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建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建中医药
福建中医药

李灿东

双月刊

1000-338X

fjzy@fjtcm.edu.cn

0591-22861121

350122

福州市闽侯上街大学城华佗路1号

福建中医药/Journal 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自1956年创刊以来,坚持中医特色,注重临床实践、内容丰富实用,深受读者、作者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本刊先后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全国中心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设有学术探讨、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针灸与推拿、方与药、中医骨伤、临证心得、实验研究、百家谈等栏目,是广大读者、作者获取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交流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邱颂平"温阳定神,活血行气"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心悸胸闷经验

    王仁山连儆彦邱颂平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邱颂平教授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后心悸胸闷,多起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时高热大汗,过汗伤正,致新冠恢复期气血阴阳失调,呈余邪未尽、正虚未复的虚实夹杂之态.基本病机主要体现为阳虚神动,血瘀气滞,故以温阳定神、活血行气为基本治法,临证中常将《伤寒论》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与《时方歌括》中丹参饮联合应用作为基本底方,并根据具体兼病兼症灵活加减运用,疗效确切.

    新型冠状病毒心悸胸闷温阳定神活血行气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丹参饮邱颂平

    衡先培辨治老年衰弱学术思想浅析及临证经验

    韩壮衡先培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衰弱是机体阴阳气血失衡、脏腑经脉失养综合于外的表现.衡先培教授认为,老年衰弱病因以增龄而衰、慢病致衰、新病致衰、饮食情志失调致衰、纵欲劳伤致衰等为主;病机多属五脏虚损,气血不足,"老-衰-病"的演变过程是其病机关键,病症易寒易热,虚实夹杂.老年衰弱治疗上倡导调补脏腑、辨证论治的思想,重视补益脾肾、调和气血,提出气血治法、补肾治法、脾胃治法、心肺治法、调和脏腑治法等,临证辨治效果明显.

    老年衰弱学术思想临证经验衡先培

    温立新治疗肝癌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杨敏温立新吴婷婷苏文理...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癌在临床发现时多已是中、晚期,患者多有并发腹水、消化道出血、疼痛等问题,症状重,痛苦感受明显.临床当从实际出发,以减轻患者临床痛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为要.温立新教授从中医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扶正抑瘤,攻补兼施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肝癌扶正抑瘤攻补兼施学术经验温立新

    王奕珊运用病性辨证治疗胃息肉经验

    叶沿坡王奕珊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息肉是指起源于胃黏膜及黏膜下层的隆起型病变,已经成为继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后的第二大胃癌前病变.王奕珊主任医师在胃息肉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胃息肉的发病机理具有独特见解,认为该病发病主要体现在"邪、痰、滞、虚、瘀"五字,治疗上善于抓住病机,把握本质,并依据"邪、痰、滞、虚、瘀"发病理论,运用病性辨证,理清病性,针对性治疗,疗效显著.

    胃息肉病性辨证学术经验王奕珊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不同中医证型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林飞宁林超黄丽华李翠云...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患者不同中医证型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HFpEF患者207例,出院后定期门诊或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状况,分析中医证型与患者出院2年死亡的相关性.结果 2年随访期间共死亡32例,总死亡率15.46%.气虚血瘀组、气阴两虚血瘀组、阳气亏虚血瘀组2年死亡率分别为8.99%、16.88%、26.83%,3组间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气虚血瘀组2年生存率最高,气阴两虚血瘀组次之,阳气亏虚血瘀组2年生存率最低,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8,P=0.02);多因素分析显示,阳气亏虚血瘀是影响HFpEF患者 2 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3,95%CI:1.23~3.36,P=0.04).结论 阳气亏虚血瘀型HFpEF患者2年预后较差,中医证型对HFpEF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型阳气亏虚血瘀型2年预后生存曲线

    南少林按颈旋头整脊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颈型颈椎病30例

    吴天林王玮佳周腾祥林巧璇...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南少林按颈旋头整脊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足太阳经筋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3年4-8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骨伤科的足太阳经筋型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和健康宣教,取穴为双侧风池、颈百劳、肩外俞、肩井穴,留针30 min,健康宣教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患者注意坐姿及生活习惯.对照组采用揉法、㨰法、拿法等常规推拿治疗,每次持续15~20 min.治疗组采用南少林按颈旋头整脊手法治疗.上述操作均3 d治疗1次,连续5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深度(CCD)、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CD增加,VAS评分和NDI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CD明显增加,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 南少林按颈旋头整脊手法结合针刺可有效改善足太阳经筋型颈型颈椎病颈椎曲度,减轻颈部疼痛程度,改善颈椎功能,对于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颈型颈椎病足太阳经筋型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按颈旋头法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