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纬组合全显结构起始点位置设置对织物显色的影响

    胡伊丽周赳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三纬组合全显结构中起始点位置设置影响织物结构显色效果的内在规律,采用不同的起始点位置设计三纬组合全显结构,并研究其结构显色的特征.以 16 枚 3 飞纬面缎纹为基础组织,设置 4 种不同组织点分布特征的基础组织起始点位置,来设计三纬组合全显结构,并形成 4 组三纬组合结构组织库,再通过色卡设计、织造和测色分析,获得结构显色的色彩数据,并比较分析显色特征与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三纬组合全显结构中显色纬浮长的位置变化是显色突变的根本原因,且起始点位置设置所引起的密集经浮长会影响织物显色的饱和度与织纹斜向的明显度,同时发现采用组织点分布均匀的基础组织起始点位置,具有较均匀的织物渐变显色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三纬组合全显提花织物的数码化优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提花织物组织结构全显技术组织组织起始点优选设计

    经编单向导湿织物设计与结构优化

    尹昂丛洪莲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经编结构和原料配置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对织物各梳栉的调整、原料的配置和织物结构进行选择.设计 8 个样品,通过对其水分管理性能研究对比后发现,内层纱线和外层纱线线密度差异越大,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就越好.在原料配置方面,内侧选用 5.6 tex(14 f)涤纶低弹丝,外侧选用 8.3 tex(288 f)的涤纶低弹丝具有最佳的水分管理性能;而内层选用 5.6 tex(14 f)的涤纶低弹丝,外层选用 9.7 tex的棉纱具有较高的润湿时间和吸收率,但其内外层润湿时间差、最大润湿半径和扩散速度较低,会影响面料对人体的穿着舒适度.在结构方面,外层采用经绒组织,内层采用编链,其整体水分管理性能要优于内层采用经缎组织,且织物内层纱线垫纱成圈织针数越少有利于增强单向导湿性能.

    经编单向导湿原料配置织物结构差动毛细效应针织物设计

    基于拓扑排序的编织土工布孔洞特征分析方法

    唐晓武李柯毅赵文芳陈式华...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数字图像法孔洞排序易出错的问题,对编织土工布孔洞特征分析方法进行探究.首先采用拓扑排序对编织土工布数字图像法排序错误进行纠错,然后基于像素统计和最小面积外接矩形(MABR)准确获取各孔洞的面积、长、宽,最后对比数字图像法和拓扑图像法排序结果、面积三维分布图和长宽统计图.结果表明:拓扑排序可纠正数字图像法对不同单位面积质量及拉应变下土工布的排序错误,从而实现土工布孔洞排序的精准获取.拓扑图像法可反映孔洞面积的分布及其在拉伸作用下的变化,实现土工布孔洞面积和任意角度孔洞长宽的大规模精确追踪.

    编织土工布孔洞特征参数数字图像法拓扑排序单向拉应变

    基于预/主刺协同的针刺织物力学性能提升方法

    陈小明任志鹏郑宏伟吴凯杰...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的针刺工艺常采用提高针刺密度来提高针刺织物的层间剥离性能,但同时也加剧了基布的纤维损伤,导致织物的面内拉伸强度下降,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预/主刺协同的针刺织物力学性能提升方法,可同时实现层间剥离性能和面内拉伸性能的提升.基于预/主刺协同针刺新工艺,制备了针刺织物,开展了织物结构表征、层间剥离性能测试和面内拉伸性能研究,并同传统的针刺工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总针刺密度的条件下,预/主刺协同针刺新工艺极大的提高了针刺纤维束的含量,增幅达到 63.1%~93.1%,且预/主刺协同针刺织物的针刺纤维束呈现较粗、较长的特征;层间剥离性能提高了 56.16%~58.46%,面内拉伸性能增加了 8.8%~15.7%.这是由于预刺工艺生成了预制孔,利于后续主刺工艺将更多短纤维带入厚度方向形成针刺纤维束;同时,预/主刺协同针刺工艺采用针刺密度减半、针刺遍数翻倍、原位针刺的思路,有效的减小了针刺损伤区域面积,提高了针刺织物的面内拉伸强度.

    针刺技术预制体针刺织物拉伸性能剥离性能

    基于漆酶催化角蛋白头发纤维生物修复染色

    贾维妮王涛鲍杰梁志结...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常规染发过程中氧化剂及染发剂对角蛋白头发纤维的损伤及易对人产生过敏等问题,采用漆酶催化盐酸多巴胺聚合生色并对角蛋白头发纤维进行原位染色,以达到生态安全、环保健康、生物修复、染色牢固的角蛋白头发纤维染黑效果.借助测色配色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纺织品防紫外性能测试仪等对染色角蛋白头发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染色角蛋白头发纤维表面色深值为 23.9,表观颜色色相为黑色,防紫外线性能也得到提高,紫外线防护系数为 100+,染色后角蛋白头发纤维断裂强力提高 7.8%;漆酶催化盐酸多巴胺聚合生成聚多巴胺色素,且附着于角蛋白头发纤维表面,与角蛋白头发纤维结合牢固,染色角蛋白头发纤维的干、湿摩擦色牢度及耐洗变色牢度分别达到 4 级、3~4 级及 4~5 级.

    角蛋白头发纤维染色漆酶催化盐酸多巴胺修复

    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原位聚合用自分散纳米炭黑的制备及其性能

    宋伟广王冬杜长森梁栋...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原位聚合用乙二醇基色浆储存稳定性差、运输成本高的问题,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炭黑、分散剂、分散工艺对自分散纳米炭黑的影响,利用响应面优化试验,探讨制备过程中分散剂质量分数、研磨时间、研磨转速对自分散纳米炭黑粒径的影响,得出最优研磨分散条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等探究了自分散纳米炭黑的表观形貌、耐热性能和亲水性能等.结果表明:选用SUA-305 作为分散剂,AP-104H作为炭黑,在分散剂质量分数为 30%,研磨时间为 2h,研磨转速为 3500 r/min时,自分散纳米炭黑粒径最小,为 85 nm,多分散性指数(PDI)为 0.163,储存稳定性优良,预估储存周期为 26.8 个月;自分散纳米炭黑与乙二醇的接触角为 7°,并展现出良好的自分散性能;自分散纳米炭黑的耐热性良好,满足在聚酯聚合阶段 280℃不分解的要求.

    自分散纳米炭黑原液着色聚酯纤维响应面优化

    复合型无氟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及其防水性能

    刘欣宇李剑浩王震沈军炎...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含氟拒水整理剂存在生物毒性、耐久性较差等问题,合成了一种聚丙烯酸酯型无氟防水剂.将丙烯酸十八酯(SA)分别与丙烯酸乙基己酯(2-EHA)和甲基丙烯酸环己酯(TMCHMA)进行细乳液聚合,制备了成膜等性能不同的 2 种SA共聚物胶乳;2 种胶乳经复合后用于织物的无氟防水整理,借助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复合胶乳涂膜的表面形貌,研究了复合比例及用量对整理织物表面结构以及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 2-EHA共聚可提高胶乳的成膜性,而TMCHMA的引入则可增强胶乳的保形性;2 种胶乳复合后,在整理后的织物表面形成微纳疏水结构,整理织物的防水性能显著提升,其静态接触角最高可达 152°,防水等级达到 5 级,经 50 次耐磨损测试后仍保持良好的疏水性能.

    丙烯酸十八酯细乳液聚合拒水整理防水性功能性纺织品无氟防水剂

    基于二维碳化钛材料修饰的功能棉针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葛佳慧毛志平张琳萍钟毅...
    132-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拓展二维碳化钛材料在棉针织物中的应用,制备具有一定耐水洗性能的导电棉针织物,首先利用 LiF/HCl 混合溶液刻蚀前驱体钛碳化铝获得二维碳化钛导电材料(Ti3C2Tx),再对棉针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使Ti3C2Tx通过静电作用附着到阳离子化的棉针织物表面,得到导电棉针织物材料.借助X 射线衍射仪、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棉针织物在阳离子化改性前后以及负载 Ti3C2Tx 前后进行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通过 RTS-9 型四探针测试导电棉针织物的表面电阻,对棉针织物阳离子化改性工艺及Ti3C2Tx在阳离子化棉针织物表面的负载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棉针织物阳离子化改性的最佳工艺:阳离子改性剂用量为 10%(o.w.f),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 10 g/L,获得Ti3C2Tx在阳离子化棉针织物表面的最佳负载条件(超声波处理 60 min).在优化条件下,负载Ti3C2Tx的阳离子化改性棉针织物表面电阻可低至 84.5 Ω/□,经20 次水洗后,导电棉针织物的表面电阻由 84.5Ω/□上升至 95.6 Ω/□,仍在 100 Ω/□ 以下,可满足导电要求.

    二维碳化钛材料阳离子改性导电织物耐水洗性能功能纺织品

    炭化三维间隔棉织物的制备及其电加热性能

    黄锦波邵灵达祝成炎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一种结构稳定可应用于压阻传感和电加热的功能型纺织品,研制出一种机织三维间隔织物基体,通过在惰性气体高温环境制备炭化三维间隔棉织物,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对制备炭化棉织物纤维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其电加热性能.结果表明:炭化三维间隔棉织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可视为均匀的电阻介质,且电阻变化率随着织物炭化温度升高呈指数降低;在较低炭化温度情况下电阻变化率较大,随着炭化温度升高,电阻变化率逐步降低.通过对织物升温效果与加热性能分析可知,织物在低于 62.4℃时,其理论加热效率与升温温度呈等比关系,可应用于温度精准可控的电加热织物.

    三维间隔织物柔性加热材料炭化工艺导电性能电加热织物

    硅磷改性碳酸钙的合成及其在聚酰胺涂层中应用

    陈智杰蒋继康虞一浩符晔...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碳酸钙粉末在聚酰胺 6 涂层中易堆积、无阻燃功能等问题,采用自制含硅磷阻燃成分的偶联改性剂对碳酸钙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提升分散性并赋予其阻燃功能.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偶联改性剂成功接枝到碳酸钙表面,并进一步研究了改性碳酸钙的接枝反应动力学及亲水亲油性.在此基础上,将改性碳酸钙粉末添加到聚酰胺 6/氯化钙/甲醇溶液中制备湿法涂层浆料,并通过双面刮涂、水交换凝固、烘干等制备工艺,最终在织物上构建表面光滑平整的多孔、薄型聚酰胺涂层.对比表征碳酸钙改性对所制聚酰胺 6 涂层织物的形貌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时间为 30 h,改性剂质量分数为 40%时,可获得表面充分改性的碳酸钙,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其所制聚酰胺 6 涂层织物拥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碳酸钙偶联改性湿法涂层聚酰胺阻燃涂层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