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偏氟乙烯-聚丙烯腈/SiO2单向导湿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雷福旺冯其侯奥菡赵振鸿...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导湿材料的导湿性能差、穿着不舒适等问题,分别以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腈(PAN)/SiO2 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疏水层和具有取向结构的亲水层,并探究 PVDF 层厚度对复合纤维膜的孔径、单向导湿指数、透湿透气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PVDF 层纺丝时间的增加,双层纤维膜的孔径逐渐减小,当 PVDF 层的纺丝时间为 3h时,所制备的复合纤维膜的透湿率为 8.7 kg/(m2·d),透气率为 196.5 mm/s,拉伸断裂强度为 1.4 MPa;此外,由于亲水层 PAN/SiO2纤维高度取向,加快了水分在该层的扩散和蒸发,双层膜可在2s内由内向外单向传输液体,单向导湿指数高达 1 778.2%,具有良好的液体单向传导性能.

    功能材料静电纺丝微纳米纤维单向导湿双层复合纤维膜取向结构

    光致变色聚乳酸/聚3-羟基丁酸酯共混纤维的纺制及其结构与性能

    欧宗权于金超潘志娟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变色效果的生物基光致变色合成纤维,以聚乳酸(PLA)为纤维基体,聚3-羟基丁酸酯(PHB)为改性高分子材料,光致变色微胶囊(PCMs)为光敏指示剂,制备了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物,并系统研究了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确定了适纺的组分比;通过熔体纺丝制备了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纤维,重点分析牵伸工艺对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连续稳定熔体纺丝的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物中,PHB的最高质量分数为 20%;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断裂强度为 3.09~3.79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 21.78%~29.13%,初始模量为 14.29~24.62 cN/dtex;随着牵伸温度的提高,纤维断裂强度保持不变,晶粒尺寸减小,初始模量下降,断裂伸长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大,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均增大,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均提高,但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该光致变色PLA/PHB共混纤维具有灵敏的光响应效果,良好的光致变色稳定性以及回复性.

    功能纤维聚3-羟基丁酸酯聚乳酸光致变色熔体纺丝共混纤维

    智能相变调温聚乳酸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刘霞吴改红闫子豪王彩柳...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具有调温功能的可生物降解纤维膜,以聚乳酸(PLA)作为支撑载体,十二水磷酸氢二钠(DHPD)作为相变调温材料,利用单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热调节功能的调温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热红外成像仪、水接触角测量仪对PLA与DHPD质量比不同制备的调温纤维膜的形貌结构、热储能性能、热调节性能、可重复循环性能以及吸水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当PLA与DHPD质量比为 40∶4时,调温纤维膜表面光滑,纤维平均直径为 342 nm;在 42.45℃时,调温纤维膜的熔融焓值为 1.96 J/g,具有吸热的能力;在对调温纤维膜加热的 80s内,最终温度上升了 3.7℃;除此之外,调温纤维膜具有良好的热循环使用性能且水接触角可达到 110°.该调温纤维膜在绿色环保的智能纺织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聚乳酸调温纳米纤维膜智能纺织品相变纤维静电纺丝十二水磷酸氢二钠

    2025年《针织工业》征订启事

    24页

    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及其对细胞迁移和血管化的调控

    王雅文刘娜王元非吴桐...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纳米纤维纱线网格支架培养脂肪干细胞收集的条件培养基对创面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迁移以及血管化的调控作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和光焊技术制备了大、中、小 3 种不同尺寸的纳米纤维纱线网格支架,并将其与脂肪干细胞共培养提取条件培养基,用于培养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数码相机和红外热像仪观察网格支架的微观、宏观结构和焊接温度,并通过细胞迁移实验和体外成血管实验评价 3种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行为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 3 种纳米纤维纱线网格支架微观形貌一致,纳米纤维纱线直径为(257.69±36.87)μm,焊接温度为(39.83±3.07)℃;通过支架提取的条件培养基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化,其中通过小网格支架提取的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通过小网格和中网格支架提取的条件培养基对血管化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支架材料静电纺丝创面修复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干细胞细胞迁移血管化

    取向增强抗CO2腐蚀纤维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卢海龙于影左雨欣王浩然...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柔性金属空气电池阴极腐蚀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在不同滚筒转速条件下制备了 4 组聚乙烯亚胺(PEI)/聚丙烯腈(PAN)复合纤维薄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柔性电子器件综合测试平台等对复合纤维薄膜的物理特性、CO2 吸附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静电纺丝制备的PEI/PAN复合纤维薄膜的纤维表面较粗糙,存在沟壑、褶皱和微孔等形貌结构;当接收滚筒转速在 1 500 r/min时,PEI/PAN复合纤维薄膜中纤维排列较规整,结晶度高,取向性显著;相比接收滚筒转速为 500 r/min时制备的随机取向的纤维薄膜,接收滚筒转速为 1 500r/m时制备的高取向纤维薄膜的比表面积增大了 82.29%,CO2 吸附性能提升了 62.06%,纵向拉伸断裂强度增强了 178.57%.本研究通过取向增强获得了兼具抗CO2 腐蚀性能和优异力学性能的静电纺丝柔性金属空气电池阴极隔膜,为柔性金属空气电池阴极抗CO2 腐蚀薄膜的制备工艺方法提供参考.

    取向纳米纤维膜静电纺丝CO2吸附力学性能电池隔膜材料

    高收缩聚酯/聚酰胺6中空橘瓣型纺黏针刺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许秋歌郭寻朵永超吴若楠...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高收缩聚酯(HSPET)/聚酰胺 6(PA6)中空橘瓣型双组分纺黏长丝铺网针刺后存在纤维开纤裂离效果差的问题,对HSPET/PA6 针刺布采用干热处理、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和转鼓机洗处理 4 种物理开纤方式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转鼓机洗处理温度和时间对HSPET/PA6 针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SPET/PA6 针刺布的开纤率为 18.9%,干热处理后的HSPET/PA6 针刺布开纤率并未改变;经水热处理、超声波处理及转鼓机洗处理后的HSPET/PA6 针刺布开纤率分别为 24.0%、32.6%、75.5%,转鼓机洗能有效提高HSPET/PA6 针刺布的开纤率;在最佳转鼓机洗处理温度 60℃下,随着转鼓机洗处理时间的延长,开纤率逐渐提高,HSPET/PA6 针刺布的柔软度及力学性能随着开纤率的提高逐渐得到改善,而HSPET/PA6 针刺布的透气透湿性能逐渐下降.

    中空橘瓣型纤维双组分纺黏工艺针刺非织造布超细纤维开纤率涤纶聚酰胺

    基于焦点像素的纤维成分检测多焦面融合成像

    杨宁杨志军王沛森周全...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纤维成分显微检测中,单幅成像时视野中重叠纤维失焦模糊的问题,建立基于焦点像素的纤维多焦面融合算法.通过显微检测平台采集Z轴不同聚焦平面处的重叠纤维序列图像,并确定 2 幅局部最清晰源图像,之后对源图像使用多尺度修正拉普拉斯算子计算得到焦点像素,生成初始决策图;通过切片计算生成中间决策图;使用引导滤波器得到最终决策图,再采用近邻距离滤波器分解源图像得到高通和低通图像,最终加权得到融合图像;最后与多模态融合算法、3 层分解稀疏融合去噪算法和非下采样连续变换算法进行主客观评估标准相比.结果表明:该融合算法得到的全局纤维边缘信息保留度更好,图像互信息较高且峰值信噪比大.该融合算法处理后的纤维图像达到全局纹理清晰聚焦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局部纤维模糊问题.

    近邻距离滤波器决策图学习多焦面融合算法纤维图像纤维成分显微检测

    环锭纺棉/涤短纤皮芯纱的皮芯层捻度分布

    江文杰郭明瑞高卫东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发挥两组分短纤维复合结构纱的性能优势,开发了一种基于环锭细纱机的新型短纤皮芯纱纺制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采用同轴异径前罗拉替换传统前罗拉,从而实现在环锭细纱机上一步法纺制短纤皮芯纱.通过理论分析根据纺纱三角区几何形状,计算出皮芯纱的皮层捻度.同时,通过长丝模拟示踪法和图像技术,测量了皮芯纱的皮层和芯层捻度,并分别构建了皮层和芯层捻度与设定捻度的关系模型.此外,还研究了皮芯比例和捻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芯层捻度与细纱机设定捻度呈线性正相关;皮层捻度与设定捻度呈二次函数关系,同时皮层捻度的改变会影响纱线紧密度;在相同捻度下,棉/涤短纤皮芯纱的强伸性优于纯棉环锭纱,且皮芯纱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捻度和芯纤维占比的增加而增加;增加捻度和芯纤维占比有利于皮芯纱条干的改善;皮芯纱的有害毛羽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减少.

    短纤皮芯纱异速输出纺纱技术皮层捻度芯层捻度复合结构纱

    喂入提前量对棉/羊毛段彩纱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史晶晶杨恩龙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前罗拉钳口处须条断开后回缩产生的不匀,提出段彩纱纺制时 2 组须条交替提前喂入原理.采用棉/羊毛双皮圈 2 组须条间断或连续喂入的方法制得棉/羊毛段彩纱及AB纱,并对成纱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棉/羊毛段彩纱有棉和羊毛的纯色纱段,也有棉和羊毛混色纱段;喂入提前量增加了混色段长度,但制得段彩纱的混色段长度仍在同轴后罗拉段彩纱的 17%以内;随着喂入提前量的增加,棉/羊毛段彩纱条干均匀度、断裂强度和有害毛羽先改善后恶化;喂入提前量为 0.3 mm时,棉/羊毛段彩纱的断裂强度是未提前喂入的 1.38 倍,达到棉/羊毛(30/70)AB纱断裂强度的 96%;合适的喂入提前量可制得混色段短且强度高的棉/羊毛段彩纱,在花式纱线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花式纱线棉/羊毛段彩纱棉/羊毛AB纱纱线结构纱线性能喂入提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