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料与桑叶饲喂的家蚕蚕丝品质分析

    黄晴苏振岳周一帆刘青松...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人工饲料饲喂和桑叶饲喂对家蚕蚕丝品质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氨基酸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等,系统性地对2种饲喂方式获得的蚕丝的形态、组成、结构与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桑叶饲喂所获得的蚕丝相比,人工饲料饲喂所获得的蚕丝在外观、蛋白质组分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元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二级结构、结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大量元素中,除Na和Si外,其余元素在人工饲料饲喂蚕丝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桑叶饲喂蚕丝,微量元素Al、Cr、B在人工饲料饲喂蚕丝中含量低于桑叶饲喂蚕丝,而Fe、Mn、Zn、Cu元素的含量反之;脯氨酸在人工饲料饲喂蚕丝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桑叶饲喂蚕丝;饲料饲喂蚕丝中β转角结构含量大于桑叶饲喂蚕丝,而无规则卷曲结构含量相反,其结晶度也较桑叶饲喂蚕丝的降低5.1%;人工饲料饲喂蚕丝具有更高的平均断裂应变,而桑叶饲喂蚕丝具有更高的断裂强度,但二者差异并不显著;虽然桑叶饲喂蚕丝与人工饲料饲喂蚕丝在部分元素、氨基酸和二级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但反映到蚕丝力学性能上其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家蚕蚕丝品质受饲喂方式的影响不显著,人工饲料饲喂具有替代桑叶饲喂家蚕的可能性.

    蚕丝人工饲料桑叶饲喂方式蚕丝结构力学性能

    棉浆纤维素/质子型离子液体溶液的流变行为

    马凯邓璐璐王学琳石国民...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棉浆纤维素的绿色、高效溶解,促进其高值化利用,以质子型离子液体([DBNH][Lev])为溶剂,制备了 5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纤维素/[DBNH][Lev]溶液;借助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机制,测定了纤维素溶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态和动态流变行为,讨论了纤维素含量、温度和剪切速率等对均相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素/[DBNH][Lev]溶液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对温度具有敏感性,且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该溶液在高频率下出现凝胶点,存在黏性流动为主的类液态向弹性形变为主的类固态转变,且温度越高转变点越向低频区移动,这为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流变响应提供理论基础,并对后续的纤维素加工工艺(如涂层、纺丝)提供技术指导.

    棉浆纤维素质子型离子液体溶解流变行为Cox-Merz定律黏弹性

    壳聚糖微纳米纤维复合抗菌空气滤材的制备及其性能

    陈锦苗李纪伟陈萌宁新...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制备一种绿色环保的抗菌空气过滤材料,在壳聚糖水刺非织造布(CS)的表面静电纺丝一层壳聚糖/聚氧化乙烯(CHI/PEO)纳米纤维膜,得到壳聚糖微纳米纤维复合空气滤材(CHI/PEO-CS).对制备的CHI/PEO-CS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孔径分布、透气性、过滤性能以及抗菌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CHI/PEO纤维直径随着PE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当PEO质量分数为0.45%时,CHI/PEO纤维的成纤率最好,对应的纳米纤维直径为146 nm;CHI/PEO-CS对300 nm NaCl气溶胶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99.56%,对应压降为63 Pa;当壳聚糖水刺布表面静电纺纳米纤维膜后,CHI/PEO-CS在改善其过滤性能的基础上依旧保持原水刺布较高的强力,且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246.2 mm/s);此外,CHI/PEO-CS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拦截率分别为99.97%和99.88%,显著高于纯CS水刺布.

    壳聚糖水刺非织造布纳米纤维微纳复合抗菌性能空气过滤

    聚丙烯腈/二硫化钼复合薄膜的挠曲电效应分析及其应用

    栗志坤于影左雨欣史豪秦...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薄膜中挠曲电材料的质量分数对薄膜的挠曲电效应影响显著,为探究聚丙烯腈(PAN)/MoS2复合薄膜中MoS2质量分数对其挠曲电压及挠曲电系数的影响规律,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PAN/MoS2复合薄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薄膜的结构、形貌、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基于悬臂梁方法测试不同MoS2质量分数对PAN/MoS2复合薄膜挠曲电效应的影响,通过间歇式挠曲电效应测试检测复合薄膜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挠曲电压和挠曲电系数随着MoS2质量分数的增大而提高,且在MoS2质量分数为50%时挠曲电压和挠曲电系数达到最优,分别为0.8 V和1.96 nC/m;该薄膜的挠曲电效应稳定性优异,串联多个PAN/MoS2复合薄膜可获得较高的挠曲电压,且电压衰减极弱,可广泛适用于微小型可穿戴电子设备.

    挠曲电效应MoS2聚丙烯腈静电纺丝复合薄膜挠曲电系数可穿戴电子设备

    包载型聚丙烯腈/SiO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制备及其隔热性能

    王新庆季东圣李舒畅杨晨...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气凝胶纤维后处理操作复杂、加工不稳定等问题,且为有效集成纳米气凝胶与纳米纤维功能和结构优势,本文围绕新型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成形与结构调控的关键难题,利用溶液喷射同轴纺丝技术将聚丙烯腈(PAN)与SiO2气凝胶通过一步法制备PAN/SiO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复合纳米纤维中SiO2气凝胶质量浓度对纤维形态结构、稳定性、孔径分布、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N/SiO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形态结构上呈三维卷曲状,SiO2气凝胶的引入使纤维表面形成多孔褶皱型结构,且纤维表面的微孔、介孔含量随SiO2气凝胶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多;该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当SiO2气凝胶质量浓度为6 mg/mL时,PAN/SiO2气凝胶复合纳米纤维在40℃的导热系数低至0.037 38 W/(m·K),未来在服用保暖、工业隔热、军用热红外屏蔽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聚丙烯腈纳米纤维溶液喷射同轴纺丝技术气凝胶复合纤维SiO2气凝胶隔热材料

    全纤维电容式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及其性能

    陈莹沈娜弟张露
    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受柔性电容式传感器介电层弹性模量的限制,目前电容器的性能如灵敏度等难以达到应用要求,为提高传感器的传感性能,以聚吡咯复合蚕丝织物作为织物电极,羊毛纤维集合体作为介电层构建全纤维的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对电极的织物结构和纤维集合体高度进行优化分析;对传感器的电学及传感性能进行测试,并进行了应用探索.结果表明:面密度为69 g/m2素绉缎聚吡咯复合织物方阻最小,为42 Ω/□;纤维电容器以素绉缎聚吡咯复合织物作为电极,羊毛纤维集合体为介电层,且高度为1.4 cm时传感性能最优,在频率为10 kHz、电容最高为66 pF、压力为0~5 N范围内灵敏度最高为1.08 N-1.该电容式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有望应用于肢体运动监测与公共场合安全监测中.

    电容织物传感器聚吡咯纤维介电层织物电极

    单面纬编织物变化孔隙率结构设计与透气导湿性能评价

    方雪明董智佳丛洪莲丁玉琴...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夏季用轻薄但效应单一的平针结构针织物的热湿调节功能,采用不同粗细的涤纶与氨纶搭配,通过原料细度、织物密度以及孔隙率调节,设计开发9种变化孔隙的单面纬编结构织物.研究原料、织物结构和孔隙对织物透气、吸湿等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特征与织物透气导湿性能呈现明显关联.织物体积质量在200~400 kg/m3之间,体积质量越小,透气率越高.在机型原料相同的情况下,局部使用细纱会使织物表面孔隙占比上升,织物组织结构影响平均孔径,孔径最大可以达到105 µm.在织物组织结构相同的情况下,织物平均孔径与单向水分传递指数和透湿率均呈现正相关;织物水分蒸发速率与织物体积质量和表面孔隙率也呈现正相关性.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对于单面添纱织物来说,添加氨纶虽然能增强单向导湿性能,但氨纶收缩织物孔隙,增加厚重,使透气效果降低,故在原料不含氨纶且织物表面孔隙率较高的情况下,织物的透气导湿性能最优.

    纬编织物单面添纱孔隙结构透气性能单向导湿涤纶氨纶

    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

    胡旭东汤炜曾志发汝欣...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自动分类时现有方法计算量偏大的问题,基于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方法.采集纬编针织物组织双面的图像,以准确判断其结构类型.在特征提取步骤中,引入了注意力机制模块,修正各个层次特征在通道域和空间域的权重.构建的双分支网络架构能并行提取织物双面的特征信息.在分类阶段,采用了串行策略来融合高维特征向量,以确定纬编针织物组织所属类别.使用准确率、宏精确率、宏召回率以及宏F1评估模型的性能,并统计了参数量和计算复杂度衡量模型的资源消耗.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纬编针织物特殊的结构特点,双分支网络架构具有很好的适应性.改进后的模型增强了不同组织间的特征区分度,在受到角度旋转、尺度改变、光照条件变化等干扰下,本文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可达99.51%,且保持了较小的资源消耗.

    纬编针织物组织结构分类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图像识别双分支网络注意力机制

    基于变截面复丝模型的机织物模拟

    徐辉朱昊潘苏情史红艳...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机织物模拟时因纱线截面不变而导致纱线互相渗透、模拟效果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变截面复丝模型作为机织物模拟时经纬纱的模型.从空间圆参数方程中受到启发,建立空间椭圆参数方程作为纱线的截面模型;提出一种椭圆等分算法,通过等分弧长的方式建立了复丝模型.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分析纱线中心线上不同位置截面的受挤压程度,建立了平纹及非平纹组织的交织模型,并以压扁系数表示不同截面的压扁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变截面椭圆与复丝相结合构成的经纬纱模型模拟效果逼真;交织模型在减少纱线渗透的同时,也更符合实际情况;模拟的机织物表层纹理清晰,达到了预期效果.

    空间椭圆变截面复丝模型交织模型机织物模拟经纬纱模型

    汽车座椅用织物的复合工艺及其性能

    何芳郭嫣韩朝旭刘铭燊...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汽车座椅用织物的制备成本,表层织物利用双层小提花组织设计,采用一定比例的阻燃涤纶与普通涤纶进行交织,兼顾装饰、阻燃、耐磨等性能;中间层使用不同结构的经编间隔织物(WKSF)替代海绵,提高透气性、环保性及缓压性能;里层织物采用涤纶针织物.采用热塑性聚氨酯(TPU)热熔胶网膜黏合剂将3层织物复合层压,研究复合工艺中温度、时间、施胶量等参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复合工艺的温度为120℃、时间为100 s、施胶量为50 g/m2;当间隔织物网眼数为45个/(25 cm2),厚度为7.12 mm,间隔丝密度为39.71根/cm2时,中间层织物对复合材料的剥离强力、透气性等性能最佳.通过该复合工艺设计的汽车座椅面料可将阻燃、透气、装饰、绿色环保等功能集于一体,从而适应高档汽车座椅用纺织品的需要.

    汽车座椅用织物复合层压经编间隔织物阻燃性剥离强力透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