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的整经准备车间排产模型

    沈春娅方辽辽彭来湖梁汇江...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织造企业整经准备车间在多约束条件下的生产效率低下及经轴利用率低的问题,在考虑经纱总根数、订单米数、经轴绕卷纱线长度、经轴绕卷纱线根数等约束条件的情况下,以开轴数和加工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满足拼缸条件的整经准备车间生产关系主从优化关联模型.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的整经准备车间生产调度方案,通过引入自适应退火因子有效解决传统模拟退火算法计算效率低及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案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能够有效地提升纺织企业整经生产调度效率,提升经轴利用率;且该方法提升整经准备车间运行效率和经轴利用率的能力要优于其它算法.

    织造车间整经排产模拟退火多目标优化约束优化生产效率

    亚麻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脱胶工艺及其性能

    杨树曹巧丽李季媛李召岭...
    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棉纺系统进行亚麻纺纱前需经过脱胶处理,为解决传统碱脱胶工艺得到的亚麻纤维白度低和氧化脱胶时纤维易氧化受损、木质素残留造成纤维断裂伸长率低的问题,采用N-羟基-3,4,5,6-四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TPPI)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的方法对亚麻落麻进行脱胶,研究了pH值,反应温度以及催化剂NHTPPI、助催化剂 9,10-蒽醌、双氧水、氢氧化钠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脱胶后亚麻纤维断裂强度以及白度的影响,得到了NHTPPI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亚麻脱胶的最佳工艺:pH值为 10.5,反应温度为 83.6℃,NHTPPI、9,10-蒽醌、双氧水、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分别为 0.6、0.5、10.35、5.67 g/L,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亚麻纤维断裂强度为 4.39 cN/dtex,白度为70.53%.将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脱胶、高碘酸钠氧化脱胶以及传统碱脱胶与双氧水漂白 3 种工艺进行对比,发现3 种工艺得到的纤维主体长度在 28 mm左右,白度均在 70%以上,但催化氧化与碱煮一浴脱胶得到的亚麻纤维断裂强度最高,处理时间最短.

    亚麻前处理催化氧化碱煮脱胶

    颜料与线密度对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及纱线颜色的影响

    卢韵静王雪齐元章宋琳...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的颜色对其纱线颜色变化的影响规律,选取红、黄、蓝 3 种颜色半消光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根据实际生产中主要调整的参数,系统研究了颜料质量分数、纤维线密度对其色度值的影响规律;同时,考察了从纤维到纱线(线密度为 20 tex,捻系数为 300)的色度值变化,并与特定规格半消光染色短纤维、大有光原液着色短纤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颜料质量分数显著影响半消光纤维的色度值,在浅、中色之间的差异尤为明显,是中、深色之间的 2 倍;线密度对纤维色差(ΔECMC(2∶ 1))的影响不大,黄色的色差变化较红色、蓝色更明显;半消光原液着色短纤维到纱线的色度值变化不明显,色差在 0.8~2.6 范围内;在半消光染色纤维中,黄色的色差变化偏大,为 3.4~3.9,红色、蓝色与原液着色的色差相当;大有光原液着色涤纶短纤维到纱线的变化与半消光染色短纤维的更为相似,二者的色差ΔECMC(2∶ 1)、明度差ΔL、饱和度差ΔC以及色调差ΔH基本相同,说明对于特定的颜色类型,可借鉴染色纱线的配色经验,为原液着色纱线配色模型的系数调整提供支持.

    涤纶短纤维原液着色纤维颜料线密度色度值纱线配色

    聚多巴胺/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茶色素染色及其抗菌和防紫外线性能

    李丽丽袁亮唐雨霞杨文菊...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棉织物的天然色素染色性和多功能性,利用CuSO4/H2O2 氧化体系下多巴胺(DA)在织物表面快速聚合沉积后,采用壳聚糖(CS)整理制备聚多巴胺/壳聚糖(PDA/CS)改性棉织物,再用茶色素对其进行染色处理.探究了DA快速聚合沉积过程中各因素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佳工艺条件:CuSO4 浓度为3 mmol/L,DA质量浓度为2.0 mg/mL,H2O2 浓度为13 mmol/L,沉积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PDA/CS改性棉织物染色后的K/S值达到 6.21.研究结果表明:CuSO4/H2O2 氧化体系下DA在棉织物表面形成PDA层,可与CS产生氢键作用在织物表面均匀成膜;茶色素染色PDA/CS改性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沾色)和耐人造光色牢度均达到 4 级及以上;PDA/CS改性织物染色后的UPF值为 3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 90%以上,具备抗菌和防紫外线的双重功效.

    棉织物聚多巴胺壳聚糖茶色素染色天然染料功能整理

    壳聚糖荧光防伪印花涂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

    李曼丽季志浩龙柱王益峰...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纺织品印染中常用有机荧光防伪印花涂料发光强度低、耐光漂白性弱等问题,以壳聚糖(CS)为生物基高分子涂料代表,采用不同物质的量的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四苯基乙烯(TPE)对CS进行荧光标记,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标记率的TPE-CS荧光涂料.测定了TPE-CS防伪涂料的荧光强度、耐光漂白性、热稳定性等,并对棉织物进行防伪印花.结果表明:与目前较常用的聚集诱导荧光猝灭(ACQ)分子标记 CS荧光涂料相比,TPE-CS显示出优异的荧光发射性能和耐光漂白性能;当TPE-CS的标记率仅为 1.43%(摩尔分数)时,该防伪涂料溶液(1 000 mg/L)的相对荧光强度超过 1 090;溶液在强紫外光下曝露 1h后,相对荧光强度仍能达到光漂白前的 94.9%.

    四苯基乙烯壳聚糖荧光涂料印花涂料荧光发射性能耐光漂白性能热稳定性荧光防伪印花

    丝网印刷还原氧化石墨烯改性蚕丝织物的导电与电热性能

    陈锟许晶莹郑怡倩李加林...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组织结构与丝网印刷次数对蚕丝织物导电性、耐水洗性以及电热性能的影响,设计缎纹组织、斜纹组织、重纬组织 3 种结构,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备氧化石墨烯(GO)改性蚕丝织物,经过原位还原制得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改性导电蚕丝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RGO改性蚕丝织物进行表观形态观察与晶体结构表征,分析了RGO改性蚕丝织物的导电性、耐水洗性和电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丝网印刷次数的增加,织物的电阻率逐渐减小;相同丝网印刷次数下电阻率最小的为RGO改性重纬蚕丝织物,经 9 次水洗后,丝网印刷 5 次所得RGO改性缎纹、斜纹、重纬蚕丝织物的电阻率分别增大了 0.710、0.472、0.308 kΩ·cm;相比RGO改性斜纹和重纬蚕丝织物,RGO改性缎纹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电热性能,在 0.025 A的恒定电流下以10℃/s的升温速率达到 96℃的饱和温度.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制备的RGO改性蚕丝织物在智能可穿戴纺织品领域具有良好应用潜力.

    蚕丝织物丝网印刷组织结构还原氧化石墨烯导电性能电热性能

    超细纤维合成革含浸用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李琛王冬仲鸿天董朋...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水性聚氨酯应用于超细纤维合成革(超纤革)含浸时存在的表面易出现裂纹及手感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合成过程中引入聚碳酸酯二醇作为软链段,并添加三羟甲基丙烷,成功制备了成膜后具有高韧性和高强度的大分子质量小乳粒粒径水性聚氨酯乳液.结果表明:乳液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 5.93×104 其平均粒径仅为89.54 nm,储存稳定性良好;形成的薄膜具有优异的性能,断裂强度为 3.72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 763.99%,高温下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分别为 2 837.57 MPa和 278.87 MPa.在超纤革制备中,应用这种水性聚氨酯可改善黏结固化情况,显著减少表面裂纹,提升弹性和柔软度.

    水性聚氨酯超细纤维合成革含浸工艺乳粒粒径三羟甲基丙烷聚碳酸酯二醇

    N-TiO2/聚丙烯复合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陈荣轩孙辉于斌
    13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具有光催化功能的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首先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氮掺杂二氧化钛(N-TiO2)光催化剂,然后采用超声浸渍的方法将N-TiO2 均匀负载在PP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得到N-TiO2/PP复合熔喷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确定光催化机制.结果表明:N掺杂量为 1%的N-TiO2 的颗粒大小均匀,粒径约为 10 nm,在 30 min暗吸附和 90 min光照条件下,其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效率最佳,达到 98%;将该N-TiO2 负载在PP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后,可包裹在PP纤维表面,当负载量超过 30 mg后出现团聚现象;负载量为 30 mg的N-TiO2/PP复合熔喷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最优,在 30 min暗吸附和 90 min光照条件下,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效率达到 98%;在光激发下N-TiO2 会产生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二者共同降解MB.

    氮掺杂二氧化钛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光催化亚甲基蓝自由基印染废水废水处理

    基于ANSYS的人体下肢服装压虚拟仿真预测

    朱圆圆覃蕊金佳勤雷彧腾...
    148-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人体下肢各层组织在服装压作用下产生的形变和应力分布情况,利用16 层螺旋CT仪及Mimics软件获取人体下肢分层三维模型,用ANSYS构建有限元模型预测服装压对皮肤层、其它软组织层和肌肉层产生的位移形变;在人体下肢选择 44 个压力采集部位,对实测服装压与预测服装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服装压作用下,人体下肢各层的形变主要分布在大腿内侧,形变分布最少区域为小腿前侧;皮肤层形变最大值为2.73×10-2 mm,其它软组织层形变最大值为5.19×10-4 mm,肌肉层形变最大值为7.30×10-5 mm;皮肤能抵消的最大形变值约为 2.73×10-3 mm,低于这个值的形变量在皮肤层以外的地方无法测得;人体下肢各面所受到的应力分布与形变分布整体一致,由大到小依次为内侧、后侧、前侧、外侧;服装压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多重相关系数拟合优度为 1,二者之间具有极其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所建立的服装压预测分层模型可用来预测服装压对皮肤、其它软组织和肌肉的形变.

    服装压下肢分层模型服装压预测形变位移功能服装ANSYS软件

    具有距离监测与辅助提示功能的自闭症儿童智能服装设计

    王馨雨田明伟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自闭症儿童社交与情绪障碍问题,设计了 2 款具备距离监测与辅助提示功能的自闭症儿童智能服装.首先,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等方法,归纳出自闭症儿童在穿戴、感统、心理认同 3 个方面的服装需求;其次,采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技术实现社交距离监测;再次,采用气动柔性气囊及可加热碳纤维模拟中医推拿治疗自闭症手法,加热加压刺激手腕部穴位,达到一定的干预和辅助提示患者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超声波传感器精度高,形状小巧且耐脏污,将其嵌入服装中可有效识别 0.2~3 m范围内的社交距离;通过柔性气囊的充气加压可对手腕部穴位产生 7.90 kPa的服装压,有助于缓解患者情绪焦虑等症状;智能服装廓形设计采用H/A型,开合方式选用拉链,色彩选用冷色调,口袋设计为几何图形,面料设计兼具舒适性与功能性,符合自闭症儿童服装实际穿着需求.

    自闭症儿童童装距离监测柔性气囊服装压智能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