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煤灰综合利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煤灰综合利用
粉煤灰综合利用

王长荣

双月刊

1005-8249

fmhzhly@163.com

0311-86692425

050011

石家庄市东大街46号(河北省图书馆内)

粉煤灰综合利用/Journal Fly Ash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集中深入研究粉煤灰及其它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的科技期刊,主要内容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面向电力、建工、建材、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农业、化工、大专院校、个体企业等报道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介绍国内外理论研究新成果和先进经验。由十多个专题栏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面向生产、面向企业,为企业排优解难,实用性强、信息量大,深受读者喜爱。有二十多所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三十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编委会,保证杂志质量和不断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洗选煤矸石透水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张亚鹏张凤娇曹佳伟冯胜雷...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洗选煤矸石制备透水混凝土,通过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究骨料级配、水灰比、骨胶比对试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洗选煤矸石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影响主次顺序一致,均为:水灰比>骨胶比>骨料级配;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二者呈负相关;当洗选煤矸石细粗骨料比1∶1、水灰比0.32、骨胶比2.7 时,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 12.11 MPa;界面过渡区(ITZ)内的CH和AFt晶体相对含量较多,为薄弱区,更易产生裂缝,此区域范围内水化反应程度较低;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越大,冻融损伤程度越显著.

    洗选煤矸石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透水性能抗冻性

    水泥基修补材料微观结构定量表征分析

    杨光滕梦丹罗薇井文强...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探究纳米二氧化硅(NS)和聚乙烯醇纤维(PVA)对水泥基三元修补材料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与DRAGONFLY图像处理平台对修补材料的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定量表征.研究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OPC)、铝酸盐水泥(CAC)和二水石膏(CS)作为胶凝材料,通过改变NS和PVA的掺量,分析其对修补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S的最佳掺量为 3%,此时修补材料的28d抗压强度较三元体系提高了9.4%,而PVA的最佳掺量为0.75%,能显著提升修补材料的抗折和抗压强度.CT扫描和三维重建揭示了不同掺量下试件内部孔隙结构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NS的加入显著降低了孔隙率,而PVA的加入则增加了孔隙率.本研究为水泥基修补材料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并对理解材料内部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修补材料纳米二氧化硅聚乙烯醇纤维CT扫描定量表征

    玄武岩纤维混掺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花蕾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3、6、9 mm长的玄武岩纤维(Basalt Fiber,BF)按照 1∶1 的比例与 6、9 mm长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纤维混掺入水泥基体中制备了BF/PVA水泥基复合材料,研究不同长度BF、PVA纤维混掺体系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总掺量为0.2%时,BF/PVA水泥基复合材料在7、14 d抗折、抗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混掺6mmBF与 6 mm PVA 纤维的试件 7、14 d抗折强度分别达到 7.6、8.4 MPa,与单掺0.2%的6 mm PVA纤维的试件相比增幅达到26.67%、29.23%;9 mm PVA纤维与3、6、9 mm BF混掺体系中,7、14 d抗折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增强,且抗折强度最优值出现在9 mm PVA纤维与6mmBF混掺的试件,其值分别达到了7.9、8.9 MPa,混掺效果最佳.

    聚乙烯醇纤维玄武岩纤维混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降弹剂改善湿喷混凝土回弹率试验研究

    海维深李正虎和振海刘云...
    19-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隧道喷射混凝土回弹率较高的问题,选用一种微纳米粉体降弹剂改良喷射混凝土的性能.对降弹剂掺加3%、6%、9%、12%和15%的胶砂流动度和抗折、抗压强度进行试验;开展单掺粉煤灰、复掺粉煤灰与降弹剂不同配合比C25 湿喷混凝土的回弹率研究.结果表明:随降弹剂掺量增加,胶砂流动度减小,胶砂1和3d的抗折、抗压强度逐渐降低,28 d的抗折、抗压强度均先增大后降低,掺量为6%时强度最大,28 d抗折、抗压强度比分别为1.049 和1.014;复掺粉煤灰与降弹剂湿喷混凝土的回弹率显著低于粉煤灰湿喷混凝土的回弹率,胶凝材料总量为430 kg/m3、复掺14%粉煤灰与6%降弹剂的综合回弹率最低,为 8.09%.掺加 6%降弹剂能够促进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增长,减小胶凝材料用量.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隧道工程喷射混凝土回弹率配合比降弹剂

    再生骨料碳化改性机理及固碳效果研究

    迟令军蔡迎春乔宝磊张少波...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再生骨料碳化改性性能及固碳问题,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粉煤灰掺量、再生骨料取代率及水胶比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合理利用以提高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能力.结果表明:再生骨料取代率、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的增加会加大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且水胶比对碳化深度的影响最大;水胶比取0.5、粉煤灰掺量取 10%、再生骨料取代率取 25%时,再生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最强.提高再生骨料的固碳效率,要合理选择摊铺方式,以确保固碳效果.

    再生骨料抗碳化性能固碳效果

    PVA纤维增韧地聚合物动态压缩试验研究

    朱星姜荣斌黄杰
    31-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地聚合物韧性,以粉煤灰、高炉矿渣和无水硅酸钠为原料制备地聚合物,利用PVA纤维对其进行增韧.采用响应面模型研究粉煤灰和矿渣比例、纤维长度、纤维掺量对地聚合物动态压缩强度和韧性的影响,利用霍普金森压杆试验考察地聚合物韧性.结果表明:加入纤维组试件动态压缩强度在 123.21~226.23 MPa之间,是空白组的1.2~2.2 倍,韧性在0.52~1.22 MJ/m3 之间,比空白组试件提高了1.2~2.9 倍,纤维掺量、纤维长度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的F值大于1,P值小于0.05,对试件动态压缩强度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纤维长度、粉煤灰和矿渣比例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韧性的影响大于其他因素;在最优试验因素下,地聚合物动态压缩强度和韧性理论值为228.19 MPa和1.25 MJ/m3,与试验结果非常吻合.

    PVA纤维增韧地聚合物霍普金森压杆试验

    高钛重矿渣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进展

    陈梦义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高钛重矿渣在混凝土中的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高钛重矿渣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分析,为高钛重矿渣在混凝土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发现,采用高钛重矿渣配制混凝土可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而且将其预湿处理有利于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并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和降低混凝土干燥收缩.同时,采用高钛重矿渣配制的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与天然砂石相当,可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高钛重矿渣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能

    保护剂在清水混凝土工程中应用研究

    林峰周殷弘嵇朵平秦靖闰...
    43-4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清水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氟碳类、有机硅类以及丙烯酸类三种不同保护剂在不同涂刷方式下清水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基准试验组,涂刷保护剂后的清水混凝土耐久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面漆对于耐久性的提升作用强于底漆,氟碳类保护剂的改善效果>有机硅类保护剂的改善效果>丙烯酸类保护剂的改善效果,且最佳涂刷方式为两层底漆+两层面漆;采用氟碳类保护剂进行两层底漆+两层面漆涂刷后,48 h吸水率、60d碳化深度、60d氯离子渗透深度相比基准试验组分别降低78.9%、65.3%和47.3%,150 次冻融循环后质量损失率仅为0.53%,相对动弹性模量达到83.3%,抗压强度耐腐蚀系数达到0.892.

    清水混凝土保护剂涂刷方式耐久性能

    水位速降条件下吹填及碾压筑堤渗流稳定性模型试验研究

    莫永杰徐啸川
    48-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堤坝水位的快速降低可能会导致堤坝渗流发生变化,这是由于堤身内部高孔隙水压力,从而影响堤坝的稳定性.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在很大程度上受筑堤方式的影响.通过大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吹填、碾压筑堤在水位速降下的孔隙水压力变化、水土总压力变化以及坡面位移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水位速降条件下吹填筑堤稳定性优于碾压筑堤;在水位上升阶段,孔隙水压力平衡后碾压筑堤的孔隙水压力高于吹填筑堤;水位速降时吹填筑堤的孔隙水压力消散速度比碾压筑堤慢,并且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在水土总压力变化中占主导地位;渗流边界的变化,导致坝体内外形成压力差,是导致坝体发生失稳的主要因素;孔隙水压消散速度是导致吹填筑堤与碾压筑堤变形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水位速降下堤坝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水位速降堤坝工程模型试验孔隙水压力稳定性

    粉煤灰回填双层结构地基建筑极限承载力计算

    胡庭婷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粉煤灰回填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精度,提出一种粉煤灰回填双层结构地基建筑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强夯方法构建一个由上层硬壳层、下层软弱层组成的双层地基结构,并对其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埋深的基础地基承载力系数,并根据承载力系数确定软弱下层整体剪切破坏承载力、上层地基硬壳层冲剪破坏承载力以及地基土与地基侧壁下沉摩擦力.结果表明:地基埋深和宽度比值大于等于 4 时,地基极限承载力曲线变化趋于平稳;当地基埋深为1.2 m,主应力系数为 0.5 时地基承载力为 5.0 MPa,主应力系数为1 时地基承载力为5.5 MPa;在相同主应力系数下会随着地基基础埋深的增长而增加.上述结果表明该评价结果能够为上层建筑物稳定性能提供数据支撑.

    粉煤灰回填地基地基承载力地基回填强夯处理应力系数极限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