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聚阻燃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吴雨航魏建斐顾伟文王玉萍...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阻燃性较差的问题,以[6-氧代-6H-二苯并[c,e][1,2]氧磷杂己环-6-基)甲基]丁二酸(DDP)和明胶基碳点(gCDs)构建复合阻燃体系,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阻燃DDP-gCDs-PET,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其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及锥形量热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gCDs与DDP复配后对PET阻燃性能的影响,并利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探究了阻燃PET在气相中的热分解产物,提出了 DDP、gCDs对PET的阻燃机制.结果表明:当添加DDP质量分数为8%、gCDs质量分数为1.0%时,DDP-gCDs-PET的UL-94等级提升至V-0级,LOI值可达到35%;相较于纯PET,DDP-gCDs-PET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39.77%,总热释放量降低25.00%,引燃时间延长25 s,阻燃效果显著改善;在燃烧过程中DDP促进了 PET基体分解并在气相中淬灭自由基,gCDs使热量迅速扩散,提升了 PET基体的热稳定性能,且gCDs在凝聚相促进成炭使DDP中的P留存于炭层中,二者共同作用提升了PET的阻燃性能.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明胶基碳点磷系阻燃剂原位聚合法复配阻燃阻燃机制

    桑蚕的强制牵伸抽丝及其纤维性能

    刘术侯腾周乐乐李祥龙...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蚕丝的力学性能,采用一种圆锥斜面牵伸装置对五龄桑蚕进行强制牵伸抽丝以制备高强牵伸丝,研究不同牵伸速度对桑蚕牵伸丝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将牵伸丝与蚕丝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由强制抽丝获得的牵伸丝表面光滑平坦,丝胶均匀附着;随着牵伸速度的增加,牵伸丝截面逐渐向弓形转变;牵伸丝的综合力学性能显著优于蚕丝,且其断裂强度、弹性模量、断裂比功与断裂伸长率随着牵伸速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接近桑蚕自然吐丝速度(1 cm/s)牵伸制备的牵伸丝的断裂强度与蚕丝相当,约为3.00 cN/dtex,但其弹性模量(93.10 cN/dtex)远高于蚕丝(76.90 cN/dtex);当牵伸速度增加至4 cm/s时,可获得力学性能最佳的牵伸丝,其断裂伸长率为22.49%,断裂强度为3.39 cN/dtex,弹性模量为95.76 cN/dtex,断裂比功为0.62 cN/dtex,相比于蚕丝的平均值分别提高了 7%、13.76%、24.53%、31.91%.

    桑蚕蚕丝强制抽丝牵伸丝力学性能

    海藻酸钠/纳米蒙脱土纤维制备及其增强增韧机制

    胥家辉郭肖青王伟王怀芳...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藻纤维的断裂强度低、伸长率差一直是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针对该问题,对海藻纤维进行改性,将纳米蒙脱土(MMT)与海藻酸钠共混制备纺丝原液,以CaCl2为凝固浴,通过湿法纺丝法制备海藻酸纳/纳米蒙脱土纤维,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热重分析仪等对其微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通过单纤维强力仪测试其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等物理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研究蒙脱土溶胀时间及添加量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MT溶胀120 h、质量分数为0.1%时,MMT在纺丝液中分布较为均匀;与纯海藻纤维的力学性能相比,改性后纤维的断裂强度由1.32 cN/dtex提高到3.01 cN/dtex,提高率高达228%;断裂伸长率由4.67%增加到10.07%,同时MMT的加入没有明显改变海藻纤维的化学结构与结晶结构,对纤维的热稳定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蒙脱土海藻纤维增强增韧插层海藻酸钠湿法纺丝

    自支撑聚吡咙基碳纤维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徐振凯马鸣蔺多佳刘航...
    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聚吡咙基碳纤维作为自支撑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将聚羧酸铵盐(PCAAS)和不同质量分数的聚氧乙烯(PEO)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成前驱体纳米纤维,在500 ℃下亚胺化、环化形成聚吡咙(BBB)纤维,800 ℃下炭化形成聚吡咙基碳纤维(BCF),将BCF作为负极材料装配成锂离子电池,探究不同质量分数PEO对BCF形貌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EO质量分数为6%时,前驱体纳米纤维表面光滑且直径均匀,炭化后的BCF直径减小了 24.2%;聚吡咙作为芳杂环聚合物有密集的碳链,经炭化后含碳量高达97.5%;且咪唑和毗咯的残留N导致较多无序碳的产生,N上的孤对电子作为载体促进电子迁移,并为Li+提供了更多活性位点;在恒流充放电循环中,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具有422.3 mA·h/g的放电比容量.

    静电纺丝聚吡咙碳纳米纤维柔性自支撑电化学性能负极材料

    低红外发射率控温热红外伪装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时吉磊陈廷彬付少海张丽平...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仅从阻隔目标热量散发或降低表面红外发射率单方面入手很难达到理想的热红外伪装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在聚丙烯腈静电纺丝液中混合相变材料聚乙二醇和性价比较高的铁纳米粒子,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外表面具有低红外发射率、底层具有控温功能的复合纤维膜材料,分析了复合纤维膜的表观形貌、化学及物相结构、热学性能、红外发射率和控温性能,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红外隐身性能.结果表明:当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1000投料比不同时,可得到相变温度在31.5~40.9℃之间的系列相变纤维膜;复合纤维膜的红外发射率最低为0.69,在55℃热台上能够产生12 ℃的表面温度差,最大可产生22.4℃的辐射温度差,与环境温度相比最低具有1.9 ℃的辐射温度差,使目标在红外热成像中与环境辐射颜色一致.

    聚丙烯腈聚乙二醇铁纳米粒子红外隐身静电纺丝复合纤维膜相变温度红外发射率

    废旧棉/纳米纤维素自增强复合纸的制备与性能

    刘鑫王婵窦皓孟家光...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械开松回收后产生的废旧棉短纤维存在力学性能差且难以再利用的问题,将部分回收的废旧棉短纤维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NaBr/NaClO体系中氧化,制备成纳米纤维素(CNF),然后将不同质量分数的CNF悬浮液和回收的废旧棉短纤维充分混合制备全纤维素纸浆,最后通过湿法成网和热压技术形成全纤维素纤维自增强复合纸(CCP),并探究其形貌、力学性能以及增强机制.结果表明:当CNF质量分数增加至5%时,CCP中的氢键含量增加,CNF和棉短纤维之间形成了广泛的氢键交联,促成CCP形成了致密的结构,其拉伸断裂强度达到84.72 MPa.此外,采用不脱色废旧棉短纤维制备的CCP可加工为包装纸袋使用.

    废旧棉纳米纤维素回收利用复合纸自增强湿法成网热压技术

    薄鞘高包覆涤纶/棉包芯纱的结构控制及其工艺

    李文雅周剑廖昙倩董真真...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包覆包芯纱的临界包覆率实现不露芯的包覆效果,采用低比例棉纤维包覆7.78 tex涤纶低弹丝制备出高包覆率包芯纱,且截面接近理想结构的涤纶/棉包芯纱,并进一步探讨外包棉纤维的临界比例,以及纱线结构与包覆率、棉与涤纶比例之间的关系.实验以5%为梯度不断减少外包棉纤维含量共纺制8组包芯纱,并通过数码显微系统表征纱线包覆率、截面结构等特点.结果表明:当外包棉纤维比例为53%时,包芯纱包覆率还保持在87.5%,此后包芯纱包覆率低于85%出现大面积露芯;随着外包棉纤维含量梯度化减少,包芯纱包覆率降幅呈三段变化,由开始的0.3%变化为4%,最后在52%的比例时降幅突增为9.4%.不同比例涤纶与棉纺制的包芯纱截面偏心度平均变化范围为8.8%~11.2%,实现了包芯纱结构的稳定控制.

    涤纶/棉包芯纱包覆率纱线结构纺纱工艺偏心度混纺比

    石英纱线/石英纤维毡三维织物的设计及其隔热性能

    李久刚石玉菲刘可帅李文斌...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利用石英纱线及其纤维毡良好的隔热效果制备隔热性能优异的石英纱线/石英纤维毡三维织物,采用石英纱线和纤维毡在小样织机上进行三维立体编织,针对石英纱线/石英纤维毡三维织物不易编织等诸多问题,对织机综丝综框进行降低摩擦处理;然后采用控制变量法和实验对比法,对所得石英纱线/石英纤维毡三维织物在热环境下的隔热性能进行测试表征,对其加热状态下的温度和外观形状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石英纱线/石英纤维毡三维织物在300~700 ℃时,平均隔热保留率是相等厚度普通石英纤维织物的4倍,验证了石英纱线/石英纤维毡三维织物的优越隔热性能.确定了石英纱线/石英纤维毡三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和隔热性,能够作为航天飞行器的外部隔热材料抵挡高温冲刷,因此对石英纱线/石英纤维毡三维织物性能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石英纱线纤维毡三维织物间隔织物隔热性能

    基于变形网格的织物悬垂形态模拟

    曹竞哲陶晨白琳琳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快速有效地模拟织物下垂过程、再现真实织物的悬垂形态解决织物约束形态的仿真问题,提出一个变形网格模型用于再现织物悬垂.在模型理论方面,围绕约束因子与衰减因子构建织物内部约束,通过接触-抵消机制复现织物柔性体与刚性平面的接触.在模型精度上,从网格规模和推演算法2个方面展开探讨,提出了合理的网格规模以达成效果与资源的平衡,并通过三阶泰勒展开减小了运算误差,提升了算法精度.本研究提出的变形网格模型,将悬垂视为动态变化的过程,实现了悬垂形态与悬垂过程的统一.模拟实验表明,真实织物内部的相互作用在模型理论及参数中得到了高度凝练的表达,体现模型特性的虚拟悬垂系数完整覆盖其实际取值区间,波纹不匀作为另一重要形态指标也得到充分表现,模型算法的精度较常规方法提升一个数量级.

    变形网格织物模拟织物悬垂悬垂系数悬垂不匀

    基于组织模型的纬编面料透气性数字化预测

    赵雅杰丛洪莲丁玉琴董智佳...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投入实际生产前正确评估双面纬编面料的透气性能,构建了双面织物组织模型,并进行织物孔隙率的数字化表达.首先,对双面纬编织物结构中包含的成圈、集圈和浮线这3种基本线圈形态进行孔隙率的单元组织模型构建;然后系统归纳出双层结构中9种正面结构单元和21种反面结构单元,并构建双层结构孔隙率矩阵,得到织物理论孔隙率的计算方法;最后,在3款不同组织的面料基础上通过线性拟合得出理论孔隙率与透气率的关系,并选用2款面料验证预测系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透气率为627.0、688.6 mm/s,实际测量的透气率为600.3、676.3 mm/s,其误差率在±6%以内,说明构建的纬编组织模型和透气性预测方法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

    纬编面料组织模型垂直映射面积孔隙率透气性数字化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