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编贾卡鞋面材料透气性的数值模拟

    张琦左露娇屠佳妮聂美婷...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前预测组织结构与经编贾卡鞋面材料舒适性的关系,以避免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通过从鞋材不同功能区选取实验样品,借助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样品的三维结构几何模型,通过Ansys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及网格划分,然后将几何模型与空气流体动力学计算相结合,利用Fluent软件对织物的透气行为进行流体分析和数值模拟,最后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网眼组织的存在会增加鞋面材料的孔隙率进而增强鞋材的透气性能,同时,网眼处于反面的织物透气性大于网眼处于正面的织物透气性,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符,误差低于20%,因此利用数值模拟预测经编贾卡鞋材的透气性能是有效的.

    经编贾卡鞋面材料透气性数值模拟计算流体动力学

    基于线圈结构的双针床经编毛绒织物三维仿真

    关松松蒋高明杨美玲李炳贤...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双针床经编毛绒织物开发,在分析了双针床经编毛绒织物形成及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垫纱数码数学模型、穿经数学模型,由数学模型自动生成垫纱运动轨迹.探讨了成圈及衬纬结构形成的毛绒织物的编织规律及其工艺,在研究其线圈结构及毛绒形态的基础上,建立了理想状态下的成圈及衬纬毛绒线圈模型,结合毛绒仿真关键因素及生成工艺参数,利用C#和JavaScript程序设计语言在Visual Studio平台上进行编程,实现了双针床成圈型及衬纬型毛绒织物的三维仿真.通过与实物图对比,验证了该模型可以真实模拟实物花色效果,仿真效果相似度高,可有效解决毛绒花型设计局限性的问题,降低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解决设计周期长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双针床经编毛绒织物的应用得到广泛推广.

    经编双针床毛绒织物数学模型三维仿真

    变厚度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吕丽华庞现柯刘澳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变厚度层合复合材料受到载荷时易分层导致其力学性能变差的问题,使用800 tex玄武岩纱线作为经纬纱,采用分层角联锁结构设计并织造了整体性优异的连续变厚度三维机织物,并采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制备了树脂基变厚度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同时织造了同纬铺层和同经铺层2种不同结构的层合复合材料进行对比测试.然后对变厚度层合复合材料分别进行25、50、75、100 J的不同冲击能低速冲击实验,并通过单独分析冲击能为100 J时3种复合材料的损伤面积探究其损伤机制.结果表明:在冲击能为25、50、75 J时,变厚度三维机织复合材料与同纬铺层结构复合材料的刚度退化呈现高度一致性,二者抗冲击能力均优于同经铺层结构复合材料,变厚度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损伤载荷大于2种铺层复合材料;层合材料受到冲击损伤时,因其层间无纱线连接,能量在材料层间传播时消耗,从而产生较大范围的分层损伤;而变厚度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层间连接的经纱,受到冲击时应力在材料经纱连接作用下内部不断传播导致材料整体受载,因此具有更高的损伤容限.

    变厚度三维织物铺层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冲击失效模式损伤机制

    羊毛混纺面料生产流程的碳图谱建模与应用

    吴涛李婕鲍劲松王新厚...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纺织行业绿色转型从原材料生产、纺纱、织造、染整到最终产品循环供应网络的链路长、碳足迹流向和分布极为复杂,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碳追溯和管理非常困难.以羊毛混纺面料生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流程挖掘和图谱等工业智能技术,提出一种面料生产的碳图谱建模、碳排放量化和应用方法.首先,建立羊毛混纺面料各级工序流程中能量流、物料流、人员流和碳流4个维度的生产流程工序级别碳排放量化模型;其次,在量化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羊毛混纺面料生产流程知识的碳图谱建模方法,可实现以订单为线索的面料生产流程工序碳排放计算;最后,利用流程挖掘技术生成直接跟随图,可视分析面料生产过程的全局碳排放分布与流向,可实现全局和局部碳排放多角度监测.以上海某纺织企业生产流程为例,进一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羊毛混纺面料生产流程碳排放图谱的有效性,以期为企业的碳减排工作提供指导和决策参考.

    羊毛混纺面料生产碳图谱碳排放工业智能

    可纺性竹原纤维的脱胶工艺及其性能

    尹祥朱恩清杨静杨海艳...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竹原纤维制备过程能耗大、污染环境、时间长,且获得的纤维表面粗糙、长度低等问题,构建了氯化胆碱-乳酸低共熔溶剂(DES)脱胶、过氧乙酸(PAA)脱胶、DES协同PAA脱胶3种绿色脱胶方法.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测试手段,对采用传统方法和3种不同绿色脱胶工艺所得纤维的理化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竹原纤维的4种方法均可去除胶质部分,经DES溶剂脱胶可有效脱除竹原纤维的半纤维素,但木质素残余量高,PAA脱除木质素的效率最高,DES协同PAA脱胶制备的纤维素含量最高;随着竹原纤维无定形区域胶质部分的脱除,4种脱胶方式均可提高纤维的相对结晶度,但传统脱胶制备的纤维结晶度变化最小;DES协同PAA脱胶制备的纤维线密度最低(50.07 tex),断裂强度最高(2.98 cN/dtex),具有最佳的可纺性能.

    竹原纤维脱胶前处理低共熔溶剂过氧乙酸

    超细纤维合成革用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肖宁宁陈智杰欧阳裕福孟金贵...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细纤维合成革用聚氨酯涂层易燃、强度低、韧性不足等问题,自制了一种含磷双元醇反应型阻燃剂(DHIMP),并将其作为扩链剂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2-二羟甲基丁酸共聚得到分散性、稳定性良好的阻燃水性聚氨酯(P-WPU).将P-WPU制成涂层浆料并通过双面刮涂—交换凝固—烘干等制备工艺,最终在超细纤维合成革表面构建柔软强韧的聚氨酯涂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了DHIMP的分子结构,对比表征了 DHIMP对P-WPU乳液的粒径、力学性能以及超细纤维合成革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HIMP不仅提高了 P-WPU涂层的阻燃性,同时也提高了其弹性模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当DHIMP质量分数为11.7%时,超细纤维合成革的综合性能最佳,其断裂强度为29.04 MPa,断裂伸长率达795.40%;当DHIMP质量分数为16.1%时,阻燃超细纤维合成革的阻燃性能最佳,极限氧指数达28.6%,熔滴数量为0~1,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超细纤维合成革反应型阻燃剂水性聚氨酯阻燃涂层涂层强化功能高分子

    蒙脱土协同TiO2整理棉织物的功能性

    赵强刘正江高晓平张云婷...
    1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TiO2在棉织物表面易团聚而导致光能利用率低的问题,采用蒙脱土与TiO2二者协同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以轧—烘—焙的方式将TiO2和蒙脱土整理到棉织物上,制备了具有紫外线防护、抗老化和自清洁能力的棉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整理前后的棉织物进行分析,并通过纺织品紫外线测试仪、白度测试仪及织物风格仪等测试其紫外线防护性能、白度和风格变化.结果表明:整理后棉织物的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UVA)透过率为1.81%,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UVB)透过率为0.87%,紫外线防护因子(UPF)为100+,且经50次皂洗后UPF值仍能维持在50+;整理后棉织物的抗老化性能提高了 16.7%,具有较好的自清洁性能,其白度、透气性能、断裂强力和风格等有一定程度的损失,但损失不大.

    二氧化钛蒙脱土棉织物紫外线防护自清洁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整理

    基于底物激活的蛋白酶法羊毛地毯生态丝光处理

    王乐段志欣姚金波刘建勇...
    129-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蛋白酶难以降解高硫羊毛角蛋白的问题,构建了由底物激活剂LKZ-630与蛋白酶Savinase 16L组成的蛋白酶催化体系,采用该体系联合机械刮毯和刷毯对羊毛地毯进行丝光处理.通过酶活力、酶吸附性、羊毛水解度、地毯颜色、X射线衍射能谱及红外谱图等测试,分析了 LKZ-630对酶水解羊毛的促进作用以及丝光处理前后羊毛地毯的外观及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LKZ-630可打开羊毛纤维中二硫键,2 g/L的LKZ-630可使酶对羊毛的活力提高1 575倍,可使羊毛纤维对酶的平衡吸附量提高12.7倍,使酶对羊毛的水解速率提高36.3倍;刮毯和刷毯作用使得处理后羊毛地毯中纤维细度由根部至尖端逐渐变细,处理后地毯触感柔软、有层次感且有蚕丝般光泽,其CIE亮度值增加6.99,白度值增加50.12,黄度值减小14.84.

    蛋白酶羊毛地毯蛋白酶催化体系丝光处理底物激活

    基于MXene的导电织物构筑及其多功能应用

    卢道坤王仕飞董倩史纳蔓...
    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拓展二维碳化钛材料在智能纺织品中的应用,以纤维素非织造布为基材,将Ti3C2Tx和碳纳米管(CNTs)喷涂在纤维素非织造布上,制备出一种集传感、储能、热能转换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导电织物.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Ti3C2Tx及其改性织物的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3C2Tx/CNTs/非织造布具有优异的电热和光热转化性能,在15 V电压下织物快速升温至115 ℃,且在室温(32 ℃)条件下,织物经阳光照射后表面快速升温至65℃;所制备的柔性半固态超级电容器,在电流密度为0.2 A/cm2下,最大面积比电容达到125 mF/cm2,即使在10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74%的电容;作为应变传感器时,表现出明显的负电阻变化和高灵敏度,能准确检测出手指弯曲、肘部弯曲、膝盖弯曲等人体动作.

    导电织物Ti3C2Tx碳纳米管光热性能电热性能电容器传感器纤维素非织造布

    速度滑冰比赛服个性化样板生成方法

    肖伯祥张悦胡志远赵欲晓...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速度滑冰比赛服是重要的运动装备,为解决速滑比赛服定制中样板与个性化体型匹配度较差和制版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质点-弹簧系统的样板生成方法.首先,扫描运动员三维体型,根据体型特征和比赛服分割线提取各主要衣片的三维模型网格;基于三维网格建立质点-弹簧模型;同时,对比赛服弹性面料进行多角度拉伸试验测量面料力学属性,以确定质点-弹簧模型的参数;然后,将衣片三维模型向二维平面投影,给定模型参数和约束条件在二维平面内对质点-弹簧模型进行迭代,在内部能量最小化目标约束下模型收敛后,获得的边界形状即认为是该衣片的样板;最后,经过服装CAD样板调整和裁剪缝纫等加工工艺步骤制作比赛服样衣,经运动员试穿评价后微调得到最终的个性化比赛服样板.试验结果表明,生成样板的测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以内,运动员主观试穿反馈样衣合体度良好,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速度滑冰比赛服个性化样板生成,从而为速滑比赛服定制制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实用工具.

    速度滑冰比赛服样板制作个性化定制样板生成质点-弹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