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Polyflow模拟的茂金属聚乙烯纺黏长丝制备及其性能

    刘亚赵晨庄旭品赵义侠...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茂金属聚乙烯(mPE)用于纺黏生产的可能性,分析了mPE的热性能及流变性能,利用Polyflow模拟软件对mPE纺黏长丝制备过程中熔体的流速分布和挤出状态进行模拟,分析了熔体在相同挤出压力、不同挤出温度下流动过程中的速度分布变化以及挤出胀大的变化趋势,根据模拟结果对纺丝实验进行参数指导,并对得到的纺黏长丝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mPE熔体的挤出速度随挤出温度的增高而增大,孔口胀大比随着挤出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当挤出温度为240℃时成功制备出mPE长丝,经6倍拉伸后mPE长丝的断裂强度达到3.44 cN/dtex,力学性能优良;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吻合,证明了mPE用于纺黏生产的可行性,为mPE材料应用于纺黏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茂金属聚乙烯流变性能Polyflow模拟纺黏长丝可纺性

    石墨相氮化碳/MXene/磷酸银/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王鹏申佳锟陆银辉盛红梅...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单一催化剂传质效率低、光生载流子易复合、光吸收性能和反应活性位点有限、重复利用性能差等问题,首先构建了石墨相氮化碳/MXene/磷酸银(g-C3 N4/MXene/Ag3 PO4)粉状S型异质结催化剂,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g-C3 N4/MXene/Ag3 PO4/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废水中有机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能够将g-C3 N4/MXene/Ag3 PO4成功地负载在聚丙烯腈上,并均匀地分布在复合纳米纤维膜表面;纤维负载前后的直径均匀,尺寸为200~400 nm;g-C3 N4/MXene/Ag3 PO4/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催化氧化性能与粉状催化剂相比有所降低,但其在180 min时对染料的降解率并未显著降低(91.2%);重复使用5次后复合纳米纤维膜对活性红195依然具有较高的脱色率;自由基淬灭实验发现,超氧自由基·O2-和空穴h+是染料发生氧化降解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并依此提出光催化氧化降解染料的机制.

    光催化降解石墨相氮化碳静电纺丝重复使用性能纳米纤维膜聚丙烯腈

    生物相容性纳米纤维素自愈合水凝胶的构建及其性能

    王汉琛吴嘉茵黄彪卢麒麟...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凝胶存在力学性能差、受损后性能难以恢复导致使用寿命短,以及有毒交联剂的使用带来生物相容性差的问题,以明胶(Gel)为基质,双醛纳米纤维素(DNCC)为增强相,通过动态亚胺键形成第一重交联网络,并引入单宁(Ta)和四硼酸钠(Borax)形成多重氢键和动态硼酸酯键,基于动态共价键和氢键协同制备了具有三重交联网络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纤维素自愈合Gel/DNCC/Borax/Ta水凝胶,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el/DNCC/Borax/T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柔韧性及可注射性,相比于Gel/DNCC水凝胶,其力学性能和胶体黏弹性明显提高,断裂强度从0.138 MPa增加到0.353 MPa,增加了155.7%,储能模量从960 Pa升高到1550 Pa,提升了61.4%;室温环境下,无需外界刺激,受损的水凝胶能够在1 h内快速愈合,愈合效率达到98%;经质量分数0.5%的明胶纤维素复合物浸提液处理72 h后,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小于5%,表明Gel/DNCC/Borax/T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智能材料明胶单宁四硼酸钠双醛纳米纤维素多重氢键自愈合水凝胶生物相容性

    聚乳酸/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熔喷布的制备及其空气过滤性能

    孙辉崔小港彭思伟丰江丽...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一种磁性生物可降解空气过滤用熔喷布,将用水热法合成的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MOF)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后,再通过熔喷加工工艺制成不同质量比的PLA/MMOF复合熔喷布,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MMOF质量占比的增加,复合熔喷布中纤维的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平均直径和孔径也不断增大;当MMOF的含量较高时,复合熔喷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增加,其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随着MMOF质量占比的增加而升高,加入适量的MMOF对PLA的结晶有异相成核作用,且赋予了PLA/MMOF复合熔喷布磁性;与纯PLA熔喷布相比,PLA/MMOF复合熔喷布的透气率提高,过滤阻力降低,当PLA与MMOF的质量比为1∶0.03时,复合熔喷布的空气过滤效率和断裂强度均达到最大,分别为65.03%和0.21 MPa.

    聚乳酸磁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熔喷布空气过滤性能生物可降解

    基于残差结构的棉花异性纤维检测算法

    师红宇位营杰管声启李怡...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棉花中异性纤维检测精度低、异性纤维隐藏或边角位置不易识别等原因导致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残差结构的棉花异性纤维检测算法.首先,针对异性纤维检测目标,提出一种棉花异性纤维在线检测方案;其次,针对异性纤维颜色、纹理、位置等特征,构建深浅层混合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残差结构的异性纤维检测网络模型算法,解决了现有检测算法精度低、异性纤维隐藏或边角位置的问题;最后,将该算法与传统经典算法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深浅层混合数据集下,与经典算法对比,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其平均检测准确率达到88.48%,1张图像的检测速度为0.019 s,满足工业现场实时检测需求,为棉花中异性纤维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异性纤维检测棉花注意力机制残差结构深度可分离卷积网络模型

    转杯纺并合效应模型的构建与解析

    李玲丁倩汪军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转杯纺纱的并合效应还未有成熟的理论模型这一问题,基于转杯纺纱超前剥取的特征并通过对剥离点、转杯参考点和纤维喂入点的相对运动的图解描述,分析纤维流在凝聚槽内凝聚和剥取规律,从而构建出转杯纺并合效应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原始纤维层的形态特征不仅是由粗变细而且呈现阶梯式的特点,每个"阶梯"的长度就是输出小节的长度;在不考虑加捻的因素下,输出纱条上属于同一圈的纤维层以输出小节的长度为单位,在纱体中错落分布于并合层的更低层,直至这一圈的纤维层被完全剥取;并合数与转杯直径、纱线捻度成正相关关系,同时验证了并合数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转杯纺并合效应模型须条凝聚剥离点纤维层并合数

    芯丝种类与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包芯纱性能的影响

    缪璐璐董正梅朱繁强荣慧...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结构性能优良的喷气涡流纺包芯纱,以粘胶短纤维作为外包纤维,不同种类聚酯长丝(涤纶拉伸变形丝(DTY)、涤纶全拉伸丝(FDY)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纤维长丝(PBT))为芯丝制备喷气涡流纺包芯纱.比较分析了不同种类芯丝喷气涡流纺包芯纱与纯粘胶喷气涡流纱的性能差别,并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探究了芯丝种类与纺纱速度对包芯纱强伸性、条干CV值和毛羽H值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不含芯丝的喷气涡流纺纱线,包芯纱的力学性能明显提升,毛羽H值有所降低;芯丝种类是影响喷气涡流纺包芯纱性能的主要因素,对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毛羽H值影响极为显著,以DTY为芯丝的包芯纱断裂强度最大,以PBT为芯丝的包芯纱断裂伸长率最大,以FDY为芯丝的包芯纱毛羽H值最低;纺纱速度仅对毛羽H值有显著性影响,3种包芯纱的毛羽H值都随纺纱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PBT包芯纱毛羽H值增长速率最快.

    喷气涡流纺包芯纱纺纱速度聚酯长丝纱线性能

    毛纱/锦纶长丝包覆纱的纺制及其性能与应用

    贾冰凡敖利民唐雯郑元生...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毛纱结构蓬松、毛羽多等问题,探讨包缠复合对其性能的影响,以开发毛纱包覆纱及其面料产品.以26.3 tex黑色毛纱为芯纱,44.4 dtex(34 f)锦纶6白色全拉伸长丝纱外包缠纱,纺制了4种捻度的单包包覆纱和交叉包缠双包包覆纱;对2类包覆纱的外观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拉伸性能、毛羽、条干与纱疵进行了测试与比较,对毛纱包覆加工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包覆纱呈芯纱和外包缠纱颜色的混色外观;单包包覆纱捻度分布不匀,粗节处捻度小,细节处捻度大;单包包覆纱存在2次断裂特征,包缠捻度越大,2次断裂的频次越少;包覆纱的断裂强度大于毛纱,且双包包覆纱的断裂伸长率大于单包包覆纱;包覆纱的断裂伸长率相较毛纱有显著提高,且双包包覆纱优于单包包覆纱;包缠复合可显著降低毛纱的毛羽,改善毛纱条干,减少纱疵.

    毛纱包覆纱包覆工艺单包双包复合结构纱线性能锦纶长丝

    浆纱烘燥过程改善毛羽贴伏的方法及其效果

    高波吴菊明朱博王静安...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降低经纱毛羽这一重要浆纱工艺目标,分析浆纱过程中毛羽贴伏的基本要素,提出一种在烘燥过程中改善浆纱毛羽贴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浆纱所携带浆液的黏附力随着烘燥过程而变化的规律,提出构建毛羽贴伏辊对纱线表面施加刮贴作用,实现浆纱毛羽贴伏效果的显著增强.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施加贴伏作用时浆纱的回潮率从40%降低到10%,浆纱有害毛羽量先降低后增加,毛羽贴伏的最佳回潮率为20%;以摩擦长度为贴伏装置运行参数的综合表示,得出浆纱有害毛羽量随摩擦长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通过上述参数的最优组合,可实现有害毛羽根数降低36.3%,表明所提出方法有效.该方法可在不影响浆纱工艺的前提下,便捷、高效、稳定地增强浆纱毛羽贴伏,具有良好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浆纱有害毛羽毛羽贴伏辊浆纱回潮率摩擦长度烘燥

    接结方式对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的呈色影响

    张萌白琳琳李夏昕周赳...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由于接结方式的改变造成全显色组织设计的调整现象,是否对双面提花织物表面呈色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双面织物样品色彩实验验证.通过相同组织循环R、组织点加强数E的组合全显色组织和可遮盖全显色组织设计,相同的双面织物参数设置,织造自身接结、附加纬接结、添加附加纬未接结的3组双面织物样品,进行3组织物样品的色彩范围、色彩过渡均匀性和色差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虽然组合全显色组织和可遮盖全显色组织之间2R/E个灰度级差造成接结方式不同时双面提花织物表面的呈色范围具有可接受及更轻微程度的差别,但在色彩过渡均匀性方面并未产生明显影响,并且附加纬接结方式本身也不会对双面提花织物表面色彩产生明显影响,设计师可根据产品需要自由选择接结方式.

    提花织物双面织物自身接结附加纬接结呈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