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辐射热条件下附加相变材料织物的蓄放热双重特性

    朱晓荣向攸慧何佳臻翟丽娜...
    152-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相变调温热防护服在热暴露阶段与冷却阶段的蓄热防护与放热危害双重特性,使用相变温度为28℃的微胶囊制备了用于多层热防护织物系统的涂层织物.利用模拟低辐射热条件下的织物热蓄积性能测试仪,探究了 4 种不同的空气层厚度及 2 种不同的热源强度对于附加相变材料织物系统蓄放热特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在自然放热与加压强制放热状态下织物系统放热特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在热暴露阶段,空气层与相变材料的共同作用对于降低皮肤得热具有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蓄热自然释放状态下,相变涂层织物能够降低织物系统对皮肤的放热;然而在蓄热加压释放状态下,相变材料的使用反而显著提升了皮肤得热,尤其当空气层厚度较大时,相变涂层织物系统的皮肤得热量较未加压状态下提升了 129%.

    相变材料涂层织物热防护热危害低辐射热

    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阻燃粘胶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蒋之铭张超张晨曦朱平...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多元羧酸交联剂的强酸性对阻燃粘胶织物的强力损伤,以多氨基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BPEI-DP)为阻燃剂,在 1,2,3,4-丁烷四羧酸(BTCA)的交联作用下得到阻燃粘胶织物,研究了其表面化学组成、阻燃性能、热降解稳定性能和热释放行为,分析了BPEI-DP/BTCA体系对粘胶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粘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LOI)提升至 28.9%,垂直燃烧测试中阻燃织物离火自熄,无续燃和阴燃现象,损毁长度为9.9 cm;相比于纯粘胶织物,阻燃粘胶织物的成炭性显著提升,热释放明显降低,最大热释放速率下降了34%;其耐水洗性能与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阻燃粘胶织物相当,20 次标准水洗后 LOI值从28.9%下降至 24.9%;该阻燃体系有效保留了粘胶织物的断裂强力,保留率可达 70%左右,为高品质阻燃纺织品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思路.

    粘胶织物磷酸酯化聚乙烯亚胺1,2,3,4-丁烷四羧酸阻燃整理力学性能

    阻燃防水多功能涤纶篷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杨海富罗丽娟师建军马晓光...
    168-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篷布的阻燃、抗熔滴及防水性能,以涤纶帆布为基布,采用有机阻燃剂、无机阻燃剂和防水涂层胶对涤纶帆布进行阻燃整理及防水整理,制得多功能阻燃防水涤纶篷布.探究了TF-11 氮磷阻燃剂质量浓度、十溴二苯醚和无机阻燃剂三氧化二锑的质量分数及质量比对阻燃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后篷布的续燃阴燃时间、损毁长度、静水压值及断裂强力,并借助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多功能篷布的阻燃抗熔滴性及表面形貌.结果表明:TF-11 氮磷阻燃剂质量浓度为 150 g/L,十溴二苯醚与三氧化二锑质量比为 2∶1且占树脂总量的30%时,制备的篷布阻燃效果可达离火自熄程度,损毁长度缩短至 5.5 cm,并且无熔滴现象,防水性能优异,静水压值为 5.1 kPa,满足篷布对于阻燃和防水性能的要求.

    涂层整理阻燃整理防熔滴防水整理多功能篷布

    壳聚糖-聚乙烯醇协同对籽用大麻浆粕铁离子的脱除

    狄友波陈燮阳阎智锋殷轩...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籽用大麻湿法纺丝浆粕中铁离子含量过高的问题,利用壳聚糖的金属螯合性和聚乙烯醇的乳化稳定作用制备壳聚糖-聚乙烯醇吸附液,对籽用大麻浆粕进行处理,探究吸附液对铁离子的脱除效果及其最佳处理条件,并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螯合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壳聚糖与聚乙烯醇质量比为 1∶2、吸附液质量分数为3.6%、吸附液pH值为6.5、处理温度为45℃、处理时间为30 min时,吸附液对铁离子的脱除效果最优,可将铁离子从 52 mg/kg 脱除至 35 mg/kg,并具有较好的可纺性;壳聚糖相比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钠对铁离子具有更强的螯合能力,且其对二价铁离子的结合能力强于三价铁离子;壳聚糖的强螯合性是由于壳聚糖配位原子相互距离较远且配位原子容易旋转并能与金属离子形成规则八面体.

    籽用大麻浆粕铁离子壳聚糖聚乙烯醇密度泛函理论

    虚拟服装迁移在个性化服装定制中的应用

    叶勤文王朝晖黄荣刘欢欢...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服装定制中个性化服装开发效率低以及虚拟试衣过程繁琐等问题,首先,详细阐明了三维服装软件CLO 3D和Marvelous Designer的虚拟服装迁移原理;其次,结合CLO 3D的虚拟服装迁移和自动转换虚拟模特功能,提出了一套针对三维扫描人体的个性化服装定制方案;最后,采用三维扫描人体开展虚拟服装迁移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在实际个性化服装定制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体型的三维扫描人体,可快速生成个性化虚拟服装、个性化样板和展示个性化虚拟试衣效果;生成的虚拟服装能够满足不同体型的个性化需求.该方法可提高个性化虚拟服装开发效率,为个性化服装定制提供技术支持.

    虚拟服装虚拟服装迁移三维扫描人体数字化模特虚拟试衣服装定制

    居里叶分形在艾德莱斯裙装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许晗沈雷陈涵
    191-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民族特色服饰图案高开发需求与传统设计方法不匹配问题,以维吾尔族艾德莱斯图案为例,提出图案创新设计方法.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读等方式,挖掘艾德莱斯图案背后蕴藏的历史文化内涵并进行分类.提炼其线稿并对元素进行拆解与重组,得到新图案单元.运用居里叶分形理论、计算机算法辅助图案创作,提出艾德莱斯裙装分形图案设计模型.通过新建集合、调节指数、代入公式、叠加算法、添加代表性色彩与图案、分形渲染等步骤完成 9 组图案设计.从色彩特征、元素特征、结构特征与文化意蕴 4 个维度对图案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在Style 3D软件平台上进行艾德莱斯裙装建模以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居里叶分形理论的艾德莱斯图案设计模型具有较好的实践应用价值,可为其它民族图案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研究思路与方法参考.由该方法创作出的艾德莱斯裙装图案能够兼具时尚艺术特色与民族文化底蕴.

    民族服饰艾德莱斯图案居里叶分形图案设计模型服装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基于Flow Simulation的喷气织机辅助喷嘴喷孔结构优化

    樊百林张昌睿郭佳华黄钢汉...
    200-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辅助喷嘴引纬的综合性能,以喷气织机辅助喷孔为研究对象,采用Solidworks软件结构优化方法,对辅助喷嘴喷孔的流体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构建单圆孔、双圆孔、矩形孔 3 种辅助喷嘴喷孔流场三维模型,在 0.4 MPa的工作环境压力下,分别研究了距喷口 40 mm处截面的气流速度分布情况、辅助喷嘴的最大气流速度及辅助喷嘴入口处的质量流量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圆孔辅助喷嘴锥度为正方向 4°时综合性能最优,引纬稳定性最好,取得较大气流速度和最小质量流量,与锥度 0°相比,最大气流速度增加了 3.03%;对于双圆孔辅助喷嘴,采用上方喷孔直径 1.5 mm、下方喷孔直径 0.8 mm和两孔中心距离 2.2 mm时获得最优结果;长宽比为2.3 的矩形孔辅助喷嘴综合性能最优.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喷孔数值模拟优化分析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面料抓取机械臂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黄晨静张蕾孙逊王晓华...
    207-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纺织服装行业中面料抓取机械臂的轨迹跟踪精度,建立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反步法在浸入与不变(immersion and invariance,I&I)自适应理论框架下设计了一种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含未知参数的柔性关节机械臂动力学模型;其次,采用I&I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关节转动惯量的自适应律,并通过构造光滑函数实现参数估计误差流形的不变性和吸引性,保证参数估计误差收敛到 0;最后,将所设计的自适应律引入反步法设计控制律的递推过程中,使所设计的控制律对不确定参数具有自适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反步法相比,所设计的I&I自适应反步法能更快速、更稳定地达到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效果,该算法对期望轨迹的跟踪误差可保持在±0.002 rad之内.

    面料抓取机械臂动力学模型轨迹跟踪浸入与不变自适应反步法

    静电纺聚合物复合金属有机框架功能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贾姣郑作保吴昊徐乐...
    215-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静电纺丝领域的应用,分析了静电纺功能性纳米纤维膜的应用背景和金属有机框架的特点,介绍了金属有机框架与静电纺丝膜结合的可行性,并综述了聚合物复合金属有机框架功能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发展进程和最新研究进展.对静电纺聚合物复合金属有机框架功能纳米纤维膜在水环境处理、锂电池隔膜、药物输送、气体分离等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和讨论.概述了近年来聚合物复合金属有机框架功能纳米纤维膜的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金属有机框架与静电纺丝膜结合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对金属有机框架进行功能改性、设计温和的合成方法、增加其使用耐久性、安全性等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静电纺丝金属有机框架功能纳米纤维膜水处理膜材料锂电池隔膜材料药物输送气体分离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织物舒适度研究进展

    苑洁翟淑娜娄琳王其才...
    225-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瞬态捕捉织物刺激下的大脑反应,明确织物舒适度大脑感知机制,从织物舒适度感知过程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表征原理 2 个方面阐述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织物舒适度表征上的技术优势,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与织物舒适度相关的诱发电位成分,得到与织物触觉感知存在相关的诱发电位主要为中期和晚期正成分以及刺激 450 ms处出现的负电位成分.晚期正成分主要与织物表面粗糙度和接触压力刺激感知相关;中期正成分与刺痒感、接触冷暖感和黏体感相关;刺激450 ms处出现的负电位成分与大脑感知的抗干扰能力相关.与织物视觉舒适度感知相关的诱发电位主要为正电位成分、早期和中期负成分.强烈的织物视觉刺激会引起早期正成分、中期正成分和早期负成分振幅增大,但颜色组合数目增多会导致中期正成分和中期负成分的潜伏期延长,识别速度变慢.晚期正成分才是视觉舒适感知的最终决策成分.

    事件相关电位织物舒适度大脑感知触觉舒适度视觉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