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修定的化学防护服国家标准解析

    杨光杨小兵栗丽姚之凤...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化学防护服国家标准修订后的情况,通过分析我国化学防护服国家标准发展历史,研究国外化学防护服标准,重点针对修订后的GB 24539-2021《防护服装 化学防护服》的变化,从化学防护服的分类、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方面对该标准加以解读.分析发现:GB 24539-2021 将相关标准进行整合,对化学防护服的分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更新,删除了非气密型化学防护服-ET,增加了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有限泼溅化学防护服和织物酸碱类化学防护服;相应地,性能要求也产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包括服装整体防护性能、服装面料防护性能及服装面料理化性能;GB 24539-2021 中的大部分试验方法沿用了之前相关标准中的试验方法,但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主要包括试样预处理条件和试验环境条件、化学防护服向内泄漏率测试方法、化学防护服液密性能测试方法、化学防护服面料耐磨损性能测试方法和耐屈挠破坏性能测试方法.

    国家标准防护服装化学防护服防护性能耐磨损性能

    基于服装吊挂系统协同的车间混合流水线布局优化

    童锡宇郑路杨金昌胡觉亮...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服装生产企业转型,针对服装制造车间混合流水线生产存在吊挂系统的物料传输路径耗时耗能、各工作台作业负荷时间不均、加工周期长及加工设备资源浪费等问题,根据服装生产工艺流程、工作台资源和加工设备数量受限、理性生产节拍等约束条件,建立物料传输总距离极小化及平滑系数极小化的双目标数学规划模型;设计非支配遗传(NSGA-Ⅱ)算法,对多款式服装生产具体实例进行编程仿真求解,并与多目标粒子群(MOPSO)算法进行优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NSGA-Ⅱ算法拥有更好的寻优能力,实验得到最优总距离为 82 m、最优平滑系数为 21.977、最优编制效率为 90.2%、最少只需要打开 10 个工作台和使用 18 台加工设备,企业可根据不同目标的需要择优选出相应的布局编排方案.

    双目标布局优化服装吊挂服装车间混合流水线NSGA-Ⅱ算法节能增效

    精梳机分离罗拉齿轮传动机构优化

    刘金儒李新荣王建坤王浩...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驱动的精梳机分离罗拉齿轮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性能直接影响车速的提高,为改善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性能,首先,分析现有混合驱动的精梳机分离罗拉齿轮传动机构,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传动机构的固有频率模型,并计算传动机构在不同精梳机车速下的激励频率,发现当车速为 600 钳次/min时机构会出现共振;然后,采用导数法建立传动机构固有频率对机构中各个构件转动惯量的灵敏度模型,发现行星轮p的转动惯量对一阶固有频率的影响较大;最后,通过优化传动机构中WW型差动轮系的各个齿轮齿数以改变其转动惯量,使传动机构的一阶固有频率比原先提高了 43.44%,避免了机构在 600 钳次/min时出现共振.

    精梳机分离罗拉混合驱动齿轮传动机构

    基于逆投影变换的纱筒纱线余量检测算法

    王俊茹王宏鹏汝欣陈智锋...
    185-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纱筒纱线余量检测是纺织行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针对目前纱线余量检测算法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点逆投影变换模型的纱筒纱线余量检测技术.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相机与纱筒的位置关系,建立三点逆投影变换模型进行初步矫正.为得到更好的图像矫正结果,设置补偿矩阵并根据内外筒位置信息优化变换矩阵,最后将逆投影变换后的图像按照改进的椭圆坐标变换模型展开为矩形,根据余量计算准则计算得到纱筒纱线余量.在自主搭建的检测平台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检测精度在 5mm以内,基本满足实际生产要求,可为纺织产业自动化生产提供依据.

    纱筒纱线余量检测逆投影变换模型三点逆投影变换椭圆极坐标

    纤维束与异形筘内合成气流的相互耦合作用

    方敬兵沈敏李俊祥王真...
    19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喷气织机辅助喷嘴的引纬效率,设计了 3 类多孔阵列式辅助喷嘴,揭示了多孔形状与阵列方式对合成气流速度分布和弹性纤维束运动位移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纤维束-气流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数值模拟了三维瞬态流场分布及纤维束运动位移,并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纤维束运动位移,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正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异形筘道内合成气流速度分布、速度梯度及纤维束头端运动位移.结果表明:异形筘道内合成气流速度梯度变化与纤维束头端位移具有相关性,合成气流速度梯度越小,纤维束运动位移也越小;三圆孔中心阵列辅助喷嘴形成的合成气流速度梯度最小,纤维束运动位移最小,适合用于弹力较大织物的引纬.

    喷气织机引纬效率流固耦合辅助喷嘴合成气流

    基于随机共振-反向传播算法的压电选针器渐变失效检测

    齐育宝汝欣李建强周悦欣...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压电式选针器在提花过程中故障特征难以判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共振-反向传播(SR-BP)算法的压电选针器渐变失效检测方案.研究压电选针器提花过程中驱动件的运动状态及其双向压电效应产生的电信号,对渐变失效状态下的压电陶瓷驱动件内部电信号进行随机共振(SR)故障诊断.提取振动序列的时域及频域参数与SR参数生成训练样本,通过算法使特征参数匹配出最优SR参数,将压电选针器振动信号与噪声信号混入SR参数形成的非线性系统中,观察该系统输出量的时域和频域变化达到快速检测故障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选针器失效后时域特征在 30~350 Hz将发生明显差异,全参数的 SR-BP 故障检测方法的精确度可达到97.5%,信噪比达到 7.36 dB,可有效地对压电选针器进行故障检测.

    针织机械压电选针器随机共振共位检测BP神经网络失效分析

    喷气涡流纺纱机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邵英海赵业平韩贤国曹继鹏...
    209-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外纺纱企业在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应用与相关技术的研发情况及其所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喷气涡流纺纱机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历史发展及其纺纱系统关键技术,详细分析了喷气涡流纺纱机的导棉喂入、牵伸和输送机构,成纱器,纱线卷绕(横动)、卷装机构等零部件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认为:喷气涡流纺纱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现有规模化生产机器的喷气涡流成纱器的结构改进、工作机制探讨上,成果较多且较为成熟,但创新技术不突出;在构建新型成纱器的内部型腔结构和产生更理想的涡流形态上有望进一步突破,以提高喷气涡流纺纱的性能,满足多功能纱线的生产和扩大纺纱应用范围;同时科技进步也使更多智能控制系统的电子清纱器、异纤控制、短线诊断、可视化等技术在纺纱工序中有了应用和发展.

    喷气涡流纺成纱器涡流管导棉机构卷绕机构

    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的研究进展

    秦子轩张恒李晗翟倩...
    219-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非溶相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过程中的微相分离机制,并进一步明晰超细纤维材料结构和性能的调控规律,挖掘熔喷非织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潜力,从非溶相共混熔喷机制出发,介绍了利用多种聚合物进行非溶相共混熔喷时的微相分离特点,综述了非溶相共混熔喷的聚合物匹配体系现状以及不同种类聚合物共混对超细纤维材料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非溶相共混熔喷超细纤维材料的功能性应用形式和领域,最后探讨了非溶相共混熔喷目前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共混熔喷非织造技术制备超细纤维材料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熔喷非织造材料非溶相共混聚合物超细纤维

    点击化学在功能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方进张广知徐珍珍
    227-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推动点击化学技术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进程,就近年来国内外在点击化学制备功能纺织品方面的相关研究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简要介绍了点击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纺织品表面功能修饰方面的优势;阐述了利用点击化学技术制备功能纺织品的方法及分类,包括巯基-烯、巯基-环氧、巯基-卤素、巯基-异氰酸酯、巯基-马来酰亚胺以及叠氮-炔等;重点围绕点击化学在制备疏水、抗菌、电磁屏蔽、环境响应以及防毡缩等不同类型功能纺织品中的作用机制和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通过点击化学手段制备功能纺织品的发展潜力和局限性;并针对当前点击化学在制备功能纺织品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点击化学在纺织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点击化学功能纺织品疏水阻燃抗菌防皱电磁屏蔽

    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计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刘欢欢孟虎王朝晖
    236-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更好地应用于老年人群,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适老化智能可穿戴研究现状.首先从人体层概述了老年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 3 个维度的特征变化;然后分析总结适合老年人群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材料、形态、结构、交互方式、功能算法和评估方法七大相关开发技术;进而梳理了适老化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生理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情绪系统和空间移动系统五大功能系统,并进一步依据产业生态层中 6 个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当前适老化智能可穿戴产品的设计范式;最后厘清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未来在适老化研究发展中需要解决的 4 个问题及相关展望.

    智能可穿戴适老化老年用品设计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