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分子影像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分子影像学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

季刊

1674-4500

xbbjb104@fimmu.com

020-61648176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子影像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ImagingCSTPCD
查看更多>>《分子影像学杂志》(ISSN1674-4500;CN44-1630/R),是《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管理的国家正式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0.75。 现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web)等收录。本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等。本刊不收审稿费,稿件的发表周期在6个月以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用Micro-CT对小鼠全身脂肪扫描成像研究

    侯豹黄术兵韩佩宇姚文茜...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扫描电压和X射线滤光片对小鼠全身脂肪扫描图像质量和对小鼠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6只,3只为正常对照小鼠,3只为高脂喂养的肥胖小鼠。应用Micro-CT对小鼠全身进行成像扫描,统计不同扫描条件下对小鼠的辐射剂量;使用Analyze12。0分析软件对小鼠皮下和内脏脂肪进行提取,然后评价扫描图像质量以及脂肪分布。结果 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的扫描结果表明,在扫描电压为70 kV和Al 1。0 mm X射线滤光片扫描条件下,小鼠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边界清晰且无伪影,图像质量高,辐射剂量小。使用Analyze 12。0软件分离的小鼠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连续且平滑,脂肪显示完整。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研究患者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提供了理论依据,对CT扫描电压和X射线滤光片的选择提供了数据参考。在降低扫描电压和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Micro-CT扫描电压滤光片脂肪图像质量

    刺激响应型纳米探针的制备及其对卵巢癌细胞的磁共振成像与药物输运研究

    窦宾茹王永韩翠平
    118-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基于肿瘤微环境下刺激响应型纳米探针介孔二氧化硅@阿霉素@二氧化锰纳米片(mSiO2@DOX@MnO2),探索其在卵巢癌细胞的特异性MRI与药物释放性能。方法 以转铁蛋白为稳定剂和靶向分子,通过超声分散法制备MnO2纳米片,以MnO2纳米片为门控,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构建mSiO2@DOX@MnO2纳米探针。检测其Zeta电位、微观形貌、药物控释、光学性质及MRI性能。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纳米复合物对HO-8910卵巢癌细胞和CHO仓鼠卵巢细胞的细胞毒性。检验其在肿瘤细胞内的药物释放情况及细胞水平的MRI成像效果。结果 mSiO2@DOX@MnO2纳米探针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几乎无MR信号,药物释放率小于10%。在肿瘤微环境高谷胱甘肽(GSH)浓度下产生较强的T1加权信号,其T1弛豫效率r1为5。86 mmol/(L·s)。在pH=5。0的酸性环境中,DOX的释放率在15h左右开始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释放率约为33%。相同pH=7。4条件下,GSH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释放率明显增高,约为55%。当pH=5。0时,GSH浓度为10 mmol/L时,释放率最高,高达80%。mSiO2@DOX@MnO2纳米探针在实验浓度内对肿瘤细胞毒性较强,对正常CHO细胞毒性较弱,当mSiO2@DOX@MnO2纳米复合物中DOX含量约为100 μg/mL,HO-8910细胞存活率仅为24%,CHO细胞的存活率约为86%。HO-8910细胞、CHO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mSiO2@DOX@MnO2作用下存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锰离子浓度为1。12 mmol/L时,HO-8910细胞组的T1驰豫时间为467。60±4。45 ms,CHO细胞组的T1驰豫时间为1681。47±1。88 ms。同一浓度下的纳米探针对HO-8910细胞和CHO细胞MRI的T1弛豫时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构建的mSiO2@DOX@MnO2纳米探针可靶向识别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酸性环境下及高水平GSH刺激响应下实现T1加权成像、药物的精准释放,可实现卵巢癌细胞水平的靶向磁共振成像及治疗。

    二氧化锰纳米片介孔二氧化硅盐酸阿霉素肿瘤微环境谷胱甘肽

    基于MRI影像组学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中的应用

    程琳李逸凡侯增浩杜金浩...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RI影像组学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7~2022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质子加权成像提示前交叉韧带异常信号患者212例,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重度损伤组(n=141)和轻度损伤组(n=71)。提取前交叉韧带图像的组学特征包括形状特征、一阶特征、纹理特征和小波特征。通过SMOTE法进行过采样,解决数据不均衡问题。通过组内及组间相关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在两组中通过7:3的比例随机分割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用LASSO算法筛选出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组学模型。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两组的临床参数建立临床模型,以及联合两者建立Nomogram模型。分别在训练集及测试集绘制ROC曲线,计算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通过绘制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差异,通过绘制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其临床有效性。结果 通过特征提取在质子加权成像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共获得2553个特征,通过特征筛选及降维最终保留12个特征参数。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5,测试组为0。8561。性别、关节不稳、关节交锁以及组学积分是诊断前交叉韧带重度损伤的最佳特征集。临床模型训练集的AUC值为0。6989,测试组为0。6415。Nomogram模型训练集的AUC值为0。9449,测试组为0。8661。Nomogram模型与临床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mogram的AUC高于组学模型,但在测试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RI的影像组学方法可为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提供一种新型的检测手段,使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得到很大提升,Nomogram模型比临床模型以及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更好。

    MRI影像组学前交叉韧带损伤分级

    肺结节人工智能评估危险度辅助人工阅片的应用价值

    袁飞钟临锋陈兴陈子文...
    132-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CT图像的人工智能(AI)在肺结节筛查和评估危险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国药葛洲坝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或穿刺并进行病理检查的肺结节患者100例。AI和医师分别进行结节诊断,比较A组(人工诊断,n=98)、B组(AI诊断,n=99)和C组(人工+AI联合诊断,n=99)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与准确率。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AI辅助医师预测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A与B组评估肺结节危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敏感度(98。75%)、阴性预测值(91。67%)和准确性(90。00%)优于A、B组。C组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优于A和B组单独阅片,且诊断与病理结果有较好一致性(Kappa值=0。632,P<0。01)。结论 基于AI的肺结节筛查和评级能够明显提高敏感度及准确率,并降低漏诊率,对于辅助影像诊断医生的阅片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AI评估危险度辅助人工阅片肺结节的良恶性预判中同样具备较好的参考及临床应用价值。

    AI智能诊断低剂量螺旋CT计算机辅助肺结节良恶性

    基于碘图的光谱CT多模态参数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

    刘静垚樊文萍刘梦琦葛文浩...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光谱CT定量增强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行颈部光谱CT增强的59例患者能谱基数据,采用Multiphase软件生成动脉增强分数(AEF)图和细胞外容积(ECV)图,并测量病灶和正常甲状腺组织的AEF及ECV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对AEF及ECV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并对比较曲线下面积的差异。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的AEF及ECV值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AEF及ECV值(UAEF=1311。00,PAEF=0。02;UECV=394。50,PECV<0。0001)。AEF、ECV及AEF联合ECV诊断PT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3、0。887及0。907,约登指数分别为0。271、0。661及0。678。AEF及ECV联合诊断PTC的模型为Y=-0。033×AEF-0。185×ECV+10。084(Y>0。697诊断PTC)。结论 光谱CT定量参数AEF联合ECV对PTC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诊断PTC的影像学标志物。

    光谱CT甲状腺乳头状癌动脉增强分数细胞外容积诊断

    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

    肖莉齐慧丽洪蕾许沙...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无异常出血,n=72)、组2(异常出血,n=54),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以及剖宫产缝线方式等)以及子宫切口憩室超声特征(憩室形态、憩室容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等)的差异,建立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探索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此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间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子宫内膜厚度、憩室深度、憩室长度、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7、10。385、4。658、12。892、0。001,P<0。05),与各单因素相比,此模型预测子宫异常出血的AUC为0。936,高于各单因素(AUC=0。567、0。705、0。836、0。895、0。870,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以-6。28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87。04%,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89。68%,且与临床诊断结果有良好一致性(Kappa=0。789,P<0。001)。结论 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及临床特征对预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有重要预测价值。

    子宫切口憩室阴道三维超声剖宫产术子宫异常出血

    弥散加权成像在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徐龙李鑫党珊马光明...
    15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的152例患者,根据术前有无胸部DWI检查分为A组(无DWI检查,n=85),B组(有DWI检查,n=6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理阳性率、调针次数、靶皮距、套管针在肺内长度和并发症。结果 A组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65例,良性病变9例,未明确诊断11例;B组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7例,良性病变8例,未明确诊断2例;A组和B组病理阳性率分别为87。06%和9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2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及气胸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B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59%、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肺肿块穿刺活检前行胸部DWI检查,有助于指导穿刺靶点的选择,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减少穿刺相关出血事件发生,具有较好临床实用价值。

    肺肿瘤穿刺活检弥散加权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

    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机器学习可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Ki-67的表达水平

    储小爱胡爱丽汪珺莉秦信...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机器学习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Ki-67高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5例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15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术前行常规超声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免疫组化染色记录Ki-67的表达,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n=105)和低表达组(n=5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随机森林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Ki-67表达与肿块最大径、边界、腋窝淋巴结状态、阻力指数、声触诊组织成像及声触诊组织定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最大直径、边界、声触诊组织定量及阻力指数对Ki-67为独立危险因素。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Ki-67 表达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依次是最大直径、声触诊组织定量、阻力指数及边界。随机森林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中Ki-67高表达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1、0。866,Ki-67值与肿块直径呈正相关关系(r=0。319,P<0。001)。结论 多模态超声特征结合机器学习可用于预测乳腺浸润导管癌Ki-67的表达水平。

    乳腺浸润导管癌Ki-67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剪切波速度机器学习

    轻中度狭窄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

    李莹师毅冰华荣王颖...
    163-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W-HRMRI)分析导致轻中度狭窄的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探讨其与责任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徐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有症状患者(n= 33)和无症状患者(n=19),所有患者均行VW-HRMRI检查,共识别出68个斑块,将识别出的斑块分为责任斑块组(n=33)与非责任斑块组(n=35)。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斑块特征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关联及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相较于非责任斑块,责任斑块表现出更高的重构指数(P=0。03)与强化等级(P=0。01)以及更大的斑块体积(P=0。003)与陡峭度(P=0。00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性重构(OR=5。400;95%CI:1。334~21。857)、强化等级(OR=4。431,95%CI:1。750~11。219)、斑块体积(OR=1。09,95%CI:1。014~1。171)及陡峭度(OR=1。122,95%CI:1。038~1。214)均与责任斑块独立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4种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分别0。631、0。696、0。705、0693,而预测模型(4种危险因素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818与0。800。结论 正性重构、强化等级、斑块体积与陡峭度为责任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4种影像特征联合应用能更好的预测责任斑块的发生,为及早进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依据。

    大脑中动脉轻中度狭窄缺血性卒中责任斑块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基于MRI影像组学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

    张冉汤永祥翟建苏昭然...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术后经病理证实直肠癌7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组(n=33)及纤维脂肪组织未浸润组(n=42)。基于T2WI及动脉期对比增强T1WI(CE-T1W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54)与验证组(n=21),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的方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将特征降维后作为特征向量,筛选出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出T2WI模型、CE-T1WI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3种影像组学模型,根据ROC曲线确定其中最优模型;根据肿瘤上下径、肿瘤最厚径、CE-T1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CE-T1WI)、T2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T2)、D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DWI)及ADC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联合模型;评估最优模型与联合模型二者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 基于T2WI和CE-T1W1各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分别获得10个和14个最佳特征,用于构建T2WI+CE-T1WI模型。基于T2WI模型、CE-T1W1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在训练组中对判定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分别为0。87(95%CI:0。75~0。95)、0。82(95%CI:0。70~0。91)和0。84(95%CI:0。71~0。92),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76(95%CI:0。53~0。92)、0。73(95%CI:0。50~0。90)和0。76(95%CI:0。52~0。92)。采用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对直肠癌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为0。91(95%CI:0。80~0。97),在验证组中AUC为0。80(95%CII:0。57~0。94)。决策曲线分析提示,阈值取0~1时,联合模型的净收益高于T2WI模型。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效能较高。

    直肠癌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纤维脂肪组织浸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