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醋酯纤维织物分散染料免蒸洗数码印花工艺

    关芳兰王建明陈嘉滢李淑敏...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二醋酯纤维织物数码印花采用常压高温汽蒸固色工艺,存在汽蒸时间长,耗能、耗水,且对织物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采用焙烘固色替代汽蒸固色对二醋酯纤维织物进行免蒸洗直喷式数码印花.采用 3 种印花增稠剂对二醋酯纤维织物进行预处理,喷墨打印后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焙烘固色完成印花.测试了预处理后二醋酯纤维织物的表面接触角、印花织物表观得色量(K/S值);探讨了焙烘温度和预处理助剂用量对分散染料在二醋酯纤维内扩散的影响,并对焙烘固色工艺条件下的数码印花过程进行了色彩管理,测试了印花产品的色牢度.结果表明:采用2.0%增稠剂KF-388 对二醋酯纤维织物进行预处理,在200℃焙烘60s可实现二醋酯纤维织物的免蒸洗数码印花;经色彩管理后,二醋酯纤维织物焙烘固色后的印花得色量可达到并超过汽蒸工艺印花产品;印花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均可达到 4 级,印制过程无需蒸化和水洗.

    二醋酯纤维织物免蒸洗分散染料数码印花拉曼深度成像

    镍/铜/镍-碳纳米管复合纱线的制备及其性能

    赵方邵光伟邵慧奇毕思伊...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轻质高强高电导率材料,以碳纳米管(CNT)纱线为原料,通过化学沉积和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镍/铜/镍-碳纳米管(Ni/Cu/Ni-CNT)复合纱线,确定最优电沉积铜工艺,并系统分析复合纱线的形貌、力学性能及电学性能,通过模拟织针编织过程,对比复合纱线摩擦前后的性能,研究了镍界面层对复合纱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制得的Ni/Cu/Ni-CNT复合纱线表面均匀细致、性能优异;与原始CNT纱线相比,在断裂强度基本保持不变(90%)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电导率提高了 44 倍;镍界面层能够有效增强Cu镀层的结合牢度,Ni/Cu/Ni-CNT复合纱线在 100 次模拟编织后仅有微米级裂痕,断裂强度和电导率分别保持 91%和 62%.

    复合纱线导电材料碳纳米管表面金属化界面增强可编织性电学性能

    单宁酸基阻燃多功能涂层及表面整理Lyocell织物

    黄田田宋媛珠赵斌
    152-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Lyocell织物的功能性,基于氢键作用在Lyocell织物表面原位构建单宁酸(TA)/六(1,2,4-三氮唑-3-胺基)环三磷腈(HATA)阻燃抗菌涂层,并引入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赋予织物疏水性.经涂层整理后的Lyocell织物极限氧指数由 19.0%提高到了 29.4%,在垂直燃烧测试中表现出离火自熄,残炭长度仅为5.5 cm,在微型量热测试中,最大热释放速率显著降低了74.8%.研究结果表明:TA/HATA涂层的构建有效促进了Lyocell织物高温成炭;阻燃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疏水性和抗紫外线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99%和 99.88%,水接触角可达 116°,UPF值可达 64.04;涂层对织物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对白度影响较大.

    Lyocell织物功能整理阻燃抗菌疏水抗紫外线功能性纺织品

    MoS2/MXene阻燃气敏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关玉王冬郭一凡付少海...
    159-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易燃棉织物引发的室内火灾难以及时预警的难题,以植酸为掺杂剂,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植酸掺杂聚吡咯改性棉织物,同时采用水热法合成MoS2/Ti3C2Tx 杂化纳米材料(MoS2/MXene),然后通过浸渍法将其组装到改性织物上,得到CO2 响应的阻燃棉织物,研究其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和CO2 气敏性,揭示阻燃与气敏机制.结果表明:MoS2/MXene阻燃涂层使得棉织物的最大质量损失速率降低了55.2%,残炭量从9.6%明显提高到21.7%,提高了棉织物的热稳定性;MoS2/MXene 阻燃涂层使得棉织物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从 235.8 W/g 和26.7 kJ/g分别降低到 38.9 W/g和 8.0 kJ/g,降幅分别高达 83.5%和 68.7%,这得益于植酸掺杂聚吡咯的P-N协同阻燃效应与MoS2/MXene的片层阻隔效应;MoS2/MXene阻燃涂层对CO2 气体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当CO2 质量浓度仅为 180 mg/m3 时,电阻变化率高达 49.9%,可监测火灾初起阶段燃烧气体中CO2 骤变.

    二硫化钼MXene异质结构阻燃预警气敏机制阻燃织物功能性纺织品

    普鲁士蓝涂层非织造材料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

    夏梦成悦刘蓉李大伟...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细菌检测方法操作步骤复杂、检测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研制了具有细菌检测功能的医疗卫生用非织造材料.首先制备了普鲁士蓝纳米颗粒(PB NPs),然后利用声化学涂层技术对聚丙烯(PP)纺黏非织造材料进行涂层整理,制得可检测细菌的功能非织造材料,并对其形貌结构、化学成分和细菌检测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B NPs形貌呈现明显的立方体结构;声化学涂层后的非织造材料(PP/PB)在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培养 24h后,可观察到明显的颜色变化,表明其具有优异的细菌检测功能.

    普鲁士蓝声化学涂层非织造材料细菌检测

    基于热湿舒适性的横编全成形运动内衣的分区设计

    巫晓雯方蕾妹江昆丛洪莲...
    172-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运动内衣的热湿舒适性,开发具有精细热湿分区功能的横编成形运动内衣,通过研究女性上半身的热湿分布情况,构建了成形运动内衣的热湿分区模型.同时,将超细涤纶与普通涤纶作为原料,设计开发了8 种适用于横编运动内衣的组织结构,并对其透湿性、吸湿排汗性和透气性进行测试,基于实验结果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得到 8 种组织的热湿性能优劣顺序.最后结合成形运动内衣热湿分区模型和组织结构综合评价结果设计开发了一款横编成形运动内衣,并通过红外热成像测试验证其具有较好地改善人体热湿平衡的功能.结果表明,双层组织的综合热湿性能优于单层组织,并且双层组织中蜂巢网眼组织因其正反面之间的连接通道数量最多而具有最佳的热湿性能.

    横编全成形运动内衣分区设计热湿舒适性

    基于改进堆叠生成对抗网络的传统汉服智能定制推荐

    蔡丽玲王梅邵一兵陈炜...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消费者的定制体验,提升传统汉服定制推荐的效率,依据文本生成图片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堆叠生成对抗网络的智能定制推荐方法,该方法由 2 个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构成.首先构建基于嵌入式-长短期记忆网络(Embedding and Long Short-Term Memory,Embedding-LSTM)的需求文本编码模型,改进原模型存在的文本编码稀疏孤立问题;其次引入残差结构,提升汉服文图特征提取和传递能力,最后采用平均绝对误差构建损失函数优化学习过程,提升文本描述与生成图像的一致性.结果表明:与原模型相比,由改进模型所生成的汉服图像更逼真,质量更优,细节处理更精细,主客观评估结果证明模型改进的有效性;与ERNIE-ViLG、Composer和传统的Diffusion Model等大模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匹配需求文本和生成真实性方面表现更好,显示了其适用性.

    深度学习生成对抗网络汉服定制智能推荐生成模型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百褶裙动态美感评价

    任柯周衡书魏瑾瑜闫文君...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百褶裙缺少动态美感评价方法的问题,采用高速相机结合机器视觉技术,研制了裙装动态图像采集装置,设定并提取了不同转速下的投影轮廓面积、侧面展开面积、动态裙身宽度、裙摆展开角度、活泼率 5 个百褶裙的动态视觉特征指标,建立了百褶裙动态美感客观评价方法.同时选取悬垂感、整体美感、轮廓曲面美感、褶裥均匀感和飘逸感 5 个主观评价指标,采用专家评价法对百褶裙在不同转速下的美感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主客观评价结果进行回归分析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褶裙动态视觉特征与主观美感评价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由此建立了百褶裙动态美感评价数学模型,为传统民族服饰的美感评价提供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科学方法.

    百褶裙机器视觉技术动态美感美感评价图像识别

    纤维在转杯纺纺纱器中的运动和形态变化分析

    龚新霞邵秋杨瑞华
    199-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转杯纺关键部件(输纤通道、转杯)中纤维运动的规律,借助数值模拟软件Rocky DEM 2022R1 和ANSYS Fluent 2022R1 模拟了 28 mm的棉纤维在输纤通道、滑移面和凝聚槽内的运动,结合气流场云图、纤维运动控制方程对棉纤维的速度、加速度、形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在纺纱器的速度呈先增后不变的规律;纤维在输纤通道的速度为 22~27.4 m/s,纤维形态不会有大幅度变化;纤维在转杯内的速度为 27.4~115.5 m/s,纤维在凝聚槽由多段小幅度弯折状态,转变为完全伸直紧贴凝聚槽壁面的状态.通过数值模拟分析纤维速度和形态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从理论上为生产优化和设计解决方法提供指导,对转杯纺输纤通道、转杯等关键部件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转杯纺纤维运动流固耦合纤维模型受力分析

    2025年《国际纺织导报》征订启事

    2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