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州大学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福州大学

顾泉佩

双月刊

1000-2243

xb@fzu.edu.cn

0591-87893102

350116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数学、物理、电气、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控制、机械、材料、土木建筑、化学化工、生物、轻工、资源、环保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国外被《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所收录;在国内,除了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作为来源期刊,还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线电子学文摘》、《分析化学文摘》等重要文献系统所收录与转引。学报在历次有关优秀期刊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可拆卸式钢-预制UHPC组合梁中高强螺栓剪力键的抗剪性能试验

    吴锦鹏吴加杰曹志鹏方壮城...
    462-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共设计 16 个推出试件,探究螺栓直径、螺栓等级、螺栓预紧力和剪力键类型对钢-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梁中高强螺栓剪力键抗剪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推出试件以剪力键剪断为主要破坏模式.螺栓剪力键的抗剪性能随螺栓的直径和螺栓等级的增大而提高;螺栓预紧力仅对初始抗剪刚度有影响;相比于传统焊钉剪力键,螺栓剪力键的单栓抗剪承载力有所下降,但整体抗剪性能仍满足结构性能要求.结合试验结果和国内外规范公式,提出一条更精确的计算公式用以预测钢-预制UHPC组合梁中螺栓剪力键的抗剪承载力.

    高强螺栓剪力键钢-预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组合梁可拆卸式抗剪性能

    基于改进QSGS-LBM法的各向异性重构土体的渗流模拟

    阙云邱婷蔡沛辰谢秀栋...
    471-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四参数随机生长(quartet structure generation set,QSGS)方法重构模型与真实土体情况不符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的QSGS方法,在综合考虑各向异性、孔隙率、土体颗粒大小情况下构建各向异性多孔介质模型.采用两点自相关函数法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结合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自编Matlab程序来模拟细观渗流过程.实验发现,各向同性模型和土体CT切片的两点相关系数最大差值是各向异性模型的2.5 倍以上,且流体粒子在孔道中线处的渗流速度最大,达到 0.03,在孔壁处渗流速度接近于 0.结果表明,各向异性模型在孔隙结构和空间分布上更接近真实土体情况,流体在渗流后期出现大孔隙优先流现象和指进现象.

    细观渗流水分迁移重构土体模型格子玻尔兹曼四参数随机生长法

    地铁线网性能分析及最小化韧性损失恢复策略

    赖元文郭凌王书易
    479-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分析地铁线网性能,优化其在扰动状态下的恢复策略,采用基于复杂网络的地铁线网性能分析方法,并提出最小化韧性损失恢复策略.鉴于地铁线网复杂网络特征,采用Space L拓扑方法处理地铁线网,并运用复杂网络理论计算线网内各站点的基本参数,包括线网的度、平均路径和线网效率等.其次根据韧性理论以线网效率作为性能指标求解各站点韧性损失,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站点恢复序列.最后,以福州市为例,分析其地铁线网的复杂网络特征并进行扰动仿真,比较在多站点失效情况下的最小化韧性损失恢复策略与随机恢复策略的恢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多个地铁站点受到扰动失效,采用最小化韧性损失恢复策略能够令地铁线网性能在恢复期间仍处于较优水平,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具有不确定性的随机恢复策略.

    地铁线网城市交通复杂网络扰动韧性损失仿真分析

    三维隐伏溶洞对临近隧道围岩破坏特征的影响

    林尧李兵磊
    487-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贵州紫金部分矿井巷道围岩存在溶洞经常导致地下工程围岩呈现不稳定状态或剧烈破坏现象这一典型工况,利用简化的类岩石试样开展真三轴压缩试验,结合声发射和内窥摄像头监测围岩的变形和次生破坏行为.研究表明:1)溶洞将导致试样z轴峰值荷载降低约 25%,次生破坏的出现时间更早,且主导性破坏更加集中地出现在峰值应力时段.2)位于隧道右上侧的溶洞导致隧道右侧围岩呈现一种新的板状破坏,即破坏由隧道-溶洞的中间岩柱起始、沿隧道右侧壁表层围岩纵向发展、并最终形成岩块向内移动,该类型破坏的起始位置和岩块厚度与典型板裂破坏明显不同.3)压缩型应力和剪切破坏在隧道围岩的板裂破坏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且由于三维溶洞位于隧道右上方,其对隧道下方和左侧围岩的影响相对较小.4)球形溶洞导致其与隧道之间的岩体内出现更为密集的次生拉伸和剪切裂纹,即该区域内岩体破坏程度明显高于其他位置.

    隧道围岩板裂破坏真三轴加载预制溶洞声发射

    北秦岭翠华山-库峪一带晚中生代花岗岩黑云母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陈楠黄艳娜黎敦朋付一航...
    496-5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北秦岭造山带晚中生代岩浆复杂多样的成因机制,以北秦岭中段翠华山、大峪及库峪地区晚中生代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所采样品中的黑云母主体属于镁质黑云母,其成因类型为原生黑云母.矿物化学数据计算结果显示,翠华山、大峪及库峪二长花岗岩样品中黑云母的结晶压力均值分别为 205、202、211 MPa,对应结晶深度分别为 7.8、7.6、8.0 km,结晶温度均值分别为 711、653、657℃,氧逸度均值分别为-16.45、-18.40、-18.27.基于上述结果分析,揭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主要物质来源于地壳并有少量幔源物质加入,翠华山、大峪及库峪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亲缘性,均属于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系.

    北秦岭二长花岗岩黑云母岩石成因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