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程地质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思敬

双月刊

1004-9665

gcdz@mail.igcas.ac.cn

010-82998121;82998124

100029

北京北土城西路19号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工程地质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期刊。1993年批准创刊发行,现为季刊,16开本,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工程地质学报》办刊宗旨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使工程地质学科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工程地质学报》着重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学报主要介绍当前规划、设计和在建国家重点工程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环境实例及其论证;讨论理论进展和方法创新;讨论在土木、水电、铁路、公路、及矿山建设、城乡规划、地质环境和灾害治理,以及能源和工业采掘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营、适用于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阅。《工程地质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由工程地质力学重点研究室实验室、协同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及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编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副主席王思敬教授任主编的编委会由国内外知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构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植物根劈作用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高丙丽黄钟琼杨志法杨聪聪...
    2250-2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体裂隙在植物根劈作用下会进一步扩展,裂隙扩展将导致岩体强度降低,进而影响洞室围岩稳定性.以浙江省三门县蛇蟠岛大型古地下洞室群为研究背景,开展植物根劈作用对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对主直根、散生根、水平根3种不同根系类型植物根劈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裂隙岩体内部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建立了植物根系临界膨胀力公式;基于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植物根系类型、裂隙岩体性质对洞室围岩根劈作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主直根较散生根更容易使裂隙岩体产生破坏,而且破坏时变形值相对较大;砂岩较凝灰岩先破坏,并且砂岩破坏时变形值大于凝灰岩;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吻合,平均误差较小.研究成果为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估及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根劈作用围岩稳定性断裂力学临界膨胀力应力强度因子数值模拟

    基于SMOTEENN-CGAN-Stacking的岩爆烈度等级预测研究

    高梅张成良张华超吴泽鑫...
    2264-2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下工程的不断发展和扩大规模,岩爆灾害在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对工程及施工人员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成为防范岩爆灾害的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选取围岩最大切应力σθ、单轴抗压强度σc、单轴抗拉强度σ,和弹性能量指数Wet作为预测模型的4个特征值,提出了一种基于SMOTEENN-CGAN数据处理的Stacking集成算法的组合模型,用于岩爆烈度等级的预测.在该模型中,首先使用SMOTEENN和CGAN算法以过采用、欠采样、对抗生成的方法处理原始数据;随后采用10种经典算法验证SMOTEENN-CGAN的有效性;最后以Stacking集成算法构建出4组含不同基模型和元模型的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SMOTEENN-CGAN能用于处理多分类问题,新生成的岩爆数据符合原始分布特征,预处理后的数据特征值离散程度,异常点明显减少;(2)数据经过预处理后,10种经典算法的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各算法的平均准确率提高了 1.87%~7.75%不等;其中MLP与NP提高较多,分别为7.75%与7.43%.(3)不同的基模型与元模型的搭配会影响Stacking的性能,在组合④中,基模型为XGBoost+LGBM+ETC时,元模型中的Adaboost最高预测准确率为96.12%.通过工程实例验证Stacking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的可靠性时,预测最高准确率可达92.3%.本文模型为岩爆烈度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

    不平衡数据集CGANSMOTEENNStacking岩爆烈度等级预测

    超载预压施工过程软土固结变形特征研究

    贺建清王湘春胡惠华陈谦...
    2277-2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载预压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常被广泛应用于对工后沉降有严格要求的软基处理工程.为研究软土在超载预压、卸荷回弹、再加载(运营)各个阶段的次固结变形特征,尤其是超载卸除后土体的回弹、次固结变形特征,模拟超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施工过程现场土体受压工况,重塑洞庭湖安乡软土进行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载预压阶段,软土的压缩曲线主、次固结分界明显,次固结阶段的压缩曲线近似直线.随着预压荷载增大,次固结系数呈逐渐减小.卸荷回弹阶段,回弹峰值及达到回弹峰值所需时间与预压卸荷增量比呈线性递增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卸除超载可延缓但不能阻止土体次固结变形,次固结系数受预压荷载影响明显,随着预压荷载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再加载阶段,主、次固结阶段曲线连接线逐渐平缓,次固结系数随着施加荷载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经超载预压处理软土的次固结系数明显降低,超载预压法能有效控制工后沉降.

    超载预压一维固结蠕变试验洞庭湖安乡软土次固结系数回弹工后沉降

    2024年度工程地质领域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受理与资助分析

    刘羽任建国吴志军黄元耕...
    2286-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24年度工程地质领域(涵盖地质学学科下属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球科学学科下属的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的基金申请情况、资助情况、研究队伍等进行详细分析.2024年项目申请量大幅上升,并以面上项目涨幅最大.近10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同行评议专家对申请书的评议尺度稳定.面上项目申请者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青年科学基金申请者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工程地质领域在多个不同的项目类型中都获得了资助,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环境与灾害自然科学基金人才培养

    行星工程地质问题与关键技术

    李守定陈薪硕李娟张召彬...
    2298-2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地球观测,到太空观测,再到载人探测,400多年来人类对行星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21世纪以来,全球进入第二轮国际行星探测热潮,我国行星探测事业蓬勃发展,未来探测任务密集有序,针对未来我国月球科研站/基地建设、小行星和火星取样、载人登月等任务需求,提出了行星工程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凝练了目前行星探测中面临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行星土壤物理力学特性,行星科研站/基地工程地质选址,行星人类移居,行星资源勘查与开采方法;指出了需要发展的相关行星地质工程技术:行星工程地质特性原位测试技术,行星取样与封装技术,行星表面行走技术,羽流与行星表面作用评价与控制技术,行星采矿技术.最后指出发展行星工程地质学,应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重视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工程技术,加快发展行星极端环境条件下多尺度测试技术,培养行星工程地质人才,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

    行星工程地质学行星工程地质问题行星地质工程技术