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经多纬纹织CAD简洁设计模式的实现与应用

    余晓红刘洋飞郑小飞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多经多纬织物的工艺设计,研发并实现了纹织工艺处理的简洁设计模式.简洁设计模式的设计原理是将常规纹织CAD工艺设计纹织组织表中意匠图颜色号与梭号对应的二维关系转化为一维线性关系.在具体的意匠图工艺设计阶段,采用合成组织,由一色对应多个组织简化为一色对1个合成组织,并且引入梭位和空梭概念,在投梭设计上按梭位进行投梭.二重经二重纬加抛花纹织工艺实践表明:运用简洁设计模式,只需设计6个结构简单的合成组织,即可完成原来需要设计的60个简单组织,极大地简化了多经多纬复杂组织的设计过程.

    纹织CAD简洁设计模式纹织工艺组织设计多经多纬织物

    纬编两面提花针织物的工艺设计模型

    梁佳璐丛洪莲张爱军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简化纬编两面提花针织物的工艺设计流程,提高其设计开发效率,在织物实物图基础上分析了纬编两面提花针织物的结构特征;并按照针筒和针盘的编织方式将每个编织图单元格分成9种类型;然后通过数学矩阵的方法建立了织物的工艺设计模型,包括花型意匠图矩阵、编织意匠图矩阵、单元格定义矩阵以及编织图矩阵,结合织物设计开发流程总结了织物的花型意匠图矩阵向编织图矩阵的转换算法,并通过上机实例对工艺设计模型进行了验证.

    提花织物纬编两面提花花型设计数学矩阵

    铁盐媒介对靛蓝电化学还原体系的影响

    汪康康李晓燕姚继明
    75-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电化学染色过程中染料还原率低、染色深度差问题,选择不同价态的铁盐溶液作为媒介与葡萄糖酸钠和Abal B配体形成协同络合体系,对靛蓝染料进行电化学还原.通过染液还原电位、染料还原率、亚铁离子转化率研究不同铁盐媒介的电化学还原能力.结合试验和极差分析探究还原液浓度、电压、通电时间对靛蓝间接电化学还原体系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染色工艺进行优化.试验得到的优化还原工艺为:靛蓝染料、FeSO4·7H2 O、葡萄糖酸钠、Abal B、NaOH质量浓度分别为2.5、15、12、10.5、37.5 g/L,工作电压为10 V,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染料还原率达到89.95%,染色后棉织物染色深度值比传统方法提高4.5%,色光偏红,染色牢度与传统染色相当.

    靛蓝染料电化学染色铁盐溶液染色深度亚铁离子转化率

    涤纶针织物碱减量和染色一浴一步法工艺

    王小艳杜金梅彭铃淇荆丽丽...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常规涤纶织物染整加工需要碱减量、染色、还原清洗、水洗分步分浴进行所带来的耗时耗能等问题,使用耐碱分散染料,采用"碱减量和染色一浴一步法"工艺对涤纶针织物进行染整加工.分别探讨一浴一步法工艺中烧碱质量浓度、温度、时间对涤纶针织物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工艺:处理温度为130℃,保温时间为50 min,烧碱质量浓度为10 g/L.结果表明:使用相同的染料、助剂及烧碱量对涤纶针织物处理,采用一浴一步法工艺得到织物的染色深度值比常规工艺处理得到的织物大,增深10%左右,若要达到相同的颜色,一浴一步法工艺可有效节省染料的用量;采用一浴一步法得到的染色涤纶针织物能达到免还原清洗的效果,染色产品色光稳定,色牢度优异.

    涤纶针织物耐碱分散染料涤纶染色碱减量一浴一步法染色性能

    亚麻废纱制备纤维素基絮凝材料及其混凝工业废水性能

    陈冬芝杨晓刚陈艳霞刘琳...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商业絮凝剂的絮凝效率及环境友好性,以亚麻废纱纤维素(FC)为基础原料,接枝聚丙烯酰胺(PAM),优化制备亚麻废纱纤维素基絮凝材料(FC-g-PAM),部分替代商业聚丙烯酰胺.借助红外光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有机元素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对FC-g-PAM的表观形貌和化学结构进行分析与表征,并考查其生物可降解性能,研究FC-g-PAM混凝处理印染、造纸和机械加工废水性能.结果表明:FC-g-PAM最优制备工艺为反应温度80℃、过硫酸铵用量0.30 g/g、PAM用量0.25 g/g、FC质量分数6%;FC-g-PAM热稳定性能优于FC,90 d生物降解率达68.5%;印染废水经FC-g-PAM混凝处理后浊度为17 NTU、色度为126倍、悬浮物含量为36 mg/L、CODCr值为372 mg/L、BOD5值为132 mg/L,混凝效果优于商业PAM.

    亚麻废纱纤维素基絮凝材料混凝沉淀印染废水造纸废水机械加工废水

    二氧化锰/石墨烯/棉织物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李育洲张雨凡周青青陈国强...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并增强柔性织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改进Hummers法制备得到高浓度氧化石墨烯水溶胶,并通过干涂层法将氧化石墨烯涂覆于棉织物表面,经化学-微波两步还原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棉织物.进一步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将二氧化锰沉积在石墨烯/棉织物上,得到二氧化锰/石墨烯/棉织物复合电极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复合电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电极材料在0.25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490 F/g,1000次电容放电后电容保持在95.5%,能量密度达到17.01 W·h/kg.

    石墨烯二氧化锰棉织物复合材料电极电化学性能

    石墨烯基锆钛复合材料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远红外发射性能

    易领张何傅昕李雯...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远红外发射特性,通过一步水热法利用锆钛氧化物对氧化石墨烯进行纳米复合改性,制备了二氧化锆/二氧化钛/还原型氧化石墨烯(ZrO2/TiO2-rGO)纳米复合材料.以水溶性聚氨酯为黏合助剂将ZrO2/TiO2-rGO与纺织品相结合,制备出具有远红外发射性能的棉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分析光谱对制备的ZrO2/TiO2-rGO复合材料表观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表征;通过远红外发射率和红外热成像技术表征了改性棉织物的远红外发射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20℃,时间为4 h,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氧氯化锆质量比为5:3:2的合成条件下整理棉织物时,其远红外发射率较未整理棉织物高出约2.5%;这种方法可有效减少石墨烯含量,且远红外发射性能优良.

    棉织物功能整理水热法氧化石墨烯锆钛氧化物复合材料水溶性聚氨酯远红外发射率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蓝印花布纹样基元分类

    贾小军叶利华邓洪涛刘子豪...
    11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数字化传承与创新传统的蓝印花布纹样,并能单独提取构成纹样的图案基元并进行分类,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纹样基元分类方法.首先,对采集的128张蓝印花布图像进行纹样基元提取,形成图像样本库,共21212张.其次,从库中随机选取80%的图像样本作为训练集,20%作为测试集,利用5×5卷积核对训练样本进行卷积操作,将得到的特征图进行池化.通过3层卷积、3层池化及2层全连接层计算后,利用Softmax分类器得到12种分类结果.最后,通过基元样本的学习获取最佳网络模型参数,并取得较理想的分类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12种纹样基元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99.61%,检测平均准确率达98.5%,为蓝印花布纹样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蓝印花布纹样基元分类卷积神经网络数字纺织

    蒸汽暴露条件对织物热防护性能的影响

    邱浩苏云王云仪
    118-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蒸汽压力、蒸汽与人体相对距离等条件对织物中热湿传递的作用规律,在蒸汽暴露条件下,测量不同蒸汽压力与喷射距离时织物的热防护性能,分析织物内储水量、蒸汽渗透量与热防护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探究蒸汽压力对储水量、渗透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蒸汽暴露条件下,增大蒸汽压力与减少喷射距离能够降低织物的隔热性能,明显影响织物蒸汽热防护性能;织物透气性与皮肤二级烧伤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另外,储水量、渗透量与蒸汽压力呈现正相关,且分别与织物的回潮率和透气性呈现正相关;降低水分吸收和减少蒸汽渗透是提高织物热防护性能的重要因素.

    热防护用织物热防护性能蒸汽压力喷射距离二级烧伤时间

    服装结构及假人模型对电磁辐射防护服屏蔽效能的影响

    王秋寒王亚静董科萍肖红...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相同电磁屏蔽织物制备的不同结构与款式服装的屏蔽效能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同样材料,制作4种不同款式的电磁辐射防护服,穿在内置喇叭天线的假人上,在半电波暗室,对其屏蔽性能影响因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服装款式、接缝缝隙、结构开口、测试部位、假人模型是否填充吸波材料、电磁场极化方向等都是影响屏蔽效能的因素,尤其是服装款式和接缝缝隙.其中,马甲、大褂、分体服、连体服的胸部电磁屏蔽效能依次提高;当对连体服下腹部接缝缝隙进行导电织物贴片处理后,屏蔽效能大幅度提升;当在假人模型背部填充吸波材料消除谐振腔多次反射后,测试的屏蔽效能亦有所提升.领口、袖口等部位在采用紧口设计时,开口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并不显著.由于服装结构开口和接缝方向的影响,导致电磁波垂直和水平极化后防护服的屏蔽效能存在差异.

    电磁辐射防护服服装款式屏蔽效能假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