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疏水弹性丝素蛋白纤维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吸油性能

    杨其亮杨海伟王邓峰李长龙...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丝素蛋白(SF)气凝胶力学弹性,以SF微-纳米纤维(SMNF)为前驱体,通过冷冻干燥和硅烷改性策略成功构筑了超疏水高弹性SMNF气凝胶(简称MS气凝胶),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表征,系统研究了MS气凝胶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MS气凝胶的网络骨架由微-纳米纤维组装而成,并具有分级多孔的胞腔结构,这赋予气凝胶超低的密度(5.36 mg/cm3)和超高的孔隙率(99.63%);此外,MS气凝胶还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在80%纵向压缩应变下的最大应力为15.72 kPa,100 次循环压缩后气凝胶保留了81%以上的初始相对高度.能量色散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硅烷改性后气凝胶的表面形成了硅氧烷网络结构,使其具有超疏水特征(水接触角为 150.9°);MS气凝胶对氯仿的吸收能力为 188.75 g/g,并具有优良的循环使用性能.

    丝素蛋白微-纳米纤维气凝胶硅烷改性超弹性吸油性能力学性能疏水性能

    再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共混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制备与性能

    姚双双付少举张佩华孙秀丽...
    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取向纳米纤维膜在纺织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以再生丝素蛋白(RSF)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取向纳米纤维膜.通过单因子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纺丝参数,并对取向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化学结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最优纺丝参数为选甲酸为溶剂,滚筒转速 2 400 r/min,纺丝液质量浓度 0.16 g/mL,纺丝电压 23 kV,出液速度 0.6 mL/h,接收距离 17 cm;RSF与PVA之间存在一定相互作用,使RSF中部分无规结构向α螺旋结构转变;与相同纺丝时间下得到的无取向纳米纤维膜相比,取向纳米纤维膜的特点为断裂强力更高,是无取向纳米纤维膜的 2 倍以上,孔径更大,集中在0.5 μm附近;取向结构对纳米纤维膜热稳定性基本无影响.

    取向纳米纤维膜静电纺丝再生丝素蛋白聚乙烯醇

    用于纸质文档保护的原位静电纺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孟鑫朱淑芳徐英俊闫旭...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纸质文档易受潮、易撕裂、易老化等保护难题,以回收废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为原料,通过原位静电纺丝工艺将rPET纳米纤维直接沉积到纸质文档表面形成纤维保护膜.分析了原位静电纺处理前后纸质文档的形貌、表面润湿性、力学性能以及防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rPET纤维膜不会遮盖字迹,纤维膜的孔径为(5.53±0.38)μm,可阻挡常见灰尘和霉菌;最优条件下制备的rPET纤维膜可将纸质文档的水接触角提高到135.1°;沉积rPET纤维膜后纸质文档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较未处理文档分别提高了 129.1%和 161.1%,紫外线防护系数可达到 71.4.研究发现原位静电纺rPET纤维膜到纸质文档表面达到了较好的保护效果,该方法为矿泉水瓶的回收再利用及纸质文档保护提供了新途径.

    原位静电纺丝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纳米纤维纸质文档保护覆膜

    超柔软高吸湿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亓晓杰孙莉娜廖海洋马博谋...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的柔软性和亲水性能,分别以戊二胺己二酸盐(PA56 盐)及其衍生物对己二酸戊二酰胺(APA56)为改性单体,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共聚并进行熔融纺丝,制备了 2 个系列的新型改性PET纤维.借助声速取向度测量仪、X射线衍射仪和纱线强伸仪等对改性PET纤维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改性单体摩尔分数的增加,PET纤维的结晶度逐渐降低,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当摩尔分数小于 6%时,改性PET纤维保留了较好的力学性能;改性单体摩尔分数为 3%~12%时,相比于PET纤维,PA56盐和APA56 改性PET纤维的回潮率分别提高了 39%~200%和 53%~213%,相对弯曲刚度分别降低了 18%~71%和40%~88%,APA56 较PA56 盐改性PET纤维的柔软性更好;改性单体摩尔分数达到6%及以上时,改性聚酯纤维的柔软性基本可达到细羊毛水平.

    戊二胺己二酸盐对己二酸戊二酰胺改性聚酯纤维柔软性吸湿性

    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酯)改性涤纶长丝的降解性能

    聂文琪许帅高俊帅方斌...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涤纶(PET)长丝难降解的问题,以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酯)(PHBV)为改性剂,以PET为基体材料,采用熔融共混纺丝法规模化制备PHBV/PET复合长丝,并利用热降解和土壤降解 2 种方式探究PHBV改性PET长丝的降解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步热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及纤维强力仪等对降解前后复合长丝进行表征,评价其结构、力学及降解性能,并对降解过程中复合长丝分子链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 1%PHBV制备的PHBV/PET复合长丝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其断裂强度为 1.69 cN/dtex;此外,PHBV/PET复合长丝在热降解及土壤包埋下均可实现降解,且随着PHBV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长丝的侧基、支链更容易移动,降解效果好.该PHBV/PET复合长丝可作为新型环保材料替代部分PET长丝在相关应用领域中应用,对环境保护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酯)涤纶长丝新型环保材料生物可降解结晶性能

    热定形工艺对高强型聚酯工业丝结构性能的影响

    张颖宋明根姬洪陈康...
    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热定形温度获得的高强型聚酯工业丝性能差异的内在结构因素,对 3 种高强型聚酯工业丝的结构性能进行对比.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和广角X射线衍射方法对其多尺度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合力学性能及热收缩等结果,明确不同热定形工艺对高强型工业丝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定形温度主要影响聚酯工业丝非晶区取向和片晶结构;相比于高强中缩(HTMS)和高强(HT)聚酯工业丝,高强低伸型(HTLE)聚酯工业丝的热定形温度低,高倍牵伸产生的伸直非晶区分子链在较低热定形温度下并未及时排入晶格形成结晶,而发生了小幅的回复,导致HTLE聚酯工业丝表现出非晶区取向高、结晶度低、晶粒尺寸小与片层倾斜角较大的结构特点,从而使断裂伸长率最小、初始弹性模量最大、尺寸稳定性差.

    高强型聚酯工业丝结晶结构片晶结构小角X射线散射广角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热定形

    醋化级芦苇溶解浆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小康解开放周衡书包新军...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使用可再生的芦苇资源制备醋化级溶解浆的可行性,以湖南洞庭湖区的南荻为原料,采用水预水解-硫酸盐法蒸煮-D0 Ep D1(ClO2 漂白脱木素段-H2 O2 漂白段-ClO2 漂白增加白度段)3 段漂白工艺制备了南荻浆粕,并对其甲种纤维素含量、白度、聚合度、多戊糖含量、灰分含量和铁含量,以及表观形貌、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蒸煮后南荻的粗浆得率为 46.31%,3 段漂白工艺使南荻浆粕的主要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其甲种纤维素含量提高了 1.24%达到 97.70%,白度提高 1 倍达到 91.42%,特性黏度降低 38.01%,使南荻浆粕的平均聚合度达到 1 413;制浆过程中高温、NaOH、Na2 S、ClO2 和H2 O2 的共同作用使南荻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灰分得到有效去除.本文工艺制备的南荻浆粕的性能达到了醋化级溶解浆的基本要求,为下一步制备醋酯纤维素和醋酯纤维提供参考.

    芦苇南荻醋酯纤维溶解浆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

    六基色纤维混纺构建的全色相混色模型及其色纺纱纺制

    孙显强薛元刘曰兴张国清...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预定色彩纺纱,将数控纺纱调控彩色纤维混纺比机制与六基色纤维全色相网格化混色模型相结合,构建了"多通道数控牵伸比、多元基色纤维混色比、纱线色彩"的三要素协同调控机制;基于红、黄、绿、蓝、青、品红等六基色纤维构建了色相调控范围为 0~360°的包含 60 个网格点的全色相混色模型;基于网格点序号设计纺纱工艺参数并纺制了 60 种不同混色比的色纺纱,用其织成色织物;测试分析色纺纱条干均匀度、毛羽、断裂强力等外观质量与力学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所纺 60 种纱线色彩变化趋势与六基色纤维全色相网格化混色模型色彩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所纺纱线各项指标达到GB/T 398-2018《棉本色纱线》二级水平.

    色纺纱混色模型数控纺纱细纱机全色相混色

    异形网点结构提花织物设计及其灰度仿真特性

    张爱丹郭珍妮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基于网点图像的色彩仿真提花织物网点形状局限于简单几何形问题,提出一种异形网点库设计方法.以排列角度、单位网点的大小、网点形状及其生成路径为设计要素,创建异形网点库并设计织造织物色卡和灰度仿真提花织物,同时设计相应的影光组织织物色卡和提花织物作为对比样.对织物色卡进行测色,以及对提花织物图像明度数据完成了分区统计.结果表明:异形网点织物较影光组织织物具有更稳定的灰度仿真性能;网点形状的饱满程度是调节异形网点提花织物灰度仿真效果的关键因素.异形网点库的设计与应用,在提升单层黑白提花织物灰度仿真稳定性的同时,增添了提花织物的设计趣味性.

    异形网点提花织物灰度仿真织物图像明度差分区比较

    仿蜻蜓翅膀结构的冬季针织面料研发及其性能

    丁雪婷王建萍潘婷姚晓凤...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发具有优异热湿舒适性的冬季针织面料,研究蜻蜓翅膀宏微观结构,选用 150 dtex(144 f)石墨烯锦纶复合长丝作为面纱,Dryarn®聚丙烯纤维/氨纶(30 dtex/30 dtex)包覆纱作为地纱,设计出 4 种仿蜻蜓翅膀结构针织物,同时编织一种 1+2 假罗纹组织针织物作为对照组,每种针织物分别采用 3 种上机密度.对针织物的保暖性、透气性、透湿性及液态水分管理能力进行测试与分析,联合浓缩映射法和功能评价值法综合分析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结果显示:仿蜻蜓翅膀结构的针织物各项性能总体上优于 1+2 假罗纹组织针织物;仿生针织物的结构和密度会影响其热湿舒适性,其中以横密为 104 纵行/(5 cm)、纵密为 159 横列/(5 cm)的具有乳突结构仿生针织物热湿舒适性最优,适用于冬季针织运动内衣.

    仿生功能针织物针织运动内衣针织面料蜻蜓翅膀结构热湿舒适性功能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