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离子液体微溶焊接的可降解薄膜制备及其性能

    赵攀谭文丽赵心蕊付金凡...
    8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废旧棉纺织品回收利用率低、再生困难及再生产品品质差等问题,采用离子液体微溶热焊接工艺,成功制备了一种高强度的全纤维素可降解疏水类塑料复合薄膜材料.首先,将废旧棉织物在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离子液体水溶液中浸泡,然后加热去除水分、激活离子液体,使纤维素发生部分溶解,再经热压将溶解部分与未溶解纤维素基质焊接黏合,在热压过程中可同时进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疏水功能化改性,得到全纤维素可降解疏水类塑料薄膜材料,并对其形态结构、力学性能及降解性能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薄膜材料表现出优良的力学性能,其最大拉伸强度达到39 Mpa,拉伸断裂伸长率约为40%,最大弯曲强度高达120 Mpa,弯曲断裂伸长率约为5%,水接触角为110°,水蒸气透过率低于10%,具备良好的疏水性和防潮性;同时,该薄膜材料可完全生物降解,土壤填埋60 d后降解率达到86%.该方法不仅环境友好,还有助于高效快速实现废旧棉织物的高附加值回用,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废旧棉织物回用离子液体热焊接聚二甲基硅氧烷可降解薄膜

    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基复合导电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吴帆梁凤玉肖奕葶杨智博...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导电填料的掺杂方式对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机制,以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为基体,银纳米线和石墨烯为导电填料,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 PEDOT:PSS基复合纤维,并采用聚氨酯(PU)对纤维进行封装.利用扫描电镜、电化学工作站、万能试验机、疲劳试验机、接触角测量仪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别研究了纺丝液和凝固浴中导电填料对纤维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凝固浴掺杂法易将导电填料附着于纤维表面,所制备复合纤维的电导率为(421.19±75.14)S/cm,相较于纯PEDOT:PSS纤维提高了 22.4%;复合纤维表面亲水性强,静态接触角为62.9°;PU封装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弯曲稳定性和耐水洗性能.

    导电纤维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石墨烯银纳米线湿法纺丝导电性能

    石油沥青/聚丙烯腈静电纺碳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性能

    王永政黄林涛宋付权
    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石油沥青的高值化利用,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沥青/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并经过预氧化和炭化处理制备了复合碳纳米纤维.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研究了纺丝参数对纤维直径的影响,通过调整石油沥青比例和热处理温度研究了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纤维的结构转变.结果表明:影响纤维直径的静电纺丝参数主次顺序依次为推流速度、纺丝电压和接收距离;响应面法模型预测值与最佳工艺条件下纤维直径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9.13%;当预氧化温度为250 ℃时,预氧化丝具有最大芳构化指数,其相应预氧化度最高;炭化温度与复合碳纳米纤维的石墨化程度呈正相关,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纤维直径大幅减小,复合碳纳米纤维石墨结构有序性逐渐增加.

    石油沥青聚丙烯腈静电纺丝碳纳米纤维Box-Behnken响应面法

    富咪唑型多孔左旋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双重净水性能

    闫迪王雪芳谭文萍高国金...
    11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具有油水分离和吸附重金属离子双重功能的新型膜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左旋聚乳酸(PLLA)纳米纤维膜,再依次采用溶剂诱导结晶和1-(3-氨基丙基)咪唑(API)修饰改性得到富咪唑型多孔PLLA纳米纤维膜,并对其微观形貌、化学基团构成、力学性能和润湿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研究了该纳米纤维膜的油水分离性能和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丙酮与水体积比为10∶1、丙酮/水混合溶液用量为0.4mL/(mg纤维)、处理时间为150 s时,溶剂诱导结晶处理所得PLLA纳米纤维膜中多孔纤维的形貌最佳;API修饰改性并未对多孔纤维的形貌和直径产生过多影响,改性后PLLA纳米纤维膜表面出现的咪唑和酰胺基团能够有效改善其润湿性能,使静态水接触角下降了 15.6°;与未改性PLLA纳米纤维膜相比,所制得富咪唑型多孔PLLA纳米纤维膜的脆性有所增加,但其断裂强度仍能达到未改性的PLLA纳米纤维膜断裂强度的96.6%,整体力学性能保持良好;利用该纳米纤维膜可实现有效油水分离,分离通量为1 044.9 L/(m2·h),分离效率可达99.1%,且其对铜离子吸附性能良好,在pH值为6的铜离子溶液中接触24 h后,对铜离子吸附量可达41.46 mg/g.

    左旋聚乳酸多孔纤维咪唑改性油水分离重金属离子吸附静电纺丝污水处理

    再循环棉及涤纶短纤维的成纱性能与面料特征

    杨瑞华邵秋王翔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再循环纤维产品质量差且难以实现高值高效利用的问题,利用转杯纺及其复合纱技术拓宽再循环棉、涤纶短纤维的利用途径,并提高其产品性能.将再循环纤维与原棉、粘胶、涤纶3种常见的短纤维进行混纺,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不同比例、线密度的涤纶长丝、醋酯长丝、粘胶长丝纺制长丝/短纤包缠复合纱,分析成纱性能.研究发现:添加长丝可有效地提高再循环纤维转杯纺纱线的各项参数,涤纶长丝复合纱的断裂强度(11 cN/tex)优于粘胶长丝复合纱(8.38 cN/tex),醋酯长丝复合纱的断裂强度(8.16 cN/tex)最弱;涤纶长丝复合纱的条干不匀率(9.93%)与醋酯长丝复合纱(9.79%)差异不大,粘胶长丝复合纱的条干不匀率(10.15%)最差;长丝/短纤包缠复合纱的毛羽明显少于混纺纱,不同长丝之间毛羽差异不大;纱线性能的提高对织物断裂物理指标和吸湿速干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再循环棉再循环涤纶长丝短纤维复合纱成纱性能织物性能

    取向聚氨酯纳米纤维膜卷纱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

    陈灿拖晓航王迎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纳米纤维膜强力低、使用稳定性差的问题,通过将聚氨酯(PU)树脂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中制备纺丝液,再经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并通过加捻和热定形制得PU纳米纤维膜卷纱.比较了纳米纤维膜和膜卷纱的表面形貌,对纳米纤维膜卷纱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孔隙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纺丝液中PU质量分数为14%和15%时,纤维成膜性良好;纳米纤维膜卷纱表面纤维表现出明显的取向性,较粗的取向纤维与较细的非取向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结构;随着PU质量分数的增加,取向纤维比例明显增加;与纳米纤维膜相比,纳米纤维膜卷纱的断裂强力、拉伸性能明显提高;当PU质量分数为15%时,PU纳米纤维膜卷纱的断裂强度最高,为0.84 cN/dtex,弹性回复率为98%;PU质量分数为14%的纳米纤维膜卷纱经100次拉伸的弹性回复率为83%;热定形纳米纤维膜卷纱的比表面积为1.636 2 m2/g,孔容为2 965 m3/g,平均孔径为12.39 nm.

    静电纺丝聚氨酯纳米纤维膜膜卷纱取向性

    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方向热湿耦合传递过程的模拟

    何满堂郭俊泽王黎明覃小红...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热湿耦合传递过程难以直接测试的问题,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COMSOL对纳米纤维包芯纱的截面进行建模及参数化设置,使用多物理场耦合的方式模拟了纳米纤维包芯纱截面方向的热湿传递过程,以探寻水分和热量在纱线内部传递的规律.建立了不同纳米纤维含量及孔径的纳米纤维包芯纱模型,探寻热湿耦合传递速度的影响因素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纱线内部水分传递速度快于热量的传递,且在相同的流入速度下,纳米纤维的引入能够加速水分在纳米纤维包芯纱中的传递速度,比棉纱的水分传递速度提高了 28.3%;此外,适当增加纳米纤维的含量,纳米纤维包芯纱的热湿耦合传递速度有一定的提高(约11.8%);随着纳米纤维孔径的减小,孔径数量增多,纳米纤维包芯纱的水分传递速度提高至90%(与棉纱相比),传热速度增加显著,证明纳米纤维包芯纱的热湿耦合传递过程中导湿和传热呈现正相关性.

    纳米纤维包芯纱热湿耦合传递模拟功能性纺织品热湿管理纺织品

    经编贾卡间隔鞋面材料提花层结构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

    张琦屠佳妮张燕婷丁宁宇...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经编贾卡间隔鞋面材料兼具透气舒适性与良好力学性能,选取4种不同提花层结构的贾卡间隔鞋面材料进行拉伸断裂实验和不同定载荷下的循环拉伸实验,探究在产品设计时由于厚组织与网眼组织的比例不同及排布方式变化导致的织物不同方向上拉伸变形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提花层结构中厚组织与网眼组织的比例是影响织物拉伸性能的主要因素,增加厚组织的比例能够提高鞋面材料的断裂强力和循环拉伸性能,全厚组织织物的拉伸性能最好;改变厚组织与网眼组织的排布方式也会影响鞋面材料的拉伸性能,增加延展线的数量和长度,纵向减少连续排列的网眼组织线圈横列数以减小网眼尺寸,可改善鞋面材料的断裂强力和循环拉伸性能;织物纵向拉伸性能明显优于横向,在循环拉伸实验中,织物纵向产生的残余变形远小于横向,且循环拉伸后纵向断裂强力高于循环拉伸前的横向断裂强力,故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将织物横向排列在受力方向上.

    经编间隔织物鞋面材料贾卡提花提花层结构拉伸性能

    蜂巢组织的三维结构模拟

    徐辉朱昊史红艳
    158-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蜂巢织物模拟时仿真度不高、经纬纱空间轨迹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蜂巢织物的模拟方法.将浮长线的拉拢作用与邻近组织点偏移倾向等因素相结合,分析了浮长线内组织点的偏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组织点偏移的数学模型,提出纱线偏移的算法.为避免偏移后不同纱线间的渗透与穿刺,依照机织物的织造规律设计了纱线的碰撞检测与处理算法;考虑蜂巢织物的凹凸外观,将织物的平纹组织划分为凸起和凹下二部分.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偏移算法后的织物模拟效果逼真,更接近实际织物中纱线的空间轨迹;经碰撞检测处理后的纱线一方面减少了渗透,另一方面也突出了织物的凹凸效果;对蜂巢织物平纹部分的划分处理使模拟织物表观的倒金字塔凹槽清晰可见,取得了预期效果.

    蜂巢组织浮长线原理偏移算法碰撞处理凹凸表观织物模拟

    基于ABAQUS的平纹织物同面对向弯曲有限元模拟

    岳旭王蕾孙丰鑫潘如如...
    165-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织物结构对其弯曲性能的影响机制,对织物弯曲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实验验证.以涤纶织物为例,通过VHX-5000型超景深数码显微镜观测织物,得到纱线几何参数;根据纱线实际尺寸,利用SolidWorks专业建模软件构建涤纶平纹织物的三维几何模型;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研究织物同面对向弯曲性能,分析纱线弹性模量、摩擦因数、泊松比等参数对弯曲实验的影响,并将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所得抗弯力-位移曲线与实验曲线在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用有限元模拟弯曲织物模型的有效性.

    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数值模拟弯曲性能平纹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