年5-7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就诊的PSCI患者46例,即PSCI组;以及与PSCI患者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无脑卒中病史的对照受试者20例,即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PSCI组均接受MoCA、连线测试A(TMT-A)、连线测试B(TMT-B)、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评估-Ⅱ(RBMT-Ⅱ)和rey-osterrieth复杂图形测验(ROCFT)等神经心理测试.对照组和PSCI组在参与研究后的7 d内均完成了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SCI组在9个电极(Fz、Cz、Pz、F3、C3、P3、F4、C4和P4)的P300潜伏期明显更长(P<0.05).通过ROC分析,P300-Cz和P300-Pz的潜伏期对预测PSCI整体认知功能具有强相关(AUC>0.7);在专项认知域的分析中我们发现P300-Pz和P300-P4潜伏期与视空间/执行力功能,P300-Pz潜伏期与定向力,P300-Fz潜伏期与注意力功能,Cz、Pz和P4的P300潜伏期与记忆力功能高度相关(P<0.05).结论 PSCI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Fz、Cz、Pz和P4的P300潜伏期可能可以作为整体认知功能、视空间/执行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等认知域的预测指标,这些结果将进一步拓展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评定手段.

    卒中后认知障碍P300潜伏期脑电图认知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探讨上肢获益对扩现象的神经行为学机制

    潘颖颖王梦寰王乙休谢敏...
    22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功能近红外光谱(fNIRS)探索上肢获益对扩(CE)现象及其不对称性的神经行为学机制.方法 选择2023年11月—2024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招募的健康受试者17例,采用随机交叉试验,以评估侧上肢的对侧上肢普渡钉板组装任务(PPT)训练为对侧训练,限时完成的普渡钉板插件数量为任务表现.通过fNIRS分别采集右利手健康受试者的左手和右手在对侧训练后执行操作活动时的脑血流变化并记录行为学数据,比较左、右侧手在对侧训练前后的大脑皮层激活以及行为学表现.结果 对侧训练后,受试者左手执行操作任务的表现明显优于训练前(t=-8.865,P<0.010),而右手在训练后的任务表现无明显变化(t=-1.689,P=0.606).此外,对侧训练后受试者执行左手PPT时的左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CH 29)、右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CH 16,CH 17)和右侧初级运动皮层(CH 09)相较于训练前显著激活(P<0.05);而执行右手PPT时的右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CH 19)、右侧初级躯体感觉皮层(CH 08)和右侧初级运动皮层(CH 10)与训练前激活程度呈现降低趋势(P<0.05).结论 上肢CE现象存在不对称性,表现为非优势手的获益程度优于优势手;CE可能是通过促进双侧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pSMA)的皮层激活以改善非训练侧肢体的任务表现.

    脑卒中获益对扩运动技能上肢功能功能近红外光谱

    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讨夏枯草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干性的机制

    田浩源谢意方翌程瑛...
    23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肿瘤干细胞为切入点,基于Notch信号通路探究夏枯草对大肠癌细胞增殖及干性的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肠癌SW480细胞,待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0.1 mg/mL组、0.2 mg/mL组、0.4 mg/mL组.对照组不进行药物干预;剩余3组分别添加0.1 mg/mL、0.2 mg/mL、0.4 mg/mL的夏枯草药液,并将各组所含DMSO补足至等量,干预24 h后进行后续实验.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大肠癌SW480细胞生长形态及密度,0.4%台盼蓝染色法检测活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CCK8法检测大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大肠癌SW480细胞群中干细胞比例;克隆球形成实验检测大肠癌SW480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肠癌SW480细胞内增殖调控蛋白c-Myc,肿瘤干细胞特征标记物CD44、CD133、SOX2以及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Hes1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1 mg/mL组、0.2 mg/mL组、0.4 mg/mL组大肠癌SW480细胞生长和细胞存活率随着加药浓度增加而受到明显抑制(P<0.05);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能力随着加药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大肠癌SW480细胞群中肿瘤干细胞比例随着加药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大肠癌SW480细胞自我更新能力随着加药浓度增加而明显抑制(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1 mg/mL组、0.2 mg/mL组、0.4 mg/mL组大肠癌SW480细胞增殖调控蛋白c-Myc,肿瘤干细胞特征性标记物CD44、CD133、SOX2蛋白及通路相关蛋白Notch1、Hes1的相对表达量随着加药浓度增加而明显下调(P<0.05).结论 夏枯草可以抑制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及干性,抑制Notch通路的活化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大肠癌夏枯草增殖干性Notch信号通路

    藏红花素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

    李晓蕾朱海生麻瑞娟姚利...
    242-250,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藏红花素(CRO)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144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CI/R)组,CRO低、中、高剂量(CRO-L、CRO-M、CRO-H)组和尼莫地平(NMP)组6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法制备CI/R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前7 d开始1次/d腹腔注射(ip)给药(CRO-L、CRO-M、CRO-H组分别ip给药10、20、40 mg/kg,NMP组ip给药1 mg/kg,Sham组和CI/R组ip给予生理盐水5 mL/kg).再灌注24 h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TTC染色检测脑梗死率,HE染色法行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病理学检查,TUNEL染色法行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凋亡检查,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Sham组比较,CI/R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降低,脑梗死率明显升高(P<0.05);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呈现数量减少、间隙增大、空泡样变、核膜核仁边界模糊、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IL-1β、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JAK2、p-STAT3、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Bcl-2相关X蛋白(Bax)、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相对表达量和p-JAK2/JAK2、p-STAT3/STAT3、Bax/Bcl-2表达比值均明显升高,Bcl-2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CI/R组比较,CRO-M组、CRO-H组和NMP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改善、脑梗死率明显降低(P<0.05);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IL-1β、IL-8、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JAK2、p-STAT3、HMGB1、Bax、Cleaved Caspase-3相对表达量和p-JAK2/JAK2、p-STAT3/STAT3、Bax/Bcl-2表达比值均明显降低(P<0.05).CRO上述作用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CRO-H组对CI/R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病理学改变和凋亡率、炎症因子含量、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显著优于NMP组(P<0.05).结论 CRO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减轻炎症和神经元凋亡,从而对CI/R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藏红花素海马神经元JAK2/STAT3信号通路炎症凋亡

    智能书写分析与识别平台用于6~12岁儿童书写能力评估的研究报告

    韩平杨文艺谢溢洋谢秋蓉...
    25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书写能力评估数据,准确评估小学生的书写质量和能力,为精准筛查和评估书写困难者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使用SHARP书写智能分析平台对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一到六年级(总计1 085名)学生进行书写能力评估.评估指标包括书写速度、书写控制、书写统合、纸上时间比率、书写成果准确性和书写总体表现.结果 女生在书写控制、书写统合、纸上时间比率、书写成果准确性和书写总体表现上优于男生(P<0.05).右利手在书写统合、纸上时间比率和书写总体表现3项指标上优于左利手(P<0.05).小学生书写能力发展趋势:① 在书写速度上,一到六年级总体呈逐步加快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一到四年级相邻年级之间书写速度逐步加快(P<0.05),五到六年级之间书写速度逐步加快(P<0.05),但四到五年级之间书写速度的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在书写控制能力上,一到六年级总体呈逐步发展的趋势,三年级书写控制能力表现优于二年级(P<0.05),五年级书写控制能力表现优于四年级(P<0.05),其余相邻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在书写统合能力和纸上时间比率方面,随着年级的增长,一到四年级相邻年级之间高年级学生的发展优于低年级(P<0.05),四到五、五到六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 在书写成果准确性上,二年级优于一年级(P<0.05),四年级优于三年级(P<0.05),其余相邻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 在书写总体表现上,二年级表现优于一年级(P<0.05),其余相邻年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书写控制、书写统合和书写成果准确性与书写总体表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5),纸上时间比率与书写总体表现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575),纸上时间比率与书写统合之间呈高度负相关(r=-0.999).书写成果准确性仅能解释书写总体表现的39.1%变化原因,书写成果准确性、纸上时间比率、书写控制和书写统合能力共同解释书写总体表现的71.8%变化原因.结论 在小学阶段,女生的书写能力普遍优于男生,但性别和优势手仍无法预测书写的总体表现.书写能力各测量指标随着年级的增高表现趋于成熟,书写速度大约在四到五年级时进入一个短暂的平台期后继续发展;书写控制能力在二到三年级、四到五年级时发展更为迅速,书写统合能力和在纸上时间比率约在四年级后进入相对稳定的平台期.书写成果准确性不适合单独作为书写总体表现的预测因素;书写控制、书写统合和纸上时间比率对书写总体表现具有较强的影响,可以综合作为书写总体表现的预测因素.

    智能书写分析书写能力书写困难评估儿童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在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椎旁肌不对称性中的作用

    刘敏马兆水许强强李丽...
    262-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在改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患者椎旁肌不对称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8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AIS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参照德国Schroth脊柱侧弯三维矫正疗法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手法放松侧弯凹侧椎旁肌肌肉,"臀桥""小燕飞"力量练习,施罗特体操包括"肌肉圆柱""旋转坐位运动""伸展运动"配合成角呼吸.试验组运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治疗,主要包括在悬吊设备辅助下调节脊柱位置恢复脊柱中立位,以弹拨、按推等推拿手法往返作用于督脉、膀胱经行整体治疗和凸凹侧椎旁辨证补泻治疗,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的中立位控制训练,躯干屈伸、旋转、侧屈闭链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运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测量患者站立负重时椎旁肌的表面肌电图(sEMG),通过自带软件进行分析,采集均方根(RMS),并计算椎旁肌肉对称指数(PMSI=RMS凸/RMS凹);采用Cobb角评估患者脊柱侧弯的严重程度;采用躯干旋转角度(ATR)评估躯干的旋转程度、脊柱的功能和形态.结果 治疗前,2组PMSI值、Cobb角、AT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PMSI值为1.08(1.04,1.14),Cobb角为5(2,9)°,ATR值为2(1,3)°;对照组PMSI值为1.12(1.09,1.17),Cobb角为8.5(6,10)°,ATR值为2(2,3)°.组内比较,治疗后2组PMSI值均更接近1(P<0.05),Cobb角、ATR值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PMSI值、Cobb角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PMSI值更接近1(P<0.05),Cobb角明显更低(P<0.05),但治疗后2组AT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有效改善椎旁肌不对称性,达到降低患者的Cobb角的矫形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悬吊推拿运动技术椎旁肌不对称性表面肌电图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探索自主排尿相关腹肌运动控制脑功能活动

    施银霜王梦寰潘颖颖林枫...
    270-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自主排尿过程中腹肌随意收缩是一种运动控制任务,以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索该动作的中枢活动特征.方法 招募年龄≥18岁的健康受试者共19例.接受2次fNIRS检测,分别在无尿意及强尿意状态下进行重复腹肌收缩动作.以对应的无腹肌收缩任务下的脑活动为基线,分析这2种不同状态时腹肌收缩特有的脑皮质活动.结果 强尿意时腹肌收缩主要激活双侧前运动/辅助运动区(BA6)、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BA9/46)、双侧额极区(BA10)、右侧额下回前部(BA47)、右侧颞中回(BA21)、右侧初级运动皮层(BA4)、左侧初级体感皮层(BA1/2/3)与左侧额下回三角部Broca区(BA45)(P<0.05).无尿意时执行腹肌收缩动作主要激活双侧前运动/辅助运动区(BA6)(P<0.05)、右侧初级运动皮层(BA4)、右侧初级体感皮层(BA1/2/3)、右侧额下回三角部Broca区(BA45)及右侧边缘上回Wernicke区(BA40)(P<0.05).相比于强尿意状态,无尿意时的主动腹肌收缩动作在双侧前运动/辅助运动区(BA6)存在更强激活(P<0.05).相比于无尿意状态,强尿意时的腹肌收缩动作在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BA46)激活更强(P<0.05).结论 前额叶皮层、初级体感皮层、初级运动皮层、前运动/辅助运动区共同参与调控自主排尿相关腹肌随意收缩.并且在强尿意状态下进行腹肌运动时,可引起前额叶皮层的进一步激活,提示前额叶皮层在感知尿意之后,对于促进腹肌运动和排尿启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大脑皮层腹肌收缩排尿控制膀胱

    双侧M1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

    鲁薛芳袁鹏邓淑坤苏秋菊...
    279-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Halo Sport"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设备作用于双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NSCLBP)患者疼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7月—2024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就诊的NSCLBP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有1例患者脱落/中止,最终对照组和试验组均纳入20例.试验组采用2.0 mA、20 min双侧M1区阳极的新型"Halo Sport"tDCS治疗20 min,再进行运动治疗45 min(包括牵伸训练5 min,核心训练 20 min,有氧训练 20 min).2组均对照组采用假tDCS治疗结合运动疗法.2组治疗周期均为3 d/周,持续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残疾指数量表(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疼痛灾难化量表(PC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相关负性情绪.结果 ① 疼痛程度:治疗后,2组NRS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NRS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 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治疗后,2组ODI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但2组ODI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 负性情绪:治疗后,2组PCS、SDS、SAS评分相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2组PCS、SDS、SA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M1区阳极tDCS治疗可明显降低NSCLBP患者的疼痛程度,而无论是否结合tDCS,进行运动治疗后均可以改善NSCLBP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和负性情绪.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经颅直流电刺激疼痛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区腰椎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