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科技
建筑科技

朱雷

双月刊

1007-046X

64640711@163.com

021-64390809-355

200032

上海市宛平南路75号

建筑科技/Journal Buil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介绍电厂排废物--粉煤灰再生利用的技术,同时也包括其它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主要在建筑材料中利用,包括:筑路、砖等墙材应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义乌绿地朝阳门项目的更新设计探索

    江子扬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是当前我国各地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课题,义乌中心城区也迈入了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模式的内衍式发展阶段.以义乌历史老城区朝阳门的更新再建为背景,阐述义乌绿地朝阳门项目的整体规划,围绕总体设计、平面布局、立面形态等方面分析其商业设计和住宅设计,展示当前"双碳"战略大环境下对绿色、生态、健康生活环境的思考与实践,并总结项目设计亮点.项目的更新设计,既保留了历史文脉,又满足了现代生活需求.项目的建成可为后续的城市更新开发起到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为延续场所精神、重塑城市活力提供有益的借鉴.

    城市更新历史文脉规划布局绿色健康

    面向实施的中心城区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以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为例

    徐维泽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区生活圈行动已成为基层社区治理与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要焦点.分析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社区治理趋势,阐述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的整体策略,并以上海市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为例,梳理其近年来开展的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试点实践,提出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与实施计划,探索超大城市社会精细化治理的模式与路径.

    社区生活圈社区更新行动规划半淞园路街道

    高星级酒店项目设计顾问团队管理探讨

    刘超寿月娴
    11-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某高星级酒店设计管理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管理好高星级酒店项目庞杂的设计顾问团队,以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设计组织到实施的各方面进行总结探讨,得出:合理的设计管理模式、明确的设计构架、清晰的责任和界面划分、周详的设计合同体系以及与酒店管理公司良好的互动关系是设计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设计管理成功的保证.研究成果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酒店设计团队管理设计顾问组织构架

    工程管理静态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分析——以宁波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SG6107标段项目为例

    王新明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态安全风险评估可以全面识别和评估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有助于提前预测和规避潜在的问题,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可靠的保障.以宁波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SG6107标段项目为例,分析高桥南站施工在基坑降水、主体结构等方面的潜在风险,对其风险指数和等级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保障项目安全,以期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工程管理静态安全风险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紧邻高层建筑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基坑工程施工管理策略研究

    李澎涛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紧邻高层建筑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安全风险大、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场地狭小、出土效率低、支撑数量多且拆除烦琐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开展施工管理策略研究非常必要.以郑州市某轨道交通沿线上盖商住综合体项目为例,阐述采取深化基坑施工前期管理、加强邻近既有建筑检测鉴定、拓展智能化系统应用、严格控制地层变形、合理穿插施工工序、重视基坑周围附属物处理等管理策略,实现了工期可控、成本节约、安全可靠等目标.研究结果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紧邻高层建筑城市轨道交通深基坑施工施工管理

    某临江地层基坑群井降水试验及数值反演研究

    史尧齐同钦郭慧茜
    21-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地区地下水埋深浅,含水层与周围地下水联系较为紧密,基坑开挖施工时,存在较大的降水难度.为解决这一特殊地层的降水问题,提供临江地层基坑降水方案的参考,进行群井降水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试验确定了降水影响半径、单井出水量等参数,并利用三维渗流数值模型分别计算出不同土层的渗透系数:杂填土渗透系数为1.53 m/d,素填土渗透系数为0.08 m/d,淤泥质粉质黏土的渗透系数为0.043 m/d,粉砂夹粉土的渗透系数为6.32 m/d.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基坑降水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临江地层群井降水降水试验渗透系数数值反演

    强夯施工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生态保护·宜宾临港退岸入园项目(一期)为例

    彭辉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江生态保护·宜宾临港退岸入园项目(一期)为例,通过强夯试验探究强夯施工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强夯试验及对试验结果的详细分析,得出:强夯施工能够提高路基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通过合理的夯击操作和适当的夯击遍数,填料层可以更好地排空和排水,达到更佳的密实效果;强夯施工后路基的沉降和变形幅度在设计允许范围内,符合工程要求;强夯施工还有成本低、施工速度快等特点,能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实现降本增效.研究结果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强夯试验路基稳定性路基质量

    建筑深基坑地下水位时序变化及稳定性研究

    杜真科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基坑安全施工,并探究其稳定性,以具体工程为例,结合基坑所处地质条件,开展基坑降水设计及地下水时序变化分析,并通过圆弧滑动法计算、变形预测计算等评价基坑降水后的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基坑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深基坑基坑降水时序变化变形预测稳定性分析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对"弱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

    董京京
    32-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弱柱节点"内置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开展不同CFRP筋配筋率的两组"弱柱节点"双向等幅低周往复荷载试验,研究此类节点的破坏类级及破坏形式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内置CFRP筋的配筋率是影响"弱柱节点"破坏程度的重要因素;"弱柱节点"内置CFRP筋时,CFRP筋配筋量越大,节点的承载力不一定越高,CFRP筋配筋率较低且采用小直径CFRP筋时,节点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均有所提高;"弱柱节点"内置CFRP筋,需要控制CFRP用量在合适的范围内,才能更好地改善和提高"弱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实现结构纠错、容错,降低"弱柱"造成的结构抗震性能影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弱柱节点"低周往复荷载加强措施

    "X"形配筋面层加固砌体结构理论研究

    涂开胜聂晓鹏杨兴霞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砌体结构抗震加固方式存在造价高、工艺烦琐、对原结构扰动大等弊端,在实际工程中设计师往往是被动接受.根据地震作用下砌体墙斜向交叉裂缝的破坏特点,提出"X"形配筋面层加固方式,并对其力学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加固方式在有效抵抗地震的前提下,可大幅度节省材料和降低对原结构的影响.

    交叉裂缝"X"形配筋面层砌体结构抗震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