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纺织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纺织学报
纺织学报

尹耐冬

月刊

0253-9721

fangzhixuebao@126.com fzxb@chinajournal.net.cn

010-65017711-8000

100025

北京市朝外延静里中街3号主楼6层

纺织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面向全国纺织行业的国家级科技类期刊。主要报道国内最新纺织科研成果,学术理论探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开发,国内外纺织动向综述或评论等。代表着我国纺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应广大作者、读者的要求并经主管部门的批准,本刊将于2006年起变更为月刊,每月中旬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襕干裙的结构创想与三维虚拟复原

    黄紫薇杨浪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数智博物馆的纺织服装文物展示,并为新中式服装品牌的结构设计注入灵感.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的3款襕干裙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图片分析、等比缩放及工艺推断获得其结构数据;然后利用AutoCAD软件绘制其结构图,并将A型裙结构理论引入到襕干裙裙幅的结构创想中以优化其腰口与下摆;最后在CLO3D软件中进行包含上下搭配与内外层次的三维虚拟复原,得到襕干裙的静态着装效果与动态展示模型.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新中式襕干裙的扇形裙幅展开圆心角可以实现其裙摆截面形态的结构平衡与摆围大小的直观可控;通过压力对比与问卷调查的综合评价,3款襕干裙的复原效果良好,为纺织服装软文物的理论研究与新中式服装工业生产建立了有效联系.

    马面裙襕干裙A型裙三维虚拟复原CL03D数智博物馆新中式

    基于混合知识蒸馏和特征增强技术的轻量级无解析式虚拟试衣网络

    侯珏丁焕杨阳陆寅雯...
    164-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外观流的二维虚拟试衣技术存在着服装扭曲准确率低、纹理失真以及模型计算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知识蒸馏和特征增强的轻量级无解析式虚拟试衣模型.首先,通过全局特征的融合与不同尺度下流场运算结果的校准,提出了改进后的外观流估计方法,提高外观流的估计精度;其次,采用知识蒸馏的方法对图像分割结果与虚拟试衣流程进行解耦,构建了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轻量级试衣网络;最后,提出了基于像素平均梯度的服装复杂度GTC指标量化分析服装的纹理复杂程度,以此为基础将VITON数据集划分为简易纹理集、较复杂纹理集和复杂纹理集.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在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弗雷歇距离、感知图像块相似度、峰值信噪比、内核初始距离)上的分值较目前性能最优的模型均有所提升,能够有效提高服装扭曲准确度与试穿结果图像的质量,缓解服装纹理畸变与失真的问题,同时还拥有更小的模型尺寸和更快的运行推理速度.

    虚拟试衣外观流知识蒸馏特征增强技术服装复杂度服装电子商务

    面向老年人局部差异热需求的加热被褥设计

    顾舒婷陈晨依许静娴
    175-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老年人冬季睡眠热舒适性,提高睡眠质量,基于老年人睡眠局部差异热需求研究了分区加热被褥.使用暖体假人及人工气候舱模拟老年人冬季睡眠场景,进行睡眠实验,探究老年人冬季睡眠的加热需求,并比较电加热和热水袋2种加热方式的作用机制,以此为依据提出分区加热被褥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当被褥无加热时,老年人胸部、背部、手部和脚部皮肤温度低于热舒适温度0.5~2.6 ℃,而背部和脚部更适宜进行局部加热;热水袋加热方式因升温速率高且水温下降后给人体带来接触冷感,而电加热方式升温速率平缓且能维持皮肤温度在34.5~35 ℃的舒适范围;在背部和脚部组合电加热作用下,被下微环境整体温度得以提升,胸部和手部皮肤温度也升高至热舒适温度范围,即分区电加热方案可有效改善老年人整体及局部睡眠热舒适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性能分区加热被褥提供理论参考及数据支撑.

    老年人睡眠热舒适局部热需求加热被褥差异热需求被服系统

    新型共享衣橱的虚拟构建及实践探讨

    李欣华李佳坤郑芳英张洁...
    183-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服装产业生产和消费现状,及相关环境资源警示问题,基于"可循环理念'"协作消费模式"和'数字技术",采用跨学科和虚拟实践方法,结合新零售模式、空间消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等知识,对新型共享衣橱在未来应用的可实践性及其带来的社会效益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可循环理念和新兴技术环境为新型共享衣橱的未来实践提供了建设性环境;从其虚拟构建及运营带来的社会效益预估来看,一方面租赁方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减少了服装消费和服装生产,节约了社会生产资源.本文研究为未来新型共享衣橱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参考,以期促进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循环理念协作消费共享衣橱共享经济区块链技术

    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结构对气流稳定性的影响

    胡胜王紫悦张守京
    194-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内部出现气流波动导致后续棉花异纤的检测与剔除效果不佳等问题,对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结构与气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分别对原始输棉通道结构、不同弯管角度与通道入口段长度以及在通道入口增设不同类型面扩散器进行模拟分析,探讨输棉通道在不同方案改进下其内部气流速度分布、压力分布及直通道中心线位置的速度衰减曲线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原始输棉通道由于弯管处产生流动方向突变和离心力,导致内外壁面存在压力差使得通道内部流速波动较大;减小弯管角度、增大入口段长度有利于减小压力不均衡分布区域,提升内部气流稳定性;在输棉通道入口增设局部阻力系数最小的双圆弧相切流线型面的缩扩型扩散器,不仅可以减小因型面突变产生的局部阻力,同时可将气流集中在管道中间位置,相较于原始输棉通道气流的波动距离缩短0.3 m.

    异纤分拣机输棉通道结构优化扩散器气流稳定性棉花异纤

    基于奇异值分解算法的非接触纱线张力测量

    蒋静彭来湖史伟民袁豪伟...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目前接触式纱线张力检测易对纱线运动产生干扰的现状,设计了基于图像处理的非接触式纱线张力测量系统.使用高速相机结合纱线弦振动理论基础和图像处理技术采集运动状态纱线图像信息.利用奇异值分解算法通过视频图像数据降维、重组振动位移提取、迭代去噪等操作获取振幅频率信息.借助快速傅里叶变换将纱线振动时域特性转换为频域特性并绘制频域图及时域图,最后搭建纱线振动监测实验平台检验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纱线张力和纱线频率具有正相关性,当纱线张力在50~80 cN之间时,通过对比实验得到算法求解的纱线张力与实际测量的张力绝对误差小于10%,可较好地反映纱线实时张力情况.基于机器视觉的非接触式纱线张力具有安装简单,实时性强,精度高等特点,避免了接触式张力测量方法存在的损伤纱线和测量精度受工艺环境干扰等弊端.

    奇异值分解算法纱线振动图像处理纱线张力非接触式检测

    基于改进凸包缺陷算法的扎带定位方法

    周其洪陈唱任佳伟洪巍...
    21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视觉在检测捆扎带时存在难检、漏检、定位扎带位置困难和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凸包缺陷算法的扎带定位方法.采用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图像增强算法,以增强编织袋区域与背景的对比度;利用快速凸包算法获得编织袋轮廓的凸包,减少获取凸包的时间;最后,通过改进凸包缺陷算法对编织袋轮廓凸包进行缺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中凸包缺陷点的位置和缺陷深度进行筛选得到扎带定位点.同时为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与鲁棒性,在具有复杂背景干扰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将传统凸包缺陷算法与改进后的凸包缺陷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凸包缺陷算法无法检测出编织袋轮廓的全部缺陷从而存在漏检,改进后的凸包缺陷算法漏检率为0,定位误差小于4 mm,可有效定位扎带位置并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扎带定位凸包算法缺陷检测图像增强直方图均衡化筒子纱包装

    基于运动合成的旋转变速运动建模及其驱动机构演变

    袁汝旺李文豪
    220-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织机开口运动停—升—停的工艺特性及其动力学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运动合成的旋转变速运动规律构造方法.从组合机构角度提出旋转变速运动驱动机构及其演变,建立不同驱动机构的相对运动传递函数模型.采用目标优化法对旋转变速机构尺寸参数进行设计,在相同的中心距半径和转子臂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建立优化函数并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偏移系数是影响旋转变速运动的关键参数,且变速运动静止时间、相对位移和速度峰值随偏移系数增加而减小;传递函数是影响旋转变速机构运动特性的重要参数,当偏移系数为0.414 7时,随传动比的减小,转子臂相对位移减小,同时影响旋转变速机构凸轮特性,传动比大于0.9后不能满足旋转变速机构约束条件;用导杆滑块机构和铰接四杆机构对齿轮机构进行代换,可近似实现变速规律相对运动的传递,其传动误差分别为0.010、0.003 rad;通过减小中心距对铰接四杆机构重新优化可以提高旋转变速机构传动性能,满足高速运动需求.

    运动合成旋转变速运动驱动变速机构偏移系数目标优化织机开口

    热转印系统色带传动过程张力分析与建模

    吴建忠徐洋盛晓伟
    228-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证热转印过程中薄膜色带传动稳定进而实现高质量转印,建立正确的热转印色带传动张力模型十分关键.首先,研究了热转印色带传动系统组成及转印原理,并根据色带传动路径分辊间段、放卷段和收卷段3阶段对色带传动系统张力进行了建模与分析.然后,结合热转印色带卷材的黏弹性分析张力形成机制,改进了卷绕系统经典张力公式,建立了辊间段薄膜色带张力模型.针对传动系统的放卷区域,分析了摩擦对薄膜色带传动张力的影响,提出张力下降系数以评估张力损失.考虑色带张力非线性时变的特点,利用步进电动机负载模型求解收卷区域色带张力.最后,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所得的色带张力变化曲线,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后续张力控制方案设计奠定了基础.

    热转印薄膜色带张力建模黏弹性张力下降系数非线性时变

    相变材料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刘文静张欣睿赵晓曼洪剑寒...
    235-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满足当今社会对可持续能源的迫切需求,首先,列举了相变材料微胶囊的芯材和壁材的分类及其选择原则;其次,分析总结了相变材料微胶囊不同制备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对比归纳了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物理化学法等制备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然后,综述了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纺织、医疗、建筑、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分析总结国内外最新相关研究;最后,针对相变材料微胶囊在生产制备和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其潜在解决方案和优先发展方向,以推进相变材料微胶囊不断向绿色化、多功能化方向深入发展.

    相变材料微胶囊芯材壁材绿色化多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