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位聚合法聚酰胺6/炭黑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李睿王梦柯于春晓郑晓頔...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高黑度的原液着色聚酰胺6(PA6)纤维,将经原位聚合法制备的炭黑质量分数为1.0%~3.0%的系列PA6/炭黑(PA6/CB)复合材料进行熔融纺丝制备PA6/CB复合纤维,并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热性能、晶型结构以及纤维的力学性能、取向度、色度值和色牢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原位聚合法引入的炭黑在原液着色PA6/CB复合材料和纤维中分散均匀;炭黑在基材中起异相成核作用,添加炭黑的PA6/CB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和结晶温度均得到提高;炭黑可提升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并可促进PA6 形成热力学性能更稳定的α晶型;随着炭黑质量分数的提高,PA6/CB 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先提高后逐渐下降,当炭黑质量分数为 1.0%时达到最大,为4.07 cN/dtex;PA6/CB复合纤维的取向度均高于纯PA6 纤维;炭黑质量分数越高,PA6/CB复合纤维的颜色越黑,但其质量分数超过 2%后纤维的黑度提升不明显.

    原位聚合聚酰胺6炭黑熔融纺丝原液着色聚酰胺6/炭黑复合纤维

    碳氮化钛/粘胶纤维束集合体太阳能界面水蒸发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娄辉清上媛媛曹先仲徐蓓蕾...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太阳能光热转化效率,基于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原理,结合粘胶纤维的形貌和性能特点,通过在垂直排列的粘胶纤维束端面构筑碳氮化钛(MXene)作为光热转化层,制备MXene/粘胶纤维束集合体太阳能界面水蒸发器,并系统分析MXene涂层数、光照强度对太阳能界面水蒸发器蒸发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粘胶纤维表面的沟槽结构及其集合体垂直排列形成的毛细孔为水传输提供了有利通道;纤维束集合体端面涂覆光热转换材料MXene和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器件的水蒸发性能,当MXene涂层数由 1 层增加至 5 层时,其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分别从 0.78 kg/(m2·h)和 39.4%提高至 1.47 kg/(m2·h)和 74.4%;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太阳能界面水蒸发器的蒸发性能也随之大幅提高,当光照强度由 1 kW/m2 增加到 5 kW/m2 时,其蒸发速率由1.47 kg/(m2·h)提高至6.45 kg/(m2·h),蒸发效率由70.6%提高至82.4%;太阳能界面水蒸发器在2 kW/m2 的光照强度下使用 144 h后,其蒸发速率和蒸发效率仍分别高达 3.31 kg/(m2·h)和 82.1%,与初始值相比仅降低4.1%和 3.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粘胶纤维束碳氮化钛太阳能界面水蒸发器光热转换层水蒸发性能

    聚左旋乳酸非溶剂挥发诱导成孔机制与纳米多孔纤维膜制备

    张成成刘让同李淑静李亮...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聚左旋乳酸纳米纤维孔隙结构可控,以氯仿和丙酮为混合溶剂,通过在聚左旋乳酸中加入柴胡,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多孔纤维膜.探索了非溶剂挥发诱导相分离成孔机制,研究了柴胡质量分数、溶剂配比、聚左旋乳酸质量分数对纤维膜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溶剂溶液体系中添加柴胡能够提升纤维膜的孔隙率,随着柴胡质量分数的增加,纳米多孔纤维膜的孔隙率逐渐增加,当柴胡质量分数为 2%时孔隙率最大,为70.98%;改变氯仿与丙酮配比会对纤维膜孔隙结构造成影响,当氯仿和丙酮质量比为 8∶1时,纤维膜的孔隙率达到最大,为 82.09%;聚左旋乳酸质量分数为 9%时纤维膜的孔隙率达到最大.

    聚左旋乳酸纳米纤维膜静电纺丝柴胡多孔纤维非溶剂溶液体系成孔机制

    欢迎订阅2024年《产业用纺织品》

    23页

    羽绒在乳酸/半胱氨酸低共熔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及其机制

    卜凡应丽丽李长龙王宗乾...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羽绒角蛋白的绿色提取工艺,提高羽绒一次溶解率,制备了乳酸/半胱氨酸低共熔溶剂,研究了羽绒的溶解历程及工作机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测试了羽绒角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化学及聚集态结构.结果表明:羽绒在105℃下经7h可完全溶解于乳酸/半胱氨酸低共熔溶剂中,溶解历程包括纤维膨化、原纤剥离、纤维断裂溶解;提取的羽绒角蛋白由小分子蛋白、多肽和寡肽组成;与羽绒相比,羽绒角蛋白未出现二硫键特征红外吸收峰,其β折叠衍射峰强度增强,α螺旋结构衍射峰强度降低;乳酸/半胱氨酸低共熔溶剂对羽绒的溶解主要源于乳酸对角质层的软化和渗透,半胱氨酸对二硫键的还原断键,以及溶剂强极性对角蛋白分子链作用力的破坏.

    羽绒低共熔溶剂乳酸半胱氨酸提取工艺羽绒角蛋白溶解机制

    基于超临界CO2流体的载药二醋酸纤维释放行为

    朱维维施楣梧龙家杰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的生物活性二醋酸纤维,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加工技术,并以具有抗氧化、抗菌功效的生物活性药物白藜芦醇作为模型药物,在不同流体温度及压力条件下制备负载白藜芦醇的二醋酸纤维,考察了不同载药二醋酸纤维在乙醇中的释放曲线,并建立释放模型.结果表明:更高超临界CO2 流体温度、压力条件下制备的载药二醋酸纤维在介质中的绝对释放量、绝对释放速率均更高,而累计释放百分比、累计释放速率均更低;释放时间为 40 或50 min时,释放速率呈现升高现象,释放平衡时药物残留率最高可达50%;白藜芦醇从二醋酸纤维中的释放行为更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度R2 在 0.93 以上.

    超临界CO2流体二醋酸纤维白藜芦醇绝对释放量缓释性能释放速率释放模型

    双组分混纺纱断裂比功与混纺比的关系

    周宇阳王旭斌曹巧丽李豪...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对不同混纺比下双组分混纺纱断裂比功的预测,从而指导生产中合理地选择混纺比,探究了双组分混纺纱断裂比功随混纺比变化的规律.通过对混纺纱断裂过程的分析,提出一个简单的混纺纱拉伸曲线模型.基于该模型建立了断裂比功与各组分纯纺纱拉伸性能、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式,并使用实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关系式可较好地预测出断裂比功随混纺比变化的趋势,预测的误差大小与现有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表达式的预测误差相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本研究为预测混纺纱断裂比功提供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可为混纺纱的生产提供指导.

    双组分纱混纺比断裂比功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性能预测

    氧化铝纱线的合股数与捻度对其强度的影响

    李久刚金鑫鹏邓文韬秦雪...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氧化铝纤维在满足纺纱条件下其拉伸断裂强度在实际应用时的特性,选用不同线密度的单股氧化铝纱线并分别进行合股和加捻,测量不同合股数及捻度下氧化铝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度,综合分析合股数和捻度对氧化铝纱线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氧化铝纱线合股加捻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纱线合股后氧化铝纱线拉伸性能发生明显下降,且断裂强度与合股数呈反比,当采用 5 根单纱合股时,断裂强度相比于单根氧化铝纱线下降了 9.9%;对合股后的氧化铝纱线进行加捻后,随着捻度的增加,氧化铝纱线断裂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临界捻系数在 60~80 之间.

    氧化铝纱线合股数捻度拉伸性能断裂强度

    形状记忆氨纶/锦纶包覆纱的制备及其压力袜性能

    王雅倩万爱兰曾登吴光军...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常规压力袜因压力过高而易给人体带来穿脱困难的问题,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接近人体体表温度的形状记忆氨纶(SMPU)与锦纶编织并设计 3 种平纹衬垫组织衬垫比的形状记忆氨纶压力袜.分别对SMPU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形状记忆性能,以及形状记忆氨纶/锦纶(SMPU/PA)包覆纱的形状记忆性能、拉伸强力、弹性回复性能进行评价.探究形状记忆氨纶压力袜袜筒部位平纹衬垫组织的衬垫比以及衬垫纱的送纱张力对人体脚踝最细处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体体表温度即可触发SMPU的形状记忆性能,SMPU和SMPU/PA 包覆纱均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性能;SMPU/PA包覆纱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时的弹性回复率和断裂强力比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时分别提高 24.76%、降低 18.56%;以SMPU/PA包覆纱为衬垫纱制得的SMPU压力袜,其袜筒部位的压力在温度达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与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下时相比最大可提高 16.26%;且衬垫比为 1∶3,送纱张力为 8cN时,SMPU压力袜的压力最大可达到 2 841 Pa.

    氨纶/锦纶包覆纱压力袜玻璃化转变温度平纹衬垫组织衬垫比送纱张力

    欢迎订阅2024年《国际纺织导报》

    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