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末冶金工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末冶金工业
粉末冶金工业

杨树森

双月刊

1006-6543

powder@163bj.com

010-62182922 62181028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粉末冶金工业/Journal Powder Metallurgy Industr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系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中国钢协粉末冶金分会、中国机协粉末冶金专业协会主办的冶金、金属学类科技性双月刊。《粉末冶金工业》创刊于1991年,大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71/T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6543,并拥有广告经营许可证。办刊宗旨是:宣传国家有关发展粉末冶金工业的方针政策;交流粉末冶金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与生产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推广粉末冶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应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传播国内外科技信息和发展动态;为粉末冶金及相关行业服务,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经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计算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推荐,《粉末冶金工业》现已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收录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英国“金属粉末报告”(MPR)定期收录摘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生产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上)

    于洋徐圣航廖俊
    1-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模具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的特殊钢材,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注塑及压铸模具、汽车制造等行业.传统熔铸方法制备的工模具钢易出现成分偏析及粗大碳化物,且难以通过锻造等加工方法消除,导致材料性能变差.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组织均匀、碳化物弥散细小、合金成分含量高,可实现复杂形状和结构的制造,其工模具产品具有高性能、高精度、长寿命等优势,在高端制造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对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发展历史,生产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工模具钢粉末工业化制备的技术革新,分析了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制备方法及组织性能特点,最后归纳了粉末冶金工模具钢的分类及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工模具钢粉末冶金成形工艺显微组织应用场景

    预混合法和预合金法制备Cu-Sn粉末的显微组织和烧结性能

    陈朋飞莫文剑易翠王安东...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预混合法和预合金法制备了Cu-Sn粉末,研究了Cu-Sn粉末在烧结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物相变化规律,同时测试了Cu-Sn粉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烧结性能.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预混合法制备的CuSn10、CuSn20粉末烧结态组织由α相和α+δ共析组织组成,而预合金法制备的CuSn10粉末烧结态组织则由单一的α相组成.两种方法制备的粉末在相同条件下烧结后,预混合Cu-Sn粉末的烧结体相对于生坯产生了膨胀,预合金铜锡粉末烧结体则表现为收缩,且预合金Cu-Sn粉末烧结后的断裂强度、含油率和有效含油率均高于预混合粉末.

    铜锡合金粉末冶金物相变化烧结性能微观结构

    激光选区熔化非实体支撑薄壁曲面特征变形规律研究

    段现银胡祖江邓犇林志雄...
    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工艺正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复杂构件制造,该类零件具有众多薄壁类曲面特征,成形制造中残余应力较大、曲面特征变形问题突出,严重制约增材制造薄壁曲面构件的成形精度和质量.针对非实体支撑薄壁曲面特征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通过模拟仿真研究了非实体支撑的工艺参数和几何特征对支撑连接情况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非实体支撑下曲面特征的残余应力分布与变形规律.采用热弹塑性法对不同支撑成形激光功率和支撑结构下非实体支撑连接情况进行模拟仿真,以连接效果为目标优选支撑参数.应用优选支撑参数,基于固有应变模型对不同壁厚和成形高度的薄壁曲面特征的残余应力和变形分布进行模拟仿真、实验验证与讨论分析.结果表明,优选非实体支撑的薄壁曲面零件的局部变形得到明显改善,薄壁曲面零件残余应力分布主要受零件的Z向正应力影响,且随零件厚度增加而增加.

    激光选区熔化变形仿真非实体支撑薄壁曲面残余应力

    导流管长度和雾化压力对气体回流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谭小练郭振李传锋李传珍...
    30-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3D打印专用球形粉末普遍采用气雾化法制备,无坩埚电极感应气雾化技术(EIGA)制备的金属粉末具有氧增量低、细粉收得率较高、球形度高、流动性好等优点.实验对雾化喷嘴导流管底端的气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导流管长度和雾化压力对气体回流的影响,并通过雾化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导流管长度存在一临界值,当长度低于临界值时,雾化喷嘴环缝外侧气体的流速高于内侧气体的流速,气体易回流进入导流管内部,导致较多缺陷粉产生;长度高于临界值时,环缝内侧气体的流速高于外侧气体的流速,气体回流现象消失,缺陷粉数量大幅减少.雾化压力主要影响粉末的粒径,雾化压力越大,粉末粒径越小.

    金属3D打印球形粉末雾化导流管气体回流

    航空航天级A1V85中间合金制备热力学及动力学研究

    苑子凯黄召阔于继洋滕艾均...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热力学原理对铝热法制备A1V85中间合金过程进行了吉布斯自由能、绝热温度及热值的计算,使用差热分析法分析了合金生产过程,构建了使用不同粒度Al粉铝热法生产A1V85合金的动力学方程.使用铝热法生产A1V85中间合金能够自发进行并维持,其绝热燃烧温度为2 327 K,热值4 169J/g;铝粉受热熔化后与固态的V2O5反应,置换出V并生成部分AlmVn,在约1 000K的温度下部分V和AlmVn反应生成V基固溶体;铝粉粒度对反应过程及反应产物有较大影响;构建了不同粒度铝粉生产A1V85合金的动力学方程,粒度越小,活化能越低、指前因子越高.

    AlV85,中间合金铝热法热力学及动力学差热分析

    小粒径镍锰两元前驱体Ni0.6Mn0.4(OH)2的形貌及应用性能

    杨永生刘飞孙磊刘纪迎...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共沉淀-控制结晶法为基础,研究了反应条件氨浓度、pH值、造核方式及反应温度对Ni0.6Mn0.4(OH)2(H6040)前驱体形貌的影响,同时重点研究了相同pH下,不同氨浓度对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浓度、pH值、造核方式对前驱体的形貌有较大影响,而反应温度对前驱体的一次颗粒有较大影响.当氨浓度为0.14mol/L、pH为11.5~11.6、造核方式采用镍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同时进入的情况下,制备出了形貌良好的小粒径前驱体Ni0.6Mn0.4(OH)2和电化学性能优异的正极材料.

    小粒径反应条件前驱体表面形貌正极材料

    美国科研人员探索开发先进的金属增材制造零件缺陷检测技术

    孙世杰
    50页

    钛金属制品的生产成本有望显著下降

    孙世杰
    50页

    石墨类型对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樊江磊王娇娇王霄魏泽新...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分别以鳞片石墨、球形石墨、焦炭、人造石墨和隐晶石墨为润滑组元的铜基摩擦材料,使用MM3000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摩擦磨损和制动性能.结果表明:在3 000~7 000 r/min的转速下,含人造石墨铜基摩擦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最高,但磨损量大;含焦炭铜基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次之,但磨损量最小,优于含鳞片石墨铜基摩擦材料.在7 000 r/min转速制动条件下,含人造石墨铜基摩擦材料的瞬时摩擦因数最高,制动时间最短,但摩擦材料表面温升最大;含焦炭铜基摩擦材料的瞬时摩擦因数和制动时间次之,但摩擦材料表面温升最小,且整体性能优于常用的含鳞片石墨铜基摩擦材料.因此,相比而言,以焦炭作为润滑组元的铜基摩擦材料具有最佳的摩擦磨损和制动性能.

    铜基摩擦材料润滑组元摩擦磨损性能制动性能显微组织

    MHC/GH4099热等静压扩散焊接头组织演化及断裂机制

    黄赞军张龙戈车洪艳王铁军...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验研究了不同中间层(Ni-Cr-Si-B、Ag-Cu-Ti、Ti-Cr-Ni、Nb-Ni)对MHC与GH4099合金热等静压扩散焊工艺(HIP-DB)下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在热等静压工艺为1 150℃/130MPa/180min时,采用Nb-Ni中间层获得了可靠的MHC/GH4099焊接接头.采用Nb-Ni中间层的接头抗拉/抗剪强度达到84/41 MPa,高于采用Ni-Cr-Si-B、Ag-Cu-Ti和Ti-Cr-Ni中间层的连接强度.其扩散诱导反应层为Mo-Nb固溶体、Ni8Nb、Ni3Nb和Ni6Nb7,对其强度和厚度进行了测定,以建立界面微观结构与接头性能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析出相Ni3Nb强度高、塑性好,对接头高温性能有益,裂纹从Mo-Nb固溶体处萌生,沿晶扩展至中间扩散层.

    热等静压GH4099合金MHC合金断裂机制扩散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