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析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分析化学

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汪尔康

月刊

0253-3820

fxhx@ciac.jl.cn

0431-85262017

130022

长春人民大街5625号

分析化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SCI
查看更多>>《分析化学》是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我国分析化学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分析化学学科前沿和进展。本刊旨在为冶金、地质、化工、材料、农业、食品、药物、环境等领域从事研究测试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广大师生提供最新的分析化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磁性多壁碳纳米管的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农产品中22种真菌毒素

    马帅梁刚满燕靳欣欣...
    550-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磁性多壁碳纳米管(Fe3O4-MWCNTs)为吸附剂,建立了简单、快速和高效的磁性固相萃取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实现了对农产品中 22 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将Fe3O4 纳米颗粒引入MWCNTs中制备Fe3O4-MWCNTs作为吸附剂,不仅可以提高多种目标真菌毒素的富集效率,还可通过外磁场进行分离,有效缩短了样品前处理时间.对影响磁性固相萃取前处理效率的提取溶液、吸附剂类型、吸附剂用量和洗脱溶液类型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前处理条件下,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2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6),方法检出限(LOD,S/N=3)为0.0008~1.6337 ng/g,定量限(LOQ,S/N=10)为0.0025~5.4457 ng/g,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1.5%~118.4%,日内精密度为1.3%~10.9%(n=6),日间精密度为2.3%~11.6%(n=3).本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快速、有机溶剂消耗少、基质净化效率高,并且方法的线性范围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可用于大批量农产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真菌毒素磁性多壁碳纳米管磁性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定量分析全血中的锂元素

    任文心杨亮赵韩王奕朦...
    559-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Li)盐作为一种精神科药物常被用于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然而长期服用Li盐会产生高中毒风险,及时监测患者血液中Li元素的浓度,对确保用药安全和临床治疗效果非常重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作为一种快速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下复杂基质的元素分析.本研究采用LIB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对血液基质中的Li元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45组临床血液样品,分别构建血浆和全血基质下Li元素的定量分析模型,通过五折交叉验证方法对PLS算法中的潜变量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基于血浆基质构建的PLS定量分析模型预测决定系数(R2)为0.992,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204 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4%;基于全血基质构建的PLS定量分析模型R2 为0.984,RMSEP为0.728 μg/mL,RSD为3.45%,因此,基于血浆定标值所建立的LIBS模型定量分析全血中锂元素的效果更佳.LIBS技术为临床血锂的快速检测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血液锂元素定量分析偏最小二乘法

    铁基纳米粒子改性碳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中的应用

    李桂莲陆闽侨侯月腾王帆...
    56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直接转化为电能,提供了可持续电能的潜在解决方案.然而,MFCs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细菌负载能力低、阳极与电化学活性生物膜之间的胞外电子传递(Extracellular electron transfer,EET)效率相对较差等不足.本研究采用绿色高效的微波辅助方法和高温退火工艺,成功制备了铁基纳米粒子改性碳布(Fe3C/Fe@CC),此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电催化活性,可作为MFCs的阳极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基于Fe3C/Fe@CC复合材料的MFCs的功率密度高达2209 mW/m2,相比基于纯碳布阳极的MFCs(1933 mW/m2)提高了17%,这主要是因为Fe3C/Fe@CC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与电极之间的EET效率,增大电化学活性表面积,同时促进产电菌地杆菌(Geobacter)的富集.本研究采用微波辅助和高温退火方法快速制备了高导电复合阳极,为MFCs阳极的大规模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微生物燃料电池胞外电子转移铁基纳米粒子改性碳布阳极微波辅助合成方法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靶向网络药理学技术结合分子对接研究薤白治疗高血脂症的药效成分

    王一凯董金旭白玉涛王瑞...
    578-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快速分析了薤白中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并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以及色谱峰保留时间等信息对成分进行归属鉴定.在薤白药材中共鉴定出36种化学成分,包括28种皂苷类化合物、3种氨基酸类化合物、2种黄酮类化合物、1种有机硫化合物、1种核苷类化合物、1种类激素脂质化合物以及8种以原型入血的成分.基于入血成分与TCMSP平台数据库筛选交集成分,应用靶向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构建了"药物-成分-靶点-通路"关联网络,筛选出槲皮素、柚皮素、薤白苷E和25(R)-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羟基-5β-呋甾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为薤白药材治疗高血脂症的主要药效成分,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为薤白发挥降血脂药效的关键作用靶点.将主要药效成分与关键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4种药效成分均与AMPK结合较强,推测调节脂质代谢可能是薤白发挥降血脂作用的关键机制.本研究为研究薤白药效成分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薤白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了依据.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薤白药效成分

    偶氮键修饰的镉基-金属有机框架高灵敏电化学传感器检测4-氨基苯酚

    续璐马甜甜白乙艳苏婧...
    587-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4-氨基苯酚(4-AP)作为扑热息痛的水解代谢产物或反应的中间体,广泛存在于制药工业废水中,对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因此,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简单可靠的分析方法用于环境中4-AP含量的检测.本研究合成了一种镉基-金属有机框架(Cd-MOF)材料[Cd4(ABTC)2(H2O)12]n(SXNU-4-Cd,H4ABTC=3,3′,5,5′-偶氮苯四羧酸),此材料是由3条单链螺旋缠绕而成的"麻花辫"二维层状结构材料,层与层之间通过π-π作用堆积拓展成三维通道.在SXNU-4-Cd的孔壁内修饰有大量偶氮键,这些偶氮键可通过p-π作用增强与4-AP分子的作用.将SXNU-4-Cd修饰在玻碳电极(GCE)上构建了SXNU-4-Cd/GCE电化学传感器,可灵敏检测4-AP.差分脉冲伏安(DPV)测试结果表明,SXNU-4-Cd/GCE传感器检测4-AP的线性范围为0.1~130 μmol/L,检出限为8.6 nmol/L.此传感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将其用于实际水样中4-AP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5.9%~102.8%.本研究为Cd-MOF基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实际水样中4-AP的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偶氮键电化学传感器4-氨基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