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纬编运动T恤面料的热湿舒适性

    姚晨曦万爱兰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组织结构参数的纬编单面面料对运动休闲T恤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开发了 13 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PET)纬编单面针织物.通过对PBT/PET纬编单面针织物的透气率、透湿量、热阻、水分蒸发速率和液态水分管理能力这 5 个指标进行测试,探究织物组织结构和单丝线密度对织物厚度、面密度、孔隙率及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在表征 5 个单项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灰色聚类分析对这 13 款纬编单面运动T恤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织物的组织结构、厚度、单丝线密度、孔隙率以及面密度与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显著相关;组织结构为平纹、单面提花(1)和单珠地网眼的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较好,因此更适合应用于运动休闲领域.

    纬编单面T恤面料热湿舒适性透气性透湿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

    基于交织点改进弹簧-质点模型的纬编针织物动态变形模拟

    常辰玉王雨薇原旭阳刘锋...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不同线圈单元组成的纬编针织物进行动态变形模拟,从而预设织物结构形态和加速面料设计流程.首先通过建立三维结构模型,获得了线圈中心线型值点和交织点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交织点改进传统弹簧-质点模型,得到了与纬编针织物适配度更高的变形模型,然后以交织点为桥梁关联结构模型和变形模型,通过NURBS曲线反算原理绘制线圈中心线路径,采用力学求解方法不断更新织物形态变化,使用计算机工具展现了关联模型的动态模拟过程,并举例展示了不同织物组织的变形模拟效果.模拟效果表明,建立的三维结构模型具有合理性与真实性,改进的弹簧-质点模型具有极高的适配性,基于交织点关联两者为后续模拟提供了支撑,采用NURBS曲线并通过力学求解等方法实现纬编针织物的三维动态模拟具有可行性.

    交织点线圈结构模型弹簧-质点模型NURBS曲线动态变形模拟动力学求解纬编针织物

    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构建与实现

    张静丛洪莲蒋高明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工艺结构复杂多变,现有系统在进行设计开发时难以直观地展示出织物的组织结构特点.为实现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模拟,本文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首先建立了成圈、集圈、移圈线圈几何结构模型,接着分析了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特征,并在传统弹簧-质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然后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Velocity-Verlet数值积分法求解了多层弹簧-质点模型的最终位置,最终提出了一种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结构模拟的算法流程.本文建立的多层弹簧-质点结构模型能够反映纬编双面移圈织物的组织结构,具有较好的结构模拟效果.

    纬编双面移圈弹簧-质点模型结构模拟线圈几何结构模型

    基于边缘填充的单兵迷彩伪装小目标检测

    池盼盼梅琛楠王焰肖红...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迷彩单兵识别存在伪装对象与背景高度相似融合、目标尺寸小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边缘填充的单兵迷彩伪装小目标检测模型BFNet(boundary-filled network).该网络以SCNet(sparse complex-valued neural network)作为骨干网络,在网络的边缘引导阶段,利用边缘先验信息以及边缘的周围环境来挖掘目标信息.在上下文聚合阶段,利用上一级的预测值,使网络学习预测背景与前景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最先进的BGNet相比,BFNet平均精度提升了 0.74%,交并比识别率提升了1.35%,同时自适应E度量、加权F度量以及结构相似度与加权自适应F度量均得到了提高,其中,自适应E度量提升了 0.85%,加权F度量提升了 0.71%,证明所提出的BFNet能在更大程度上识别出单兵迷彩伪装小目标,且识别精度也得到提升.

    单兵迷彩伪装自动检测伪装物体识别深度学习小目标检测伪装物体分割

    5-(二甲氨基)-2-甲基-5-氧戊酸甲酯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中的应用

    葛怀富吴伟王健徐红...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部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ScCO2)中上染率,补全ScCO2 分散染料染色色谱,以 5-(二甲氨基)-2-甲基-5-氧戊酸甲酯作为分散染料ScCO2 染色助溶剂,通过实验探究了染料与助溶剂质量比、染色温度、染色压力对分散染料上染率的影响,并对染色后涤纶纱线的力学性能、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以及耐皂洗色牢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纱线得色深度明显提高,且未对纱线色相、饱和度产生明显影响;分散黄 163、分散蓝 60 染料滤饼上染率分别为 21.61%、34.25%;加入助溶剂后,分散黄 163、分散蓝 60 的ScCO2 染色上染率分别可达 57.62%、70.97%;染色纱线得色深度显著提高,染色后纱线的K/S值分别由 4.5、5.9 提升至 12.0、12.2;最佳染色工艺为:染料与助溶剂质量比1∶20,染色温度130℃,染色压力27 MPa;加入助溶剂后染色纱线的力学性能、色牢度符合生产需求.

    分散染料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助溶剂上染率涤纶纱线

    蒽醌型染料分子羟基最优取代位置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颜素崟周丽春郑庭金福江...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染料分子设计中染料溶解度与色谱深度 2 个指标的矛盾问题,首先将染料溶解度与色谱深度 2 个目标优化问题转化成以染料分子溶解度为优化目标函数,色谱深度函数为约束,羟基取代位置为优化变量的单目标 0-1 规划问题.其中染料溶解度用内聚能表示,建立了内聚能与羟基取代位置的模型;染料色谱深度用可见光波段的最大吸收光谱强度表示,建立了最大吸收光谱强度与分子母体上的羟基数和羟基取代位置的模型.然后根据蒽醌型染料分子结构的几何特征,以分子对称性为一层启发规则,排除重复取代位置,减少可行路径;通过隐数法迭代计算出在色谱深度不低于设定值条件下,内聚能减小最多的羟基最优取代位置.最后以一种蒽醌型染料母体为实例,进行不同羟基数和羟基最优取代位置及数量溶解过程模拟实验,将其溶解度与实际相似结构染料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分子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具有有效性.

    蒽醌型染料羟基溶解度隐数法分子对称性最优取代染料分子设计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颗粒协同稳定Pickering有机硅乳液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

    范奥运沈军炎杨雷李剑浩...
    136-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有机硅平滑剂乳液往往存在分散稳定性差或高剂量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应用性能降低等问题,以聚丙烯酸异辛酯的共聚物胶乳(PEHA)为Pickering颗粒,协同表面活性剂,用于制备"油/水"Pickering有机硅乳液,并将其用于织物后整理.考察了PEHA粒径、表面亲水改性及PEHA质量分数对有机硅乳液分散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整理残液化学需氧量(COD)和整理织物表面摩擦因数的研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与Pickering纳米颗粒协同稳定对有机硅乳液应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HA颗粒吸附在有机硅液滴的表面,形成机械阻隔,提升有机硅乳液的分散稳定性,180 nm的PEHA颗粒的稳定效率最佳,90 nm时的稳定效率最差;表面亲水改性能显著提高PEHA稳定乳液的效率,在质量分数仅为 10%时,即可实现乳液稳定;最佳稳定方案可使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降低60%以上;浸轧整理织物时,相比表面活性剂独自稳定的体系,Pickering体系吸附织物效率更高,整理后残液的COD值降低 63%,整理织物表面静、动摩擦因数分别降低至 0.51 与 0.49,即"Pickering/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有机硅乳液具有良好的应用性能.

    有机硅乳液Pickering乳液化学需氧量后整理剂摩擦因数织物整理

    丙酸酯化-叔胺化淀粉浆料的制备及其黏附性能

    张悦李伟吴宇洁程雪冬...
    146-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淀粉浆料的黏附性能,以提升淀粉浆料对经纱的上浆质量,以丙酸酐(PA)为酯化剂,二甲氨基氯乙烷盐酸盐(DMC-HCl)为叔胺醚化剂,采用固定PA用量及改变DMC-HCl用量的方式,以水为介质,在弱碱性和低温条件下,对酸解淀粉(AHS)进行丙酸酯化-叔胺化处理,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总取代度的丙酸酯化-叔胺化淀粉(PTAS).对其进行化学结构表征、元素分析、颗粒形貌观察分析以及取代度测定,并对其与涤纶、涤/棉与棉粗纱间黏附性,以及浆液表面张力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固定PA对AHS质量分数为 4.63%、改变DMC-HCl用量为 10~40 g,可制备出丙酸酯化程度为0.030、叔胺化程度为0.010~0.035 的PTAS样品;化学结构表征与元素分析结合证实了PTAS的成功制备,PTAS颗粒仍保持颗粒态形貌,但部分颗粒表面产生损伤;这种复合变性能够明显改善淀粉对涤纶、棉纤维的黏附性能,提升淀粉浆液的表面活性,表现为PTAS对涤纶、涤/棉及棉 3 种粗纱的黏合力均明显高于AHS,表面张力明显低于后者;随着PTAS总取代度的增加,其表面张力逐渐降低、黏合力逐渐增大、对棉纤维黏附性的提升优于对涤纶纤维.

    淀粉浆料丙酸酯化-叔胺化取代度黏附性能

    抗熔滴型多元有机硅阻燃剂整理锦纶6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范硕杨鹏曾锦豪宋潇迪...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锦纶 6 织物阻燃性能,基于水解缩合反应原理,开发设计多元协效抗熔滴型含磷席夫碱基有机硅阻燃剂,并采用浸渍法对锦纶 6 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借助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微型燃烧量热仪、极限氧指数仪、扫描电镜、拉曼光谱及热裂解气质联用仪等技术分别对阻燃锦纶 6 织物的化学结构、热稳定性、燃烧行为及其燃烧后炭化层与气相热解产物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阻燃锦纶 6 织物的炭化能力及阻燃性能有效提升,其残炭率可增加至 33.9%,且在火焰移开后可快速实现自熄,并未有熔滴产生;相较于锦纶 6 织物,阻燃锦纶 6 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及总释热量(THR)分别下降23.8%及20.4%,火灾安全性有效提升;经水洗20 次后,阻燃锦纶6 织物仍可实现自熄,其PHRR及THR值相较于锦纶 6 织物,仍分别下降了 14.1%及 13.6%.

    锦纶6织物阻燃整理阻燃剂功能纺织品多元有机硅抗熔滴

    面料拉伸性能与运动文胸防震功能的定量关系

    盛欣洋陈晓娜卢娅娅李艳梅...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面料拉伸性能与运动文胸防震功能之间的定量关系,选取 6 种不同针织面料,先分别测量不同面料拉伸率为 30%时的弹性模量来表征其拉伸性能,然后将这 6 种面料作为罩杯部分用料制作文胸,其它部位为同种面料.以运动假人为实验对象,在其表面选取 7 个位置粘贴标记点,采用三维人体动作捕捉系统,采集实验对象在模拟 10 km/h跑步过程中各标记点的坐标变化,并计算出各点在局部坐标系下的相对位移.以运动过程中运动文胸对乳房竖直位移的减小作用来表征其防震功能,通过曲线拟合与模型筛选得出面料拉伸性能与文胸防震功能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6 款罩杯面料动态最大拉伸率均值为 30%,说明实验中用拉伸率为 30%时的弹性模量表征面料的拉伸性能较为合理.罩杯面料弹性模量与乳房竖直位移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面料弹性模量越大,乳房竖直位移越小,表明文胸防震功能越好;幂函数模型可作为以罩杯面料弹性模量预测 75C实验对象 10 km/h跑步运动时乳房竖直位移的首选模型.未来可通过测量罩杯与乳房之间的静动态压力及乳房-罩杯整体刚度探究罩杯面料拉伸性能对文胸防震功能的影响机制.

    运动文胸面料弹性模量防震功能乳房竖直位移曲线拟合运动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