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睡袋温标模型的被子舒适温度测定与可行性验证

    郑晴严芳英柯莹王鸿博...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人体睡眠质量,满足热舒适需求,探究被子的舒适温度,基于睡袋温标模型提出了被子舒适低温和舒适高温的计算方法.为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测试了4种不同填充量的蚕丝、鹅绒和化纤被的热舒适性.通过睡眠实验获得10名受试者在所计算的舒适温度下使用各类被子时的皮肤温度和主观热感受.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被子的舒适高温和舒适低温存在差异,且二者的差值随着被子填充量的增加而增大;使用不同种类的被子时,平均皮肤温度和远端-近端皮肤温度梯度存在显著差异,与主观感觉评价相一致,表明了基于睡袋温标模型计算的被子舒适温度对于不同填充物被子的适用性不同;舒适低温用于鹅绒和化纤被较合理,可满足人体的睡眠热舒适需求,而对于蚕丝被偏低,受试者感觉偏冷;舒适高温适用于蚕丝被,对于鹅绒和化纤被偏高,受试者感觉偏热.

    睡袋温标模型被子被子舒适温度睡眠热舒适热生理被服系统

    光子晶体结构生色碳纤维/涤纶混纺纱线的制备及其性能

    柳浩马万彬栾一鸣周岚...
    15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碳纤维难着色的问题,提出利用结构生色实现碳纤维/涤纶混纺纱线的着色.以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微球为结构基元,利用浸渍提拉法在碳纤维/涤纶混纺纱线上构筑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分析组装液质量分数和自组装温度对结构色的影响,探究胶体微球在纱线表面组装成光子晶体的过程,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封装技术提升结构生色纱线的色彩耐久性.结果表明:当组装液质量分数为70%、自组装温度为40℃时,可以在纱线表面构筑得到结构色明亮的光子晶体;胶体微球在纱线表面的组装过程归纳为预备阶段、堆砌聚集和完备阶段;经PDMS封装后的结构生色纱线经历水洗摩擦后依旧保持原有的色彩鲜艳度.该研究可为实现彩色碳纤维制品的现代化生产和应用提供新的策略.

    碳纤维结构生色光子晶体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微球自组装涤纶混纺纱线

    全光谱SiO2结构色薄膜的加色法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李月佳高伟洪杨树林田田...
    168-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在制备不同粒径的小球来实现全光谱结构色过程中工作量大的问题,采用溶剂调控法合成粒径均匀的304、260、200 nm的SiO2纳米颗粒,利用三原色加色法原理将3种不同粒径的纳米SiO2悬浮液按照不同质量比两两混合,然后放在烘箱中进行重力沉降自组装,制备出全光谱非晶光子晶体结构色薄膜,探究混合比例对SiO2光子晶体结构色的影响.同时为提高结构色的饱和度,将墨水添加到不同混合比例的SiO2悬浮液中,研究墨水质量分数对光子晶体结构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小粒径SiO2比例的增加,结构色会出现蓝移现象;墨水质量分数越高,结构色亮度越低,色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墨水质量分数为0.4%时,结构色饱和度最好.

    结构色薄膜加色法全光谱色光子晶体SiO2纳米颗粒

    仿贻贝型耐久抗菌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曲连艺刘江龙徐英俊王玉忠...
    176-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取高效耐久的抗菌织物,以儿茶酚、乌托品和氯化锌等为前驱物,通过简便快捷的一步水热反应,在棉、锦纶及锦纶/棉等织物表面原位构筑纳米氧化锌/儿茶酚甲醛树脂结构,制得仿贻贝型耐久抗菌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对织物的形貌与化学构成进行测试与表征,分析了织物的抗菌、力学、手感、细胞毒性等性能及甲醛残留量.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被儿茶酚甲醛树脂固着在织物上,所得织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具有高效的非溶出型抗菌作用,且耐水洗效果突出,在循环洗涤50次后的抑菌率仍高达99.99%;抗菌织物的断裂强力未明显下降,手感评分与原织物相近,细胞毒性较低,未检出甲醛残留.

    棉织物锦纶织物锦纶/棉织物抗菌织物纳米氧化锌儿茶酚耐水洗性水热反应

    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的合成及其在织物防伪中的应用

    肖明黄亮罗龙永毕曙光...
    184-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防伪技术中荧光织物制备方法复杂和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CPS),再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改性剂,利用静电自组装法吸附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制备羧基化聚苯乙烯荧光微球(CPS-FITC),最后将其负载于织物上制备荧光织物.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荧光微球和荧光织物在紫外灯(365 nm)下具有明亮的黄绿色荧光,且放置不同时间(1~9 d)、在不同的pH值(3~11)下,经多次摩擦和水洗后均能保持良好的荧光稳定性.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且荧光强度高,可用于不同织物的防伪检测.

    织物防伪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异硫氰酸荧光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静电自组装荧光微球

    Fe/C多孔碳材料制备及其涂层棉织物的吸波性能

    丁娟刘阳张晓飞郝克倩...
    19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涂层棉织物的吸波性能,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磁性金属有机框架(Fe-MOF),通过高温热解制备Fe/C多孔碳材料,以聚丙烯酸酯为黏合剂,将Fe/C多孔碳材料复合在棉织物上制备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力计与热重分析仪分别对Fe/C多孔碳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磁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对Fe/C多孔碳材料和涂层棉织物的吸波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频率为4.6 GHz时,Fe/C多孔碳材料的反射损耗值最小为-60.4 dB,小于-10 dB的有效带宽为1.4 GHz,最佳厚度为4.3 mm;涂层棉织物的反射损耗值最小为-53.94 dB,小于-10 dB的有效频宽为X波段(频率为8.2~12.4 GHz),最佳涂层厚度为4.5 mm;Fe/C多孔碳材料涂层棉织物厚度达到3.5 mm以上时,其吸波性能优良.

    铁基金属有机框架Fe/C多孔碳材料柔性纺织复合材料涂层棉织物吸波性能

    天然染料染色羊毛的色域拓展及颜色预测模型

    蒋阳崔彪山传雷刘殷...
    19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染料色谱不全的缺陷限制了其在羊毛上的应用.为丰富天然染料染色羊毛纤维的颜色色谱,选用天然红、黄、蓝三原色染料染色羊毛织物与纤维,然后对羊毛织物的一浴法拼混染色和有色纤维的拼色进行研究,并基于Kubelka-Munk单常数理论和Stearns-Noechel模型分别对一浴法拼混染色织物和拼混有色纤维进行颜色预测.结果表明:使用一浴法拼混染色,染色后的羊毛织物在CIELAB色域空间中分布不均匀,倾向于红(+a∗),色相角(h)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0°~24°、324°~360°之间;经有色纤维拼混获得的颜色空间分布更加均匀,更倾向于黄(+b∗),色相角(h)分布范围集中在0°~50°、316°~360°区域;Kubelka-Munk模型和Stearns-Noechel模型可分别用于天然染料一浴法染色羊毛织物和羊毛有色纤维拼色的颜色预测,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配色成本提出新思路.

    天然染料羊毛纤维拼色Kubelka-Munk单常数理论Stearns-Noechel模型色域空间

    双乙烯砜基团活性染料染色对棉织物防皱性能的提升

    王金坤刘秀明房宽峻乔曦冉...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棉织物的防皱性能,采用不同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通过冷轧堆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借助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染色棉织物的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探究了活性染料基团数量、种类、距离对染色棉织物防皱性能的影响,并对染色棉织物的颜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活性基团染料,双活性基团染料可以提高棉织物的防皱性能;相较于含有异双基团的活性红198染色棉织物,含有双乙烯砜基团的活性黑5染色棉织物具有更好的防皱性能;在活性黑5、活性橙131、活性蓝203以及活性红AS这4种双乙烯砜基团染料中,活性基团距离越大,染色织物的防皱性能越好,其中活性黑5染料染色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到210°;染料主要在纤维的无定形区与大分子链上的羟基发生共价键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提升了棉织物的防皱性能.

    棉织物防皱性能活性基团活性染料染色性能冷轧堆

    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醇解制备阻燃水性聚氨酯及其应用

    庞明科王淑花史晟薛立钟...
    214-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纺织品日益增多,造成巨大的能源和资源浪费问题,采用醇解法对PET纤维进行解聚,优化其解聚工艺;并以醇解产物为原料合成磷硅协同阻燃改性水性聚氨酯,探究了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中NCO基团与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中OH基团的量比(n(NCO)/n(OH))、阻燃剂三羟甲基氧膦(THPO)和二氧化硅(SiO2)质量分数对阻燃改性水性聚氨酯形态和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将得到的阻燃改性水性聚氨酯通过后整理的方法改性PET织物,并表征其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在乙二醇(EG)为解聚剂,酯酸锌和氯化胆碱为催化剂的条件下,最佳解聚工艺为EG与PET质量比为4:1、氯化胆碱与酯酸锌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185℃、反应时间为4 h,解聚产物对苯二甲酸双羟乙酯的产率可达87.6%;当THPO质量分数小于24%,SiO2质量分数小于6%,n(NCO)/n(OH)在3~7时,阻燃改性水性聚氨酯呈均匀稳定的乳液形态;当THPO质量分数为24%,SiO2质量分数为4%,n(NCO)/n(OH)为6时,阻燃改性PET织物具有较高的阻燃性能,残炭率可达13.9%(比原PET织物的残炭率提高127%),极限氧指数最高达29.7%,垂直燃烧测试达V-0级.

    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醇解水性聚氨酯阻燃改性整理工艺回收再利用

    茶多酚基阻燃/防紫外线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蒋琦刘云朱平
    22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棉织物极易燃烧且不防紫外线,以及现有应用最广泛的卤系阻燃剂面临诸多限制等问题,采用茶多酚(TP)、苯基膦酸(PPOA)和硫酸铁(Fe(SO4)3),制备了茶多酚铁苯基膦酸络合物(TP-Fe-PPOA),采用浸渍烘燥法制备了阻燃棉织物,研究了其阻燃、防紫外线、拉伸以及透气性.结果表明:TP-Fe-PPOA能均匀附着在棉织物上,且TP-Fe和PPOA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TP-Fe-PPOA整理棉织物可实现离火自熄,其损毁长度仅为6.7 cm,极限氧指数从17.6%提升至24.7%;TP-Fe-PPOA整理棉织物的最大热释放速率较纯棉织物降低了11.8%,意味着火灾放热强度降低,燃烧反馈给织物的热量越少,减缓了火焰的传播;其防紫外线性能也大幅度提升,紫外线防护系数从纯棉织物的7.47±0.19提升至37.85±2.34,接近防晒产品的要求,在实现阻燃和防紫外线功能的同时,保留了较好的透气性.

    阻燃防紫外线性能棉织物茶多酚铁苯基膦酸络合物浸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