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强型聚酯工业丝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断裂机制

    陈康蒋权姬洪张阳...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强型聚酯工业丝在不同温度下的蠕变断裂机制,采用在线小角X射线散射和广角X射线散射方法对低温(80℃)及高温(200℃)条件下聚酯工业丝蠕变断裂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型聚酯工业丝的蠕变断裂可分为3个阶段,即负荷加载的拉伸阶段、蠕变形变阶段及加速形变阶段;在80℃低温下蠕变断裂的前2个阶段中,部分倾斜片晶转变成未倾斜片晶,且倾斜部分片晶偏离角不断增大,而在加速阶段,伸直的非晶区分子链发生断裂,周期性的片晶堆叠结构遭到破坏;在200℃高温下蠕变断裂的前2个阶段中,片晶层表面始终保持倾斜状态且倾斜角逐渐减小,而在加速阶段中,高度取向的非晶区分子链对晶区结构施加应力,晶区表面分子链被拉出而遭到破坏,导致周期性的片晶堆叠结构遭到破坏.

    聚酯工业丝蠕变断裂机制结晶结构片晶结构蠕变过程

    基于ZnCo2 O4的多孔碳纳米纤维制备及其储能性能

    王子希胡毅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锂硫电池循环过程中容量衰减快的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ZnCo2 O4纳米颗粒,然后与聚丙烯腈(PAN)混合,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复合纳米纤维并进行炭化处理得到复合多孔碳纳米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拉曼光谱仪、比表面积测试仪表征复合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能,优化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并将其作为正极硫载体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基于ZnCo2 O4制备的复合多孔碳纳米纤维存在大量孔孔相连的通道,比表面积高达210.85 m2/g;组装成的锂硫电池具有典型的充放电平台以及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其初始放电比容量为759.2 mA·h/g,50圈充放电循环后,仍具有74.0%的可逆比容量,相比于不掺杂ZnCo2 O4的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具有更高的比容量,更好的倍率性能.

    碳纳米纤维静电纺丝锂硫电池储能性能

    磺化聚醚砜纳米纤维复合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利媛康卫民庄旭品鞠敬鸽...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燃料电池用高性能全氟磺酸(Nafion)质子交换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砜(SPES)纳米纤维,将其作为添加剂引入Nafion基体中,制备SPES纳米纤维/Nafion复合质子交换膜.探讨纺丝液浓度、纺丝电压、接收距离对SPES纳米纤维纺丝过程及纤维形貌的影响.在最优纺丝工艺下,着重研究不同磺化度SPES纳米纤维对复合膜微观结构、吸水率、溶胀率、质子传导率及甲醇渗透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PES质量分数为30%,纺丝电压为30 kV,接收距离为20 cm条件下制得磺化度为64%的SPES纳米纤维,将其作为添加剂构筑得到复合Nafion质子交换膜,该膜具有平衡的质子传导(0.144 S/cm)与甲醇渗透性(7.58×10-7 cm2/s),综合性能最佳,满足高性能甲醇燃料电池的应用需求.

    质子交换膜静电纺丝磺化聚醚砜纳米纤维质子传导率燃料电池

    聚丙烯腈/氯化钴纳米纤维比色湿度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孙倩阚燕李晓强高德康...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具有比色效果的纳米纤维湿度传感器,以聚丙烯腈(PAN)和氯化钴(CoCl2)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N/CoCl2复合纳米纤维膜,并组装成纳米纤维比色湿度传感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对纳米纤维膜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和分析,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纤维在不同湿度下以及不同有机溶剂饱和蒸汽氛围下的反射光谱,并采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传感器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响应和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由11%增加至98%时,PAN/CoCl2纳米纤维膜可由蓝色变至粉色,且该颜色变化过程可逆,响应和恢复速度快;在11%~75%的相对湿度环境下,PAN/CoCl2纳米纤维比色湿度传感器的电流在12 s内可达1023 nA左右;当相对湿度降至11%时,2 s内电流可从2187 nA降至10 nA,具有快速的响应和恢复能力.

    比色湿度传感器纳米纤维氯化钴聚丙烯腈反射光谱

    纤维素/氧化纤维素/南极磷虾蛋白复合抗菌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马跃郭静殷聚辉赵秒...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纤维素/磷虾蛋白(C/AKP)复合纤维的可降解性和抗菌性,在原液中加入氧化纤维素(DAC)制备C/DAC/AKP纺丝原液,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分别在H2 SO4/Na2 SO4/ZnSO4和H2 SO4/Na2 SO4/KAl(SO4)2凝固浴中凝固后制得复合纤维,研究了DAC及凝固浴组分对纤维分子间作用、体外降解、抑菌以及热稳定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凝固浴中,相比于C/AKP复合纤维,C/DAC/AKP复合纤维体系内分子间氢键含量从24.26%增加至32.96%,热稳定性提高7.5%,降解性也有所改善;凝固浴中KAl(SO4)2的加入会提高纤维的分子间氢键以及热稳定性,同时C/AKP和C/DAC/AKP复合纤维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在生物材料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纤维素南极磷虾蛋白氧化纤维素湿法纺丝抗菌性抗菌纤维

    蚕丝蛋白/明胶复合水凝胶的结构与生物相容性

    王曙东马倩王可瞿才新...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蚕丝蛋白水凝胶不易快速凝胶成型的问题,将明胶蛋白水溶液与蚕丝蛋白以一定质量比复合,通过挤出式3D打印设备制备得到蚕丝蛋白/明胶复合水凝胶,并对复合水凝胶的流变性能、微观结构和生物相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明胶的添加提高了复合水凝胶的黏度和储能模量,有利于3D打印过程中蚕丝蛋白的快速凝胶成型;明胶的添加未对蚕丝蛋白的二级结构产生影响,通过3D打印法可制备具有微周期格栅状蚕丝蛋白/明胶复合水凝胶支架,该支架具有三维多孔结构;当蚕丝蛋白与明胶质量比为50:50时,复合水凝胶支架的断裂强度达3.43 MPa,是纯蚕丝蛋白的3.9倍;培养7 d后,MC3T3-E1细胞可在复合水凝胶支架上生长、增殖和分化.

    蚕丝蛋白明胶复合水凝胶3D打印生物相容性支架材料生物医用材料

    喷气涡流纺纱线热黏合增强工艺优化与机制

    陈玉香虞美雅董正梅缪璐璐...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喷气涡流纺纱线强伸性能提高的有效途径,基于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设计方法,研究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和牵伸倍数对粘胶/低熔点涤纶喷气涡流纱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热处理工艺,分析热黏合增强喷气涡流纱的机制.结果表明:喷气涡流纱断裂强力受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牵伸倍数、热处理速度二次项、热处理速度和牵伸倍数交互项显著影响;断裂伸长率受热处理温度、热处理速度和二者的交互项显著影响,牵伸倍数影响不显著;响应面优化获得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热处理温度193℃,热处理速度90 m/min,牵伸倍数1.00.优化后纱线断裂强力较原纱提高10.7%,断裂伸长率提高2.8%;低熔点涤纶纤维受热产生挤压变形、点状和团块状热黏合是实现喷气涡流纱热黏合增强的关键.

    喷气涡流纱强伸性能热黏合工艺响应面分析

    针织西服面料的挺括风格研究

    李新彤高哲顾洪阳丛洪莲...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针织面料在西服开发应用的要求与标准,寻找能够用于西服开发的针织面料,分别从弯曲长度、折皱回复性、悬垂性3个方面对针织面料的挺括风格进行量化分析.借助实验仪器以及数据处理得到弯曲刚度、折皱回复角、静态悬垂系数3项性能指标,以机织西服面料为参考标准,对针织面料的挺括风格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6路变化罗马组织是较为适合针织面料开发西服的组织结构,其结构稳定性优于12路小提花组织以及变化间隔组织,降低纵向弯曲刚度与横向弯曲刚度的差异;织物厚度增加0.1 mm,折皱回复程度提高10%;织物密度控制在110~130线圈/(5 cm)时,悬垂程度达到机织西服面料的60%以上;6路变化罗马组织配合高织物密度能够使针织面料的挺括风格达到机织西服面料的80%.

    针织面料弯曲刚度折皱回复角悬垂系数挺括风格

    层间间距对平纹双层结构靶体抗侵彻性能的影响

    周熠李杭严祥邦梁耀庭...
    59-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软体防弹叠层增强减重的需求和优化柔性叠层防弹材料的结构设计,通过增加层间间距,改变靶体迎弹面和背弹面的动态响应,提升其抗侵彻性能.叠层的吸能性能通过弹丸侵彻实验进行表征,且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叠层结构的吸能机制.弹丸侵彻实验结果表明:靶体的吸能效果随层间间距变宽先下降后上升,当间距到达一个临界值后,吸收的能量将停止增长;有限元模型的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相吻合,表明靶体迎弹面横向形变的宽度和应力分布的面积随间距的变宽而增大,背弹面应力分布的强度随间距的变宽而减弱.

    柔性防弹服防弹材料层间间距抗侵彻性能弹丸侵彻

    典型纺织基人工韧带及其移出物结构与力学性能

    刘明洁林婧关国平BROCHUG...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临床上人工韧带产品需求量大但淘汰率高的问题,从几何特征、织造方式、表面形态等方面对当前11种典型纺织基人工韧带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典型产品Stryker®-Meadox的移出样和原样的力学性能、纤维形貌、降解性能等,并对其体内失效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人工韧带产品结构多样且形态各异,主要与其临床适应症有关;长期植入后材料与骨组织之间的磨损及体内复杂环境下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变化可能是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研究可为优化现有人工韧带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其性能提供参考.

    医用纺织品人工韧带前交叉韧带移出物失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