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洗后织物外观视觉特征编码与折皱评级

    徐平华冒海琳沈红影丁雪梅...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洗后织物外观平整度主客观评级的一致率,提出了基于视觉特征编码与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织物折皱自动评级方法.首先,将6块立体标准样板扩充至450幅具有代表性的织物洗后折皱图像作为训练集;其次,模拟人眼视觉聚焦机制,利用稀疏编码技术,分别解析9个半级图像子库的多尺度编码特征,并构建形成各级特征向量链码;最后,利用线性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算法评定其余200幅测试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主客观一致率为95.1%,评级精度为0.1级,单样本评级速度小于6 s,能够满足当前织物整理剂、洗涤剂、洗护设备等护理效果的商用评级用途.

    平整度视觉特征稀疏编码主客观一致率织物外观

    基于低秩分解的织物疵点检测

    杨恩君廖义辉刘安东俞立...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低秩分解法导致的图像信息过度丢失和织物弹性导致的歪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eta范数的改进低秩分解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提取织物图的基元特征构造先验信息图.其次,采用Beta范数代替低秩分解中的核范数,并由先验信息图引导低秩分解方法对织物图进行分解,解决了传统低秩分解方法中核范数导致的图像信息过度丢失的问题.进而,提取织物图的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构造后验信息图,并将后验信息图和通过低秩分解得到的稀疏分量进行哈达玛乘积获得显著图,解决了织物弹性导致的歪斜问题.最后,利用最优阈值分割得到疵点图.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4种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歪斜干扰,且检测时间更短.

    织物疵点疵点检测低秩分解后验信息图Beta范数歪斜干扰

    开孔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

    梁双强陈革周其洪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机械开孔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测试了2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试验件的压缩性能.1种为基本编织(100%编织纱)结构,另1种为含有编织纱/轴向纱(58/42)的结构,试验件编织角约为±12°.根据相关标准要求,分别进行有开孔和无开孔的复合材料试验件准静态压缩试验,并与层合板的压缩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种三维编织结构无缺陷材料的压缩强度较为接近,但引入开孔后,无增强纱结构可保留更高比列的压缩强度;引入开孔后,2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保留的压缩强度均高于层合板;在失效形式上,2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宏观失效形式较为相似,均为剪切失效,表现出横向断裂且无分层现象.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开孔缺陷压缩强度轴向纱

    硫酸钠在低带液轧-焙-蒸活性染料染色中的作用

    吴伟陈小文钟毅徐红...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加入硫酸钠后低带液轧-焙-蒸活性染料染色效果更好的原因,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建立纤维表面染液层模型,研究在有无硫酸钠的条件下焙-蒸过程中体系水分蒸发、染料和离子分布情况,计算了数密度和径向分布函数.结果表明:硫酸钠在低带液轧-焙-蒸染色过程中存在保水作用,且在碱处理后,即纤维素糖环上的羟基变成氧负离子之后,保水作用更明显;硫酸钠的加入产生了纤维素氧负离子-钠离子-硫酸根离子-钠离子的稳定、定向排列的多电位层,能够有效锁住纤维表面的水分,为染料和纤维提供更好的反应环境,而且能够防止染料随着水分子在高温下发生解吸附、泳移以及水解反应.

    活性染料硫酸钠低带液分子动力学模拟保水作用

    小檗碱在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中的应用

    刘艳春白刚
    94-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拓展小檗碱的应用领域,对小檗碱理化性能进行研究,并将小檗碱应用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通过正交试验对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小檗碱染色工艺进行优化,测定了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测试了染色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小檗碱能溶于水,在pH值3~11范围内耐酸碱稳定性好,在120℃以下热稳定性好;小檗碱对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染色吸附等温线呈Langmuir型,小檗碱染色半染时间为15.5 min,平衡上染百分率为97%;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为100℃,染色保温时间为40 min,染色pH值为8;染色后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可达到92%以上.

    小檗碱天然染料聚丙烯腈/醋酸纤维素复合纤维理化性能纤维染色抗菌性能

    涤纶织物上自交联型P(St-NMA)光子晶体的构筑及其结构稳固性

    刘国金韩朋帅柴丽琴吴钰...
    9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在纺织基材上的稳固性,以自交联型聚(苯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P(St-NMA))胶体微球为结构基元,通过数码喷印技术将其施加到涤纶织物上构筑光子晶体生色结构.观测P(St-NMA)微球的形貌,表征光子晶体的排列和结构色效果,并测试和对比PSt和P(St-NMA)2种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在基材上的稳固性.结果表明:P(St-NMA)胶体微球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其中疏水性的聚苯乙烯(PSt)为核层,亲水性的聚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壳层;P(St-NMA)光子晶体生色结构排列规整,色彩鲜艳、虹彩明显;相比PSt光子晶体生色结构,P(St-NMA)光子晶体生色结构的稳固性显著提升,经折叠、水洗后不易脱落.

    自交联P(St-NMA)胶体微球光子晶体生色结构涤纶织物

    纳米TiO2稳定乳液的制备及其在微胶囊制备中的应用

    王森陈英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乳液中乳化剂含量较高的问题,采用改性纳米TiO2-水杨酸(SA)作为乳化剂,制备Pickering乳液,应用于防蚊微胶囊的制备.研究了纳米TiO2水杨酸表面改性、TiO2-SA质量分数、乳化速度、乳化时间、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及制备微胶囊的影响.通过对乳液粒径、微胶囊的包埋率、粒径的表征得出合成防蚊微胶囊时乳化条件为:TiO2-SA质量分数0.75%,PVA质量分数1.0%,室温,乳化速度8000 r/min,乳化时间7 min.研究表明:改性TiO2可改善纳米TiO2的亲油亲水性能以及乳液的稳定性;用研究所得乳化条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合成的微胶囊球形规则,表面光滑,包埋率为84.02%,平均粒径为2.867μm;能谱分析表明,微胶囊表面含有C、O、N和Ti元素.

    Pickering乳液TiO2改性防蚊微胶囊包埋率粒径

    阻燃抗菌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周青青陈嘉毅祁珍明陈为健...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赋予织物多功能性,解决纳米材料在织物表面的分散均匀性问题,采用植酸与三聚氰胺制备植酸铵盐,赋予织物阻燃性能.在此基础上,阻燃织物表面原位生长纳米银,制备阻燃抗菌多功能纺织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对织物阻燃整理和抗菌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谱、热重分析等技术手段对织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织物经植酸铵盐二浸二轧整理后,其极限氧指数可达35%以上,其耐水洗性能提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整理织物表面粗糙,含有P、N、Ag等元素,织物表面成功接枝植酸铵盐和Ag纳米颗粒,且分布均匀;植酸铵盐和植酸铵盐-Ag对织物表面形成炭层有一定影响,其燃烧后的炭渣量比未整理织物增加了27%.

    植酸铵盐纳米银阻燃整理抗菌整理原位生长棉织物功能整理

    氧化壳聚糖改性抗菌蚕丝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郑宏飞汪瑞琪汪庆朱莹...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持久抗菌的功能丝绸材料,采用硝酸、磷酸、亚硝酸钠体系将原料壳聚糖的C6位伯羟基选择性氧化为羧基制得水溶性氧化壳聚糖(OCS),使OCS的羧基与脱胶蚕丝织物(SFF)的氨基反应,得到氧化壳聚糖改性蚕丝织物(OCSMSF).借助核磁共振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手段表征了OCS与OCSMSF的化学结构,测试了OCSMSF的力学、吸湿、抗菌等性能.结果表明:酰胺反应已将氧化壳聚糖分子化学键合在SFF中,OCS改性蚕丝纤维的结晶度降低;在优化反应参数条件下,OCS接枝蚕丝织物的质量增加率达到9.17%,OCSMSF的强力略有减小,而吸湿性提高42.92%,OCSMSF对测试细菌的抑菌率大于94%,且抗菌耐洗涤性好,同时OCSMSF对仙人掌黄酮提取物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蚕丝织物氧化壳聚糖交联改性抗菌织物释药载体

    斜向分割线在现代旗袍结构中的应用

    李雨虹李杨吴晶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拓展旗袍结构设计思路,以分割线为切入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无袖旗袍作为研究对象,对斜向结构线在旗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设计了2种同尺寸的旗袍结构,设已有的斜裁制版方式为对照组,调整分割线所含省量的结构为实验组;每组结构均以2种不同的丝向(垂直和45°斜向)进行裁剪,并制作4款样衣.通过对比4款样衣的人台着装效果证实:调整后的旗袍腰部贴合度更好,但整体流畅度有待提高;竖直丝向裁剪的服装弹性较好,但衣片宽度较宽,对面料幅宽有较高要求;经进一步分析样本优劣,得出每种制版方式和裁剪方式的适用情况,并总结出斜向分割线应用于旗袍的设计规律.

    斜向分割线斜裁现代旗袍分割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