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粉末冶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粉末冶金技术
粉末冶金技术

曲选辉

双月刊

1001-3784

fmyj@chinajournal.net.cn

010-67621317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北京科技大学期刊中心

粉末冶金技术/Journal Powder Metallurgy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交流信息,为粉末冶金研发和生产导向;编辑成果,为粉末冶金学科培养人才。读者对象:粉末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科研、开发、推广、教育等工作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工人教师和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AlON透明陶瓷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张一铭吴昊阳贾宝瑞曲选辉...
    97-10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AlON透明陶瓷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在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AlON透明陶瓷的发展历程,从反射、吸收和散射等方面说明了影响陶瓷透光性的原因,总结了AlON陶瓷的粉体制备、新型烧结助剂体系、成型工艺及烧结工艺等研究现况,分析了现有的技术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方向。

    氮氧化铝透明陶瓷光学性能制粉工艺

    FeAl-316SS接头的反应行为、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蔡小平尹进南张志鹏冯培忠...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热爆反应与粉末冶金相结合的工艺实现了FeAl金属间化合物与 316不锈钢(316SS)的有效连接,研究了连接温度(700、800、900℃)对界面成分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到 637℃时,FeAl反应层温度瞬间升高到1050℃,发生明显的热爆反应,并伴随持续约 15s的剧烈放热。随着温度从 700℃提高到 900℃,界面由 Fe-316SS、316SS(Al)交替组成的形式转变为由FeAl-316SS(Al)-316SS组成。三种温度下均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当连接温度为 800℃时,抗剪切强度可达75 MPa。

    铁铝金属间化合物316不锈钢粉末冶金异种材料连接力学性能

    烧结温度对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姣姣平萍胡士恒宋金鹏...
    115-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Ti(C,N)为基体相,HfN和WC为不同层的增强相,金属Ni和Mo为粘结相,采用交替铺层法制备素坯,并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层状陶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中的晶粒逐渐长大,在烧结温度为 1350℃和 1400℃时,材料的晶粒较小但分布不均匀,且存在较多的微缺陷;在烧结温度为 1450℃和 1500℃时,材料中的晶粒相对均匀(粒径~1 μm),微缺陷较少;在烧结温度达到1550℃时,材料中出现了大量粗大晶粒(粒径~2 μm)。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层状陶瓷的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在 1450℃下所制备的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抗弯强度、维氏硬度和断裂韧度分别为(1263。6±17。1)MPa、(18。5±0。3)GPa和(8。2±0。1)MPa·m1/2。此外,Ti(C,N)-HfN/Ti(C,N)-WC层状陶瓷在断裂时表现为穿晶与沿晶并存的断裂模式。

    层状陶瓷烧结温度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激光粉末床熔融成形金刚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郜文哲韩笑魏海滨路正朕...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添加质量分数3%金刚石颗粒并利用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制备6061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电子密度计、电子式万能试验机对 3%金刚石/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相对密度和拉伸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金刚石与Al基体反应生成了针状Al4C3 相,并沉积在α-Al基体上,导致晶界位错密度增加,强度提高,抗失效能力增强。金刚石的添加促使 6061铝基体中热裂纹消失,但存在孔洞缺陷。较低的扫描速度增加了激光光斑与被加工材料接触的时间,导致金刚石颗粒部分石墨化,铝基体部分蒸发,进而形成内部缺陷,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97%)。金刚石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成形金刚石/6061铝基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当激光功率为 350 W、扫描速度为800 mm·s-1 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244。2 MPa,屈服强度211。6 MPa,伸长率2。1%。

    激光粉末床熔融金刚石颗粒铝基复合材料工艺优化力学性能

    磷酸锆对铜铋-钢背双层金属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丁晓龙杨兆方郑合静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烧结压轧复合工艺制备了铜铋-钢背双层金属复合材料板材,研究了磷酸锆对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结合强度、硬度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锆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减摩耐磨性能,并能够提升其抗承载能力。随着磷酸锆质量分数的增加,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的结合强度逐渐减小,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定速定载寿命试验中,与未添加磷酸锆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相比,添加质量分数为 2%和 4%的磷酸锆可以有效改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的减摩耐磨性能,降低摩擦副摩擦系数,有利于表面温升。在定速变载荷试验中,磷酸锆的添加可以显著提升铜铋-钢背双层材料的摩擦抗承载能力。在端面油循环条件下,添加质量分数 4%磷酸锆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极限PV值(摩擦副接触面压强与摩擦线速度乘积)可以达到14 MPa∙m∙s‒1,而未添加磷酸锆的铜铋-钢背复合材料板材极限PV值仅8 MPa∙m∙s‒1,提升约75%。

    磷酸锆双层金属复合材料自润滑摩擦学特性

    低成本TiH2粉末制备Ti/(TiB+TiC)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林东键柳中强唐浩张建涛...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低成本的TiH2 粉末代替纯钛粉,通过添加B4C原位生成TiB和TiC两种增强相,经过真空无压烧结及热挤压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Ti/(TiB+TiC)钛基复合材料,分析了制备工艺和增强相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H2 粉末具有较好的烧结活性,脱氢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可达 97。7%;经热挤压工艺,相对密度进一步提升到 99。9%,接近于全致密。增强相TiB为短纤维状,TiC为颗粒状,均匀分布在等轴α-Ti基体中,能抑制等轴晶的长大,细化晶粒。热挤压工艺能进一步细化晶粒,使组织更加均匀致密,挤压态钛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强塑性匹配。TiH2+4%B4C(体积分数)挤压态复合材料维氏硬度Hv0。3 310,屈服强度683 MPa,抗拉强度851 MPa,断后伸长率15。1%。

    TiH2粉末钛基复合材料热挤压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EIGA和PREP制备M62轴承钢粉末

    祁进坤岳永文胡剑王树立...
    14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电极感应熔炼气雾化法(electrode induction melting gas atomization,EIGA)和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法(plasma rotating electrode process,PREP)分别制备出了高纯度M62轴承钢粉末,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氧氮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M62轴承钢粉末的粒径分布、氮氧含量、微观形貌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粉末都以球形粉为主,其中PREP制备的粉末(M62-PREP)球形度更高,而EIGA制备的粉末(M62-EIGA)中卫星粉和不规则粉末的比例较多;M62-PREP粉末的中值粒度(D50)为 108。11 μm,明显高于M62-EIGA粉末的中值粒度(D50=38。68 μm)。两种粉末成分分布均匀,无明显元素偏析,其中M62-EIGA粉末颗粒内部的晶粒更细,两种粉末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预合金电极棒、M62-PREP粉末、M62-EIGA粉末的N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 0。0070%、0。0072%、0。0068%,N元素的含量变化不大;M62-PREP粉末的O含量(质量分数)由预合金电极棒的 0。0008%增加到了 0。0035%,而M62-EIGA粉末的O含量增加到了 0。0089%,粉末中O含量明显增多。对热等静压后的烧结试样进行了夹杂物分析,M62-EIGA粉末轴承钢中大尺寸含氧夹杂物数量更多,选用M62-PREP粉末轴承钢应有更好的性能。

    电极感应熔炼等离子旋转电极轴承钢高纯度粉末夹杂物

    PTFE/Cu材料动态压缩特性

    汤雪志王志军张雪朋徐永杰...
    153-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低,且试样表面生成一层金属膜;冷压烧结试样的动态压缩性能优于冷等静压试样;冷压烧结后的PTFE/Cu材料中PTFE晶体发育更好,对Cu颗粒包裹力更大,界面结合力更高,提升了冷压烧结PTFE/Cu材料的力学性能。

    PTFE/Cu复合材料冷等静压冷压烧结动态压缩性能

    Ni-MgO核-壳纳米粉体的制备

    郭顺郑金凤李军义程越伟...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包覆热分解烧结法,制备了多层陶瓷电容器内部电极用MgO包覆Ni纳米粉体,讨论了反应物浓度和分散剂含量对包覆纳米镍盐前驱体颗粒大小和均匀性的影响,分析了还原烧结温度对包覆纳米Ni粉球形度和分散性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机械分析仪对MgO包覆纳米Ni粉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达到足以引起反应爆炸成核时,能够获得纳米镍盐颗粒;添加适量的分散剂,可以得到分散良好的纳米镍盐前驱体颗粒;还原烧结温度 700℃时,可以获得球形度和分散性良好的MgO包覆纳米Ni粉;MgO包覆在纳米Ni粉表面,形成了核壳结构,该纳米Ni粉具有良好的收缩延迟效果。

    多层陶瓷电容器前驱体纳米镍粉氧化镁核壳结构热分解

    无压烧结SiC-金刚石多晶材料致密化及物理性能研究

    张秀玲陈宇红戚武彬张强...
    165-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AlN-Y2O3-Sc2O3 为液相烧结助剂,添加不同质量分数金刚石,经无压烧结制备SiC-金刚石多晶材料。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多晶材料显微结构,利用激光闪射法测量其热扩散系数和热导率。研究了金刚石质量分数(1。0%、2。5%、5。0%)和粒度(0。25 μm、1。00 μm)对SiC陶瓷材料致密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刚石质量分数低于 5。0%,烧结后的材料相对密度均超过 94%;金刚石含量为 5。0%的样品相对密度远远低于其他样品。SiC多晶材料的相对密度随金刚石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原料中添加过量的金刚石会降低材料的相对密度。在实验条件下,多晶材料晶粒尺寸没有发生异常长大,硬度为 16~18 GPa,断裂韧性为 3。8~4。4 MPa·m1/2,抗弯强度为 239~540 MPa。材料的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孔是影响复合材料热导率的主要因素。

    碳化硅多晶材料无压烧结致密化液相力学性能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