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酰胺6基弹性纤维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

    杨汉彬张圣明吴宇豪王朝生...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二元酸法制备聚酰胺 6(PA6)基弹性体时不能灵活调整软硬段比例的问题,引入乙二醇辅助聚乙二醇(PEG)满足化学计量数平衡,以灵活调控PEG占比进行嵌段共聚.通过控制己内酰胺、己二酸和PEG的配比和相对分子质量制备不同软硬段比例与长度的PA6 基弹性体,进一步对可纺性良好的弹性体进行熔融纺丝制备得到PA6 基弹性纤维.探究了PA6 基弹性体及纤维的热性能、晶型结构、力学性能和弹性性能与链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A6 基弹性体的晶型结构由PA6 链段主导,随着PEG链段含量的增多,纤维的弹性回复率增大,但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下降;与PA6 纤维相比,含有超过 20%PEG的弹性纤维在定伸长超过 10%的阶段中表现出更高的回弹性,弹性回复率提升最大达 17.5%;系列 PA6 基弹性纤维中综合性能最优样品断裂强度达1.57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 106.89%,10%定伸长弹性回复率达 94.3%.

    聚酰胺6基弹性体聚乙二醇二元酸法嵌段共聚弹性纤维

    环境友好聚己内酯基复合相变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少月岳江昱杨家乐柴晓帅...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聚已内酯(PCL)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在相变储能领域的应用,以PCL为壳层支撑材料,聚乙二醇(PEG)为核层相变材料,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OH)作为导热增强材料分散至核层溶液中,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备了PCL/PEG/MWCNTs-OH复合相变纤维膜,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相变纤维表面光滑,具有较为完善的核-壳结构;复合相变纤维膜呈现较高的断裂应力和断裂应变,添加质量分数为 4%的MWCNTs-OH时复合相变纤维膜的断裂应力为 7.43 MPa,断裂应变为 132.2%;核层中MWCNTs-OH的加入,提高了复合相变纤维膜的导热性能和热稳定性,而其相变温度和焓值则无明显变化,相变温度在 38.85~39.35℃之间,略高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在储能调温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聚已内酯聚乙二醇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同轴静电纺丝复合相变纤维膜相变材料

    磁控溅射银/锌改性聚苯乙烯/聚偏氟乙烯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陈萌何瑞东程怡昕李纪伟...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得到兼具抗菌和紫外线防护性能的空气过滤材料,以聚苯乙烯(PS)和聚偏氟乙烯(PVDF)为原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S/PVDF纳米纤维膜,并在其正反两面分别磁控溅射银(Ag)和锌(Zn)纳米涂层得到PS/PVDF/Ag/Zn复合纤维膜,并对其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孔径分布、透气性、过滤性能、紫外线防护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溅射功率为 60 W,溅射总时间为 8 min时,所制得的复合纤维膜对 300 nm NaCl气溶胶颗粒的过滤效率达到99.7%,压降为103 Pa,品质因子为0.056 Pa-1;此外,该复合纤维膜的紫外线防护系数可达到 702.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带宽度分别为 3.5 和 6.2 mm,表现出优异的紫外线防护性能和良好的抗菌性能.

    聚苯乙烯聚偏氟乙烯静电纺丝磁控溅射空气过滤紫外线防护性能抗菌性能

    热诱导熔接聚氨酯/聚二甲基硅氧烷防水透湿膜的制备及其性能优化

    杨广鑫张庆乐李小超李思瑜...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纳米纤维膜的防水、透湿和力学性能,在聚氨酯(PU)纺丝液中添加无氟疏水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静电纺PU/PDMS防水透湿膜,并在此基材上采用静电喷雾法沉积PU/PDMS微球制备静电喷雾PU/PDMS防水透湿膜;利用热诱导工艺分别对静电纺PU/PDMS和静电喷雾PU/PDMS防水透湿膜进行热处理改性,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其形貌、孔径分布、防水性能、透气透湿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静电喷雾PU/PDMS防水透湿膜的防水透湿性能优于静电纺PU/PDMS防水透湿膜,但经热处理后由于膜内部产生更多粘连,导致孔隙率降低,防水透湿性能出现下降;热处理后静电纺PU/PDMS防水透湿膜的孔径大大降低,并使其串珠结构向蛛网结构转化,防水性能和力学性能显著提升,当加热温度为100℃,加热时间为90 min时,其水接触角达到144.7°,透湿率为5666.7 g/(m2·d),透气率为9.91 mm/s,断裂强度为 17.9 MPa,断裂伸长率为 210.7%.

    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氨酯纳米纤维膜防水透湿静电纺丝静电喷雾

    电压对静电纺串珠纤维成形过程的影响

    葛铖郑元生刘凯辛斌杰...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聚苯乙烯为原材料,观察在不同电压条件下以及射流不同区域的串珠纤维,研究电压对串珠形态、纤维运动速度的影响以及串珠形态在射流过程中的演变.采用高速摄影,显微镜对射流过程以及纤维形态进行表征.运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电场、串珠形貌和串珠纤维运动速度进行模拟,建立串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纺丝电压增大,射流受到的拉伸作用更明显,串珠形态逐渐由近似圆形变为纺锤形,同时串珠的表面速度也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实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一致;射流直线段并未出现串珠结构,串珠在鞭动区域逐步形成,同时,在越靠近接收装置的射流区域,串珠纤维受到的拉伸作用越明显.

    静电纺丝串珠纤维成形过程纺丝电压有限元模拟

    Lyocell纤维性能表征及其对比分析

    黄伟张嘉煜张东程春祖...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企业Lyocell纤维性能及产品质量差异,随机选取国内外 9 家不同企业的Lyocell纤维,对其表观形貌、力学性能、磨损性能、结晶度、取向度、并丝率等进行深入表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外企业生产的Lyocell纤维表观形貌规整且光滑,横切面呈圆形,其湿磨损值为 8.76 s,结晶度为 78.8%,原纤化程度较低,并丝率较低(2.591%),纤维断裂强度为 3.91 cN/dtex,断裂伸长率为 9.79%,纤维及成纱强力高、品质优异,在下游应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因工艺路线及后处理工艺的差异,国内企业生产的Lyocell纤维品质较国外的有一定差距,未来应在微观形貌、并丝率、光泽性、可纺性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继续优化,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Lyocell纤维力学性能并丝率结晶度磨损性能

    混纺比对生物基锦纶56短纤/棉混纺纱力学性能的影响

    吴佳庆王怡婷何欣欣郭亚飞...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型生物基锦纶 56 的基础纺纱数据不足问题,制备了锦纶 56 短纤纯纺纱、纯棉纱及多种混纺比的锦纶 56 短纤/棉混纺纱,并分别测试了纤维、纯纺纱和混纺纱的拉伸力学性能,通过建立纤维模型和纯纺纱强度模型对混纺纱强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纯纺纱预测曲线上混纺纱最小强度点及整体趋势与试纺数据拟合度较好,通过纯纺纱模型可预测锦纶 56 短纤/棉混纺纱强度.以纤维模型为基础,利用纱线中纤维强度利用率对纤维模型进行修正,修正的纤维模型与纯纺纱模型预测结果相近,可省去纯纺纱试纺流程,快速完成混纺纱强度预测.

    生物基锦纶56锦纶/棉混纺纱混纺纱强度预测模型最小断裂强度点纤维强度利用率

    赛络纺棉/毛段彩纱结构及其性能

    史晶晶杨恩龙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环锭纺三罗拉和四罗拉法所纺段彩纱条干不匀的结果问题,采用同轴双后罗拉 2 组粗纱同锭位藕合等量喂入的方法纺制等线密度赛络纺棉/毛段彩纱,并对成纱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分析.纱线的纵向观测结果表明棉与毛的质量比差异越大,分段时间越长,纱线的段彩效果越明显;截面观测结果表明棉和毛纤维在纱中互相压紧并包缠形成类似于太极阴阳鱼的结构;分段中棉与毛质量比差异及纺纱分段时间增加时,纱线的断裂强度变小,CV值变大,但对有害毛羽数量影响不大.该纺纱方法使用天然的棉和毛纤维,既丰富了现有花式纱线的产品种类,也在对细纱机进行简单改装的条件下制得股线风格的毛型感段彩纱,符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趋势.

    棉/毛段彩纱同轴双罗拉赛络纱纱线结构纱线性能

    阻燃腈纶/芳纶包芯纱的制备及其紫外光稳定性

    吴俊雄尉霞罗璟娴闫姣儒...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芳纶紫外光稳定性差易发生光降解老化的问题,制备外包阻燃腈纶、芳纶为芯纱的包芯纱,用来阻断紫外线对芳纶的直接照射.设计芳纶/芳纶、阻燃腈纶/芳纶、腈氯纶/芳纶、阻燃腈纶/阻燃粘胶/芳纶、阻燃腈纶/阻燃莫代尔/芳纶 5 种包芯纱,并以包芯纱为纬纱,芳纶为经纱织造织物,测试织物的紫外光老化性、舒适性及阻燃性.结果表明:与纯芳纶织物相比,阻燃腈纶/芳纶、阻燃腈纶/阻燃粘胶/芳纶、阻燃腈纶/阻燃莫代尔/芳纶 3 种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分别提高 25.8%、18.7%、20.8%,断裂强力分别下降 23.1%、37.9%、27.0%,续燃时间分别延长 0.9、0.2、0.2 s,阴燃时间分别延长 0.3、0.4、0.7 s;老化前后纯芳纶、阻燃腈纶/芳纶、阻燃腈纶/阻燃粘胶/芳纶、阻燃腈纶/阻燃莫代尔/芳纶 4 种织物断裂强力分别下降 43.6%、5.9%、8.3%、9.1%;阻燃腈纶/芳纶织物的舒适性能下降,但阻燃腈纶/阻燃粘胶/芳纶织物的舒适性有所提高;阻燃腈纶/阻燃粘胶/芳纶包芯纱的综合性能最佳,具有良好的紫外光稳定性、舒适性及阻燃性.

    芳纶阻燃腈纶包芯纱紫外光稳定性舒适性阻燃性

    三维间隔空芯可变提花织物的织造工艺设计

    周志芳周赳彭稀黄锦波...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减少综框数量对三维机织物制备的限制,提高三维机织物结构和织造工艺的可设计性,提出一种空芯结构可变的三维间隔空芯提花织物的织造方法.对现有的电子提花织机进行改造,地组织经纱由 2 组综眼位置不同的综框控制,形成双梭口,纵向经纱由提花通丝控制,配合纹织CAD,在托杆的辅助下与上下地组织纬纱进行交织,调换托杆的运动方向时,与托杆相连的纵向经纱就会出现交叉,将 2 层地组织连成一体,完成三维间隔空芯提花织物的织造.与三维实芯机织物的强力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织造方法可在织物强力损伤较小的前提下,实现空芯结构可变的三维间隔织物的织造.

    三维间隔织物空芯结构织造工艺电子提花双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