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欢迎订阅2025年《印染》

    87页

    基于双向多基色的全色域提花结构模型构建

    陆爽怿周赳
    8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数码提花结构经纬基色配置及选取受限导致结构显色色域不足的问题,在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构建了基于双向多基色的 2 经 4 纬的基本模型和2 经6 纬的衍生模型,以红、绿、黄、蓝、黑、白为纱线色,分别形成48 和1 440种经纬配置方法及 28 和 124 类表里层关系,全息组织被用于调控色相、纯度及明度来扩充提花结构显色色域空间,2 种模型的代表性显色组织与显色组合组织总数的最大值分别为3 605 139与84 392 722 413,最后通过织物模拟来验证 2 种模型的结构显色适用性.结果表明:经向与经纬双向配置黑、白丝线以及纬向配置红、黄、绿、蓝丝线,利用全息组织可令 2 种结构模型的结构显色理论色彩数目分别达 106 级和 1011级,为全色域效果的数码提花织物开发及智能化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织物设计分层组合设计模式数码提花双向多基色织物结构结构显色配色设计

    针织软凉席面料设计与性能评价

    赵雅杰丛洪莲孙江龙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夏季炎热环境对人体睡眠舒适性的影响,解决传统凉席质感硬、吸湿透气性差,现有软凉席散热性差等的问题,从纱线的选取和组织结构 2 个方面入手,设计出手感较柔软,具有良好吸湿透气、透热凉爽性能的针织软凉席面料.选用单丝线密度为 1.85 dtex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1.62 dtex的锦纶、2.31 dtex的涤纶 3 种纱线分别与单丝线密度为 0.24 dtex的超细涤纶低弹丝(DTY)组合成 3 组纱线,结合针织复合组织结构,设计出 3 种针织软凉席面料,测试面料的柔软性、透气性、透湿性、吸湿导湿性和凉感性,并与市场上的 2 种凉席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设计的 3 种软凉席面料的柔软性、透湿性、吸湿导湿性均优于市场上的 2 种凉席,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超细涤纶DTY织造的软凉席面料具有优于其它 2 种软凉席面料,且综合性能最优,为夏季软凉席面料的开发提供思路.

    针织凉感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软凉席面料热湿舒适

    纬编多针道织物数字化设计方法

    穆秀萍蒋高明陈钰珊李炳贤...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简化纬编多针道织物的工艺设计流程,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结合以纬编多针道织物为主的三功位(成圈、集圈及浮线)编织原理和特点,分析针筒和针盘的编织规律,将纬编织针工况数字化并对应生成 9 种纬编线圈数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编织矩阵、三角配置矩阵和织针排列矩阵,用数学矩阵和算式建立了 3 个矩阵之间的联系;在Visual Studio平台采用C#JavaScript等编程语言将算法应用在纬编CAD系统中,根据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系统中加入自动纠错功能,最后通过具体产品设计来验证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矩阵运算模型可实现纬编多针道织物工艺编织图与三角配置和织针排列之间的双向、快速及正确的转换,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为纬编多针道织物开发设计和上机生产提供了方法.

    三功位纬编数字化设计方法纬编织物设计上机工艺纬编CAD

    织边结构弹性传感机织带的制备及其传感性能影响因素

    史雅楠马颜雪樊平薛文良...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弹性传感机织带经向及其织边发生应变时织带电阻信号的变化规律,利用锁边工艺,将镀银锦纶导电纱线作为锁边纱,二烯类弹性纤维作为弹力经纱织造弹性机织带.通过改变弹力经纱线密度、根数和上机纬密,织造了 27 种不同规格的弹性传感机织带,分析各因素对织带传感性能的影响,并选用传感性能最好的一款织带制作成肩颈矫形带,监测人体姿势性驼背角度变化,以验证所制备弹性织带的传感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基于锁边工艺制备的弹性传感织带的传感特征曲线呈增长趋势,线性特征较理想,灵敏度高,性能稳定,上机纬密和弹力经纱线密度这 2 个因素对于传感性能有更显著的影响.同时人体姿态变化模拟试验结果也表明,织带应变的电阻值变化能够反映人体胸椎与颈椎间的偏离角度,发挥稳定的传感作用.

    传感纺织品锁边结构机织工艺弹力织物传感性能灵敏度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损伤裂纹修复及其性能评价

    余晓佩沈伟陈立峰竺铝涛...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玻璃纤维复合材料(GFRP)层合板在服役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常规的处理方法很难有效地将树脂预涂液涂覆在损伤层合板表面并覆盖或润湿裂缝,因此制约了GFRP的使用领域.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使用5 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树脂预涂液(RPC)对损伤后的层合板进行修复,并与不使用RPC的修复方法作对比,观察并测试了层合板在常温以及 60℃下的修复效果,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树脂预涂液对材料的修复有着明显的效果,不同浓度的RPC以及不同的固化温度都会影响修复效果;质量分数为 25%RPC的修复效果最好,试样在常温下固化7d压缩性能恢复了 17%,在 60℃下压缩性能恢复了 26%.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裂纹修复层间断裂树脂预涂液毛细作用

    聚乙二醇柠檬酸酯平滑剂合成及其复配油剂性能

    陈世昌杨冬冬陈文兴
    12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涤纶工业丝油剂耐热性差、高温平滑性不佳等难题,采用聚乙二醇和柠檬酸为单体合成酯类平滑剂,优化了平滑剂合成工艺,复配聚醚类乳化剂、有机钾盐类抗静电剂及其它副组分,制备了耐热型纺丝油剂,并对油剂的平滑性能、界面性能、抗静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柠檬酸与聚乙二醇的量比为 1∶2、催化剂质量分数为 0.02%、170℃下反应 1.5h的条件下制得聚乙二醇柠檬酸酯,酯化率达到 97%,酸值、羟值和皂化值分别为 0.62、8、182 mgKOH/g,高温黏度和耐热性能均超过市售常用平滑剂;以聚乙二醇柠檬酸酯为平滑剂复配得到的油剂其表面张力为 31.05 mN/m,接触角为 11.2°,磨斑直径为 0.538 mm,摩擦因数为 0.043,电导率达到6.13 μS/cm;耐热性能最优的油剂在140℃和250℃下挥发2h的损失率分别为1.4%和12%.该耐热型纺丝油剂在抗静电和热稳定性等方面均优于进口油剂.

    聚乙二醇柠檬酸酯纺丝油剂平滑剂耐热性涤纶工业丝化纤工业

    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喷墨印花墨水的制备及其性能

    关玉张恒玮付政付少海...
    13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分散染料喷墨墨水的稳定性和喷射流畅性,采用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对分散染料进行包覆,制备核壳结构的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并配制墨水.研究了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厚度对墨水分散稳定性、过滤性能和喷墨印花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控共聚单体比例和用量可以控制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厚度;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和厚度适当增加有助于提升墨水的稳定性;当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壳层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7.6℃,壳层厚度为 87.5 nm时,纳米分散染料胶囊墨水的耐热稳定性、储存稳定性和离心稳定性分别可以达到 81.6%、96.6%和 80.5%,具有较佳的喷射流畅性,印花织物各项牢度均达到 5 级,且手感柔软.

    分散染料喷墨墨水喷墨印花纳米胶囊核壳结构稳定性

    锦纶织物泡沫印花色浆的制备及其对印花性能的影响

    郑小佳
    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泡沫印花中泡沫破裂较多会影响印花图案质量的问题,为减弱泡沫破裂造成的影响,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泡沫色浆,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备泡沫的特点,以及泡沫随放置时间的破裂情况,并测试分析了不同放置时间下印花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和色牢度.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糊料在搅拌速度为1 500 r/min下搅拌 20 min后,泡沫色浆均能够达到最大体积;当糊料质量分数较高时,制备的泡沫色浆均匀度差,泡沫直径分布范围大;当糊料质量分数为 4%时,泡沫尺寸分布相对均匀,印花时色浆流动性好,印花后织物轮廓清晰,网板残留少;泡沫色浆在放置不超过 20 min时,泡沫破裂程度较小,印花织物的K/S值稳定,色差小;泡沫印花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达到 4 级以上,满足服用要求.

    锦纶织物泡沫印花泡沫稳定性印花色浆糊料印花性能印花质量

    用于增强海水淡化性能的聚吡咯功能化废旧织物

    周奉凯李沂蒙彭佳敏毛吉富...
    15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废旧织物回收再利用方式繁琐,大批量处理难且价值低等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通过在废旧织物(WF)表面原位聚合聚吡咯制备聚吡咯功能化废旧织物(PPy/WF)用作电极材料,其制备简单且可大规模化生产.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EDS能谱对PPy/WF结构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电容式去离子(CDI)电极组装对脱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y/WF 作为阳极材料与阴极材料 MnO2 组装成 CDI 时,保证了出色的脱盐能力(44.46 mg/g)和脱盐速率(9.81 mg/(g·min));织物中纤维和纱线之间形成的稳定孔隙结构确保了出色的脱盐稳定性(30 次循环后仅降低 10.71%).这种简单、高经济效益的废旧织物回收策略,有助于资源再利用并缓解水资源短缺.

    废旧织物回收利用聚吡咯电容去离子海水淡化电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