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光谱成像技术与分光光度法测量织物颜色的比较分析

    裘柯槟陈维国周华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分光光度法与光谱成像技术测量相同织物颜色结果存在差异的问题,选用Datacolor 600型分光光度计、Datacolor Spectravision多光谱成像系统和HIS高光谱成像系统,分别对同一套单色全棉针织物进行测量,探讨了3种仪器测得的颜色参数和光谱反射率差异的原因及规律.通过计算不同仪器间的色差和指数光谱相似性,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IS高光谱成像系统重复性好,重复测量的平均色差为0.154;3种仪器测得的光谱反射率具有强相似性;相较于Spectravision多光谱成像系统,HIS高光谱成像系统的颜色结果更接近于分光光度计;Spectravision多光谱成像系统的有效像元尺寸更小,织物纹理对颜色结果影响较大,Spectravision多光谱成像系统测量的明度偏低;HIS高光谱成像系统的有效像元大小与相机工作距离成正比,适用范围更广.

    织物颜色测量光谱成像分光光度法色差光谱反射率

    蒽醌助剂对乙二醇溶剂脱胶苎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屈永帅施朝禾张瑞云赵树元...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苎麻在乙二醇有机溶剂脱胶中纤维易被氧化而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在乙二醇溶剂中添加助剂蒽醌对苎麻进行脱胶,并对蒽醌不同添加量下制得的纤维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纤维中半纤维素含量随蒽醌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纤维的聚合度、结晶度、物理力学性能先升高后降低,纤维的残胶率和线密度先降低后升高;当蒽醌质量分数为0.3% 时,这些性能均达到最佳值,此时纤维的聚合度、结晶度、制成率、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比不加蒽醌时分别提高了7.32%、20.53%、1.46%、9.55%、6.89%、33.33%,纤维的残胶率、线密度比不加蒽醌时分别降低了17.91%、7.24%.

    苎麻乙二醇蒽醌脱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工艺性能研究

    刘芳马颜雪陈小光刘书惠...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苎麻纤维传统脱胶法效率低、费用高及二次污染等难题,以自主研发的高效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装置为载体,开发了一种高效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基于苎麻原麻化学成分分析,开展了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工艺的启动特征、稳定运行特征和脱胶后苎麻纤维物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原麻中纤维素约占70%,胶质约占30%,脱胶过程中应重点去除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该系统可在水力停留时间为72 h内实现快速启动,高效稳定运行时pH值为7.0左右,化学需氧量和氨氮质量浓度均处于低位;该系统在最佳浴比为1:8时的苎麻物理特征最优,苎麻具有较好的外观形态和良好的力学性能,胶质残留最少.

    苎麻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生物脱胶纤维素果胶

    骨架镍的制备及其在染料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冯鹏耀王蓉瞿建刚董玲...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提高T酸合成的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以镍铝合金粉末作为催化剂前驱体,经过氢氧化钠活化制备骨架镍催化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和Zeta电位分析仪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在硝基T酸加氢还原制备T酸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制备的骨架镍催化剂含有大量的孔道,以中孔为主,比表面积为46.88 m2/g,平均晶粒尺寸为15.8 nm.制备的骨架镍在硝基T酸加氢还原中的最佳应用工艺为:催化剂质量分数2.500%,反应压力2.0 MPa,反应温度120℃,搅拌速度800 r/min.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硝基T酸的转化率达99.07%,并且套用10次无明显失活现象.

    骨架镍硝基T酸催化加氢T酸染料中间体

    二氧化硅包覆银铜纳米颗粒的结构及其抗菌性能

    姜兴茂刘奇郭琳
    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双金属纳米颗粒间协同抗菌作用及防止金属纳米颗粒团聚,利用气溶胶一步法制备了"火龙果"型高负载量(50%)二氧化硅包覆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抗菌剂Ag-Cu/SiO2.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对Ag-Cu/SiO2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测试该材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细菌的时间与杀菌曲线,研究了2种细菌胞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银铜双金属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球型二氧化硅内部,呈现"火龙果"型结构;与Cu/SiO2和Ag/SiO2相比,相同负载量(50%)的Ag-Cu/SiO2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对2种细菌的MIC值均为2μg/mL,在24 h内可以充分抑制细菌生长;Ag-Cu/SiO2生成活性氧的水平明显高于单金属纳米颗粒,致使细菌死亡,从而说明双金属纳米颗粒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二氧化硅气溶胶法抗菌剂金属纳米颗粒活性氧抗菌性能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无卤阻燃整理

    杨雅茹沈小军唐柏林牛梅...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兼具阻燃和抑烟作用的氢氧化镁包覆碳微球(MH-CMSs)作为阻燃剂,以钛酸四丁酯和亚磷酸三苯酯作为活化剂,依次通过除杂—活化—浸轧—烘焙的方法对UHMWPE纤维进行阻燃改性.测试了纤维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研究其阻燃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不损害UHMWPE纤维力学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阻燃性能;与纯UHMWPE纤维相比,经阻燃整理后得到的FR-UHMWPE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可提高36%以上,峰值热释放速率降低幅度达39.3%,且纤维的发烟和熔滴现象也得到改善,火灾危险性显著降低;FR-UHMWPE纤维表现出凝聚相阻燃机制,阻燃整理促进了UHMWPE热降解成炭,使其在燃烧时形成了致密连续的炭层,该炭层能有效阻止热与质的传递,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高性能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阻燃整理无卤阻燃阻燃机制

    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防火面料防护性能的影响因素

    孟晶高珊卢业虎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热防护服的综合性能,满足增加防护性和降低热应激的需求,构建了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面料系统.通过不同的评价指标,在低辐射热环境下探讨了制备过程中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质量分数、石墨烯气凝胶的厚度、石墨烯气凝胶中是否添加碳纤维3个因素对复合面料系统热防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石墨烯气凝胶的复合面料系统有较好的热防护性能,可将人体产生热损伤的时间延长165%~318%,将产生二级烧伤时间延长87%~225%,将面料系统最大温差降低35.6%~63.9%;温升12℃的时间、温升24℃的时间和面料系统最大温差3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指标面料系统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在3个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碳纤维因素主效应显著.

    石墨烯气凝胶热防护服热防护性能碳纤维复合面料

    针织运动服的通风设计与热湿舒适性评价

    孙岑文捷倪军张昭华董婉婷...
    122-127,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通风孔和通风道设计对人体运动热生理及主观舒适感的影响,采用针织挑洞工艺与凸条工艺设计了2款运动服,在人工气候舱中进行着装人体实验,评价所研发运动服对人体皮肤温度、衣下湿度、汗液蒸发率等客观生理指标,以及主观热感觉、湿感觉、黏体感、舒适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通风孔设计的服装能显著增加人体汗液蒸发,降低衣下湿度,同时受试者的主观热、湿、黏体及不舒适感也显著下降;在通风孔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通风道设计的服装,由于衣下空气层厚度的增大,使得服装的热阻也增加,未能起到进一步改善人体热生理及舒适感的作用;在运动服的设计中,应当在控制服装热阻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通风性能.

    凸条组织挑洞组织针织运动服装人体热生理热湿舒适性通风设计

    基于翻领松量结构模型的翻折领结构设计方法

    张恒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翻领松量计算精准性及翻折领通用结构设计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翻领松量结构模型的翻折领结构设计方法.通过构建翻领松量结构模型确定了翻领松量计算系数,对6种不同状态下的翻领间隙量变化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依据翻领间隙回归系数模型确定了翻领松量计算给定常数,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并推导出翻领松量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公式计算的翻领松量提高了翻折领结构造型的准确性,基于翻领松量结构模型的翻折领结构设计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翻折领领型结构设计要求.

    翻领间隙翻领松量翻折领结构服装设计

    基于局部特征的青年女性腿部形态分类

    陈希雅赵颖蔡晓裕顾冰菲...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女性裤装的合体性与舒适性,采用三维测量法、图像测量法及手工测量法相结合的方式,对236名18~25岁的青年女性腿部形态进行测量,获取20个相关特征变量;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到影响腿部形态的主要特征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得到青年女性腿部形态的分类结果;最后结合膝曲角的正负归纳出各类腿部形态的辨别规则并进行辨别验证.研究得出:影响腿部形态的主要特征因子有水平围度因子、长度因子、小腿围度差因子、腿部曲度因子、腿部轮廓因子和大腿围度差因子;人体腿部形态可分成圆体型、稍扁体型和扁体型3类;以大腿宽厚比、大腿根围膝围比、大小腿长比及膝曲角4个变量建立腿部形态分类规则.

    青年女性三维测量腿型分类腿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