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混合磁悬浮织针驱动的永磁织针磁场分布规律

    李冬冬张成俊左小艳张弛...
    13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横机织针混合磁悬浮驱动的空间磁场分布规律,通过构建圆柱形和长方体形2种永磁织针结构,根据安培环路定理,将永磁体等效为纵向的多圈电流环结构,并据此推导出织针垂直向上运动至空间任意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电磁仿真软件对永磁织针模型进行仿真,同时搭建织针空间磁场强度实验测量平台进行数值测量.通过对比计算、仿真和实验测量发现:在圆柱型永磁织针中,厚径比越大,磁感应强度越大;在长方形永磁织针中,厚度不变磁感应强度随着长宽比增大而减小.

    悬浮织针叠加磁场永磁织针织针等效模型针织横机

    自动化铲板的对刀运动分析及其参数设计

    丁彩红李署程吴喜如
    143-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自动化铲板过程中铲刀快速接近并压紧在喷丝板面而不损伤铲刀或者喷丝板面,需对对刀运动进行运动参数规划.通过分析自动化铲板运动过程,描述对刀运动的4个阶段连续运动,提出对刀运动的梯形速度控制曲线设计方案;应用Hertz接触理论建立铲刀和喷丝板面的接触力学模型,对铲刀和喷丝板面的受损难易程度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以不损伤铲刀刀刃为对刀运动参数设计的依据;通过接触碰撞分析建立铲刀与喷丝板面之间的碰撞力、碰撞变形、碰撞时间与碰撞速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最后以曲率半径为0.2 mm的铲刀刀刃(最大损伤变形0.1 mm)为例,应用MatLab计算得到对刀运动的最大允许碰撞速度和碰撞力,完成对刀运动的参数设计,为铲板组件缓冲结构的详细设计提供参考.

    喷丝板自动化铲板对刀运动速度控制曲线碰撞分析Hertz接触理论

    罗布麻抑菌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徐绚绚巩继贤张健飞王莉...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阐明罗布麻抑菌功能的物质基础,促进罗布麻纤维在医疗保健用纺织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综述了罗布麻韧皮和精干麻纤维中存在的主要抑菌物质,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鞣质、甾体及其苷类、香豆素类化合物、酚酸类和苯甲醛类化合物、脂肪酸以及挥发油.分析了各类抑菌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并着重从抑制核酸合成、破坏细胞膜、抑制能量代谢、影响脂肪酸合成、抑制运动性、阻断电子传递链、抑制酶活性、减弱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通过过氧化和自氧化形成具有毒性的降解产物等方面介绍了抑菌作用机制.最后针对精干麻纤维抑菌物质的来源问题,指出韧皮中功能性成分在脱胶过程中的演化行为应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罗布麻韧皮抑菌物质抑菌活性抑菌机制

    成像技术在纺织品颜色测量中的应用进展

    裘柯槟陈维国周华应双双...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准确、高效的纺织品颜色测量方法一直是纺织领域的研究热点,成像技术在纺织品颜色测量中的应用有较好的研究前景.为此,介绍了光电积分法和分光光度法的特点及其用于纺织品颜色测量存在的局限性.阐述了成像技术中数码摄像法、多光谱成像法、高光谱成像法的成像特点,分析了相机颜色特征化、光谱重建算法、图像分割法等对纺织品颜色测量的影响,并对不同成像技术在纺织品颜色测量应用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最后从纺织品颜色特点、纺织品颜色测量要求以及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优点等角度,展望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用于未来纺织品颜色测量的发展方向.

    纺织品颜色测量光谱成像光谱重建方法图像分割方法相机颜色特征化

    聚多巴胺涂层聚丙烯疝气补片的制备及其体外炎性反应

    乔燕莎王茜李彦桑佳雯...
    162-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聚丙烯(PP)补片的炎性反应,利用多巴胺氧化自聚合,在PP单丝表面制备了聚多巴胺(PDA)抑炎涂层,并对PDA-PP补片的微观形貌、表面成分、接触角、涂层稳定性、力学性能、体外抗氧化和体外抗炎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 表明:PDA可在PP单丝表面形成分布均匀的微纳米颗粒涂层,进而使得PP表面的理化性能呈现出相应的变化;PDA不影响PP补片的力学性能,且抗氧化能力和形貌稳定性均可满足炎性反应初期调控的需求;通过炎性应答标志TNF-α和IL-6的24 h释放量可知,黏附于PDA-PP的巨噬细胞较PP补片分别降低了93%和100%的释放,初步证实PDA涂层可有效降低PP补片的体外炎性反应,进而有望应用于临床评估研究.

    医用纺织品聚丙烯补片炎性反应聚多巴胺抗氧化剂抗炎

    聚己内酯/聚乙二醇大孔径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支架中的应用

    潘璐程亭亭徐岚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细胞在静电纺纳米纤维支架上得到更佳的生长与黏附,采用改进的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聚己内酯(PLC)/聚乙二醇(PEG)大孔径复合纳米纤维膜,探究纺丝溶液中溶质质量配比与溶液质量分数对纳米纤维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初步应用于组织工程,并与传统静电纺丝装置制备的纤维膜进行细胞相容性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当PLC和PEG的混纺质量比为80:20,纺丝溶液质量分数为25%时,获得的PCL/PEG大孔径纳米纤维膜质量最好;与传统静电纺PCL/PEG纳米纤维膜相比,PCL/PEG大孔径纳米纤维膜更利于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更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静电纺丝大孔径纳米纤维膜组织工程支架聚己内酯聚乙二醇

    医用敷料用柔性金属电极的制备及其细胞毒性分析

    韩佳蕊黄珍珍王佳珺殷淏...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用于医用敷料的柔性金属电极的制备可行性和安全性,以涤纶非织造布为基布,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以锌为负电极、银为正电极的柔性微电流生物医用敷料.探讨了电极制备过程中的分散剂种类、分散剂含量及黏合剂含量对金属电极电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金属电极可能引起的细胞毒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丝网印刷技术能在基布表面均匀地负载锌、银微纳米颗粒;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0.5%的吐温-80分别作为锌、银颗粒的分散剂,能使金属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5%和15%的水性丙烯酸乳液分别作为锌、银金属电极的黏合剂,可使电极具有优良的电性能;当金属质量分数为0.5%~1.0%时,金属电极表现出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生物医用敷料为伤口提供外源性微电流.

    医用敷料柔性金属电极细胞毒性生物电敷料

    含银海藻酸盐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

    秦益民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含银海藻酸盐纤维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开发具有高吸湿、强抗菌性的功能性医用敷料,介绍了国际市场上含银海藻酸盐纤维和医用敷料的主要品种、制备方法、产品性能及其应用领域;总结了含银海藻酸盐纤维和医用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控制创面感染增加细菌转阴率、抑制细菌增长减轻患者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周期以及降低治疗费用等方面的优良使用功效;总结了合理使用含银医用敷料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结合全球各地的最新临床应用研究成果指出:含银海藻酸盐医用敷料在感染伤口、烧伤创面、手术切口、糖尿病足溃疡伤口、下肢静脉溃疡、压疮等创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海藻酸盐纤维医用敷料生物医用材料银离子抗菌性能

    医用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严佳李刚
    191-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性能稳定的医用纺织品,对医用纺织品及其原材料的种类、构成形式、物理性能、生物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医用纺织品的常见制备加工技术、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医用纺织品的未来发展需求和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机遇.最后指出: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正在被广泛用于医用纺织品中,这些材料因其易于加工、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得医用纺织品能够用于体内植入、软组织修复、医疗保健和卫生等相关领域;医用纺织品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生物材料、纺织和医学临床的多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

    医用纺织品卫生保健用纺织品人工器官植入型医用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