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法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法医学杂志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法医学杂志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朱广友

双月刊

1004-5619

fyxzz@126.com

021-52360413;52361148

200063

上海光复西路1347号

法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CSCDCHS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法医学杂志》(CN 31-1472/R,ISSN 1004-5619)是我国第一本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法医专业学术刊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本编辑部编辑、发行。本刊自1997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料数据库MEDLINE收录,2008年起被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收录。自1999年起陆续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被《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和《全国报刊索引》列为核心期刊收录。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本刊以法医学为主,兼顾其他有关法科学,设有论著、新方法新技术、疑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案例报道、综述、讲座、国内外学术动态等栏目,是法医工作者的必备杂志。另外本刊还设有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法医学鉴定栏目以及交通事故鉴定等内容,可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阅。本刊为双月刊(80页),年订费90元(含邮寄包装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龄重新鉴定2例

    吕途舒永康田雪梅
    168-171页

    法医人类学年龄推断锁骨胸骨端骨盆计算机体层成像重新鉴定

    束缚应激致高脂血症ApoE-/-小鼠心肌损伤的分子靶标筛选与机制分析

    陈尚亨董盛仲王智敏洪光辉...
    172-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慢性束缚应激致高脂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束缚ApoE-/-小鼠建立高脂血症合并慢性应激模型,运用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等技术描绘慢性应激对高脂血症小鼠心肌损伤的特征性分子改变及相关调控机制,并从中探索潜在的诊断标志物.结果 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与高脂血症组相比,高脂血症合并束缚应激组小鼠共有43个显著上调与58个显著下调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GBP2、TAOK3、TFR1、UCP1是极具诊断潜力的分子标志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铁死亡是加剧高脂血症合并束缚应激模型心肌损伤的重要机制通路.mmu_circ_0001567/miR-7a/Tfr-1和mmu_circ_0001042/miR-7a/Tfr-1可能是该模型中与铁死亡相关的重要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结论 慢性束缚应激可能通过铁死亡加剧高脂血症小鼠的心肌损伤,本研究筛选出4个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心肌损伤分子诊断标志物,为高脂血症合并应激致心脏性猝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法医病理学生物信息学慢性束缚应激高脂血症铁死亡生物标志物心肌损伤小鼠

    IL-10、TGF-β1在小鼠深静脉血栓中的时序性变化

    吴娟娟黄俊杰张煜卓嘉英...
    179-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0 d、14 d、21 d过量麻醉处死小鼠,在结扎点的下方提取形成血栓的下腔静脉段.对照组小鼠不进行结扎,提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的正常下腔静脉段作为对照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qPCR检测IL-10和TGF-β1在血栓形成期间的表达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0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TGF-β1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蛋白质印迹法以及real-time qPCR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7 d和10 d达到峰值,术后7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72±0.15)倍,术后10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15±0.28)倍.TGF-β1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 10 d和 14 d达到峰值,术后 10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58±0.14)倍,术后14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34±0.19)倍.结论 深静脉血栓演变期间IL-10和TGF-β1呈现时序性表达变化,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可以为血栓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法医病理学深静脉血栓形成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时序性表达小鼠

    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

    梁嘉豪成明路晓君师燕华...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的死后弥散规律,为乌头生物碱中毒相关死亡案件生前服毒或死后染毒的判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4只家兔经气管夹闭处死1 h后,以生川乌水煎液灌胃(以生川乌水煎液中乌头碱的LD50计算).灌胃后将家兔以仰卧位保存于25℃气候箱中,分别于0 h、4 h、8 h、12 h、24 h、48 h、72 h、96 h随机各取3只进行解剖,取心血、外周血、尿液、心脏、肝、脾、肺和肾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各生物检材中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灌胃后4 h,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心血、外周血和主要器官组织中均可检出,且含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发生动态变化.其中,脾、肝和肺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均较高,尤其距离胃较近的脾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最高.灌胃后48 h,家兔脾中代谢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平均质量分数最高;肾中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含量均偏低;尿液中未检出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结论 乌头生物碱及其代谢物在中毒家兔体内存在死后弥散现象,且从含量高的器官(胃)扩散到其他主要器官组织及心血中,其主要机制是顺浓度梯度的弥散,而尿液不受死后弥散的影响,可考虑将其作为乌头生物碱生前服毒和死后染毒的鉴别依据.

    法医毒理学法医毒物代谢动力学乌头生物碱代谢物死后弥散生前服毒死后染毒家兔

    宋慈精神与时代价值——纪念宋慈《洗冤集录》问世777周年

    黄瑞亭陈新山
    192-195页

    法医学宋慈精神洗冤集录时代价值

    虚拟解剖结合法医学尸体检验判定气枪弹创致死1例

    陈光王小龙项慧敏汪露...
    196-199页

    法医病理学虚拟解剖枪弹创气枪同一性认定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并发脑梗死法医学鉴定1例

    黄武林李玲玉彭建伟邹梦琴...
    199-201页

    法医病理学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毒症性心脏病血栓栓塞脑梗死

    结合现场环境及植物物证推断死亡时间1例

    徐杰薛晓明王玉宝岳宇...
    202-204页

    法医病理学死亡时间推断水中尸体植物物证现场环境

    压缩式垃圾车挤压致死1例

    宋旦单华鑫王福远李正东...
    205-207页

    法医病理学挤压伤压缩式垃圾车死亡性质现场勘验

    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恶性高热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

    王悦刘希李广云刘明哲...
    208-210页

    法医病理学恶性高热腹股沟疝全外显子组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